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岛旧事 第254章

作者:萌俊

商会里酒楼老板倒是不少,但地位极低,常被人笑骂是端盘子的。

何定贤感慨过后,忽然笑着问道:“怎么没人提长江工业的李老板,据说他为了一个理事的位置,东奔西跑,可是费了不少功夫,底下的会员也有很多支持他。”

郑裕同笑道:“阿贤,底下的会员不知道长江工业代表什么,我们手中拿着票的要再不知道,早晚被人卖给鬼佬还替他数钱。”

马应彪也道:“长江工业在宵琪湾的工厂被烧不到一个月,便全线恢复开工,据说汇丰银行专门托关系替李家城在欧洲进口了最新的生产线,还批了五百万港币的贷款帮长江工业回血。”

“这种待遇跟亲儿子比也差不了多少,我们不能打死他,也得让他一辈子抬不起头,想在潮汕商会出头是不可能的。”

王老吉喝着凉茶,不置可否,他一辈子大风大浪见得多,对李家城这种人没有多大兴趣。

楚伟南则是深悉女婿的性格,面色疑惑的问道:“阿贤,你怎么想的?”

“让他上位。”何定贤揣摩着茶杯,笑脸吟吟:“他总想借商会的皮保护自己,我们赶不走他,但也不能让他白嫖,就让他担任商会理事,起码他在做什么,怎么做,能给兄弟们看见。”

“你的意思是……”楚伟南思索道:“把他架到火上烤?”

何定贤点点头:“对。”

在李家城敢在工厂升起大英国旗之后,便不能再对其抱有幻想。如李家城这种人对他越好,他越会得寸进尺,只要有利益的事,不管冒多大风险,多昧良心都敢干。

这人的经商风格远没后世自传中夸耀的那么保守,命里偏爱火中取栗,只不过,善于英逢鬼佬而已。他以前是看过李老板的自传,接触过李老板之后,发现自传里的人,更像是李老板想象中的自己,十分的理想化。

何定贤思来想去,想要合情合理干掉李家城的最好办法,便是一层层撕去其伪装,让他彻底丧失华人那层皮的保护,让人白心给露出来,自然就能拿下。

“这样也好。”

楚伟南微微颔首,他也发现李家城有点手段,为免把李家城养成心腹大患,最好的办法就是早早干掉。

“那就这样定了。”

郑裕同也表示同意。

说到底只是一个商会理事的位置而已,对有乡情的而言,价值千金,于大多数人而言,其实没什么价值。李家城要在商会里扑腾出几个水花,真的很难……

同一天。

夜晚。

宁波会馆。

邵毅夫在会馆中堂摆了一张圆桌,请商会副会长董郝云、李惠利、以及名誉会长邵醉翁、理事邵邨人、王传霖、陈廷华、曹光标一起食夜宵。只见圆桌中间摆着一碗虾米粥,还有一圈各色宁波菜。

邵毅夫在回到港岛之后,小有起色之后,便迅速接手了宁波商会会长的位置,让兄长邵醉翁坐冷板凳去了。

邵醉翁连邵氏电影公司都交给出去了,再交一个商会会长的位置算什么?宁波商帮虽然历来名气不小,是华人海外商帮中较为有名的一个,但是与潮汕商帮、八闽商帮、客家商帮还是差了些。作为二战前即在上沪电影界称雄的邵毅夫,要接管商会其实很容易,上上下下也没人不服气。

这时邵毅夫站起身用汤勺盛出一碗碗粥,一一交给参会者,当舀完坐下后,尝了一口,笑道:“宁波有句老话叫作‘宁波熟,一碗粥’,古意是讲宁波的土地贫瘠,熟一季分到每人头上,每天也就只够喝一碗粥。”

“我们宁波人不得不被迫走四海,闯天下。”

“现在呢,也指出门在外的宁波人,坐在一起喝一碗粥就熟了。我先前一直在南洋发展,回港岛之后才发现,我们宁波人快要被潮汕人打的抬不起头了。”

董郝云、李惠利、王传霖、陈廷华等一干宁波商人,脸色骤变,在场都是港岛宁波帮举足轻重的大人物,特别是船王董生、钟表大王李生。

这一句话是在骂他们没照顾同乡?

