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则系学霸 第624章

作者:不吃小南瓜

比如,周立。

赵奕考虑过让周立参与理论研究,结果发现周立完全不懂,好多基础都要重新学习。

这肯定不行。

周立已经在国内有一定的名气,偏微分方程的构建工作,有好几个被国际认可的成果,他还是理学院的‘支柱教授’,甚至有资格去评选院士,只是因为研究方向不同,他就根本无法做空间阻隔相关的研究,可想而知,空间阻隔相关研究难度有多大。

理论组的工作就是把底层的基础进行总结、归纳,做一系列的基础定义,就类似于牛顿定理那样,后来的人想继续从事相关研究,并不需要定理是怎么来的,只知道定理并加以应用,就完全可以了。

这个工作到现在,成果还是有很多的。

理论组已经完成了一半的总结归纳工作,赵奕仔细查看了工作报告,发现自己也不能做的再好了。

这大概是因为他的思维逻辑模式,和普通人完全不一样,感觉一下子就能理解的东西,普通人要转好几个弯儿,甚至做详细的运算才能理解,所以他并不适合做这个工作。

在看了理论组的工作报告后,赵奕满意的点了点头,随后想着是不是去撰写一本更基础的教材。

虽然总结归纳后的反重力原理,确实相对简单了许多,但入门的门槛还是非常的高,好多的定义、定理,简单理解都不容易,必须要有更加基础的知识。

其中牵扯到了粒子的边界理论、弦理论、能量理论,还有一些杂七杂八的高深数学知识,甚至还需要弄懂质量点构造的问题。

这个门槛就实在太高了。

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想要把这么多东西全部弄懂,普通的数学理论工作者,最少都需要几年时间。

如果撰写出一本只和反重力相关的理论基础知识,等于是把所有相关的基础,都放在同一本书里,其他无关的内容则被排除,就肯定会简单许多。

“这个想法不错啊!”

“等撰写好了以后,就先给国内专业的数学研究机构,后续也许还能卖到全世界……”

“反正只是基础,更何况,反重力基础理论已经是公开的,基础的基础,让更多人学习,能够参与相关研究,也算是给世界科学,做出了重大贡献吧?”

赵奕仔细思考着。

现在还是继续研究影像映射问题,同时,反重力的技术组则是在做z波的实验工作,相对于新发现的影像映射,z波已经可以进行控制,就可以直接做技术性研究。

比如,未来用于空中堡垒的方位或攻击手段。

z波能穿透物质,绝对是无法防御的,只是应用场景方面,还需要仔细的思考。

同时,技术组还在研究,怎么能‘存储’z波,以及如何增加z波的威力,提升对z波出现的控制,等等。

很快。

两个星期过去了。

中途赵奕收集到了各种各样的条件,大部分都是研究人员的奇思妙想,总结在一起条件完善了。

他迫不及待的使用了《联络率》,顿时对影像映射有了全新了了解,简单来说,就是建立了一种空间链接,链接方式是空间吸收能量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共振’。

空间链接以空间为媒介,等于是跨越距离直接打通,但还是有限制的,链接距离和吸收能量的速度有关,吸收能量速度越快,链接距离就越远。

但是,链接距离对于吸收能量的要求并不高。

比如,以反重力装置开启空间罩的功率来说,差不多足可以链接十个天文单位外的空间。

(天文单位:地球和太阳之间的平均距离,.=1.496x(10的八次方)千米。)

换句话说……

如果火星上存在一台同频率、功率的装置,就可以轻松和地球上的装置建立空间链接,并及时的进行影像传递,根本不需要任何时间。

空间共振的需求是空间吸收能量的排列与反排列,但能传递的只有无质量粒子,能用肉眼看到的,就是以光子反射构成的影像。

“那么,声音呢?”

“因为声音是以震动为媒介,并不是纯粹的粒子,就和带质量物体一样,根本无法传递过去。”

“只是影像……”

“但是结合现有的信息传递技术,也可以有很多应用发展吧!”

