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则系学霸 第435章

作者:不吃小南瓜

当然,相比艾滋病的治愈话题,具体是谁的团队研究出来的,似乎也不是大不了的事情。

好多人还是继续关注。

在NIH对2CV-炳氢分子的效果进行确认后,很快又有其他医学机构站出来。

这次是哈佛大学。

哈佛大学始终位居世界最佳大学排名首位,其最大的优势就在于哈佛大学医学院,哈佛的医学院产生过1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同时还有许多国际知名的生命科学研究人员。

哈佛大学发布消息的速度,比NIH只慢上了一天,但他们发布的内容更详细,“我们设计的实验,验证了2CV-炳氢分子对HIV病毒的弱化作用,发现当它在血液中浓度达到标准时,对HIV病毒的黏着率高达百分之九十七。”

“这项实验表明了2CV-炳氢分子的有效性,可以用于开发艾滋病药物,它在对抗血液中的HIV病毒方面,要比逆转录酶药物更加有效!”

哈佛大学发布的确认消息非常重磅,马上让国际医学界对2CV-炳氢分子以及‘天庆蛋白’的讨论更热烈了,同时也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应该说是对好多主攻艾滋病药物企业的影响,它们的股价马上大幅度下跌,一家以生产逆转录酶药物为核心的企业,股价一口气跌了百分之二十,其他企业的股价也有大幅度下滑。

这不仅仅是2CV-炳氢分子的作用,而是出于对‘天庆蛋白’的担忧。

2CV-炳氢分子的效果是共享出来的,成果共享了以后也不牵扯药物专利,医药企业都可以做研发,但是‘天庆蛋白’就不一样了。

现在公布的成果中,所谓的‘天庆蛋白’,就只有武城国药厂才有,成果报道中就已经说明,分泌‘天庆蛋白’的变异大肠杆菌,已经全部交给了武城国药厂。

2CV-炳氢分子的效果是真的,‘天庆蛋白’就很可能是真的。

彻底治愈艾滋病的药物,也只有武城国药厂才有可能研发出来,而其他医药企业最多就只能和武城国药厂进行合作,即便是想要做研究验证,也必须要找武城国药厂合作才行。

好多人意识到了这一点。

很快。

D国马克斯普朗克协会发布消息,确认了2CV-炳氢分子的效果,同时说道,“我们正在与武城国药厂联系,希望能得到一些‘天庆蛋白’进行相关研究。”

接下来是……

哥伦毕业大学欧文医学中心。

F国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中心。

牛津大学。

耶鲁大学。

等等。

好多的医学机构都参与进来,确认2CV-炳氢分子效果的同时,也马上和武城国药厂进行‘天庆蛋白’有关的沟通,他们都希望得到一些‘天庆蛋白’,并说明只用于实验室的研究。

当然也少不了一些国外的医学企业,直接想要购买一定量的‘特殊变异大肠杆菌’。

这种要求肯定会被拒绝。

武城国药厂拥有了变异大肠杆菌,就等于掌握了制造黄金的机器,买一点黄金回去做研究没关系,但连机器都想要真是在做梦了。

当消息在国外发酵的时候,武城国药厂一下子就火了,但他们的‘火’只是在医药、科研行业内,业外还是更关注成果本身。

生物医学研究所、赵奕实验室也就跟着火了,赵奕更是成为关注的焦点,国外网络上也充斥着赵奕的名字,“我对赵奕的印象是天才数学家,他简直就是为了数学而生,现在我发现自己错了……”

“不止是数学,他是为了全学科、人类而生!”

“也许他研究生物医学是为了诺贝尔奖,要知道,数学没有诺贝尔。”

“赵奕的粒子理论很不错,他不应该去争取诺贝尔奖物理学奖吗?”

“现在看来,他会最先获得诺贝尔医学奖!”

“很快,马上就是诺贝尔年了。我有个问题,如果评委会认为,他的物理也能获奖,我指的是希格斯粒子的发现,那么他能一口气拿到两个诺贝尔吗?”

