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则系学霸 第587章

作者:不吃小南瓜

“没有?”

张刚川忽然点头,说道,“不对,有~~”

“啊?”

这次轮到赵奕楞了。

张刚川深吸了一口,身体里冒出的尴尬,都快要变成了气愤,他干脆转身往后走,一边说道,“赵院士,我有点事,先离开一下,你随便看。”

“怎么了?奇奇怪怪的!”

赵奕不解的摇头。

这时候,刘建昆恰好走过来,马上招呼赵奕说道,“赵院士啊,来了!看看二型,挺不错吧!这次航展后,我跟你说,一定要对二型的工作指导指导。”他拉着赵奕隐秘的小声道,“你应该知道了吧?二型还没完善,还需要一阵子,现在就是提前展示,希望能吸引到国际订单。”

“还没完善?”

赵奕顿时感到非常惊讶,他朝着张刚川的方向看了眼,发现对方也正看过来,又马上尴尬的转过头,他重新看向刘建昆,小声问道,“没完善……倒是没问题,但不是没有上机吗?”

如果发动机没有上机,也没有现场的性能检测,就无法验证其性能情况,想吸引订单实在太难了。

“有上机!”

刘建昆肯定道,“当然有,完善不完善是一方面,是我们的事情,上机肯定有。”

“没完善,怎么上机?”赵奕更加不解了。

“J-40啊!”

“J-40?”赵奕惊讶的张大了嘴,他第一次发现自己的思维跟不上了。

原来J-40亮相,还有这一层的意思,亮相一下也没说什么情况,其他人肯定会认为,用的是展示出来的WZ-A2,也就是昆仑二型发动机。

然后……订单就有了?

“高啊!”

赵奕狠狠的竖起大拇指,满心都是纯正的赞叹。

……

第二天,航展正式开始。

赵奕没有去参加航展,而是和高层领导一起了临近的军事机场,到机场内部看到了战鹰-1飞机。

这还是试飞的那台战鹰-1,只不过一些部件做了修正和改进,表面上也刷了一层高科技图层,大概是具有隐形之类的功效。

军方的技术负责人勒东林,过来给领导和赵奕一行人做介绍,说明了展会出场的安排。

战鹰-1,也就是J-40,会从机场起飞,到展会周边做两分钟的飞行,随后加速到超音速,完成高空俯冲、垂直拉升两个高技术难度动作。

之后就结束了。

勒东林说完还解释道,“我们经过了很多次测试,战鹰的性能非常优越,高空俯冲、垂直拉升,对于它来说,完全不是问题。”

在介绍完战鹰-1的任务后,勒东林就说起了战鹰-1的性能问题。

首先是飞行指标方面的性能参数,已经达到了国际最先进水平,完全超越了M国的F-35,同时,质量比F-35还要轻一些。

同时,飞机安装了各种先进设备,包括最先进的雷达设备、信号干扰技术,以及基础的隐形装置。

另外,他们也在考虑战鹰-1的挂弹,后续将会进行实弹发射测试。

勒东林还谈到了未来计划,比如,他们正在讨论起降架问题。

现在这台战鹰-1就是标杆,后续生产出来的战斗机,都会以它作为参考,一切还是要考虑周全的。

勒东林说的主要是,可能会应用在航母上,就需要对起降装置进行修改,也许五年、十年以后,就需要适应航母的弹射装置。

不管是蒸汽弹射还是电磁弹射,舰载机的起降装置肯定要预留或修改。

高层领导听着点头,觉得负责的技术组考虑的很充分。

赵奕则是道,“起降,暂时不用多考虑吧?也许未来不会用在航母上。”他说着看向了高层领导。

高层领导愣了一下,马上思考着点头道,“这方面,你们啊!还是要听赵院士的!”

“哦,当然!”

