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之路2010 第270章

作者:万里不独行

“所以我向李罗宾推荐了您作为研究院的首席科学家,如果您有意愿的话我们会尽快安排一次见面,大概就相当于面试。”

林一干脆地把事情说清楚,自己那点儿小心思也没有藏着掖着,他知道女教授是个很痛快的人。

果然,李菲菲闻言一笑:“没想到你给我准备了这么大一份儿礼,以熊厂跟万里出行的地位,这个研究院的首席科学家分量不轻。”

“我确实很感兴趣。”

李菲菲果然毫不犹豫,“花你们的钱做我的研究,这是每一个学者最梦寐以求的状态,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替你们干点活儿也是应该的。”

林一就知道他不会拒绝了,两人就这个话题再次聊了一会儿,算是协调了万里出行跟女教授之间的关系和立场。

当然,这个任命还需要得到李罗宾的认可,所以林一立马跟对方约了时间。

把这个事儿敲定了之后,李菲菲突然提议道:“如果我没记错的话,莫言应该每两个月就要毕业了对吧?”

“你可以回去问问她,有没有兴趣来做我的研究生?”

这话说得林一愣了一下,他连自己是个学生都快要忘记了,怎么会记得师姐快要毕业这种事情呢?

不过算算时间的话是没有错的,师姐比他高一届,这确实是她的最后一个学期,只不过两人都很久不去学校了而已。

如果是普通学生这样旷课的话早就要被退学了,不过两人创办的万里出行声势浩大已经是京电的知名校友。

这样的小事上学校是能通融则通融,肯定不会耽误师姐拿到毕业证的。

林一当即答应下来,只是回去的时候心中不无感慨地想:

当初自己报道的时候,跟李建国他们在烧烤摊上和师姐重逢的那一刻,还历历在目呢。

第494章 很Sexy的新业务

“让我做李教授的研究生?”

师姐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还是很惊讶的,她过去当然是个三好学生,但自从跟林一创业以来,学业就已经完全无法兼顾了。

比如现在是大四下学期,虽然已经没有课程要上,不过按理来说要交一篇毕业论文的。

要不是学校“通情达理”的话,她估计连正常毕业都做不到,谈何研究生?

再说以她目前万里出行总裁的身份,无论这份儿事业最后成功还是失败,一个硕士学历对她来说都不是必要的。

林一这样说道:“李教授明白我们请她做这个联合研究院的首席科学家,就是出于我们跟她的私交。”

“所以她招收你做她的研究生,就是落实你们师生的名分,这样以后大家做事的时候方便一些。”

他很清楚师姐是不喜欢这样“名不副实”的事情的,所以还特意解释道:

“你并不需要去上什么课,当然也不必跟着李教授做研究,这算是一次特招,也不会占用正常的招生名额。”

既然是这样的话,李莫言还是答应了下来,她纯粹是出于把这件事当作“公事”的目的来完成的。

这事儿说好之后,林一又立马安排了李菲菲教授和李罗宾的熊厂团队见面,最终也没出什么意外,以李教授的江湖地位是有资格出任这个职位的。

落实完首席科学家的人选之后,联合研究院这件事情林一就没有太操心了,丢给了自己的CTO王恺去处理。

他的心思已经被另外一件事占据了。

“嘟嘟打车在推出了快车业务之后并没有就此停下,紧接着又推出了一个顺风车的业务。”

尽管程惟和柳清在公共场合都非常注意地称自家公司为嘟嘟快嘟,不过林一他们当然就比较随意了,并没有刻意强调这个对手的全名。

何况快嘟的事情是他们的遗憾。

“这个顺风车的业务就走得更远了,对于车主的资质没有什么要求,完完全全就是普通的私家车。”

“所以相应的,它的运费标准也低了很多。”

“嘟嘟虽然没有在这项业务上进行太大的投入,但上线以来效果却一直很不错,正在稳健地贡献订单量。”

林一评价道:“程惟这是快车业务没有吃到黄牌,觉得上面的态度应该是鼓励科技创新,所以心就野了。”

话是这么说,他知道顺风车业务对于打车行业来说非常重要。

“从本身的业务逻辑上来说,顺风车才是网约车最初的设想或者说载体,也就是激活那些沉睡的私家车的资源,通过分享行程的方式开放车上的座位给同行的乘客,所谓共享经济是也。”

“对于嘟嘟来说,顺风车还不仅仅是增加了运力,主要有两个意义。”

“其一是提高了利润率,在目前行业高额补贴不断的情况下,特别是快车这种成本根本覆盖不了收入的产品,仅仅用于应对激烈的行业竞争被创造出来的东西,极大地拖累了公司的盈利能力。”

“从规模上来说,经历过补贴大战的狂暴增长和快速催熟之后,现在行业谈论的已经不是预期和展望,本身的容量就很大了。”

“但无论是嘟嘟还是我们,都没有实现盈利的能力,甚至连时间表都拿不出来,这是投资人最为关注的问题。”

“而顺风车的盈利模型非常漂亮,有机会成为打车行业最大的利润来源,程惟当然会动心。”

“其二呢,就像我刚才说的,顺风车这个所谓的共享经济的概念是这两年的热门话题,拿到投资人那边有太多故事可以讲了,对于公司的估值很有帮助。”

林一这番话完全是夸奖,李莫言皱眉问道:“你的意思是我们也跟进顺风车业务吗?”

