夺舍了植物人,我成了全球首富 第297章

作者:篱笆墙的爬山虎

尽管杨铭知道这些人有些是反对他的,但是,现在杨铭也知道他们是站在商业的角度上来思考,也就是说为他和帝国集团着想。

“大家有什么意见?”

“老板,关于国内经商环境,我觉得要慎重。”

马世民说道。

他担心还是经商环境,觉得投资可能会打水漂。

杨铭则是笑道:“国内经商环境,当然没有发达国家的好。这里面有好的,也有不好的,利弊差不多。但是,国内最大的优势,就是人工成本。”

人工成本这方面。

杨铭已经和他们提过两次。

按照现在国内人工工资来算,平均月薪二三十RMB算,即使按照和港币的汇率来算,那也就是八十到一百港币左右。

现在香江最低工资都有上千港币,高的两三千。

这样一算下来,这两个地方人工成本相差真的非常大。

除此之外,早期国内在招商引资这方面,为了吸引到更多外资投资,税收方面几乎是免掉的。

而且,越大的公司,国内越是重视,越是保护得很好。

也就是说,像马世民等人担心的经商环境,其实根本不用担心。

他们不过是对于国内环境不了解,才会那样而已。

“人工成本,国内优势非常大。”

这一点上,马世民等人也是认可的。

现在国内平均工资还是太低的,和香江,东洋,湾湾,甚至,欧美方面根本无法相比。

“第二,税收优惠,我们越早投资,税收优惠越大。”

“第三,占地。”

杨铭并没有说囤地。

因为如果只是囤地,他完全可以像李加城那样,不用投资什么产业,直接以帝国集团旗下公司的名誉囤地就行。

但是,杨铭说的是占地。

先把好的地方占下来,投资自己的产业,带动周边的发展,未来这些地皮再可以拿出来进行开发。

所以,这一点上,杨铭的优势远远超出李加城。

最关键现在拿地,占地,真的太便宜了。

甚至,早期像鹏城,甚至莞城,可能都会免费提供不少地方给那些外资企业,只是里面涉及到一个使用权时间和税收问题而已。

“第四,产业布局。如果我猜测没问题,国外的产业转移,很快会把产业链转移到国内,特别是粤省等地。”

产业链转移,这是不可避免的。

其中,主要来自东洋,高丽,湾湾,甚至香江的产业链转移。

为什么要转移?

其中,就是和人工成本有很大关系。

那些大量需要用到人力的制造业,最早都会转移到珠三角。

最早是香江的转移过去。

然后是湾湾的专业过去。

接下来是高丽和东洋的转移过来。

甚至到欧美的许多制造业专业过来。

历史上,后来全球最大的代工厂富土康就出现在鹏城。

其中,对于产业链转移来说,富土康只是一个代表,一个缩影,更多这种代工厂出现在国内,就是因为产业链转移以及人口优势和人口成本优势。

那为什么印毒阿三也那么多人口,为什么没有转移到那边?

还有,南洋那边的人口也很大,工资也不多,为什么没有转移过去?

其实,这里面又涉及到地理位置,还有国内经商环境等等。

事实上,杨铭前世经历的那个时代,也就是他在香江读书的时候,那个时候,国内许多产业链已经开始往南洋转移了。

这也是无法避免的趋势。

现在的国内,正是开始出现产业链转移前的时候。

马世民惊讶。

韦理等人听完更是惊讶。

还有周恺萱,林秀芝,西角友宏等人,他们都没想到老板懂得远远超过他们想象。

如果一开始杨铭没有解释,他们可能不明白。

但是,此时,西角友宏等人深刻体会到杨先生在布局方面的厉害,远远超出他们的想象。

当年东洋,甚至,高丽的制造业发展,其实也是和欧美的产业转移到这两个地方,以及M国对于东洋,高丽的扶持有非常大的关系。

也就是说,如今又要开始出现产业转移了。

包括东洋的许多制造业,可能都会转移到国内。

爆更第一章!

求订阅!!

第384章:杨先生的野心!

