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之路2010 第311章

作者:万里不独行

马杰克虽然脾气大,但他重视林一也不是没有原因的。

林一在饭局结束之后并没有马上离开,他这次来乌镇,除了帮马杰克撑场面之外还有其他的安排。

王星约了他。

本着来都来了的想法,林一没有拒绝,欣然赴约。

虽然当初A厂警告过他,让他不要再跟王星勾勾搭搭,但今天这事儿和鹅厂没什么关系,所以他还是来了。

这是林一和王星分别倒向A厂和鹅厂之后第一次见面。

他们俩倒是看不出有什么心结,毕竟到目前为止,他们还没有什么直接竞争关系,各为其主是没办法的事情。

不过在座的不止俩人,王星把另外一个重要人物介绍给了他。

“张翊鸣,以前跟我在饭否共事过一段时间,后来自己创业做了一款产品,就是现在大名鼎鼎的头条,他的公司叫字节。”

其实这个介绍只是礼节性的,林一跟张翊鸣虽然之前没有结交过,但肯定不会不认识彼此。

张翊鸣是技术出身,长得就是个典型的理工男,你能看出他不是那种外向奔放的性格。

今天要不是王星组局,他也没打算出来社交。

林一特别诚恳地说了句:“久仰。”

另外两个人或许都当成了客套,张翊鸣跟他友好地握了握手,然后双方打了个招呼。

作为召集人和三个人关系的交汇点,王星主动开口道:“今天叫你们来没别的意思,就是简单认识认识,交个朋友。”

话是这么说,但聊着聊着还是能察觉出一点端倪。

这三个人有什么共同点呢?

他们各自代表的万里出行、每团以及字节这三家公司,是现如今国内规模最大的三只超级独角兽,最新估值均超过百亿美元。

相应的,他们也是过去这几年行业里备受瞩目的,发展速度最快,上升势头最迅猛的后起之秀。

他们还在继续发展,却隐隐感觉头顶上出现了三座巍峨险峻的高山。

BAT是绕不过去的对象,林一和王星都同意他们是无法直接对抗的。

张翊鸣似乎有不同的见解。

从他们的选择上也可以看得出来,王星现在是鹅厂系小马哥的人,而林一更是一次性集齐了三大神兽。

张翊鸣的字节,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被哪家大厂收编。

“要寻找BAT的内在缺陷应该先找出他们的底层逻辑,至少在信息分发这个赛道上,我对于胜过熊厂是非常有信心的。”

对了,熊厂的李罗宾这两年过得这么难受,除了自家的移动化以及O2O都没做起来之外,张翊鸣也功不可没。

他搞出的头条对熊厂的业务冲击很大,已经是生生从那个碗里抢饭吃了。

林一打趣道:“如果李罗宾此时得到某种神秘力量的指引,可以让世界上任何一个人永远消失而且不受到惩罚的话,你恐怕是很有机会竞争这个殊荣的。”

今天这三个人里面,张翊鸣是最不起眼的,因为他没有故事。

林一和王星在过去的三年里面都经历过残酷的行业竞争,得到过无数的关注,也曾有过高光时刻。

但是林一心里清楚,恰恰张翊鸣才是走的最远的。

他是第一个把算法玩出花儿来的人。

人们常常用“版本迭代”来比喻互联网行业的发展趋势,以及那些公司的起起落落。

事实证明,张翊鸣的版本不光在国内至少领先一代,就算是放在海外照样领先一代。

以前总有人说,硅谷巨头如何如何牛逼,结果后来被斗音国际版的TT打得灰头土脸,颜面扫地。

只能使盘外招。

那些都是后话,王星就开口道:“林一,现在看起来你才是最幸运的那个啊。”

林一笑问:“我哪儿幸运了?担惊受怕了三年,最惨的时候我女朋友都说,如果破产的话她来养我了。”

王星不屑地指了指他,意思是他装蒜。

“你的赛道好啊,你看同样是在资本主持之下的合并,合并之后也都基本统一了行业格局,但是我的估值就不如你。”

“再说说跟大厂的关系,我跟A厂决裂之后他们拿出了口碑,还投资饿了吗来恶心我,鹅厂虽说是跟大腿但是能帮我多少呢?”