“我们要跟进,但不是以嘟嘟的方式。”

林一出人意料地说,“我刚才的话只说了一半,顺风车业务的盈利模型漂亮是建立在平台无所作为的前提下。”

“嘟嘟的顺风车为什么能盈利呢?”

“因为他们把审核要求放宽到几乎没有了,只要有车有驾照好像谁都能去注册一下子,完全没有把乘客的安全放在心上。”

“从业务逻辑上来说,嘟嘟可以说自己只是在车主和乘客之间做了个撮合,并不是直接提供的服务,本来就跟它无关。”

“但至少在我这里,这种逻辑是根本站不住脚的。”

“打车行业开展顺风车业务又不是在做公益,他是从这个撮合过程中向双方收费的,那么就不能完全撇清自己的安全责任。”

“网约车行业,平台解决的是乘客上了陌生人的车,二者之间的相互信任如何建立的问题。”

“公司在投资人面前吹牛逼的时候总是说,共享经济,多么美好多么理想化的前景。”

“这个世界上的所有规矩,基本原则就是权利和义务相统一,不能一边收着钱一边说和我没关系。”

在座的还是万里出行的几位合伙人,刘简妮听完林一的话其实是很担忧的。

她不想否认林一说的有道理,但是商业上的事情是不能太理想化的。

嘟嘟打车的早期历史已经证明,如果一方畏手畏脚而另一方胆大妄为的话,结果很可能是后者活下来。

作为在风投机构多年的老手,她太知道一个漂亮的盈利模型和看起来乐观的预期有多么重要了。

刘简妮很想提醒一句,不要忘了程惟以前那些对手是怎么死的。

不过在那之前李莫言首先开口了:“关于林一的说法我还有一点补充。”

“我看了嘟嘟打车在顺风车业务上的推广方案是有很大问题的,甚至可以说是很危险的。”

“嘟嘟的顺风车业务主打社交概念,号称可以认识靠谱的人,获得好的社交体验,这只能算是拾Uber当初的牙慧。”

“但是他们的事业部总经理公开说,顺风车业务是一个非常有未来感,非常sexy的场景。”

“虽然她的原意未必带有某种暗示,但嘟嘟的团队在实际执行的过程中,并不介意它的司机把顺风车当作是搭讪、撩妹、猎艳的一种手段。”

“在宣传上,他们甚至把某些抱有其他目的的豪车司机加入到顺风车业务当中,作为一个噱头和卖点。”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如果是双方你情我愿的事情平台当然没有意愿也没有资格去干涉,就像很多社交软件发展成了“约X神器”一样。

但在座的人都能明白,打车软件跟社交软件毕竟是两码事,放纵这样的趋势隐患是很明显的。

刘简妮叹了一口气,本来要反对的话也没有说出口。

她知道林一和李莫言这两个最重要的角色都抱有这种想法的话,就很难改变这件事的结果了,只能务实地问道:

“那我们怎么应对,总不能什么都不做吧?”

第495章 产品线梳理

“我们当然不能坐以待毙。”

林一对此是早有考量的,现在把它拿了出来。

“嘟嘟打车现在不停地通过业务多元化的方式来增加运力,我们当然也可以搞业务多元化。”

“万里出行现在的业务线总共有三条,分别是最传统的出租车业务,针对高端客户的专车业务,以及针对经济型客户的快车业务。”

“我们的用户其实还是同一批,只是根据支付能力的差异在产品上有所选择,那么我们扩展业务线的方向无非是向上和向下。”

“在专车之上,我们还可以专门定制豪华级别的礼宾车服务,这类业务可能会偏向于商务客户,总需求不会太大,但是利润应该是可观的。”

“另外一方面,高端服务通常是直接代表乃至定义品牌形象的,Uber的高级感一部分来自于它的美国血统,一部分来自于它是从豪华车业务起家的。”

“这项服务如果能在重大的国际场合或者是大型的商务活动上亮相,对于万里出行的品牌一定是有提升作用的。”