勒东林很不明白,但还是马上点头,用笔在本子上做了记录。

赵奕想到的是空中堡垒。

空中堡垒的核心技术都已经有了,核动力控制反应也有了突破,最少在反重力的环境下,制造高功率、高丰度的核反应堆没有问题,那么技术上肯定会快速有突破。

也许一年、两年,就可以制造出符合的高能核反应堆。

等动力装置问题解决,空中堡垒就可以直接建造,技术难关可以说都没有了。

如果时间拉长到五年、十年,究竟还要不要建造航母都是个问题,而建造的航母或许也会安装反重力装置,到时候考虑的就是‘反重力垂直起降’,而不是蒸汽弹射、电磁弹射技术。

所以战斗机起降方面,暂时不用多做考虑。

接下来,勒东林说起了战斗机装载设备问题,有一些很专业的东西,都是和实战直接相关的。

现在的战鹰-1没有考虑直接投入战场,但肯定也要安装最先进的技术,因为战鹰-1的性能优越,军方希望战鹰-1成为单独的作战单位。

单独的作战单位,就必须要有全面的作战能力。

那么隐形和信号干扰能力就非常关键了。

不管战斗机的飞行性能再优越,但因为受限于重量以及飞行员,速度和灵活度都不可能超过导弹。

战场上对战斗机威胁最大的,就是追踪式对空导弹、防空导弹,只有达到一定程度的隐形,就不容易被雷达锁定,但技术上想要达到这种程度,是非常非常困难的。

战斗机在被导弹追踪的过程中,可以发生干扰弹对抗,但各类型的干扰弹效果都很一般。

另外,就是信号干扰设备,不管是对空还是对地,都可以起到一定的信号干扰作用。

赵奕听着勒东林的介绍,倒是有了新的想法,他想到的是空间隔绝的研究问题。

空间隔绝能阻断引力波,但对电磁信号没什么作用。

引力波、电磁波,都可以说是宇宙三维空间的一种‘规则’,空间隔绝阻断的是引力波。

那么电磁波呢?

是否有某种手段,可以从空间的角度,完全隔断电磁波?

“这是个不错的研究方向,但似乎首先要破解电子?一切还是要从底层开始研究……”

“不过,直接研究电磁干扰,也是一个方向,磁场和电场的关系,就是直接手段,只不过想要出结果很难,这方面有很多研究了。”

赵奕还是希望研究能和空间进行联系,而不是以电磁的方式破解电磁,后者从理论角度来说,是没有任何意义的事情。

于此同时。

展会早已经开始了。

因为官方对J-40的公告,展会受到了大量的关注。

好多参与展会的航空领域人士,来的第一天就发现了惊喜,他们还没有见到J-40,却见到了性能参数有些惊人的昆仑二型(WZ-A2)发动机。

一大群媒体记者,以及国内外航空领域人士,都围着昆仑二型发动机,有好多人咨询着相关情况。

当听到说昆仑二型发动机是准备出口的型号后,所有人都变得非常惊讶,因为发动机的参数指标,实在是太吸引人了,可以说达到了国际出口发动机最高端水准。

顿时。

国内外都是有关昆仑二型发动机的报道。

这些报道中有不少都是发出质疑的,因为之前国内并没有成熟的发动机技术,昆仑发动机也是被报道过的,参数性能和国际存在差距,国内好多顶尖战斗机,依靠的还是进口发动机,怎么就突然出现一个,非常高端的航空发动机,还定位成‘出口型号’呢?

“这不可能!”

“肯定是个骗局,他们不可能制造出这么高端的航空发动机!”

“假的,肯定是假的!”

国外大多的报道都是各种不相信,觉得中国能制造出如此高端的发动机,根本是不可想象的事情。

各种阴谋论都出台了。

航展上倒是没有这么多质疑,好多人都还是进行围观,顺便问一下技术、参数上的问题。

这方面,就是张刚川出面了。

张刚川表面上就是昆仑二型(WZ-A2)航空发动机的技术负责人,他详细的说起了性能参数,并宣称昆仑二型发动机拥有最高端的技术,也负责对发动机样机进行现场讲解。

当问题是否有‘上机飞行’时,张刚川总是没有直接回答,而是露出非常神秘的微笑。

与此同时。

好多媒体也开始做报道,张刚川顿时成为了展会前两天最重磅的人物,他是国产最先进航空发动机的负责人,甚至被认为是‘设计者’,同时也引起了国外注意。

国内的航展肯定会被国外关注,更别说本来就有好多国家,参与到航展中现场看到昆仑二型发动机。

第五百三十九章 J-40,登场!