“翊鸣那边虽然他说的轻巧,但我想跟熊厂的交手也没有那么容易,还是保持着每年一轮融资的稳定频率。”

林一敏锐地发现,王星在提到他的估值的时候,语气里是有些是实实在在的羡慕的。

而低调的张翊鸣,则是在一旁默默地不吭声。

果然闷声发大财。

仨人聊了些有的没的,但今天的主要流程还真就是吃饭。

因为他们除了互相探讨和发发牢骚之外,业务上的合作是比较遥远的,彼此的共同点不过是所处的阶段和地位比较相似而已。

这次见面虽然没有刻意偷偷摸摸,但也不是大张旗鼓,没想到消息还是传了出去,引起了一定关注。

其实在此之前,就已经有一些媒体开始将三家公司并称了,而这次见面仿佛是一个信号。

一夜之间,“新三巨头”这种惊人的说法不胫而走,还参照BAT的格式为他们起了个简称叫作BMW。

B,Byte,字节。

M,每团。

W,万里出行。

严格来说,这三家公司虽然近年来表现亮眼,看起来潜力不错,但跟真正的三巨头还是有很大差距的,所谓“新三巨头”或者“小三巨头”言过其实。

但是舆论场是需要新鲜感的。

或许人们已经开始对BAT感到厌倦,不管当事人乐意不乐意,BMW这样的说辞还是很快流传了开来。

对于林一来说,还有一个“惊喜”。

BMW的说法一出,网上的好事者就进行了拙劣的分析,除了叨咕几句外行话之外,还非要分出个高下。

他们比较的对象是公司估值,因为非上市公司的持股比例信息并不完全公开,融资的时候也经常语焉不详,所以身家就不太好算了。

万里出行跟嘟嘟打车合并之后的最新估值已经达到了360亿美元,而此时的每团大约只有它的二分之一,字节是三分之一。

结果就是,万里出行顺理成章地被封为“新三巨头之首”,而林一本人则因此荣登营销号的创作素材:

《地表最强90后的财富人生:创业有成挑战BAT,绯闻不断桃花朵朵开!》。

第573章 造车我是认真的

“尼玛,什么桃花朵朵开?”

所谓的绯闻指的当然还是去年那场风波,并没有什么新料,林一看到这些东西觉得分外不爽。

哪壶不开提哪壶!

林一骂骂咧咧地让公司的公关团队去把这些狗屁不通的文章给撤下来,虽然他知道这样做是徒劳的。

从传播学的角度上来说,这件事恐怕注定要伴随自己一辈子了。

公司上下都知道林一不喜欢听别人议论他的私事,所以都默契地只是私下庆祝成为“新三巨头”之一,至少没有人敢当着他的面取笑。

哦,除了韩雪。

要不想别人闲言碎语,首先自然是持身要正。

其次,可能是他们太闲了。

林一忽然领悟到做老板的生怕手下摸鱼划水开小差的那种心情,决定给他们找点儿活干,省的他们一天天的光聊八卦了。

“我们的调研报告是不是出来了?”

“是的。”

万里出行对新能源汽车的行业调研团队交出了一份几百页的长篇报告,涉及的内容非常丰富。

其中可以称为结论的部分,主要是认为电动车的技术发展已经达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相比于燃油车展现出更大的潜力。

他们认为,电动车在可预期的时间内对燃油车进行替代的主要障碍是,消费者能够广泛地接受这些优点和缺点,然后拥抱这个新生事物。

正话反话,等于没说?