“邵先生。”

“你什么意思?”董郝云辈分、人脉不如邵老六,但产业之庞大,可一点都不怵会长。

第384章 上沪帮立旗

“很简单。”

邵毅夫道:“宁波人要求变。”

李惠利皱起眉头。

“怎么变?”

邵毅夫道:“潮汕佬会有枪,宁波仔也要有枪,潮汕佬有人才。”

“宁波仔也要出人才。”

董郝云、王传霖、陈廷华等人都收敛起表情,神态逐渐变得郑重,邵毅夫继续道:“论钱,没人输给潮汕佬,但是潮汕佬手中有警队,上克总督,下制江湖。”

“依靠警队势力生意什么生意都敢做,大到航运贸易,细到粮食油品,黑的鸦片军火,白的银行金店……当年潮汕佬没握住枪的时候,宁波商会一点都不怕潮汕人。现在潮汕商会制霸警队,宁波帮、八闽帮、客属商会,一个个都得在潮汕佬面前收声。”

“我们宁波人不是没有当差的,也不是没有社团,但没人重视底下的人,导致商会生意都受到影响。”

董郝云、王传霖、陈廷华皆端正姿态,知道邵毅夫不是在开玩笑,而是有了一个很成熟的方案。

“邵生。”

“你的意思是……”陈廷华出声道。

“支持警队的宁波人,培养宁波仔当差,花钱捧宁波社团的坐馆,联系南洋,台岛,日韩的宁波商会,壮大社团在东亚地区的影响力。”邵毅夫道:“出资让学生仔到英国留学,进修,不管是当警察,还是律师,医生。”

“创建慈善基金,救助宁波籍的小孩读书,花二十年苦功,换一百年利益。”

董郝云、王传霖、陈廷华面色都显得震惊。

这一套打法在潮汕商会、八闽商会中不稀奇,是早年商会一直在做的事,但宁波商会到港岛发展的时间更晚,至今不到二十年,一直都没有转换过心态,将港岛当成真正的家乡。

这也是宁波商会一直不如潮汕、八闽商会的原因……现在邵毅夫的宏图伟业不止于此,还道:“另外,宁波商会的旗号太少,整个宁波才多少人?”

“在港岛的又有多少?”

“整个港岛有五十万潮汕人,一百万广东人,有没有十万宁波人?没有吧!”

邵毅夫伸出一只手,振声道:“却有五十万上沪人!”

“大多数宁波人早年都在上沪淘金,同样是十里洋场,宁波人能在上沪打下一片天,一样能在港岛打出一片天。最早一批逃港的人许多都是上沪富商,江湖大佬,有些人不是上沪人,也不是宁波人,但父辈在上沪工作,自然也亲上沪。”

“我们要打出上沪旗,成立上沪商会,团结全部上沪逃港者,才有可能在港岛扎下根同潮汕佬拼一拼。”

董郝云一帮人都面露思索,可却无人反对,看来邵毅夫的话深得人心。

虽然,这些人里有亲华派,有英资派,但政治立场不能改变家乡冲突,在矛盾还没爆发的时候,他们是愿意一致发力,把宁波社团的蛋糕做大。

邵毅夫又端起碗,舀了口粥,感叹道:“我们出来闯,不是为了只喝口粥的,回报家乡,捐资助学,也不仅仅是为了与人争,是为人生奋斗!”

“东方银行的邱德更,环球航运的包钰刚,都是宁波帮的人才,为什么现在跟潮汕帮走的近,替潮汕人赚钱?因为,我们宁波人在上沪被赶出来,已经失了气志,容不下人才。”

陈廷华再也忍不住,当即叫道:“好!”

