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开局辞官退隐,老朱人麻了 第177章

作者:楚国隐士

  可再好的出发点,也无法改变这种“一刀切”政策过于死板、过于短视的缺点。

  这不,因为禁海,大明便自我封锁了对外拓展、掠夺的道路。

  反过来,因为没有外来财富和人口汇入,导致大明内部的土地兼并愈发的严重。

  毕竟,没有其他新型财路诞生的情况下,那么土地就成了最最重要的资产。

  哪位官老爷舍得放弃啊!

  不是为了那点特权和好处,谁乐意当大明这个官儿啊!

  而且,也正是因为禁海,导致大明国库不仅少了关税这一重要财源。

  同时,海贸的巨大利益,全被沿海的巨商、豪族给私吞了。

  他们借着禁海政策阻拦其他人下海,可自己却把持着这条商路挣得可谓是盆满钵满。

  这实际上,是把部分该由国库收入的进项,彻底放进了私人的腰包。

  更别说,因为禁海政策,导致大明的水军几乎名存实亡不说,还让明朝中后期的倭寇彻底猖獗了起来。

  那个时候的倭寇已经不仅仅是猖獗了。

  大量在本子岛上厮混不下去的浪人,但凡稍稍有点胆子的,就能来大明搏一把。

  只要有船能穿过大海的阻隔,那么面对几乎不存在的海防以及地方糜烂的卫所,真就是予取予求。

  更何况,哪怕是到了这等地步,还有那些欲壑难填的本土商家,不仅不出钱出力防范,还主动配合!

  在明朝中后期倭寇闹的最凶狠的时候,实际上有至少一半的所谓倭寇,实际上就是大明的某些海盗以及商贾势力自己安排人假扮的。

  可以说,那个时候的大明,在海面上已经不设防了!

  这是何等的悲哀!

  这颗蓝色星球之上的人口、矿产、土地、粮食等等一切收获,就这么被欧洲老牌强盗近乎白捡一般的弄到了手。

  可偏生,这个时代若是论国家实力的话,大明才是最强的啊。

  无论是人口还是粮食储备,乃至于军事实力,各个方面算起来,大明都亏了啊。

  明明是最最强大的国家,最终因为统治者的短视,把各种资源拱手让人。

  并且给了对方几百年安安静静发展的时间,最终导致整个世界的指导权拱手让人。

  这是何等的悲哀!

  同时,这又是何等的痛苦!

  想到这儿,眼见着刚刚听了胡大老爷的讲述以后,脸上怒色稍退的朱元璋,胡大老爷咂咂嘴后,忽然开口道。

  “不过,固然这些商人该死,但这禁海令,在臣看来,多少还是有些不妥之处的!”

  朱元璋一听这话,当场就懵逼了。

  他刚刚听胡大老爷那番话,还在心里感叹胡大老爷不愧是自己的老兄弟,就是深得吾心呢。

  结果这扭过头来,就是在说自己的禁海令有不妥的地方?!

  朱元璋可是知道的,胡大老爷固然喜欢时不时的弄些恶趣味的事情,可在正事上,胡大老爷可从未让人失望过。

  也正因为如此,哪怕朱元璋听着这话已经有些不痛快了,他仍旧沉住气说道。

  “既如此,那惟庸你不妨细细跟咱说说,咱也一起琢磨琢磨!”

  胡惟庸见朱元璋没有当场翻脸,终于松了口气。

  只要不是当场翻脸,那就证明还能继续交流。

  而只要能继续交流,剩下的就是“嘴遁”了!

  恰好,胡大老爷在这方面,多多少少还是有些心得的。

  吹逼嘛!

  上辈子操练得都快成职业技能了,怎么就不能拿出来用一用了。

  当即,胡惟庸面色一肃,沉声说道。

  “这禁海令头一个不妥之处,于臣看来,便是会抑制经济的发展!”

  说到这儿,胡大老爷当先解释了一句。

  “陛下,你得明白,经济可远远不止商人挣不挣钱这么一件事儿!”

  “一个地方的经济,实际上与当地的财税收入、百姓的富足、地方的发展,都是息息相关的。”

  “臣给你举个例子伱就知道了。”

  “若某地擅长瓷器,远近闻名。”

  “那么,若是此地不仅有不少人能靠着去工坊里做工多挣上一份钱不说,该缴的税也得缴!”