赵奕仔细的思考着,他是负责研究理论技术,具体技术未来会怎么去运用,和他的关系就不大了。

但是,这项新的影像传输技术,毫无疑问会有非常大的潜力,而且想要发展必须公开出来,让更多的企业、团队参与研究,才能发展应用到各个领域。

第五百七十三章 通讯技术甩开国际水平的拐点

在研究出空间连接的基本性质后,赵奕和理论组的人,花费了一个多星期时间,把空间连接技术研究透彻。

只说是‘技术’,是因为不知道空间为什么会产生能连接的性质,并没有最底层的理论支持,就像是发现了大自然的规律,但不知道大自然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规律。

当然,这并不妨碍技术使用。

空间连接大体上就是以空间吸收能量的波动为基础的,空间波动并不像是光波、声波那样简单,就像是微观世界下粒子运动的无序性,空间波动也是非常复杂的,根本就无法用单一的数值做解释,而是包含了很多的数值,数值的个数和建立空间波动的光束数量、方向、排列等有关。

当技术上没有问题以后,就可以根据技术制造装置了。

反重力团队制造了两台有些笨重的空间链接通讯设备,每台设备都是个圆盘,大概有两米的直径,厚度也达到了半米左右。

设备最中心是蓄电池,连着一条用来充电的插头。

在设备制造好以后,团队就把一台放在了理论组,另一台则放在了燕华大学智能与自动化实验室。

这主要是为了便利赵奕。

第一次连接实验就是在两个位置进行的,高层领导也观看了链接实验,因为燕华大学比较方便,他是去燕华大学观看的实验,和赵奕站在一起等待着,设备经过了很复杂的调试,因为最初连接不上,还对设备进行了详细的调整,赵奕还亲自动手了。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努力,甚至高层领导都觉得会失败,两台设备终于连接在一起。

这绝对是个历史性的时刻。

当看到理论组好几个人以及他们周围的影像,投射到专门为设备空出的房间中心时,高层领导也感到非常的震撼,另一边理论组的人感觉也差不多,之前都一直在研究理论,真正看到影像投影的就只有赵奕、阮文烨等人,有好多人都觉得实验不会成功。

现在他们就非常惊讶和震撼了,赵奕、高层领导,以及工作人员的身影,投影到了理论组基地的大厅里,见到这一幕都感觉不可思议。

“成功了呀!”

“还真是成功了,全新的通信技术,空间通信技术!”

“这要是说出去,真是太牛了!”

“空间直接建立连接,而且并没有耗费多少能量……”

“设备的功率只有两万瓦左右……”

两万瓦,听起来确实不高,但相对的是实验环境,放在民用上很难得到普及,因为普通家庭用电超过5千瓦,就有可能存在烧毁电路的风险。

当实验结束以后,高层领导也关心的问道,“设备能继续做缩小吗?”

“当然可以。”

赵奕笑道,“现在只是简单制造的设备,理论上来说,现在的功率能支持轻松链接到月球。”

“月球?有这么夸张?”高层领导惊讶的张大了嘴巴。

赵奕点头道,“空间连接的距离,是以天文单位来计算的,我刚才说的很保守了,功率再提升一些,甚至可以支持链接到火星。如果只是想覆盖地球的距离,只需要链接一万多公里就足够了,而一万多公里,功率缩小一千倍也可以做到。”

“二十瓦?”高层领导简单做了个计算,忍不住惊讶的张开了嘴。

赵奕点头道,“二十瓦也很多了,如果只是想覆盖国内范围,理论上甚至可以把装置做成手指大小,并且放在电脑、手机了,只不过需求的制造技术,就太过于高端了。世界最高水平的精密加工技术,大概能做到吧……”

他有些不确定。

在精密制造、加工领域上,赵奕的了解并不多,只是差不多知道个大概,具体怎么样就不清楚了。

这方面还是要问专业的人,比如一些高端芯片、集成电路企业的专家,真正牵扯到高端的精密加工,肯定会蕴含还很多的技术问题。

赵奕继续说起了技术问题,“现在我们做的是两点之间的连接,实际上可以做一对多的连接,但一对多只能是单项的,并且输出影像的一方,耗能相对是比较大的。”

“其实技术难题还是在加密和标准化上,这两个是同样的问题。现在我们的链接方式,是保持两台设备同排列、同频率运转,还需要不断地调试才能连接上。”

“也许下一次做链接,还是要进行复杂的调试,只要出现一点点的偏差,都不能连接上。”

“想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更多的人、更多的企业参与,制定一套链接标准,才能让链接更加顺畅,现在我们最多就只能让实验设备成功链接,制定标准也没什么意义。”

“加密和标准化,其实是一个意思,因为空间波动是无穷多的,功率、光束数量、位置、方向等等,有一点偏差都会不同。”

“这也是技术的优势,因为几乎不需要考虑加密问题,比如,光束数量不同,再怎么调试也肯定是不能链接到一起的。”

赵奕连续说了很多内容,基本上就是对技术进行简单介绍,但听到高层领导耳朵里,想到的东西就很多了。

空间链接技术肯定能推广到民用,而且会大大颠覆现有的通信技术,它的优势不仅仅是三维影像传输,还包括了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不需要借助卫星直接进行通讯。