“邵先生。”

“我愿意出资支持上沪商会的成立。”

董郝云也在深思熟虑的后点头:“既然能回报乡民,壮大商会,没什么好反对的。”

“是。”

“邵先生,你着手去办,要钱,要人,我们都肯出力。”李惠利也道。

邵逸夫当即面露喜色,端起粥碗道:“谢谢大家。”

“不用。”

董郝云道:“都是为商会。”

为商会,其实就是为了自己,捐资助学,培养宁波帮的人才,其实也是在为商业铺平道路,算是一种投资,但却能为整个港岛的宁波人开出上升通道,起到正面效果。

于民有利。

自然会受人支持。

在此之前,邵毅夫都没有捐助过学校,发展慈善事业,现在为了与潮汕帮争锋,反倒一步踏进慈善行业,赢得一生中最重要的名望。

一周后,宁波商会即将改组为上沪商会的消息便传遍华人商界,邱德更、包钰刚等人开会时没收到消息,但作为宁波商会的理事,在正式改组的时候肯定会获悉情况。

这次宁波商会打出上沪旗,确实引起了不小的震动,但出身上沪、宁波的商界老板们却普遍很支持,态度积极,看来确实是一个深得民心的举措。改组事宜也进行的很快,短短半个月时间,宁波会馆的牌子便收起来,换成上沪会馆。

何定贤收到消息的时候,心里一惊,但随之释然:“以前总听人讲港岛商界上沪人力量大,以前还以为是指上沪移民,这个松散的团体,未想到是真有人打出上沪商会的旗帜。”

“邵毅夫真的是不简单。”

一个商界泰斗级人物能简单的了吗?

邱德更坐在茶几旁,身着长衫,手里握着茶盏,笑道:“照我看来,邵先生也有点迫不得已的味道,院线方面争不过东方集团,南洋方面大老板的影响力又愈发强大。”

“要是再不出招,以攻代守,不提港岛的生意,南洋的生意都有可能受影响。”

何定贤笑笑不说话,心里其实很明白邵毅夫的难处,毕竟,南洋院线、游乐场等生意也很依赖政府关系,随着南洋局势愈发不稳定,将进入一个风险与机遇并存的窗口期。

这于何定贤、邵毅夫二人而言是一个平等的机会,谁都不会放过,可争夺的焦点却在港岛。

另外,邵氏兄弟成立以后,电影票房其实很好,收入也比东方电影高。邵毅夫做电影行业一辈子,制片能力其实是很强的,特别是现在正值壮年,精力充沛,十分能打。

否则,邵氏黄梅戏电影、功夫片电影也不可能长红二十年。

邹怀文出走成立嘉禾的时候,其实邵毅夫都已经年老体衰,精力,想法开始走下坡路了……

多少有点偷袭老人家的意思。

东方电影培养了一批青年导演,年轻艺人,其实在邵氏面前是个后生仔,偏偏提前圈了许多地,把院线和一元片市场占据,靠着商业模式也挺赚钱。

可惜,电影作为一个文化产品,软实力很重要,起到以小博大的效果。东方电影要不是有跟国际电懋合作,恐怕在电影市场上跟邵氏叫板的资格都没,只能当一个小喽啰。

“内地首部黄梅戏电影《天仙配》已经在去年开映,第一次尝试将地方戏曲融入电影艺术当中,根据公司的消息,邵氏的王牌导演林翰祥正在拍摄邵氏首部黄梅戏电影《貂蝉》,东方影业和电懋合资拍摄《精忠报国》,一个是三国时期的爱情故事,一个是宋朝的历史故事,到时候就看谁能踩中黄梅戏第一股风潮了。”

