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则系学霸 第704章

作者:不吃小南瓜

这一部分都是真实的,可以称之为‘真实物理’, 已经脱离了理论范畴。

后续的宇宙、黑洞性质等说法,则可以归在理论物理范畴, 哪怕有再多的人相信, 因为暂时没有办法去证实, 也只能是‘理论’。

当一个理论有证实的内容作为支撑,影响力就完全不一样了, 就像是爱因斯坦的理论,因为好多内容都已经被证明,他的引力波理论, 也一直被认为是真实的, 几十年前就有很多科学家, 发表自己的研究时, 借用‘引力波’作参照,就好像引力波已经被证明一样, 可实际上,当时引力波也只是个理论而已。

现在也是一样的。

好多理论物理学家看到赵奕发表的内容,因为前面的内容都已经被证明了, 后面的分析和畅想部分,就得到了很多的认可。

然后, 国际物理学界爆炸了。

《空间和宇宙论》引起了物理学界的轰动,甚至是颠覆, 因为这个学说推翻了一些原有的体系。

比如,引力塌陷学说。

引力坍缩是天体物理学上恒星或星际物质在自身物质的引力作用下向内塌陷的过程, 科学家们认为,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是恒星本身不能提供足够的压力以平衡自身的引力,从而无法继续维持原有的流体静力学平衡,引力使恒星物质彼此拉近而产生坍缩。

在天文学中,恒星形成或衰亡的过程都会经历相应的引力坍缩。

但是,科学界对引力坍缩在理论基础上还不十分了解,很多细节仍然没有得到完善的阐释。

所以, 引力塌陷暂时也只能是个理论,可即便只是理论,因为解释了很多天文学的现象,天文物理学家们也公认, 引力塌陷是真实存在的。

现在赵奕的《空间和宇宙论》认为,粒子压缩倍率超过‘e’,就可以对抗空间挤压,结合他的引力理论部分,也就是说,引力无法对压缩倍率超过‘e’的粒子造成影响,那么恒星的塌陷、高密度星体以及黑洞的形成,就可能是大量高压缩粒子聚集造成的。

佛罗里达大学的物理教授约翰森接受采访时,针对赵奕的《空间和宇宙论》说道,“这个理论的后半段,阐述了白矮星、中子星和黑洞本质上的不同。区别就在于内部粒子被压缩的倍率。”

“如果是压缩倍率超过e的π次方,就会形成对外的Z波辐射,从而源源不断的吸收空间,并不断的吸收能量和物质。这就是黑洞。”

“否则,粒子只处在和空间的平衡状态,不会对外散发Z波辐射,没有吸收能量和物质的能力,就像是白矮星一样。”

“同时,我和我的同事一起研究了好几天,发现理论还是有缺陷的,比如,最简单的,理论无法解释中子星的高密度,但我们可以把一些现有的、不冲突的天文物理学内容添加进去,就可以进行完善。”

“我们不知道压缩十几倍的例子会是什么状态,但我想,如果理论是正确的,那么在e和e的π次方倍率中间,肯定会存在一个极限点,使得粒子能够借助于空间挤压,也就是自身引力作用,而形成高密度的物质。”

约翰森还是很有水平的,他说了很多的内容,也指出了理论的缺失所在,同时,他表示说,“我和赵奕是好朋友,直到现在我们依然有联系,但我接下来说的,并不是支持朋友,而是阐述一个事实。”

“物理学是包容的,是庞大的,尤其是天文物理学,包含的内容非常多,拥有非常复杂的体系,针对天文物理的理论,也有好几种,每一种都不可能解释一切,或者不存在任何漏洞。”

“《空间和宇宙论》,已经非常完善了,但我们不可能指望赵奕一个人就把一整套天文物理理论,各个方面都研究解释的尽善尽美。”

“所以。哪怕理论有一定的缺失,我也相信它是真实的,从现在开始,我就是压缩粒子学说的坚定支持者。”

