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你的成分太复杂了 第68章

作者:猫猫缺大德

  额头前的防撞层也加厚不少,不像以前一块薄皮革就把脚男们糊弄过去了。

  贴心的系统还给钢盔加了伪装网,甚至把原本属于高卢鸡的RF徽章换成了一颗五角星。

  对于这款头盔黄河还是很满意的,他将钢盔带着头上继续查看下一件支援装备,防毒面具!

  众所周知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用毒气最狠的就是德二和高卢鸡。他们的结果大家都是知道的,一个把自己打成了魏玛,一个打崩了一代年轻人。

  高卢鸡的防毒面具总是有些落后,整场大战生产了一千多万个,但还算不错的也就只有TNH型和LTN型。

  德二的GM系列相对好一点,但好的程度很有限。

  可这次大战中,两个国家在防毒面具上的表现截然不同。

  虽然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战场上几乎没怎么用毒气。但是德二吃的亏,三德子可记住了,小胡子严令所有士兵都要带着防毒面具罐。

  至于高卢鸡?这回轮到他们被打崩了,第三共和国直接变成了维希和自由。

  而且他们投降太早了,甚至没有什么关于防毒面具的记载。按照他们的尿性,很有可能用的还是一战的老货。

  考虑到这一点,系统非常人性化地选择了三德子的M1938型防毒面具罐。

  这钢制容器的表面有一道道凹槽,盖子是由铰链连接。

  其内部有防水防气体的软性内衬和隔层,不仅可以起到吸收作用,也能更有效的保护防毒面具不被其他气体所污染。

  罐子里面还有很多毒气面具的清洗工具和保护工具,如果使用得当的话,绝对可以用很久。

  除了防毒面具外,罐子里还装有一个棕色的小盒子,盒子里面是十枚用来清洗被毒气沾染而导致皮肤起泡的药片。

  将所有支援型装备取出来后,黄河将这些武器一一穿戴在了身上,随后走向一面镜子前。

  看着镜中的身影跨坐在自行车上,脖子上挂着望远镜,手握着工兵铲,头戴着亚德里安盔,腰间挎着单兵急救包,臀部上方还挂着一个防毒面具罐。

  这形象就连平日里不怎么喜欢笑的黄河,都无奈地笑出了声。

  真就是欧洲国家是一家,众人不分你我他呗。这高卢鸡和三德子的支援装备,在加上中西结合的医疗包,任谁看到了也只能说一句绝了。

  就在我们的主角对着镜子发呆时,门外突然传来了一阵黄莺般的笑声。

第122章 女主来了!

  听到笑声以后,黄河第一时间迅速扭头向门口看去。平日里实验室的众人都在忙自己的事儿,大家几乎不串门。

  再加上有王德兴的看守,黄河的房门一年四季也没反锁过几次,可他忘了这个月实验室来了一位不按套路出牌的女人。

  在风起云涌的乱世,总会诞生一些不走寻常路的人。

  尽管大多数民国时期的女子还藏在深闺中,但总有少部分优秀的女性发现了时代的变革,觉醒出了自己的意识。

  眼前这位女人就是其中的代表,她在父母的支持下步入新学堂。1931年从国立BJ大学预科毕业,1935年从国立清华大学理学院物理学系毕业。

  随后在严先生的引荐下又去了正白旗大学深造,出色的天赋让她立刻得到了赏识。

  她的导师是1935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因为学习能力出众,上学期间还进入了高卢鸡学院原子核化学研究所学习。

  经过两年的刻苦奋斗,她成功地完成了自己的博士论文,并且在同年获得了髪国国家博士学位。

  如果没有战争的话,常姜可能会在异国他乡继续工作,在物理学的道路上继续前行,直到有一天等来祖国母亲的召唤。

  可战争打乱了一切节奏,由于三德子的部队步步紧逼,原本还算舒适的研究环境烟消云散了。

  即使她的导师极力劝阻,可常姜还是做出了一个让很多人震惊的选择。

  她并没有像大多数本地人一样骑着自行车逃离到南部去,而是孤身一人来到了里昂,因为那里有回国的船只。

  在唤醒勇虎系统的推波助澜下,常姜有惊无险地回到了祖国,又在一众地下工作者的帮助下来到了晋省。

  原本她是打算在根据地稍做休整后便前往大后方,可当她发现这里有一所实验室后,顿时来了兴趣。

  经过几天的考察,她决定留在这里。毕竟以她的专业来说,目前整个祖国都没有她的发挥空间。

  与其在大后方像个花瓶一样待着,还不如在这里跟众多科学家一起研究资料。

  无论是单文保还是吴思学对她来说都很有吸引力,她完全没有想到小小的后勤部里居然窝着这么多能人异士。

  更何况,这里竟然还有一位自己名义上的学长。而且交流过后,常姜立马被黄河手上的项目吸引住了。

  毕竟那可是来自四〇一所的资料,没有一个学物理的人可以拒绝。

  她今天来找黄河,原本是想商量一下防化服的事情,毕竟理论上的研究已经有了初步进展。

  但没想到往日里颇为严肃的黄河,此时却一个人在房间里偷偷玩换装游戏。看到这场面她立马笑出声,然后打了声招呼便走进了房间。

  看着黄河头上戴的亚得里安盔,常姜踮起脚尖抬手摸了摸钢盔顶部,有些可惜地说道:

