开局无限一元秒杀新技能 第371章

作者:铁头葫芦娃

比如你只说了为什么这个行业的蛋糕整体在之后会增加、会变大,但是你并没有说明为什么这家公司在这个市场中的市场占有率会提升,你只说了当前的市场占有率很低,说明有提升空间,以及提升之后可能会带来的好处和影响。

如果我猜的没错的话,这家公司为什么会提升市场占有率你并没有想明白,你不是忽略了,而是因为想不明白,刻意回避了对吗?”

陈逸听了李山的话觉得脸颊有些发烫,满脸通红的低下了头,他知道李山说的对,这部分他确实想到了,并没有忽略,但是因为想不明白,没有合理的解释,所以就刻意的忽略了没有提及,没想到被李山当面毫不客气地指了出来,一时之间很是不好意思。

但是陈逸不是有错不承认的人,再说别人指点是好心,而且问题已经说得这么明白了再否认就没什么意思了,于是陈逸惭愧地开口道:“是,李大哥你说的对,这些我早就想到了,不是我忽略了,只不过没想明白,不知道怎么说,就刻意的忽略了。我以后会改的,不会再有下次了。”

见到陈逸认错的态度这么好,李山欣慰地笑了继续道:“这才对嘛,我们做投资就是要客观,该怎么样就怎么样,你现在刚入行没多久,很多事不清楚,想不明白也是很正常的,想不明白可以问嘛。”

陈逸点头称是。

李山继续道:“那我就跟你说说,为什么我会判断这家上市公司的市场占有率会提升。”

听到李山要将他自己的思路,陈逸聚精会神地听了起来。

李山道:“其实逻辑很简单,简单的来说就是“强者恒强”,你刚刚也说了这家公司在行业中是名列前茅的,那也就意味着有比其他公司更多的订单、更多的资源和更大的竞争优势,我说的对不对?”

陈逸点了点头表示认同。

李山继续道:“这样更有利于竞争,更有利于发展,其实不单单是这个行业,很多其他的行业中一些名列前茅的公司也都在不断地提升着市场占有率,就比如空调行业的“格不力”等等,这是一个行业发展的必然现象,集中资源,加速发展。”

陈逸问道:“那其实装饰设计这一个行业中,也有一些其他的符合要求的公司呀,为什么那些公司不行呢?毕竟我们买的这家公司的股票在行业中只是名列前茅,也不是绝对的第一呀。如果这么说的话,那将名列前茅的公司都各买一些岂不是更好?这样将资金分散一些还能降低风险呀。”

看到陈逸一脸疑惑、虚心求教的样子李山心里有点发虚,因为他这一点确实没想好,毕竟这些都是为了应付客户的,并不是他真正的买入逻辑,李山这个时候才发现陈逸并不是像自己想象的那么好骗,而且还有点棘手。李山故作淡定的笑了笑道:“这就要考虑性价比了,你知道什么是性价比吧,在我们做股票时,这个所谓的性价比就是风险收益比,就是说可能获得的收益和可能承担的风险的比重,风险收益比越高就越合适,这个是可以比较的。

当风险收益比类似的时候就像你说的,可以都购买一些,分散风险,但是当风险收益比有明显区别的时候,一些风险收益比低的股票我们就不买了,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再这个行业中最后只选择了一家公司,并重仓买入的原因。”

陈逸听了李山的话,恍然大悟,陈逸想:“原来是这样啊,性价比、风险收益比,原来如此,”陈逸知道这个风险收益比说起来很简单,但是要是想比较的话需要充分考虑到各种可能遇到的风险和可能带来的收益,就需要对这个家上市公司进行深入的研究才行,否则得出的风险收益比根本就不能用。

第275章

想到这里陈逸道:“李大哥,那这个风险收益比到底是怎么算出来的?都需要考虑什么呢?我想了解一下,也提升一下自己。”

李山闻言笑笑道:“逸啊,风险收益比是一个很复杂的东西,里边需要考虑的要素有很多,要综合的根据公司具体情况来决定,公司所处的行业特点不同,所处的阶段不同都会有一定的区别的,这些对于你来说接触起来还是太早了点,你要知道贪多嚼不烂,你先把目前的工作做好,之后再一点点的了解、学习。

至于客户那边,你放心,客户不会问的,如果要是问了,你就说这个具体的算法以及得出这个结论的过程等内容,属于公司研究的核心,确实不方便对外透露,那些客户就都知道了,他们也就不会再追问下去了。”

说完这些话,李山长出了一口气,他明白,需要对客户解释的说词终于完整了,从头到尾都完整了,之前陈逸的解释,再加上他最后的这个性价比,都完美的解释了为什么会大量购买这个公司股票的原因,至于他是怎么看出来这家公司会有这么高的性价比的?所谓的风险收益比是怎么计算出来的?

