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则系学霸 第642章

作者:不吃小南瓜

站在大型装置的面前,抬头看都会感到震撼。

“很惊人吧!”

陈泽书笑说道,“就算到了现在,我还是很震撼,但是他是我们全体人员,一点点看着搭建起来的。”

“厉害!”

赵奕发自内心的竖起大拇指,赞叹道,“看看这个就知道,你们到底做了多少工作了。”

陈泽书感叹道,“是啊。”

反重力核聚变装置的研究太难了,即便是有理论支持,等装置的制造还是有很多技术难关。

眼前的大型装置也不是一口气完成的,有的部分是改进、再改进,材料都换了不知道多少次,还有一些地方会根据实验结果进行调整,内部核心部件也在实验中,损坏过很多次。

陈泽书带着赵奕和其他人,一起进入反重力核聚变装置内部,对于每个部分进行了详细的查看、参观、讲解。

装置采用的是反重力空间罩技术,来对核聚变的能量进行控制,并通过核聚变产生大量的能量,输出来进行热烈传导发电。

因为只是实验装置,输出端做的就比较粗糙了。

如果能稳定的控制核聚变反应,输出可以随意的进行改进,并不存在技术难点。

“我们上一次进行实验,核聚变反应持续了一个半小时,但因为接口的材料承受不住高温,不得不中止实验。”陈泽书介绍说道,“之后我们改进了借口,更换了更加耐高温的材料,具体效果还有待测试。”

“材料还是主要问题啊!”

陈泽书感叹着,“核聚变反应比铀裂变,制造出来的能量高的多。在反重力的环境下,我们已经能控制反应速度,只有有足够多的原料供给,反正就能够持续进行。”

“现在标准装配的氘氢原料,理论上能让反应维持一个月时间左右,并且装置设计能做到,随时补充氘氢原料,只是过程相对复杂一些,但这方面还是能改进的。”

“同时,可以通过控制反重力强度的方法,来对内部的反应速度进行调节。我们仔细的计算过,反重力效果达到百分之九十三左右,内部反应速度达到最低值。”

“如果是百分之九十五,内部反应随时可能中断,就需要重新进行点火。”

“好在我们现在拥有新的点火技术,Z波——”

陈泽书说着看向赵奕,“赵院士,你的Z波技术,真的是用处太大了,直接解决了困扰我们的点火问题,只是有时候强度太大,前一段时间,第一次实验的时候,甚至差一点就控制不住。”

“Z波效果确实太好了。”赵奕点头道。

Z波是空间反向波。

反重力是形成阻隔空间的区域,同时会限制内部粒子的速度,Z波的效果截然相反,会增加粒子的速度,而且不是一点点增加,因为反应时间非常短暂,能量一下子被吸收,速度就会增加很多倍,没有经验的情况下,控制不住也是很正常的。

——

反重力核聚变团队,准备进行下一次实验。

陈泽书提交的实验报告上说,实验目标是让装置运行七个小时以上,限制时间的地方在于材料损耗,反应功率还是太强了一些。

这一点是没有办法的。

内部的反应速度是能够控制,但如果把反应速度控制到一定地步,因为需要持续维持反重力和空间罩环境,能量输入就会大于能量输出,装置的存在就会失去意义。

就像是一个发电厂,发电厂本身的耗能,大于发电厂给外界的电力输出,它的存在本身就没有意义。

这不是在制造能量,而是在消耗能量。

所以核聚变内部反应速度,必须维持在一定程度以上,才能以自身的能量输出,维持反重力、空间罩环境以及其他内部能量消耗。

那么问题就出现了。

在这个能量级别上,各个部件的材料性能不达标,会一直不断的损耗,一直损耗到无法使用。

当然了。

当前还是要进行实验,后续再慢慢解决材料问题。

这次实验有很多人观看。

赵奕和高层领导站在一起,还亲自参与了实验准备过程,并现场对一些问题进行了指导。

很快。

实验正式开始。

最开始是反重力装置启动,后来就是填充燃料,以Z波发生器作为点火设备,核聚变装置正式启动。

在装置启动了半个小时左右,可以发现已经可以依靠自身的热量输出,来维持自身运转,剩余的能量则源源不断的制造电力。

装置一直在持续运行。

这个过程是非常枯燥的,因为控制是只能看到检测数据,就是不断根据检测数据,了解内部反应和各部件运作情况。

现在的实验就是希望装置能持续更长时间,过的每一分每一秒,都让所有人感到紧张。

“一定要多坚持一会儿啊!”陈泽书紧张的手心都是汗水。

虽然他是很用心的在祈祷,但该来的总会来的。

当实验进行到第四个小时的时候,工作人员已经检测输出端材料,表面温度过高产生融化的迹象。

这时候,时间就不得不停止了。

如果继续让输出端材料融化,因为配件都是很精密的,就肯定会产生缺口,大量的能量外泄,就会让更多外部的部件融化,严重一些,甚至可能会引起强烈的爆炸。

“停吧!”

