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之路2010 第202章

作者:万里不独行

是冯文茜,林一倒是知道她后来似乎做了记者,但现在才大一啊。

“你这么早就出来实习吗?”

冯文茜笑着反问:“我的高中同学现在都已经是2000万美元身家的创业明星了,我出来当个实习记者算早吗?”

林一也笑了:“没有那么多。”

关于2000万美元的事情他没有多说,因为这本来就是自抬身价的,不过创业明星这四个字并没有否认,因为这正是他整这一出的目的。

这个人设在真正的业内大佬那里当然不值一提,但是某些时候还是有点效果的,他觉得自己应该用得上。

冯文茜没有纠结钱的事情,而是说道:“上次青年报是你跟饿了吗那个张旭濠一起接受的采访,这次可是货真价实的你的专访,看来也保不住了。”

她自然是在开玩笑,不过林一并不是存心赖账,既然这次正巧碰到了,他干脆就带着冯文茜找到了刘简妮的那位“朋友”,直接提出这篇采访发出去的时候希望加上“实习记者:冯文茜”的名字。

通常来说,这样的临时工是没有署名权的。

那是一位年长一些的女记者,她眼神古怪地打量了两个人一眼,其中注视冯文茜的时间更久,最终还是点头了。

两人都没有在意那个意味不明的眼神,林一笑着问道:“这样勉强算我履行了承诺吧?”

冯文茜学着电视里宫廷戏“谢主隆恩”的礼节略微意思了一下,嘴上说道:“多谢林老板的关照。”

两人打趣了几句,采访很快正式开始,坐在林一对面的就是刚才那位女记者,而本来是打杂的实习生冯文茜得以坐在她身后,像是在做记录。

有了青年报的经验,接受采访林一算是一回生二回熟了,不过他总感觉这一位没有当初那个叫王珂的女记者认真。

也难怪,媒体的性质不一样,又只是朋友托过来的小人情,投入程度自然不可同日而语的。

林一没在意这些小细节,中规中矩地完成了采访,结束之后又和那个女记者单独攀谈了一会儿,并且按照江湖规矩对她有所表示,而且因为冯文茜的事情还比预想的多给了一些。

虽然是刘简妮找的人,来之前也没有叮嘱他什么,但是林一还是很自觉地遵守了行业潜规则。

这事儿唯独没有避着冯文茜,因为林一觉得她以后混这一行早晚会知道。

这个女孩儿看着林一娴熟的“社交技巧”,心里想的是林一的确不再是那个单纯的高中生了。

这边结束之后,林一又等了一会儿直到冯文茜收工,两个人一起找了个咖啡店坐坐算是叙旧。

“你的这篇采访被丢给我来写了,不知道林老板有什么指示吗?”

果然,那个女记者没太当回事儿,不过这样也好,林一相信自己的老同学应该会给面子帮自己美言几句的。

“不敢不敢,要不我给冯大记者润润笔吧?”

冯文茜端起桌上的摩卡喝了一口:“好啊,这杯咖啡你请。”

这个话题很快揭过,两个人自然的聊起暑假的安排:“你这个暑假都在这里实习了吗?”

冯文茜回答:“应该不会,大概就是一两个月的短期实习,开学之前还是有时间回家一趟的。”

“其实我也不太喜欢这家媒体的环境,下个学期再看看有没有机会去别的地方实习。”

林一点点头:“大部分本科生的实习经历是很少的,大三结束的时候才想起来找工作的事情,早点实习也不错,对比对比才能找到想去的地方。”

冯文茜听起来觉得好笑,因为这位也才大一而已,就算现在成了创业明星,但找工作也这么有经验吗?

“你呢,这次采访完之后就回家了吗?这一年创业下来应该也够辛苦的。”

“没那么快,我还约了好几家,所以除了你们这篇文章之外,最近你应该也能在其他媒体上见到我。”

冯文茜没问他这么做的原因,大概明白他是想给自己刷一波声望,而是直接问起了之后的打算。

“刚才采访的时候,我听你的意思还会继续创业啊,下一步做什么已经想好了吗?”