  “哎,鸡冠子怎么不见了?少了那部分简直是缺少灵魂啊。不过你戴着可一点儿也不像军人,反倒是更像那边的消防员。”

  黄河才从自行车上下来,脸上的尴尬之色也还没褪去。面对常姜开口的调侃,一时间也不知道怎么接话。

  但对方显然看出了这点,于是继续说道:“也不知道导师和朋友们怎么样了,在敌占区的生活一定也不容易,战争可真是让人恶心。”

  “堂堂一个大国,居然只坚持了四十多天,还真是丢人。”

  这句话让黄河也有些感慨,不过好在他知道,距离战争结束的日子越来越近了。正是因为这样,他才要抓紧一切时间搞出国家层次的杀手。望着有些出神的黄河,常姜伸手在对方眼前晃了晃,随后开口说道:

  “防化服的事情你可别忘了啊,资料你我二人都是看过的。防辐射的物资很重要,这件事就靠你了。”

  “虽然我不介意靠镇痛剂和药物过下半辈子,但出师未捷身先死可不行。”

  说完正事后,二人随意地聊了聊天,随即常姜便准备离开这里。临走前她似乎是想起了什么事儿,回头对着黄河说道:

  “对了,张部长说他一会儿过来找你,让我提前给你打声招呼,你可别忘了哈。”