其实正经的研究就是这样,把影响因素都考虑到,但是很少会直接得出“一定会如何如何”这种结论。

除非是预设立场。

先确定了结论,然后再按图索骥去找理由一二三四五来支撑这个结论,大部分乙方给甲方的报告都是这么来的。

俗称“你负责证明我是对的”。

不管怎么说,花了这么长的铺垫,其他几个人必须要表明自己的态度,事情得议出个章程来。

在那之前,林一还专门补充了一个消息。

“前几天我去乌镇见马杰克的时候跟他说了万里出行有准备造车的想法,他说合适的时候A厂可以给我们一点支持。”

“虽然是酒话,但应该可以做点数。”

刘简妮立刻戳破了他的用心:“你都这么说了,意思是就算车造不出来或者卖不出去,也会有人买单呗?”

“林一,你对造车这么执着吗?”

对于万里出行来说,林一有很多种方式可以证明造车的合理性,但不是必要性,所以归根结底这还是个主观的选择。

“我只能说,我绝对是认真的。”

“那就造吧。”

这个松口来得意外顺利,林一本来还以为自己的CFO会是这里面最难说服的那个人呢。

刘简妮的想法是这样的:“我不知道你造车能有一个什么结果,但是我们账上躺着几十亿美金,如果什么都不做的话是没办法向投资人交差的。”

“上次你要收缩战线的时候我还说,这样公司就没故事可讲了。现在造车这么大一张饼,至少在接下来的好几年我都不愁没有素材用了。”

林一对此表示了感谢,他知道排除戏谑的部分这还是一个重要的支持。

师姐在一旁补充道:“你说我们要在2017年度实现盈利,这一点做预算的时候值得考虑一下。”

林一点头道:“当然。”

刚刚起步在进入大规模生产阶段之前,投入都是比较可控的,而且林一也考虑过别的手段,来降低造车这事儿对于万里出行业绩的影响。

总之,得到自家合伙人的认可之后,终于可以提上日程了。

林一首先叫来了自己的头号马仔,现在已经升职为公司副总裁的邵宇,然后提了一个问题:

“想不想跟我再创业一次?”

邵宇虽然没有参与他们的决策,但是早就听到公司准备造车的风声,心里肯定不是第一次琢磨这事儿。

这个决策其实也不难做,虽然去搞新业务肯定会有风险,但是成功的话自然也会有更丰厚的汇报。

再说了,老板属意的事情也未必有推辞的余地。

“想。”

他言简意赅,林一也不墨迹,选了邵宇纯粹是因为他们俩合作的时间长,足够默契。

但林一跟邵宇都是纯纯的门外汉,这事儿肯定不能光靠他俩。

“首先,我们需要一个正规的研发团队,因为我们两个都是外行,所以这个人选格外得重要。”

“我初步的计划是我们需要一个首席技术官,一个总工程师以及一个总设计师,关键岗位定下来之后,剩下的就好说。”

“不管你是找猎头还是自己做功课,先去把所有满足条件的候选人全都列出来,才能、资历还有过往的成绩缺一不可,这样的人也不会太多,按名单一个一个去联系。”

“只要确定对方是合适的人选,出手不要吝啬,给他一个没办法拒绝的offer,有必要的话可以由我出面去谈。”

汽车行业的从业者对于所谓的造车新势力以及这股新能源的浪潮,至少有一点应该是感激的。

因为这帮老板大多是从互联网行业过来的,在从传统汽车厂往外挖人的时候都比较舍得花钱。

在这个机遇期中跳槽出来寻求转型的人才基本都拿到了明显高出以往的待遇,前提是进入的公司足够稳定,别半路整失业了。

“团队组建好之后立刻开始准备我们的首款车型,我的意思是跳过概念阶段直接出量产车。”

“李冰最近又带着他的未来跑到伦敦去开发布会了,非要强行拗一个国际化的范儿。”

“我们起步比他晚了两年,没必要在装逼这个上面跟他看齐。”

“你现在就把自己当成一个项目经理,我需要的是最快把实车拿出来,只要满意,生产的事情我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