“在这里,我想说,我很幸运,因为我并没有深入研究过,任何的天文物理理论,否则,也许现在,我就会发现自己的研究,没有任何意义。”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奖者乔治-斯穆特,也针对赵奕的压缩粒子学说接受了采访,他比约翰森要有资格的多,一则他获得过诺贝尔奖,二则他是个真正的天文物理学家,获奖凭借的是宇宙辐射背景相关的研究。

乔治-斯穆特研究的是宇宙辐射,而宇宙辐射被认为是‘大爆炸’形成的电磁波辐射,他自然也是‘大爆炸’理论的支持者。

当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乔治-斯穆特说道,“《空间和宇宙论》,一定程度上可以看作是大爆炸理论的修改和完善,在这个理论中,大爆炸被认为是无限压缩倍率的点,在失去存在空间的一瞬间,内部发生了剧烈的爆发。”

“这个过程很难想象、也很难理解,但不管是大爆炸(学说),还是压缩粒子(学说),都很难详细的解释清楚。”

“大爆炸形成了支持宇宙扩张的物质、能量,同时形成了宇宙背景的黑体辐射。”

“压缩物质是真实存在的,我们已经得到了相关的材料,相信从这个方向研究下去,肯定会得到很多有趣的结论,能够让我们对于宇宙更加了解。”

同时,还有好多的物理学家,都纷纷针对《空间和宇宙论》发表自己的看法。

《空间和宇宙论》,当然不仅仅是对于大爆炸理论的补充,或者是对于宇宙的另外一种阐述,同时也解释一些目前天文学无法解答的问题。

比如,暗物质问题。

暗物质是根据天文学计算,推测出来一种物质,是否存在根本就没有办法证实。

《空间和宇宙论》做出了解释,粒子是有压缩倍率的,超高强度压缩的粒子,还会主动释放Z波,放在天文学上就可以补充,万有引力定律、相对论结合计算仍旧存在大片缺失的问题。

“天文学的计算中,各个恒星体系,星系,多出来的质量在哪里?”

“答案:压缩粒子和压缩空间。”

同时,天文学中还存在一些无法解释的引力塌陷问题。

有些恒星会在没有达到理论寿命的时候,就会出现快速的塌陷。

之前针对这个问题,没有办法做出解释,现在有了压缩粒子学说,就可以结束为高强度压缩粒子,不断形成Z波直接导致了恒星塌陷。

从这个角度上来说,约翰森说的确实很有道理,同时他所说的‘中间倍率’,也许同时是个‘危险系数’。

如果一个星体中,存在超过‘中间倍率’的粒子,就可能会快速的造成引力塌陷。

这个结论也使得国际物理学界一大群人士,站出来反对Z波压缩技术的发展,他们认为这个技术,可能会造成世界毁灭。

比如,某种高强度压缩的材料,掉入太阳中就可能造成太阳发生可怕的星体塌陷,到时候,地球肯定会跟着毁灭了。

这个论调发出来以后,还得到了很多的共鸣,甚至造成了一定的恐慌。

这时候,赵奕站了出来,很淡然的表示说,“约翰森教授说的‘中间倍率’是存在的,但因为没有数据支持,也无法计算出倍率具体是多少,但通过简单的计算,就可以知道,这个数字最少也在十五以上。”

“通过我们的实验研究,发现压缩倍率每增加一倍,比如,从六倍到七倍,所消耗的能量,都会成倍上涨,换句话说,压缩倍率需要的能量,是呈现指数级上升的。”

“哪怕把地球所有的能量加在一起,都用来压缩物质,也不够达到压缩十五倍的标准。”

“所以根本不用担心。”

“另外,我可以肯定的说,太阳系并没有形成压缩十五倍物质的条件。”

“如果有一天,人类的科技真的能制造出引起引力塌陷的物质,也已经发展出超高的科技,到时候,我们生存的星球,肯定不仅仅的是地球了。”