陈泽书紧闭着双眼,很果断又很艰难的说出了两个字。

这个指令下达的很艰难。

实验最初是预估持续七个小时,结果才只有四个多小时,装置已经出现了问题。

“还是,失败了。”陈泽书走到赵奕旁边,很遗憾的说道。

高层领导鼓励道,“核聚变的研究,都艰难啊。这是全世界都在研究,却没有任何突破的领域。我们能到这一步,已经很先进了。”

赵奕则是道,“在我看来,已经很成功了。”

“为什么?”陈泽书脸上带着疑惑。

“是真的很成功。因为不管是一个小时、四个小时或者七个小时,意思其实都是一样的,现在的装置受到材料制约,不可能持续运行。”赵奕很认真的说道,“所以当前就是需要找到一种材料,适合放在输出端,并且拥有极高的耐高温、抗中子穿透等特性。”

“对。”

陈泽书点头应道,“这就是制约研发的关键,但是在全世界范围内,也很难找到这种材料,包括国际上,我相信,即便是熔点最高、强度最高的合金,也不可能满足需求。”

“陈院士,你说的都没错。”

赵奕道,“所以你们的团队,暂时把研发中心,放在对装置的完善上。材料,不是短时间能找到的。”

“赵院士,你的意思是——?”陈泽书满是疑惑。

赵奕笑道,“我现在所做的研究,也许能带来材料制造技术的重大进步!”

第五百九十章 当父亲是什么感觉?

赵奕的说法让陈泽书有些迷茫,他知道赵奕的项目,是有关Z波的研究,而且是制造最大型的Z波发生器。

但是,Z波发生器和材料能有什么关系呢?

他不明白里面的逻辑。

“难道Z波发生器,还能顺带制造出一种特殊材料?”陈泽书不理解的问道。

陈泽书忽略了一个重要信息,赵奕说的是材料制造技术的重大进步,而不是单一的制造出材料。

制造技术,直白来说,就是制造方法,他会创造出一种全新的材料制造方法,而不单单是针对某种材料,去进行制造相关的研究。

陈泽书有些不理解,其他人也同样不理解。

刘建昆就一直追问着。

几个人干脆去了会议室,赵奕做出了简单的解释。

“Z波会对空间产生压缩效果,这种压缩效果会让空间的密度变大。”赵奕最开始就说到了核心。

刘建昆的理解有点跑偏,“空间压缩?也就是把一米的长度压缩成一分米?是这样吧?”

赵奕说道,“效果应该还要高很多,十倍的效果是非常简单的,以普通Z波发生器的强度就能做到,但因为受到地球磁场、空气等影响,用于制造材料,十倍的效果并不好。”

“还真是啊?”刘建昆依旧抓住‘压缩问题’,“听起来像是太空技术。我记得看过一个科幻电影,好像说什么曲速引擎,是不是这种东西?”

赵奕点头道,“效果来说是一样的,但原理是完全不同的。我也了解过曲速问题,是连同时间和空间一起压缩,但却忽略了时间的相对性。Z波是空间反向波,只和空间发生作用,对空间的压缩基于,空间的能量守恒定理以及宇宙的不变性。”

“这也是我的研究之中,探索宇宙的初始与未来,我已经有了全套的理论,只是暂时无法发表,在我的宇宙理论中,时间是永远向前的,而空间则会一直不断地变化,依照能量态——”

“乌拉乌拉——”

赵奕连续说了一大堆,别说是刘建昆和其他人了,就连陈泽书都有点被绕晕了。

刘建昆赶紧把话题掰正,说了一句,“听起来就是太空技术,但问题是现阶段,根本无法制造那么高能量的太空飞船。”