“……”

国外的评论也很快传到了国内,也让国内的舆论变得更加火热。

这种舆论环境下,赵奕就只能低调做人了,不止是他低调做人,连带着张薇也少出现了。

当好多记者去采访的时候,就发现赵奕实验室根本没剩下几个人,赵奕采访不到也就算了,张薇也采访不到,剩下一个顶梁柱,艾立新承担了作报告的职责,到处跑着根本看不见人。

刘成杰、严怡都属于‘边边角角’。

结果被记者采访最多的成了范雷,因为范雷被介绍称是‘赵奕实验室的人’,头上还顶着‘赵奕同宿舍铁哥们’、‘兼职医所行政助理’光环。

其实所谓‘兼职医所行政助理’,直白来说就是‘医所勤杂工’。

范雷的形象倒是听不错的,年轻开朗的面容被采访也很大方,他接受采访时也很风趣,说话也没有太多的顾忌,会对实验室、研究所以及赵奕本人做点评。

“赵奕啊?科研疯子。他大部分时间都在做科研,不是数学就是医学。他是个很勤奋的人,勤奋的吓人,也自律的吓人。”

赵奕看着报道直点赞。

“张薇姐?我很崇拜她,真的。她就是那种把心思完全放在研究上的人,平时都不打扮,但也很漂亮,这大概就是认真的魅力、知识的魅力。内涵啊,女人,有内涵才能更美丽。”

张薇听着嘴角的笑都绷不住。

同时,好多女性科研工作者,对着镜子中的自己陷入了沉思。

“我觉得我们研究所,氛围非常好,每个人对待研究的态度都很认真,就比如有什么大发现,所有人都跟着一起忙,目的就是为了快点出成果。”

“尤其是阎所长。就像是这次的炳氢分子,发现以后,阎所长连续半个多月没回家,就坚持呆在研究所里,一直关心实验进展,直到最后出成果,真的,很辛苦、不容易。”

戴天庆、李明等几个研究员,正一起呆在所长办公室里。

阎学林发自内心的鼓起了掌,笑道,“范雷这小子说的真好啊!”

“是啊,说的挺好!”

“咱们所一直是这样,科研氛围确实不错。”

李明忽然奇怪的问道,“不是……他说的是炳氢分子的发现吗?上次不是申请了保密吗?不呆在所里还能去哪?想走也走不了吧?”

“……”

“……”

戴天庆和陈志刚对视一眼,给了李明一个‘你真老实’的眼神。

第三百九十四章 天才,运气也很好?

报道结束。

阎学林满脸笑容的做出了点评,“范雷这小子,还真行。都有当新闻发言人的潜质啊!”

“说的还真不错,内容也非常的真实。”戴天庆紧跟着说道。

“恩,挺好的。”

李明低着头弱弱的做了个点评,他意识到刚才说的不太好了。

陈志刚道,“是啊,真是挺好的,比我说的好,以前采访比较少,都不知道怎么应付记者。”他说着建议道,“我觉得咱们所,应该成立一个专门搞宣传的部门,也专门负责拉经费,和合作企业谈事情,等等,以后规模越来越大了,这些事情肯定越来越多。”

阎学林仔细琢磨着,顿时点了点头,“志刚说的有道理啊。”

他又补充了一句,“我也是这么想的。”

李明疑惑的问道,“你们想到一起去了?那为什么不早说?”

“咳!”

阎学林一声重重的咳嗦,差点把喉咙咳坏了,他有点知道为什么所里,李明不怎么受欢迎了。

之前一直觉得是‘所里兼职护士、外科医生、解刨工作人员’的原因,让其他人对他都有点害怕,现在发现原来是这样。

这家伙大概是说话脑子转不过来,直白就直白还非要问出来。

戴天庆硬憋着笑帮着岔开话题,继续道,“确实啊,以前没考虑过这个问题,拉经费都是自己来,采访、谈事情,也都是找人上,有个专门负责的部门,肯定就会轻松太多了。”

阎学林点头说道,“要是新建个部门还要申请,但可以申报对外招聘几个人。范雷就不错,不过暂时不缺太多人,有的做研究不行的,可以试着做做看。真要成立个新部门,还是等医学中心建好了再说。”

他说的是一些‘研发能力不强的研究员或副研究员’。

生物医学研究所是体制内的科研单位,研究员数量确实不少,但核心的研究员就几个人,其他有些则是长期没有拿的出手的成果,偶尔发表个成果也没有影响力,完成研究项目的速度也很慢。

这些都可以称作是‘科研混子’。

因为是身在体制内,不是所里聘用的人员,‘科研混子’也是很难辞退的,真是‘科研混子’还好说,最多想办法掉到其他部门,去一些养老单位去混,但有些研究员并不是混,也很努力的去做研究,只不过就是能力是真的够不上。

这些人不能说是所里的‘累赘’,但研究机构是要出成果的,他们也有点‘混子’的成分在。

阎学林指的就是能力不足的研究员,也可以挂名研究员去从事其他工作,不止是谈经费、做宣传,还有好多后勤方面的工作,而研究所缺少后勤保障相关人员。

戴天庆对此也点头认可,“确实,现在还不太缺人,但是等医学中心建好了,咱们所的规模扩大,后勤啊、宣传啊,也必须要做起来。”

几人谈了谈后勤、宣传的事情。

阎学林就把话题转到了新成果上,主要是新成果发布后的影响,他们谈到还是生活中的事情,“前两天碰到了周正斌院长,他跟我说,‘你们医所可是厉害了’,哈哈哈,以前他见了我,每次都说什么‘赵奕在你们那就是浪费天赋’,现在也不说了。”

“这个说的没错。”

李明肯定的点头道,“我认识几个理学院的,他们还恭喜我们的成功。”

戴天庆和陈志刚也跟着说道,“是啊!感觉最难得理学院那群人,说话都酸溜溜的。”

“还是因为赵奕啊!”

