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则系学霸 第672章

作者:不吃小南瓜

哪怕是固定的装置,设计也是非常复杂的,因为核聚变装置有多少端口、外界管道、性能、输出功率等等,都是有一定参数指标的。

现在的设计就是把一切研究好,总结归纳在一起,留出相应的端口和其他部分链接。

等等。

其他的模块也是如此。

各个小组负责不同模块的设计,而把各个模块结合在一起,就是赵奕的工作了。

他不只是要把各个模块结合在一起,还要认真查看各个模块的设计,并提出一些问题加以改进。

设计组的工作是非常复杂而忙碌的。

赵奕根据工作进度,心里已经有了评估,“差不多需要一个月。”

对比战鹰飞机的设计来说,一个月完成设计工作,确实是有些长了,因为战鹰飞机只用了几天,参与的只有赵奕、雷勇和鲍恩红。

但是,针对宇宙飞船的设计来说,速度是相当快了。

宇宙飞船实在是太复杂了,复杂到定稿的设计图纸,最少也需要几百、上千张。

这还没有细化到一些部件的图纸。

比如,Z波发生器。

设计组当然不会去设计Z波发生器,知道Z波发生器是其他组的工作,他们只是做外在的设计,规定Z波发生器安装在拿个位置,留出多大的空间,有什么不一样的接口联通。

等等。

仅仅是设计就需要几百、上千张,足以见得宇宙飞船是有多复杂,相比之下,一个月时间很短暂了。

但是,赵奕并不这么认为,他觉得时间还是拖得有些长了,最少比计划长了一些。

有了宇宙飞船的设计,才能去论证开启项目。

如此复杂的设计,光是制造就需要很长时间,再加上复杂的论证等工作,真正制造出宇宙飞船,都不知道还需要等多久。

这天。

赵奕登上了前往核聚变实验基地的汽车。

核聚变装置已经建造完成,马上就要进行第一次实验开启工作。

这也是当前最重要。

“只要核聚变装置完成,宇宙飞船项目论证,基本就没什么问题了吧?”他有些期待的想着。

第六百二十章 赵院士实在是太伟大了!

早在三个多月以前,核聚变装置就已经组装完毕,一直都在进行部件、设备的性能测试。

现在所有测试都已经结束,就正式准备开启点火实验。

来参加核聚变装置点火实验的人有很多,每一个都是高层或核心技术人员,加在一起有近五十人。

五十人组成的庞大团队,都来参加核试验点火实验,也足以见实验有多重要了。

这次和上次不同。

上一次可以说是肯定失败的实验,每个人都知道核聚变装置可以点火,却实验无法持续太长时间。

这次就是把材料更换了一遍,并重新制造了核心装置,外部传导的装置也准备的很充分。

大部分设计都是由赵奕完成的,陈泽书也非常肯定的说,“这台核聚变实验装置,已经非常完善了。”

“如果实验能够成功,它可以一直保持高功率运转,并持续一年以上时间。”

这个说法等于是可控核聚变已经成功了。

一行人抵达核聚变实验基地,就能看到最中心的装置。

整个装置大概有三层楼高,像是个圆形的大型器械,半径有二十米左右,看起来还是非常巨大的。

当一行人到达实验基地的时候,陈泽书就直接迎来过来,最后带他们参观核聚变装置。

最开始进入其中,见到的是输出端组件,陈泽书做了详细的介绍,“我们采用的是传统的高压动力传输,并制造了特殊的大型发电机。”

“通过装置的热力传导,可以让发电机运行起来,有一部分则会传输到动力泵,用于外在物理性运作的部件。”

动力传输的原理也很简单,就是通过热力传到制造高压,对机械产生动力,实现让主轴进行快速的转动,带动大型的发电机进行运转。

核聚变装置外在的动力部分,连接了两台大型发电机。

这两台大型发电机的主要部件,比如主轴,都是由红风工业制造出来的,红风工业的主轴制造技术,已经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当然,对比国际最先进,还是有一定的差距,但制造出来的发电机效能,却远远超越了国际先进水平。

这主要是因为材料的区别。

红风工业制造的主轴,所使用的是Z波压缩材料。

陈泽书介绍道,“发电机的主轴、转轮等,都使用的是Z波压缩材料,这让发电机整体的强度、耐热和抗磨损性大大提升。”

“同时,发电机的效率也有了很大的提升。”

就像是好的食材,通过简单制作就会变得很可口一样,在高强度Z波压缩材料的支持下,哪怕是普通国际水平的技术,也足以制造出远超国际先进水平的机械。

陈泽书介绍了发电机以后,还说明了核聚变装置的转化效能,“能量转化率非常高,我们预计转化率为10%~15%。”

这是个非常高效的数字。

能量转化率是输出端转化出的动能和电能,和核聚变装置内部产生的热能之比。

首先和装置内的热能,到输出端最少要损失60%以上,输出端的热能再转化为高压动力,又会损失很大一部分,高压动力再转化为电能,再损失很大一部分。

最终实现转换率超过10%,绝对是相当了不起的数字。

哪怕是国际最先进的核裂变反应堆,输出功率比也达不到这个数字,在装置运行过程中,大部分能量都会平白消散了。

这说明了整个装置制造的精细和先进程度。

核聚变的点火实验,可不比太空穿梭实验检验,后者最主要是参数校对,有了理论支持以后,技术就完全不是问题。

现在的核聚变装置,制造过程可以说是非常的复杂,参与的项目组就包括陈泽书带领的核所团队、Z波压缩材料实验组、反重力技术组以及科学院机械动力研究所。

一行人跟着陈泽书一起查看了整个装置,接下来就是实验准备工作,一行人中有好多,都是机械、物理、计算机等方面的专家,他们都直接参与实验准备工作中。

赵奕也同样参与到准备工作中,他和其他人不一样,哪怕大部分时间没有在核聚变实验组,但核聚变装置就是他设计出来。

核聚变装置的核心,包括驱动核聚变的反重力装置,都是出自赵奕的设计,他的工作就是查看这两个装置,并做过往实验数据的检查工作。

实验前的准备工作,都可以归在‘检查’范围。

在进行了一系列的工作以后,赵奕知道装置主体没有问题,只是外在一些辅助部件,设计的还是有不足之处,但也根本不影响实验了。

这次实验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实验能够取得成功,后续计划就是让装置一直维持运行,过程中要进行各种调试,不出现无法解决的问题,装置计划会运行一年以上。