——

国际舆论的恐慌就像是一场闹剧,赵奕站出来还是很有用处的,至少一些大机构不发声了,但还是有少数人相信,Z波压缩物质的研究,可能会带来世界毁灭。

当然,他们的想法也没有意义。

这部分人宁愿相信上帝,也不相信已有的科学,自然也是解释不通的,解释不通就不用再解释。

赵奕发表了《空间和宇宙论》理论后,也感觉轻松了一些,有理论内容研究出来,却迟迟的无法发表,感觉还是有点郁闷的,好在现阶段没必要再对‘空间’内容保密。

事实上,从太空穿梭实验结束以后,空间的内容就没有必要保密了,其他的机构肯定能够知道,太空穿梭技术和压缩空间相关。

太空穿梭,不是空间跳跃,如何实现空间内快速穿行,只能想出少数几个答案。

其中最有可能的就是空间被压缩,Z波技术也就设计到了压缩空间,再加上现在的压缩材料技术,基本就可以确定下来了。

但是,相关的技术的核心还是Z波,Z波才是一切的基础。

在没有Z波发生技术的前提下,其他机构再怎么研究,也都没有任何的意义,他们不可能研究出东西,只能不断的进行‘推测’。

国际上,有太多的机构和科学家,希望能够研究Z波,希望研究最新科技相关的内容,但底层的技术都是无法公开的,他们能做的只是继续去希望、继续去想而已。

赵奕则是淡然的继续自己的研究,他对于‘空间物质传输’相关的探索很感兴趣,但大部分精力,还是要投入到‘Z波检测技术’上。

这个技术非常的关键。

在用时三个多月以后,实验室终于组建好,实验设备都已经运送过来,并能够正常的启动运作,研究也真正开始了。

第六百五十四章 值得尊敬的长者

‘Z波检测技术’的研究,是从可控带电粒子束的检测开始的,研究方式是依靠小型的电子枪,真空环境下释放Z波压缩电子束,完成压缩后进行电能的检测。

带电粒子束会受到高磁场的约束,就会以固定的弧线高速运行,最终击中检测电量的靶点。

受到Z波压缩的粒子,活跃性会出现明显的增强,其表现形式就是电量有显著增加。

首先就是明确电子束的带电量,进行Z波压缩再进行一次检测,分析两次检测的电量差别,再去对比Z波压缩的倍率,就可以得到一定的结果。

这是实验室里,好多人一起进行研究,得出的最容易、可控,并且会有结果的方式。

实验的原理并不复杂,主要的难度有两点,第一就是电子束的约束问题,想让电子束固定做旋转,需要非常高强度的磁场。

这个难度就非常的高。

就像是可控核聚变最初的磁场约束方式,想达成那种程度的约束,需要非常庞大的设备、海量的资金支持,显然实验环境是不允许的。

不过只是做Z波相关的检测,并不需要对于电子束进行完美的约束,只需要让电子束在零点五秒,甚至更短的时间里,不脱离实验的真空范围,也就是不击中真空环境边缘就可以了。

这样,难度就相对低了很多。

实验的设计主要还是围绕,高强度磁场包裹真空环境,怎么让电子束受到各方向的磁场力,从而不断的改变方向上。

这个工作用了半个多月时间才勉强完成。

第二个难点就在于分析电能增加量和空间压缩倍率之间的关系。

电能增加量和空间压缩倍率之间,存在一个‘粒子压缩倍率’,最终想要得出的,就是粒子压缩倍率和空间压缩倍率的关系。

因为没有做过相关的研究,一切都只能从头开始,过程就是不断的实验、记录数据,在不断的实验、记录数据,中途就是各种数学分析。

研究过程还是相对比较单一的,但每个人都兴致勃勃,参与全新研究的机会并不多, 尤其Z波检测技术, 直接挂钩宇宙飞船项目, 重要性是毫无疑问的,每个人都希望能有成果。