在杨铭的帝国集团里面。

除了自己成立的帝国游戏公司,二次元公司外,和记汽水红牛饮料公司,其他都是通过收购方式收购的。

其中,九龙仓集团旗下,除了主要产业为地产,码头,港口等等外,旗下也有上百家子公司。

和记黄埔旗下,高峰时期,在香江喊得出名的子公司集团有几百家,加上其他小公司和海外公司加起来,已经是有一两千家的公司。

怡和置地,在没有拆分怡和集团和置地集团的时候。

怡和置地的规模比和记黄埔规模还要大。

其中,旗下最出名,包括置地集团、牛奶国际、文华东方酒店集团、怡和太平洋、怡和汽车等等。

特别是置地集团,更是香江最大,甚至全球最大的地产公司,规模比九龙仓集团规模更大。

还有香江电灯公司,香江自来水公司,分别垄断港岛用电,香江的自来水,以及香江的水泥建筑处理等等。

这些公司除了主业公司,旗下的子公司至少也是有十几家到几十家不等。

如今,这次杨铭准备前往国内大规模投资,几乎只要涉及到的产业,都会往国内投资。

这几涉及到了帝国集团旗下几大巨头集团,还有几千家子公司集团。

此时,让马世民,韦理,李蔡信等人都不敢相信。

他们的老板居然要在国内大规模投资。

“老板,我们的公司都要回国内投资?”马世民不敢相信问道。

“只要赚钱,当然都投资。”

“老板,不如先试一试。”

试一试?

按照马世民的想法,那就是让小部分的公司回内地投资,先试试看投资回报率如何。

如果投资回报率真的很高,那么到时再跟进。

杨铭则是再次说道:“时不我待,时间就是金钱,时间就是效率,错过了就要等下一波。”

杨铭全程说的都是英文。

马世民等人自然非常清楚。

林秀芝,甚至周恺萱则是有点出力,还有西角友宏,有些时候也不太听到懂杨铭说的英文。

主要是杨铭说的英文太流利。

像时不我待,时间就是金钱,时间就是效率这些,通过翻译成英文,这些人有些是反应不过来的。

既然那样。

马世民,韦理,李蔡信等人自然没有任何问题。

从老板一系列的收购和投资来看,都是非常成功的。

也就是说,他们相信杨铭的眼光。

这次杨铭通知他们来,就是要让他们知道,在国内大规模投资是必然的,而不是要听从他们的反对意见。

“这次,我们任何一家集团公司都要派人一起前往内地考察,等考察完后,再开始决定投资项目和金额。”

因为涉及到的集团和子公司实在是太多了。

也不是任何公司都适合回内地投资的,所以要先考察,最后再确定投资项目和投资金额。

“这次国内考察期为两个月。其中,以粤省这一片为主。”

杨铭指着那幅z国地图的珠三角地带。

然后是这里。

杨铭指着申城。

还有这里。

指着是燕京。

除了这三个地方是重点投资外,其他地方,暂时不涉及。

并不是杨铭不想投资,而是要考虑到国内的情况。

杨铭知道国内的发展是在不停变化的。

其中,先以四个试验区为主,包括鹏城,珠城,汕城,厦城为主。

历史上,最成功的自然也就是鹏城。

至于珠城这些,其实都算不上太成功。

杨铭知道,后来真正发展起来的,还有珠三角,还有申城这些地方。

至于八十年代后,老先生开放那些沿海城市,也是在这四个试验区发展的情况下,发现效果还不错才逐渐放开。

一开始,像莞城,羊城这些地方,甚至,申城都是显得很警惕的,即使有外资投资,但是,并没有像四大特区那样大力支持。

杨铭的考察目标先是这三个片区。

包括羊城,莞城,惠城,鹏城,佛城,珠城,还有申城,燕京等地。

至于他自己的老家。

杨铭已经回去过,老家的情况,他也很清楚,另做特殊处理。

“按照我的计划,这次派出五千人的考察团规模。”

五千人考察团?

不但马世民和韦理等人惊呆了。

周恺萱也是不敢相信。

五千人考察团是什么概念?

这都是一家大型公司全部职员了。

不过,相对于现在帝国集团旗下上百万员工,十几万的管理层来说,五千人规模确实不大。

上一次,杨铭带着130人前往伦敦,被香江媒体吹出是千人考察团。

那个千人考察团很有水分。

这次五千人的考察团规模,实际上是真的五千人考察团,但是,最终给人感觉这怕是万人的考察团规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