“而在快车之下,也就是直接对位于嘟嘟顺风车业务的领域,我们当然也可以拿出这样的产品线,但是不能像他们那样不管不顾。”

刘简妮终于有机会提醒道:“顺风车的车主跟其他业务的司机是有很大不同的,按照业务逻辑上来说他们应该是兼职做顺风车,顺路的时候挣点油钱。”

“我们的司机准入门槛一直比嘟嘟要高,这一点以前还不太明显,因为专职司机只要注册一次就可以每天拉活儿还是值得的,何况还有地推会从旁协助。”

“但是兼职的车主未必愿意透露太多个人信息,毕竟国内互联网企业的隐私安全记录堪忧,这样的话我们是很难吸引顺风车的车主加入的。”

“另外一方面,风险核查本身就是一种成本,对于单个司机业务贡献更低的情况下,付出一样的核查成本在财务上是不太明智的行为。”

这些道理林一自然知道,他并没有被说动。

“做生意就是算账,但不能只算经济账。”

“嘟嘟把顺风车的门槛放得那么低,就是给了那些没办法正常跑专车快车业务的司机开了个口子,让他们可以通过低价进入这个市场。”

林一完全理解刘简妮的顾虑以及她作为CFO的立场,并不会因此有什么看法,但也不打算在理念上继续纠缠下去。

“我直接说我的建议吧,考虑到刚才简妮提到的切实困难,我们可以在快车业务之内增设一个拼车的选项,达到向下兼容的目的。”

“也就是说,在同一趟行程中间如果有存在大致顺路的需求,可以把两单合为一单。”

“这个安排的实质也是把车上的座位打散来出售,理念跟顺风车业务是一样的,而且更加安全可控。”

“为了鼓励司机和乘客都乐于接受拼车,我们可以在补贴政策上予以支持,比如说以绿色出行的名义给他们赋予环保积分,用于兑换折扣或者奖励。”

在这个业务设计里面,拼车更加环保其实就是一个名义了,公司的实际出发点还是解决运力不足的问题。

做拼车是没问题的,问题是这个价格一定会超过顺风车。

不过刘简妮知道这应该是林一能够做出的最大程度妥协了,林一跟李莫言这两个人在某些方面都存在着同样的固执,根本不像是成功的商人。

刘简妮只能乐观地想,在目前行业普遍存在高额补贴的背景之下,但愿能够拉平跟顺风车的价格差距。

不管他们在这边怎么规划产品线,现在跟嘟嘟和Uber的竞争首要的还是在资金上。

她不再反对之后,这事儿就算是定了下来,然后林一又补充了一条:

“还有一条值得做的产品线就是代驾,这个业务其实在市面上已经有成功的企业,就是e代驾。”

“但是万里出行从打车行业过来,凭借悬殊的体量优势,我认为应该是一个降维打击,如果不能直接把对手碾压过去那说明团队太失败了。”

“代驾的好处是用不着车了,而且收费也比较高,我想会有一些司机感兴趣的,尽量从我们的库里去选。”

他只说了这么几句就没再往下聊了,因为更多的细节就是具体执行团队的事情,用不着他们几个最高管理层在这儿商量。

其他三人都没有意见,代驾这事儿的业务规模还是比较有限的,想象空间就不大,倒不在乎挣多少钱,算是横向的补全。

这下他们把万里出行的业务线重新做了梳理和拓展,当然还停留在纸面上,接下来最重要的就是人选问题。

路选对了,成功了一半。

人选对了,才能把剩下一半走完。

“万里出行之前的人事架构是重一线而轻总部的,除了我们几个之外很多岗位都只搭建到部门一级,我们是可以吸纳更多高管进来的,到这个规模很多公司已经副总裁一大堆了。”

“而除了中后台的力量之外,大量的人手都分散在其他城市和区域,通过业务线的重构有必要把总部的架构和管理职能更加充实起来。”

“出租车事业部之前一直是王雨琦在京城跟师姐一起协管的,这次让她转正也算是名正言顺。”

“专车事业部,我属意的是目前在鹏城的张晓川,直接把他上调到京城来负责建立更高端的产品线。”

“快车事业部现在的竞争非常激烈,需要一个能打硬仗又靠得住的人,莫青当初在羊城干得不错。”

“顺风车事业部起步的时候应该会比较难,就让邵宇坐这个位置。”

“代驾,让张峋回来搞吧。”

这几个人选其他人都没有什么意见,按照内部的资历和能力数下来就应该是他们。

唯一特殊的一点是林一让原本跟自己比较亲近的邵宇丢到了顺风车事业部去,这可是个苦差事。

公司里面总有一些劳心劳力还不太容易出成绩的工作,也得有人去做。

对于领导来说,到底是“栽培”还是“发配”,关键在于看他事后会不会有补偿或者提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