  由于整座实验室里,除了新来的常姜外,其余的人都是不怎么愿意挪窝的。所以张万和很快就和对方熟悉了,有时候有事也会请她帮忙通知一下黄河。

  毕竟王德兴实在是没排面,很多时候都是挨训的人。

  黄河点了点头,张万和来实验室的原因他自然是知道的,为了的就是查看这批装备。

  更何况很多战士以前都没有接触过防毒面具,一定要提前让他们对这件新装备熟悉起来。

  正所谓战时怎么打,平时怎么练。只有这样在真正的危机来临的时候,才会本能地做出正确的反应。

  如果不能正确地使用装备,很有可能根本发挥不了其最大功效。

  就像那些在一战中毫无价值死去的新兵,虽然有防毒面具可不会合理使用,面对敌人的毒气只能在痛苦中挣扎。

  对于战士们来说,他们面临的第一个问题是视野上的不习惯。系统提供的防毒面具,使用的是两片分体的目镜。

  跟后世那些采用一体式目镜设计的面具不同,分体目镜会使使用者的视野受到了非常大的影响。

  而且因为有滤罐的原因,一些战士戴上后很有可能低头都看不到自己的脚。在战争打响后,很有可能看不到子弹带上还有多少弹药。

  所以在大战开启之前,要经过一定的训练让战士们习惯新装备的存在。并且多加练习,形成肌肉记忆。

  适应佩戴面具的感觉,也需要一定的时间。戴上面具以后,人的呼吸方式会受到影响。要学会控制、改变自己的呼吸。

  训练时还要尝试在日常体能训练中佩戴面具,看看什么样的活动量会造成起雾或者感觉呼吸困难。

  毕竟鬼子们发射完毒气弹以后,可不会等着毒气散去再进攻,那就失去了生化武器的意义。一旦战斗开始,战士们随时都可能会移动作战。

  很快张万和就带着三位同志来到了实验室外,黄河和王德兴早就带着一套支援型装备在大院口等待。

  看着石桌上摆放着的各式装备,张万和情不自禁地露出了笑脸。自家副部长永远不会让他失望,每次都可以及时搞到一线部队需要的装备。

  在之前的等待期间,黄河特意将一把工兵铲交给了王德兴,交代他拿到军工区去开刃。

  此时的工兵铲已经不是以前那种人畜无害的样子了,铲尖和铲锋经过打磨后早已是寒光淋漓,只是拿起来就让人汗毛倒立。

  看到众人就位后,王德兴拿着工兵铲上前。在得到黄河的批准后,他拿着铲子走到了刚刚张万和他们抱过来的沙袋前。

  这位警卫员先是活动了一下自己的四肢,做了些热身运动,随后拎着工兵铲抬臂对着前方的沙袋狠狠地削了过去。

  这一击把沙袋破出了一条大口子,里面的黄沙哗哗地往外漏。

  王德兴满意地看了看自己的杰作,随后改削为刺。整个铲面如热刀切黄油般陷入沙袋中,甚至因为力度很大的原因,连部分木柄也插了进去。

  最后则是验证挖土和据树的环节,工兵铲完美地征服了在场的所有人。就连多年没上战场的张万和也有些手痒痒,忍不住想拿着铲子砍几个鬼子泄泄火。

  接下来是重头戏,这次一起来实验室的三名同志各有特点,他们分别是长脸、圆脸和方脸。

  这是为了实验不同脸型的人,在佩戴防毒面具时是否会有不一样的效果。

  从外表上来看,同志们的年纪并不大,甚至脸庞还有些稚嫩。可他们表情刚毅眼神坚定,个个斗志昂扬精神抖擞,仿佛前面是刀山火海也不怕。

  接下来由黄河给他们讲解,佩戴防毒面具详细的步骤。

  在正式佩戴前,战士们需要检查装备。比如外观是否有破损、变形,头带的弹性是否正常,还要查看滤毒盒和滤棉是否在保质期内,干净无污染等。

  需要第一时间佩戴,那时候可没时间检查。

  所有都确保无误后就可以开始佩戴了。

  第一步,先闭气随后将面具盖住口鼻,固定在面部,将头带框套拉至头颈。

  第二步,将下面的头带拉向颈后,扣住。带好了以后先多吐气,然后再吸气。

  第三步,仔细检查连接部位及呼气阀和吸气阀的密合性,保证无空气从面部和面具之间流通。

  三位同志的动手能力不差,接受新装备的能力也很强,大概花了五分钟的时间就已经适应了戴着防毒面具行动。

  这边的实验就暂时结束了,等回到军工区以后还会有更加接近实战的训练等着他们。

  剩下的钢盔和便携式电台等东西也全部被张万和带走了,这个大院的空间不够大,很多装备都不适合在实验室这里质检。

  根据黄河的估算,五个军工厂的产能在开战前至少可以装备三个主力团。在大战的第二个阶段,差不多就可以基本满足部队的需求。

第123章 第四十三 九成新火炮,髪国自用

  送走张万和等人后,黄河回到了自己的房间中。有了今天的前车之鉴,他安排王德兴在门外负责安保,以免在查看系统的时候被人突然打扰。

  一想到接下来要点的决策,黄河甚至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毕竟没有任何一个男人可以拒绝又粗又大的炮管子,也没有人可以拒绝火力覆盖这个词。

  治疗部队的火力不足恐惧症!我辈那是义不容辞啊!

  「重型武器:没有火炮支援的军队是无法在残酷的攻势中幸存下来的,为了应对现代化的战争,必须确保我军拥有充足的重武器装备。

  效果:

  获得1897型75毫米火炮十门全套生产线和图纸*1

  获得哈奇开斯25毫米防空炮一百五十门全套生产线和图纸*1

  获得哈奇开斯25毫米反坦克炮十门全套生产线和图纸*1

  获得高卢鸡火炮的后续解锁权限」

  激动的心颤抖的手,从去年回到根据地到现在已经快要一年了!决策树终于点到火炮相关了。

  虽然黄河是个喜欢乳法的人,但是他不得不承认作为曾经欧洲最强的陆军,高卢鸡的炮的确有点东西。

  而且威力上算是最狠的,大药室强装药快成了他们的代名词。同等口径三德子可能就装5公斤,高卢鸡会硬塞7.25公斤。

  一战时,他们在火炮技术方面走在世界前列,高卢鸡的设计理念影响了很多军事强国。

  以至于到了二战开始时,对面三德子的猛烈进攻,髪国炮兵们拉出一堆上次大战时期的老炮,还可以跟三德子的炮兵打的有来有回。

  他们是传统火炮强国,在火炮的历史上做出了极为重要的贡献。虽然大口径火炮没有更新,但中小口径都有高光时刻。

  就比如说黄河通过系统得到的这三款。

  哈奇开斯25毫米的全名是25mm SA Mle 1934,即1934年型25mm半自动火炮。这门炮在欧洲的表现前期还不错,后期逐渐开始乏力。

  高卢鸡总是以上次大战的经验来设计新式武器,一战时期的坦克是什么样的?王八一样的速度,防护薄弱都是那时坦克的代名词。

  所以高卢鸡的设计师们认为,反坦克炮的重量应尽可能轻而准备应当尽可能快,以便在泥泞的战场上快速移动。

  25毫米的口径绝对够用啦!

  但是高卢鸡第三共和国,沉溺于击败敌人的喜悦中不可自拔,再加上他们国内十分混乱。所以当时陆军撤回了对新式武器的开发,反坦克炮项目随之被搁置。

  「世界大战的胜利者,混乱的政府,充分就业,ZZ暴力,低效的经济。总之,就是游戏里窝法乙烷。」

  等到了三十年代初,高卢鸡的高层们突然发现世界紧张度疯狂上涨,他们欧洲第一陆军需要站出来扛大旗了。

  这时高层急了啊,不过他们的救星哈奇开斯公司依旧很给力,在很短的时间内搞出了这门小牙签。

  先抛开25mm小口径火炮不谈,SA34的炮架设计相当前卫,非常符合高卢鸡的风格。

  他们认为用以直瞄打击且缺乏防护的反坦克炮十分脆弱,一旦被敌人发现就离死不远了,所以隐蔽性是设计时的第一要务。

  设计师们别出心裁地将火炮防盾上部设计为波浪形,这是因为研究发现规则物体在地平线上的显影更加突出。

  整炮的体积在设计时尽可能地缩小,以至于防盾的覆盖面足够大,这样就可以保证炮手和装填手的躯干不被流弹击中。

上一篇:大宋泼皮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