这个解释起来就非常复杂了,就不是一句两句话解释的清楚的,这就需要一定的专业能力作为支撑了。而这些客户们一般都是不会问的,就好像在购买家用电器的时候可能会有人对这个电器的工作原理好奇,但是一般来说,不会有人对这个用电器内的某一个线路板、电子原件或者系统参数好奇的。

陈逸闻言点了点头,虽然李山回答了自己的问题,但是自己好像什么答案都没得到,不过自己还是知道了怎么应对客户可能的提问,这么看来到也还算是有收获的。

陈逸得到了部分想得到的答案,虽然还有些没有弄清楚、搞明白,但是李山说的也对,贪多嚼不烂,虽然陈逸自己觉得自己都已经将学到的东西理解领悟了,并且也能够活学活用了,否则也不能够分析出之前的那些内容。

但是陈逸还是十分信任李山的,陈逸觉得,既然李山说自己还不适合更进一步,那就是自己一定还有一些东西没有理解清楚、领悟透彻,所以陈逸决定自己回去再好好将自己现在有的东西领悟透彻、融会贯通,之后再跟李山继续请教。

另外,这次和李山来会议室的根本目的也已经达成,客户那边已经有了应对的方法,于是陈逸也打算结束这次对话,便对李山道:“李大哥,我已经知道该怎么跟客户说了,谢谢李大哥还不忘检查我对研究能力的积累情况,我会继续好好努力的,谢谢李大哥的指点。”

李山闻言点了点头道:“那今天就到先这吧,你回去将刚刚说的好好整理一下,然后反馈给客户,那边估计也在等你的消息吧。”

陈逸点了点头,又向李山道了声谢后便起身出了会议室。

陈逸离开会议室之后李山长舒了一口气,原本的困难这就解决了,而且解决的非常完美,解释也是合情合理。最重要的是,很多不能解释的问题就直接用这个所谓的性价比全部概括了。

而且总体上来说只是表达了对未来的看好,看好的原因是真是成立的,没有人能说出一个“不”字。至于风险收益比的算法,不好意思,公司机密,不便对外透露。

如果这家公司之后涨不起来怎么办?李山觉得那也无所谓,因为他只说了未来很看好,未来会是这个样子,但是这个所谓的未来具体什么时候能实现,他可没说。

可能会是一到两年,也可能会是三到五年,就算是五到十年、或者十到二十年也不是不可能的嘛。长周期的逻辑嘛,谁能说的呢?能拖一天是一天嘛,最关键的就是他给出的这个长周期的逻辑是任何人都无法反驳的,而且一旦实现那这只股票的涨幅也一定是惊人的。

至于十几二十年之后还没实现怎么办?李山觉得无所谓,因为这个市场每隔一段时间都会有一轮牛市的,十几二十年的时间中一定会有的,而一旦牛市到来,股价上涨,客户赚到了钱说还在乎这个股票当时说的投资逻辑有没有实现?

说还会去关注这家上市公司的市场占有率到底有没有提升?没人会关注的,就算有人关注了,那也不会多说什么的,退一步说,就算有人说了,看在赚钱的份上,最多也就是玩笑一样的说几句而已,李山到时候打个哈哈也就过去了。

而且这不还有陈逸这个市场经理在前面顶着呢嘛,一旦有什么问题,可以将陈逸推出去呀,反正说话的又不是他李山,他李山跟陈逸交代该怎么说的时候有没有录音录像,凭借他李山在行业内的知名度以及在董事长那边的信任程度,到时候想将脏水泼给陈逸简直是轻而易举的事。想到这李山忍不住哈哈大笑了起来,这个解决方式简直是太完美了。

而且说句不好听的,这个行业人员的流动性特别强,而产品虽然是基金经理在进行投资运作,但是本质上还是归属于公司的,一旦基金经理离职,产品是继续留在公司由其他基金经理进行管理的。

换句话说,十几二十年之后李山还在不在瑞明投资工作都不知道呢,而且一旦他离开了公司之后这个产品和他的关系就很微妙了。

如果这个产品在他离开公司之后表现得很好,那他可以说这是他之前给出的思路的功劳,只要沿着他之前制定的思路,那就一定能会有不错的结果,现在的结果都是他当初预料到的。

而如果这个产品当他离开公司之后表现得不好,那他就可以说后来接手的基金经理没有按照他之前的思路去操作,策略是要有延续性的,这样才能有好的结果,而不是运行一阵就换一个,这要是他还在公司,还是他负责操作那这个产品的表现一定不是这样的,一定会比现在好很多。