“其实已经想好了,但容我先保个密吧。”

林一倒不是信不过冯文茜,只是不想在出手之前就被外人获知,所以采访他都对下一次创业的话题避而不谈,只是表示自己一定不会就此放弃。

于是冯文茜也没有追问,两个人又聊起了高中的话题,大部分同学已经放假回到了临安,班级群里又在呼朋引伴出去玩耍或者回学校看老师,但这两位都是无缘参加了。

两个人也没有聊太久,在咖啡馆门口告别之后各自离开。

回去的时候林一心想,其实自己留在京城还有一件事,但还没想好应该怎么做,他把目光投向窗外默默出神。

第354章 老子错过一路神仙

冯文茜的效率很高,林一第二天就看到这篇文章被发了出来。

虽然并没有在明面上夸张地吹捧他,但字里行间还是很含蓄地藏了溢美之词,很有技巧。

林一特意发消息对她表示了感谢。

这只是个开始,此时林一还在继续接受其他媒体的采访,流程和形式跟之前大差不差,他已经驾轻就熟。

今天他去的是鹅厂新闻,别看挂着大厂的前缀,但只是旗下的一个普通部门,所以林一也没有特别重视。

但是今天的采访结束之后对方却没有让林一立刻就走,而是叫住了他并且有一位重要人物想见见他。

林一好奇问道:“什么重要人物?”

虽然没有本人当面,但传话的工作人员还是恭恭敬敬地表示:“是鹅厂集团总裁,刘赤平先生。”

林一先是吃了一惊,继而感到这一趟来得物超所值。

他跟鹅厂新闻有一点往来没觉得有什么大不了,因为鹅厂新闻代表不了鹅厂,但刘赤平可以,而且是除了小马哥之外最有资格代表鹅厂的人。

刘赤平是哪路神仙?

他不是创业团队“鹅厂五虎将”的成员,但却深得小马哥的信任。最直接的证明是,他担任的是总裁职务,还高过鹅厂的第二大个人股东张志冬。

从收入上来说,他连续多年在鹅厂的年俸薪酬都超过3亿元,是小马哥本人的七八倍。

在港股上市公司当中,只有李家城的大管家,长实的霍健宁能够相提并论,被港媒称为“打工皇帝”。

换句话说,别看林一刚刚拿2000万美元刷了个频露了把脸,但这点钱还不到人家半年的工资。

一言以蔽之,他是鹅厂的二把手。

虽然传话的人并没有说明这位大佬要见他的原因,林一心中有些猜测,但无论如何都没有拒绝的理由。

两人是在对方安排的一间会议室碰面的,这位大佬上来很和蔼地跟他握了个手,并且自我介绍道:

“我是刘赤平,你可以叫我马丁。”

林一的语言习惯没有那么洋气,所以说道:“我还是称呼您刘总吧,您可以叫我林一。”

刘赤平的口音很有意思。

他的普通话并不纯正,因为他是在港城长大,美国念的大学,前两份工作履历分别是在咨询巨头MBB和顶尖投行高盛,英语和粤语都比普通话更利索。

但也不能算差,超过林一碰到过的任何其他港城人,甚至比一些内地的粤省人都好。因为这位出生于京城,是6岁的时候才随家人移居港城的。

据说就是因为这一点,当年小马哥对于还在高盛工作的刘赤平印象很好,在诸多只能用翻译交流的外籍投行高管中选择了跟他合作,一手操办了鹅厂的IPO,之后又力邀他加盟。

林一以前只在屏幕上见过这位大佬,现在近距离观察,他的着装并不夸张,但剪裁得体的手工定制西装以及抬手间露出的袖扣,无不透露着考究。

他一直觉得,投行出身的人都有一种名叫“精英感”的味道。

林一在观察对方的时候,刘赤平自然也在观察着林一,他没有计较称呼这点小问题。

“林一,你知道我今天是为什么来找你吗?”

林一实话实说:“我想鹅厂新闻科技版的一次小采访还不至于惊动刘总,除此之外,我只能猜测是每团收购随便外卖网这件事本身了。”

“你很聪明。”

刘赤平给了一个赞许的目光:“其实我们今天见面有一点太晚了,本来在你把随便出售给每团之前,鹅厂已经在考虑投资你们的事情了。”

!!!

听到这句话林一还是瞬间睁大了眼睛,但第一反应不是因为被鹅厂爸爸看上而兴奋。

是遗憾!

你他妈为什么不早说!

如果有鹅厂爸爸的支持,别说是拿了区区1500万美元的张旭濠,就算是王星的每团他都敢拔刀上去干!

靠靠靠,老子错过了什么啊!

刘赤平好像猜到他心里在想什么,接着说道:“仅仅因为耽搁了一会儿,没能及时跟你们取得联系,最后导致随便卖给了每团,这对我们来说也是一个遗憾。”

刘赤平在鹅厂负责的就是战略投资,如果他说要投随便绝对是有的放矢的,至于为什么说卖给每团是个遗憾?

因为每团现在还是A厂系的干将!