另外,空间连接技术可发展的方向也很多,具体怎么去发展,就需要更多的人参与研究了。

现在只有他们掌握空间连接技术,就等于掌握了未来在通讯技术上,赶超甚至甩开国际水平的重要密码。

具体怎么样去赶超,就是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了。

……

赵奕考虑的问题则是理论和技术,技术上还有其他人帮忙分担,对空间的解析理论是必须要研究的。

他在空间的研究上是最前沿的,再继续深入去研究,其他人几乎帮不上什么忙。

现在的空间连接技术和Z波的发现,都可以帮助补充空间解析理论,而继续对空间进行解析,就能够在理论层面上,去对空间链接技术和Z波进行更加深入的理解,也就能反馈到技术上。

理论是技术的基础。

现在Z波的应用受限还是非常大的,因为只能靠空间照吸收能量来爆发,控制上就是个大问题,应用的意义也并不是很大。

比如,用在未来空中堡垒的防护上,因为空间罩本身就具有隔绝能量的作用,面对纯物理层面的打击,再加上一个Z波也没有意义,而想要把Z波应用起来,就必须大大增加Z波的传播范围,单单几公里实在太近了。

另外,也必须要研究如何能储存能量,实现Z波随时可以喷发。

这些都是很大的难题。

当然了。

类似的问题想要解决,并不是短时间能完成的,因为理论和技术的研究陷入停滞,赵奕也干脆给自己放了一段时间假,回到燕华大学做做教授工作,同时也继续其他研究。

医学中心的实验室研究是必须关心的。

赵奕找到空闲以后,马上就去了实验室,询问了一下何金生的情况,还见到了何金生本人和家属。

沈茜医生介绍说,“何教授的病情非常稳定。经过两个多月的治疗,效果还是非常显著的。”

“按照血液检测情况,血液中的癌细胞扩散,已经被抑制住,并不需要继续接受化疗,但后续具体什么情况,还是要继续观察。”

赵奕见到了何金生,发现何金生的情况,确实是有所好转,因为化疗的次数少了,他变得重新精神起来,但可以肯定的是,何金生并没有被完全治好,只不过癌细胞的扩散被抑制住。

他问向了沈茜,“那么后续有方案吗?还是继续注射检测蛋白?”

沈茜道,“我到医院和几个癌症方面的专家一起讨论过了,何教授的病情很稳定,但癌症,想要根除很难,治疗肯定需要很长一段时间,也许要持续几年。”

“如果真正想要根除,就必须从骨髓入手,也许可以以某种方式,把检测蛋白注射到骨髓中。”

“这是有风险的,我们一直没有决定下来,而且也要看何金生的意愿。”

沈茜说的方法就是从造血干细胞入手,把里面的癌细胞完全清除,但从骨髓入手做治疗,风险还是很大的,也许检测蛋白注入以后,就会发生一些不可控的风险。

谁也不能保证类似的治疗方式是完全安全的。

其实主要还是何金生本人的意愿,他的病情变得稳定,就已经觉得很不错了。

这样继续做治疗,持续个两年时间,后续也不需要继续化疗,就完全变成了健康状态,过一段时间做一下检测就可以了。

但是,研究还是需要志愿者的,一种新的治疗方法,肯定要尝试一下,才能知道是否有效。

赵奕仔细想了想,还是和何金生谈了谈,他利用《因果律》知道,检测蛋白的注入,并不会给骨髓带来问题,但注入手段也许会有负面效果。

这个也是不可能保证的。

赵奕很诚恳的和何金生说了,何金生仔细的想了想,最后咬牙决定道,“好吧,赵院士,我知道,你们是有权利让我配合治疗的,只是你尊重我的意见。”

“白纸黑字的合同都签了,做人一定要有原则,说过的话、决定的事情,就不能变更!”

“我这条命,就交给你们了!”

赵奕笑道,“何教授,你也不用太担心。有好几个医学专家,会讨论治疗问题我们很确定检测蛋白不会对你的身体造成影响,所以风险只是存在于理论中。”

“嗯。”

何金生用力点头。

赵奕和何金生聊了一下后,就去关心了一下检测蛋白的提取问题,实验室一直研究从蝙蝠的体内提取到可用的检测蛋白。

这项研究耗费了大量的资金,但得到了研究所的全力支持,直接拨款就达到了千万人民币。

赵奕还给了张薇权限,可以动用了实验室小金库。

张薇满心不舍的拿出了一千万资金,还朝着阎学林抱怨了很久,“这可是我们实验室的资金,积攒了很久很久啊。”

“现在一口就拿出来就没有了,阎所长,一定要记录下来。我们的研究能成功,专利比例上……”

“没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