这些说话是任何人都反驳不了的,因为李山给出的长周期的投资逻辑本身没有任何问题,而一旦他离职后,新的基金经理接管了产品后的操作又不能详细的对外公开,这就只能吃哑巴亏,任由李山胡说八道。

这个结果李山想想都觉得开心,这简直就是完美的,对他百利而无一害的解释。

李山独自一人在会议室内哈哈大笑,另一边陈逸出了会议室的门就被宋昊和张燕二人叫了过去,二人详细地问了陈逸李山的说法。

陈逸就一五一十的,将自己和李山在会议室中的每一句话,都详详细细地讲了出来。宋昊听陈逸说完之后便让陈逸继续回去工作了,待陈逸走后宋昊和张燕对视了一眼,二人久久不语。

二人都是老牌的基金经理,在市场中摸爬滚打这么多年,虽然在手段和套路上确实不如李山,但是让他们分析李山做完的事情还是没问题的。

第276章

宋昊和张燕二人闻弦音而知雅意,他们对于李山的做法的理解深度是陈逸远远不及的。李山打的什么算盘他们自然是能够想明白的。

张燕担心道:“宋大哥,李山这么做是会有损于公司的,我们阻止不了他要不要跟董事长汇报一下这个情况?让董事长来制止他,毕竟这么做最后一旦出问题,背锅的就只可能是陈逸、在李山离职后接手这个基金的基金经理以及公司了,我们将这件事告诉董事长,让他来制止李山吧,毕竟我们两个说的话对李山一点作用都没有。”

宋昊低着头,眼中飞速的变换着各种神色,许久之后抬起了头看向了张燕道:“不,这件事不告诉董事长,或者说不能告诉董事长。”

张燕一脸迷惑:“为什么?为什么不能告诉董事长?李山这么做可是有损于公司的利益的,董事长知道后应该不会坐视不理才对呀。”

宋昊沉吟片刻道:“你确定吗?”

张燕楞了一下,便没再说话。

宋昊继续道:“李山这么做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在现在这个情况下覆水难收,李山错误买进了大量“装饰设计”这家公司的股票已经成为既定事实。在不将多买进的部分卖出止损的情况下又想要保证公司的声誉,那就只有按照李山的说法去做了。

董事长只有公司的管理权,并没有基金产品的投资运作权,也就是说,除非李山离职或者开除李山,否则这个基金的投资运作只能由李山一个人说了算。

就算董事长听了我们的话后勃然大怒将李山开除了,那李山也会有全身而退的应对之法。

如果这个产品到时候上涨了,那李山便可以说这都是他之前运作产品的思路好,公司拿到了他的思路卸磨杀驴,不给他分产品赚取的收益,是个黑心的公司。而因为产品表现是好的,说明他李山的投资能力很强,一定会受到很多公司的争相聘请,他的收入会比现在高很多。

而一旦这个产品到时候下跌了,李山他也可以对外说因为公司目光短浅,开除了他。之后没有他提供操作思路,导致这个产品的投资运作出了问题,产品的表现才会不好。他只要事后诸葛亮一般的指出几个应该买卖的时间点,找出买卖的理由并表示这些他之前都跟公司说过,但是奈何公司目光短浅,只看到了风险,没看到收益,也不听他说清楚就将他开除了才会造成这样的后果的就可以了。”

张燕闻言沉默了,他知道宋昊说的对,于是叹了一口气,无奈的摇了摇头便回到了自己的位置上继续自己的工作,既然自己管不了,那就不要管了,做好自己的事情就可以了,剩下的交给天意吧,否则还能怎么办?她也就只能干着急,什么都管不了。

看着张燕回到自己的位置上,宋昊周围已经没有人了。宋昊叹了口气,打开了手机相册的一张照片看了一眼,照片上是两个男人勾肩搭背的对着镜头傻笑。

这两个人一个是宋昊,而另一个则是被公司开除许久的神算陈焱。没有人知道宋昊和陈焱在进入瑞明投资之前就已经认识了,而且二人的关系非常不错。

宋昊的投资其实就是跟陈焱学的,那时刚毕业的宋昊和陈焱被社会上的创业热潮吸引,在一个咖啡厅相熟,二人一拍即合一同创业,虽然后来公司支持了不到半年就以失败告终,但是在这期间二人一同面对很多困难,情谊极其深厚。

后来创业失败,陈焱去了一家进公司一步步成长为了基金经理,而宋昊则进入了一家证券公司。后来发现在这个市场中还是应该有一技之长,而且是比较优秀的才可以,便跟陈焱商量后,投递简历以研究员的身份进入了瑞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