“以前他们总是说赵奕搞医学研究不行,这次是真没话说了。”

“哈哈哈……”

理学院的人对生物医学研究所的成果,确实是感觉酸溜溜的,生物医学研究所只是单纯出了大成果,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但主研究员是赵奕就不同了。

在理学院的人眼里,赵奕是纯粹的‘理学天才’,和生物、医学什么的不沾边,生物医学的研究最多只能说成是‘兴趣爱好’。

现在不一样了。

赵奕拿出了个超级大的成果,竟然是艾滋病相关的发现和研究,甚至被认为‘有可能帮助彻底治愈艾滋病’,好多人也讨论起,他是否能凭借这项研究和发现,获得诺贝尔奖医学奖。

诺贝尔啊!

虽然赵奕的数学成就足够高,完全可以说国际数学第一人,但诺贝尔奖也不是能小看的,国内暂时还没有人获得过诺贝尔,他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就,还怎么去说生物医学研究是兴趣、爱好?

另外,赵奕的研究还帮助生物医学研究所,获得了建设医学科学中心的大赞助,并且确定医学中心会有他一间实验室,而科技处支持理学院建立粒子数学中心,赵奕表现的一点兴趣都没有。

在争夺赵奕的层面上,生物学院可以说完全击败了理学院。

这让理学院感到很郁闷。

好消息是科技处方面,再次透露了支持倾向,并表示同意理学院的建议,只要赵奕能在粒子数学研究中心工作,就会拨款支持建设,只是具体怎么去建立,还是要仔细的商谈、计划一番。

这方面也是需要赵奕参与的,毕竟是为了支持他的理论成果研究。

……

其实赵奕并不抵触科技处对粒子数学研究的支持,建立粒子数学研究中心也挺好的,对粒子的边界理论传播发展很有利,只是不能让他增加额外的工作量,一切就都没有问题。

而生物医学的研究,不谈帮助发展医学之类,比较伟大层面的话题,对赵奕来说,就是一份相对轻松、休闲的科研工作。

生物医学的研究比粒子数学简单的多,付出的努力也要少的多。

比如,他不用参与所有实验、计划。

比如,成果发表的后期,也不是只能他自己来负责,其他人都可以来帮忙。

如果用一句简单的话来形容,赵奕都感觉生物医学的研究工作,成果、荣誉大部分都是属于自己的,而工作是其他人负责的。

现在就是这样。

在两项研究发表到《柳叶刀》,并持续在媒体舆论发酵后,他可以安心的‘躲起来闲待着’,负责对外发言的是张薇、范雷,或者研究所的其他人,而来回跑到处谈研究、做报告是实验室代表艾立新。

艾立新很喜欢到处跑的工作,到其他的研究机构展示实验室的成果,让他能收获一种巨大的成就感。

当然,有时候也会尴尬。

比如,艾立新到医学科学院做成果报告的时候,就遇到了几个医学界人士的刁难,因为他们觉得艾立新不足以代表赵奕实验室,或者生物医学研究所,因为两个成果中艾立新都只是‘参与验证人员’。

另外,主要也是艾立新对成果研究过程的解释模糊不清。

这让其他人感到疑惑。

艾立新真是有苦也说不出,他是很认真的做报告,到处展露实验室、研究所的成果,但有些研究过程确实很难解释。

比如,做了几个实验以后,赵奕就做出了某些推断,但这些推断都感觉有些不合理,并没有直接性的实验逻辑支持。

实验研究是按照赵奕的判断进行,艾立新完全不能理解,为什么会在这个阶段,就直接得出了结论,然后就转到了另外一个阶段。

这个解释不清。

艾立新是跟不上赵奕思路的,他只能推到了赵奕身上,“是赵奕的发现。我们的项目都是按照他的想法,进行的实验设计。”

“那就让赵奕来解释!”

有个姓孟的老院士不满的说道。

赵奕当然不可能特别过去做解释,他还在享受悠闲、放松的家庭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