其他人跟着点头。

现在连核聚变装置都没有完成,只靠化学能、太阳能驱动,再高端的太空技术,也没有发挥的余地。

赵奕笑道,“但是不可否认,我们现在还不需要飞出太阳系,所以如果实验证明,我的研究是正确的,能依靠相关技术,先去探索太阳系内部的星球,包括火星、金星、木星,或者更遥远的海王星、天王星,都是有可能实现的。”

“速度能有多快呢?”刘建昆感兴趣的问道,作为航空集团的总经理,他还是关心太空探索技术的。

“要实现几分钟内到达火星,难度应该不高,只要能制造出反重力太空飞船就可以实现。”赵奕认真的解释了一句,忽然想起了一件事,马上问向了刘建昆,“对了,刘经理,我上次说的事情,在郑阳,投资建个太空探索技术相关的公司,你有准备吗?”

“啊?”刘建昆有点懵,“你不是在开玩笑吗?后来你不是申请了实验项目?花了三十个亿。”

赵奕皱眉道,“这是两件事吧?太空探索相关的技术,肯定是要研究的,当前最重要的是核聚变装置,但太空技术也不能听下来,反重力、Z波相关技术,在太空探索领域,应用会非常的广泛,甚至说,肯定比地球上有用的多。”

“这个——”

刘建昆顿时有些尴尬,因为Z波实验的项目,他把赵奕上次说的当做了试探,后来就干脆忘记了,因为赵奕只打电话说过一次,他以为过去就过去了。

现在高层领导也在,肯定不能简单糊弄过去。

刘建昆仔细想了想,说道,“如果是进行合作时的投资,倒是也可以。一起研究太空探索技术,但是关键的技术,必须要掌握在航空集团手里。”

“那当然。”

赵奕了解的点头。

“但是,我有些不明白。”刘建昆疑惑问道,“太空探索技术有什么潜力吗?我指的是商业领域。”

赵奕笑道,“当然有了,现在有关太空的探索,几乎都只有投入,但是,你想,如果未来能发展到,建造大型的太空飞船,快速的飞抵火星、木星等,就可以在获得这些星球上的资源。”

“这有点远了吧?”刘建昆愣愣的问道。

“这当然不是短时间能实现的,但其实以我们目前的科技来说,在太空探索了缺少的,一个是材料技术,另一个是能源技术。”

“我们已经在研究核聚变装置,而我现在正进行的研究,相信会对材料技术发展,有非常重大的推进作用,甚至说,可以实现材料制造技术的飞跃式革-命。”

“两个问题都解决了,其他问题只是小问题而已。”

“当我们再去考虑太空探索的时候,就会发现没有任何突破不了的难题。”

“所以研发太空探索相关的技术,暂时是一种技术积累,每一项技术也都是非常有意义的,我相信,积累距离到爆发使用,时间并不会遥远。”

赵奕很认真的说完。

旁边几个人全部都思考起来,毫无疑问,赵奕是希望研究太空技术,为以后真正探索太空铺路,他还愿意自己出钱和航空集团合作。

现在航空集团不可能拿出太多的钱,去投入到‘只有投入’的太空探索技术研发中,合作的选择听起来也是很不错的。

另外,在技术研发上和赵奕合作,似乎就是百分百不亏的。

刘建昆马上就心动了,可惜航空集团不是他一个人说了算,不止是需要其他人一起决策,还需要高层的点头才可以。

高层领导马上点头了,“在技术研发上,我永远支持到赵院士。”

“我也是。”

陈泽书也跟着说道。

刘建昆点头道,“好,这次我回去就开会研究一下,还要和航天局那边做沟通,如果合作成立新的公司,航天局肯定有一部分会并入其中。”

“那就太好了。”赵奕笑道。

这绝对是个大事件,肯定需要详细的讨论。

国内的航天研发,从未有过企业参与,都是航天局来做的,一则是,没有企业有这么高的技术,二则是,航天相关研发都是纯投入,几乎看不到任何的利润点。

现在赵奕主动说和航空集团合作,合作方式肯定要研究一下。

赵奕是真打算做出一番事业,之前他的投入都是金融性质的,并没有真正做过实体产业。

但现在也没有打算自己单干,他想把事情敲定以后,马上去拉一部分资金过来。

更多的人一起参与,更多的资金支持,才能研发出更多的技术,争取早一点制造出,真正的太空飞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