在东亚最火的黄梅戏电影,初创者却是内地的制片厂,这点其实挺多人都会意外。邵氏能够将黄梅戏电影大兴起来,一是其有广阔的海外市场,二是有一大批资深导演。

何定贤手下的导演目前只能拍小片子,要拍投资超二十万港币的大制作,必须请电懋的当家人来掌镜。陆运涛精益求精的态度,导致他提前比邵氏开拍,但估计得比邵氏晚几个月上映。

好在,只要主动去跟上黄梅戏的这股东风,就算赚的如邵氏,也顶多是老大老二的区别,早早能甩开长城、凤凰等一派老牌公司。

邱德更在介绍银行业务进展的时候,何定下一边听,一边则思索起来:“宁波帮都打出上沪商会的旗号了,潮汕帮还在固步自封,谨守迂腐的族系,这样不行。”

“落人一步,不追上,就会步步落人。”

“大老板。”

邱德更见何定贤心不在焉,忽然出声提醒。

何定贤回过神来,笑了笑,抱歉道:“唔好意思,走神了,你继续。”

他暂时放下心思,洗耳恭听。

一个月后。

上沪商会正式成立,当天港岛各大商会会长,泰斗纷纷登门祝贺。随后,上沪商会做了两件带给何定贤浓浓危机感的事情,第一件是成立上沪商会慈善基金,宣布与东华三院达成合作,计划两年内成立两所小学,一所中学,第二件事则是请出上海青帮大佬,曾经杜老大手下四大金刚之一的“顾嘉堂”出面,收海定社坐馆“吴阿庆”为弟子。

虽然,让吴阿庆成为青帮中前二十四字辈,“学”字辈的弟子,并不能真正提高吴阿庆的江湖实力,但江湖地位,名声十分好听,更能彰显商会对于吴阿庆的看重,意义极大。

青帮早年原定二十个字辈,后添“大通悟学”四个字辈,大字辈中最出名的为上沪三大亨之一的“黄金荣”,“杜月笙”则是“悟字辈”,顾嘉堂是与杜一个时代的人,同为悟字辈,弟子自然是“学”字辈。

到学字辈为止,称之为前二十四字辈,后来又添“万象依皈,戒律传实,化渡心回、普门开放、光照乾坤,带法修行”二十字辈,称之为后二十四字辈。

吴阿庆成为学字辈的人之后,毫无疑问在成为青帮中辈分第一,为将来在江湖上发展社团,结交青帮人士有重大利好。

至于扶持宁波籍的差人,律师等公职人员的事情,倒是口风很紧,没有流出确切的消息,但于商界大佬们而言,前两件事做了,第三件事用屁股想也想得到,上沪帮肯定会做!

第385章 四家并一家

“老豆。”

“我想做大潮汕帮。”何定贤站在洗碗池前,用抹布擦着儿子用的小餐碟,楚伟南在一旁收拾碗筷,出声道:“想做就去做。”

何定贤点点头:“明白了。”

今天,楚家的自梳女佣回内地省亲,至少要半个月才会回来,两位大佬信不过其他人,自然是亲自照顾小孩。

上沪商会一系列的举措,则又准又猛,确实让人产生很强烈的危机感。

要提前好做应对。

不然等到上沪商会真的做大,一切都来不及了。

不仅会影响到潮汕帮的势力发展,还可能会让警队内部、政治上的华人势力出现分裂,一块地盘不能有两个话事人!

而且上沪商会内有很多英资派老板,商会会长邵毅夫就与英方有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否则,邵氏又如何在南洋立足?要知道,邵毅夫前往南洋发展的时候,大英在南洋的统治才具有权威。

其次,上沪多有租界,深受资本主义影响,大多数商人很有想法。

国内首次金融战也是发生在上沪。

用一句唯利是图来形容不过分。

何况,上沪老板多是富家子弟,权贵出身,来港岛是避难的,不同于潮汕商会的兄弟们,多为贫苦出身,来港岛是求活命的,阶级上就天生对立。

至于怎么做大潮汕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