装置能够一直运行下去,当然就是最好的结果了。

如果中途出现了问题,就要中断实验并进行修改、调整,再准备进行第二次试验。

好在核聚变不是核裂变,核聚变的反应是比较充分的,中途也不存在高放射性,有空间罩的隔离效果,装置外部几乎不存在辐射的,就不会产生大量无法处理的废料。

在装置核心不出问题的情况下,只要做到保持密封性,需要处理的只要没有反应充分的原料。

核聚变装置使用的是氘氚原料,进行的是‘第一代’聚变反应。

‘第一代’聚变反应效能,肯定赶不上‘氘、氦3’、‘氦3、氦3’反应,但好处在于原料便宜,相对的性价比就非常的高,同时,控制起来也就容易一些。

“如果制造更大型的宇宙飞船,需要更高的功率,就可以考虑第二代、第三代的核聚变反应。”

针对内部反应的问题,赵奕对其他人解释道。

实验终止的另一个成本就是点火问题,核聚变点火是非常不容易,每一次点火,都需要消耗大量的成本。

好在已经有了Z波点火技术,可以大大减少点火难度和成本,也大大减少了中止实验的损失。

——

五天后,实验正式开始。

这次实验的准备时间还是比较长的,最少赵奕是这么看的,考虑到核聚变控制的难度和重要性,准备时间长一些也可以接受。

当实验准备正式开始的时候,每个人都非常的紧张和激动。

实验组大部分人,包括参观团一行人全部原理了装置。

在进行核反应的实验过程中,危险性还是非常高的,就连数据监测都是远程控制,实验装置附近就只留下一个控制小组。

其他人肯定看不到实验内部的情况,而外部能看到的就是,大型动力泵运转,以及测试出来的电力输出。

电力输出参数是关键。

所测试出来的电力输出参数,就是核聚变装置的对外输出功率。

核聚变装置维持运转,对外输出功率才是关键,因为核聚变本身要维持反重力装置,还有其他的辅助装置以及电子系统,都需要核聚变产生的功率来维持。

在抛开这一部分消耗的功率后,才是对外的输出功率。

等实验正式开始以后,好多人都一直盯着输出功率参数。

大概过了有十几分钟左右,输出功率检测仪器的指针终于有了变动,只是挪动了一点点位置,让足以所有人激动起来。

“成功了,有数据了!”

“真是太了不起了,你们看,动力泵也开始运转了。”

“还真是,现在可以说,实验成功了吧?”

“创造历史了呀,可控核聚变,完成了!”

“虽然早就有心理准备,但还是很激动啊,真是了不起!成功了啊!”

大家所说的成功,就是核聚变装置,成功对外产生了输出功率,有了对外的输出功率,就代表核聚变装置的成功,哪怕输出功率只有1w,也绝对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显然。

装置整体对外的输出功率不可能只有1W,非得内部反应变得越来越强烈,输出功率不断的提升,半个小时左右的时间,就快速攀升到预计最高数字的一半。

这时候,大家就更激动了。

如果装置对外的输出功率能达到预计数据,只要没有什么大问题,能一直运行下去,也就表示装置可以被用作制造太空飞船。

哪怕以现在的输出功率,都足以充当一个小型核电站使用,就算考虑提取原材料的成本,长时间制造出的电能,也会远远的超出成本。

现在可以说实验取得了成功。

但是,所有人依旧盯着输出功率检测仪器的指针,因为实验预期最高的功率比现在多出一倍。

只有多出一倍的功率,才能支持大型宇宙飞船运转。

现在的核聚变实验装置,目的当然不仅仅是建造出核电站,最重要的还是支持宇宙飞船。

如果输出功率没有达到预期,实验可以说就成功了一半。

但是,后续有些令人失望。

输出功率的检测仪指针,再没有继续往上升,而是保持原位很长时间,也就表示最大功率,差不多就到这里,不会继续上升了。

“现在反应已经达到最激烈程度了?”

“输出功率不足啊!”

“为什么会比预计的少这么多?肯定是哪里出了问题啊!”

每个人都知道出了问题,因为预期的数字要高上不少,但想要进行修正圈非常困难。

首先,必须要找到问题,找问题的过程,就必须要停止实验。

这让实验组都纠结起来。

好多人都不知道该高兴还是郁闷,高兴是实验取得了一部分的成功,这部分的成功代表实现了可控核聚变,郁闷的是功率没有达到预期,也许还需要第二次、第三次实验,才能真正取得预期的成功。

此时,赵奕看着检测仪的指针,皱着眉头陷入了沉思。

他忽然说道,“我就近去看看吧。这里也看不出什么。”

“不行!”

旁边的高层领导立刻反对道,“实在太危险了。”

“赵院士,可千万不要接近装置,太危险了。”

“是啊,赵院士,安全最重要!”

“实验已经很成功了,只要找到问题,下次肯定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