昆仑二型发动机成为了焦点,肯定会就会被媒体以及专业人士深度挖掘,现场拍摄的样机照片被发布出来,相关人士一看照片就知道,肯定是技术非常高端的发动机。

但是,发动机具体怎么样,是否能达到标注参数的性能,还是个未知数,谁也不敢说标注就是真的。

好多航空领域的人士、军方代表,都对昆仑二型发动机感兴趣,但他们也只是围观看一看,问起是否有发动机性能展示,或者上机试飞的时候,都没有能得到准确答案。

当长时间得到类似的答复后,舆论上就肯定会出现质疑。

比如,有的说‘昆仑二型发动机只是样子货’。

还有的说‘发动机只存在于设计中,展示个想象中的样品,就打算拉个大单来继续研究,等于是空手套白狼’。

有好一些的观点,才会说,‘发动机并没有完善,但能生产出样机,研究也到了一定地步,距离技术成熟只是时间问题”。

等等。

但不可否认的是,怀疑一直都存在,因为样机并没有现场测试,同时也没有上机安排。

换做是有实力的欧美大型航空公司,多数人都不会质疑,国内的航空集团就不一样了,因为航空集团并没有这么高端的技术,能生产出如此高端的航空发动机。

国内的舆论都有很多质疑的声音,好在国内是比较支持自主研发的,普通大众都认为,即便只是摆放个不成熟的产品,能有如此高的参数,一定程度上也证明了国内航空技术的发展,就已经是巨大的提升了。

总之,质疑声有很多,支持声也有很多。

不管是质疑还是支持,看法一致的实,绝大部分都认为,昆仑二星发动机没有成熟到,足以支持外销的程度。

作为昆仑二型发动机的负责人,张刚川的压力就非常大了。

当站在展台上做介绍的时候,肯定就会有人问及相关技术问题,他只能硬着头皮说,已经昆仑二型足以支持上机,甚至成熟到足以服役。

但是,真没有啊!

好在多数人怀疑的支点是,航空集团没有制造如此高端发动机的实力,而没有具体到昆仑二型发动机上。

这一点张刚川倒是有底气。

航空集团没实力?

错!

航空集团非常的有实力,甚至能知道更高端的五代发动机,只不过昆仑二型研发‘缓慢’,暂时还不足以制造出来,后面一句就直接忽略了。

张刚川对前面说的非常肯定,他是带着发自内心的情感,说出来的话仿佛很有感染力。

可惜,没人相信。

这时候,昆仑二型发动机的讨论,一直都在舆论发酵着,大量的网友参与其中,有些人还拿原本的昆仑发动机样机照片,和现在的昆仑二型进行对比,发现根本没有任何相似之处。

或许相似之处也有,它们都是航空涡扇发动机。

仅此而已。

航空集团、高层领导等也在关注舆论,但他们并没有在乎舆论的发酵,只是让站在前面的张刚川顶住压力,不要被各种质疑压倒。

虽然昆仑二型技术还不成熟,但一定要表现出成熟的样子。

“很快就好了!”

“质疑马上就会消失,现在只能说行,绝对不能露怯!”

“老张啊,你做技术不行,卖脸皮一定要行啊!”

刘建昆最后的话,让张刚川有种想吐血的冲突,不是上级的强制要求,他可不会拿着不成熟的技术,去‘忽悠’别人说成熟。

虽然连续两、三天的忽悠,让他自己都有些习惯了,但总是强调一件没完成的事情,心里上还是很别扭的。

第三天。

舆论出现了小小的转折,因为J-20出现在了航展上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