每团前两年能从千团大战中突出重围,除了王星和他的团队多次创业的积累,还有两个标志性的节点。

2011年7月王星拿到A厂领投的5000万美元融资,以及当年11月原A厂副总裁甘嘉伟出任每团首席运营官,这两件事都是每团作为A厂系的铁证!

不过谁能料到四年之后,大名鼎鼎的乌镇“东星局”上,王星却和东哥一起坐在了鹅厂小马哥的左右手呢?

这是后话了,总之鹅厂跟A厂是互相较劲的死对头,而每团至少现在还是A厂的马仔。

林一想了这么多江湖往事还有未来发展,情绪已经稳定了下来,而且反应过来这事儿没那么简单。

如果刘赤平和鹅厂真的有意投随便的话,根本没可能让每团捷足先登,何况外卖行业里不是还有饿了吗可以选么?

想到这里他就明白刘赤平的话不尽不实,很大程度上是在忽悠自己,不过鹅厂不愿意看到A厂系的每团继续壮大这应该是真的。

鹅厂要狙击每团,他把这点记在心里。

“那真是太遗憾了,可惜这次的交易已经完成无法挽回,不知道刘总今天叫我来还有什么别的指教吗?”

刘赤平对于林一这么快稳定心神还是惊讶的,因为要换一个别的年轻创业者听到鹅厂爸爸要投自己,这不得激动个三天三夜的?

他刚才是故意那么说的,其实刘赤平确实关注过外卖行业,但暂时没打算要出手。

今天只是他偶然听说林一在这里采访所以临时起意,想了解一下每团进入外卖赛道的内幕。

“不知道林一你对外卖行业往后的发展怎么看?”

“非常看好。”

林一认真回答:“其实外卖这个赛道是大有可为的,如果不是到了迫不得已我也不会这么早卖给每团……”

他没有藏私,直接把自己从后世带来的很多“经验”,从现在来说应该叫“预言”直接抛了出来。

这些话刘赤平此刻未必会当回事,但等到一一印证之后再想起来,就会觉得自己有先见之明了。

无论如何,他还是希望在刘赤平面前多刷印象分的,毕竟鹅厂是江湖上谁也跨不过去的两大山脉之一,早晚会有再见之日。

大佬的时间很贵,聊的时间不长。

结束的时候刘赤平感谢了他的分享,林一主动提出要留对方的微信,这位也没拒绝。

当时林一说的是:“我正在准备自己的第二次创业,有机会的话希望能跟鹅厂续上这次错过的缘分,改日我到鹏城登门拜访!”

第355章 大河滔滔入海流

林一见完刘赤平之后还在不停地回想,因为鹅厂的地位太重要了。

这是他第一次跟鹅厂打交道,但只要以后还想在行业里混,那就绝对不会是最后一次。

林一还在心里无厘头地想,自己的重生者前辈都是脚踢马杰克、收服小马哥,现在自己连后者的面还没碰着,见见鹅厂的大管家都得琢磨半天,说明继续进步的空间还很大呀。

不管怎么说,除了偶然见到了刘赤平之外,林一剩下的采访行程就只剩下波澜不惊了。

也有一些同学注意到了他最近的新闻,不过这回还是在说2000万美元卖身每团并没有爆出新料,所以没有在他的社交圈引发什么震动。

完成了这件事情之后,在七月上旬的一天,他独自一人坐着公交车来到了京城西南角的一个僻静的地方。

林一是比较习惯坐地铁的,但是这个位置没有地铁站。

下车之后他按照导航的指引步行来到了顺治门,自此而入沿着640米长的城内街由东向西穿过了整座宛平城,在威严门之外见到了他今天的目的地,一座有着11个桥孔的联拱石桥。

它始建于南宋年间,历代经过多次重修,无论从建筑学的角度还是从历史学的角度都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

这就是卢沟桥。

林一来的时间不早不晚,这里人并不多,他小心翼翼地踏上了由花岗岩条石铺成的桥面。

桥上最容易注意到也最有特点的就是栏杆上那些千姿百态、栩栩如生的石狮子,据说最早的成型于金元时期,其后又汇聚了历代石雕艺术的杰作。

林一的鉴赏能力有限,观察了几只没有看出什么门道,所以放弃了冒充艺术青年的打算。

卢沟桥全长两百多米,走到中间位置的时候,他终于发现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绝不是只有自己一个人来此凭吊。

今天是2013年7月7日,京城多云转阴,天色显得昏昏沉沉的。

在某一处石栏杆下,已经摆放着几支皎洁的白菊花,在开阔的桥面上显得有些孤零零的,随微风摇曳却不失陶渊明最爱的孤傲风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