‘Z波检测技术’的研究,从开启一直到第一个研究结束, 花费了大概三个月左右的时间。

这个期间发生了很多事情,比如第三座、第四座环太阳聚能卫星完成发射, 并成功运作到既定轨道。

比如, 奕星公司实现了无限动力汽车制造五万量的突破。

再比如, 小型太空飞船敲定了制造方案,并进入快速制造中。

等等。

赵奕和其他研究员们, 就一头扎在实验研究中,重复性的进行实验,不断的记录都要数据。

三个月后, 终于有了一定的成果, 团队发现电子束确实能用来检测空间压缩倍率, 只不过是存在上限的。

在实验室造就的真空环境下, 小型电子束最高可以检测空间压缩三千万倍率左右。

三千万倍率,已经是非常的高了, 但和赵奕的预期相去甚远。

最初赵奕就是希望,能依靠检测技术,即时检测空间压缩过亿倍率, 才能实现太阳系以及周边,快速的进行太空穿梭。

显然。

利用电子束检测的方式, 是无法做到的。

哪怕换做是真实的太空环境,有高功率的核聚变反应堆支持, 理论上电子束所能检测的空间压缩倍率,也只有五千万倍而已。

“五千万倍, 是个很不错的数据,已经可以直接使用,但倍率还是要差一些,并没有达到预期。”

实验室阶段性的内部会议上,赵奕有些遗憾的说道,“但是,我们的研究已经证明, 电子束最高只能检测五千万倍,不可能再高了。”

决定检测倍率上限的是电能增加量,他们通过不断的实验发现,伴随着压缩倍率的提升, 并不能显著的提升电能增加量。

虽然两者是正向的关系,但并不直接呈正比,而是一个抛物线时的图形,是存在最高点的。

如果在继续增加压缩倍率,电能增加量就不再显著,后续甚至会是以幂数级的下降。

电能增加量还是不断的增大,但增大的数值非常微小。

“这是因为压缩倍率增大到e以后,就和空间挤压达成了平衡。”

“磁场是粒子对抗空间挤压的形势,但不再需要增大磁场来对抗空间积压时,磁场就会增加的非常缓慢。”

“磁场和电场不分家,两者是相互关联的。”

“所以,缩倍率增大到e以后,电能增加量,再增加的部分就会呈现幂数级下滑。”

这也是得出最高检测倍率是五千万万左右的原因。

当增加的部分就会呈现幂数级下滑,就只能依靠分析增加小数点最后的部分,来继续进行倍率的计算,幂数级下降是非常可怕的,很快就会到需要庞大计算量,才能确定的增加数值。

哪怕是计算机的运算能力也是有限的,检测空间压缩五千万倍率的数据,都已经是‘理论状态’。

事实上,实验得出的结论是,常规运算能力下,最高只能检测四千三百万倍左右。

第一阶段的研究到此结束,研究相对还是比较成功的,因为他们找出了如何做Z波压缩空间的倍率检测,只是千万级的倍率限制,会导致太空穿梭无法做到‘过快’。

宇宙飞船的Z波发生装置,设计的标准是,可以释放压缩一百个天文单位距离,同时压缩倍率达到百亿级别,也就是以每秒一千五百公里的速度,十秒内就可以穿行高达一百五十亿公里的距离。

当然,那是理论的最快速度。

宇宙飞船正常的航行速度,也只是每秒几十公里的数量级,但Z波发生装置的能量级别,却可以支持压缩百亿级别的倍率。

只有百亿以上级别的倍率,才能够支持进行‘光年式’的快速跨越,甚至是完成星系间的旅行。

如果只能检测五千万倍,就大大限制了Z波发生装置、太空穿梭能力的使用。

当然了。

五千万压缩倍率,放在太阳系内还是很快的,每秒一公里的速度,也可以轻松几秒到达火星。

但是研究进展就是如此,想要更高压缩倍率的检测,就只能找寻其他的方法。

赵奕总结道,“我们先对这一个阶段的的研究进行总结、记录、分析,并开始设计下一阶段的内容。”

“下一阶段,我们要和高能所进行合作,他们拥有完善的中子束发生技术。”

“中子束的研究,就是我们要进行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