  “而那些商人若是把瓷器卖出去挣了大钱,那么反过来又会继续花钱建工坊、招人!”

  “这样一来,当地的发展,可就起来了!”

250.第250章 朱元璋听得毛骨悚然

  250.

  对于胡大老爷关于“经济”的说法,在听完胡大老爷的解释以后,朱元璋沉思了片刻,而后缓缓点了点头。

  此时的大明,商税这东西基本等于没有。

  但是,一个地方繁荣与否,那相差可是很大的。

  毕竟,老百姓有钱有粮的情况下,才会生孩子,缴纳人头税。

  况且,商税这东西,虽然朝廷定的并不高,甚至不少有实力的商贾其实早就能绕过去了。

  没错,哪怕是眼下大明仅有的那么一丢丢商税,这些人实际上也懒得交。

  他们会想尽各种办法,把原本的收入打散、瞒报等手段,消散完毕。

  可是,终究一个地方经济若是发展起来了,对于当地无论是官府还是百姓来说都是有大好处的。

  不说别的,哪怕是老百姓做点小买卖都要好上许多啊!

  更别说当地富裕之后,衙门里也能宽裕一点,那么至少也能掏出点银钱出来兴修水利、疏通沟渠了吧。

  这么一想的话,朱元璋觉着,这事儿还真有点道理啊。

  眼见着朱元璋的表情慢慢舒缓,胡大老爷也暗暗松了口气。

  嗯,能听进去就好。

  就怕跟个炮仗似的一点就着,那就屁都没得聊了。

  那得赶紧溜!

  多待一会儿都是对自己生命的不尊重。

  可如今嘛!

  胡大老爷倒是不介意给朱元璋好好上上课。

  “陛下,经济的事儿,还要从另一个角度来看。”

  “你之前核准的那本奏折里所说之事,便是商贾眼馋海上商贸中的巨利,如此知法犯法、铤而走险。”

  “这个事情固然是视朝廷法纪于无物!”

  “可若是反过来想的话,那么是不是可以说,这海上商贸实际上获利颇丰,所以他们才如此的前赴后继?”

  “那么,如果把这事儿规范起来,然后征收重税呢,是不是反过来百姓的日子都能好过一点,国库也丰盈不少了?”

  “同时,陛下既然觉着商贾的贪欲是吓不住的,那么这些商贾是不是甭管是否有禁令都会继续下去?”

  “那么与其让他们偷偷摸摸积攒下富可敌国的身家并且把一众官员拉下水,那为何不能光明正大的征税?”

  朱元璋一听这话,来兴致了。

  没别的,他就是喜欢给家里搂钱,这种感觉让他格外的爽快!

  可按照胡大老爷的说法,这海贸压根就是禁不绝的,那为何不能征收重税呢?

  不得不说,胡大老爷到底是了解朱元璋的,这一提议还真就戳中朱元璋的心尖尖了。

  不过,胡大老爷可不会在这件事上说得太过详细。

  毕竟说了就要担责任嘛,让老朱自己去劳心劳力的琢磨去。

  他啊,只负责煽风点火,可不负责后边的苦力活!

  “其次呢,陛下,这禁海之策,实际上便是闭关锁国啊!”

  “陛下,在臣看来,闭关锁国历来都是弱国才干的事儿啊!”

  “毕竟国家实力弱,因此才需要闭关锁国来抵御番邦外国的袭扰、攻击。”

  “可我大明虽然定鼎中原不久,但我天朝上国、汉家正统,国力蒸蒸日上,我等难不成还怕了别人不成?”

  朱元璋一听这话,顿时老脸一黑,没好气的说道。

  “惟庸,你这激将法未免太过拙劣了,咱可不吃这一套啊!”

  胡大老爷哪怕被朱元璋当面挑破了,他也没觉着不好意思,反倒是哈哈一笑道。

  “哈哈,陛下看破不说破嘛!”

  “只是在臣看来,大明闭关锁国吃亏吃大了!”

  “因为一旦完全禁海,那么大明不仅不能从周边小国掠夺他们的矿产、粮食,还没法获得各种技术。”

  “老话说得好,三人行必有我师,指不定这会儿哪个番邦里就冒出个百年难得一遇的天才人物呢?”

  “有这种聪明人在,指不定在军事装备、民生器械或者其他学问、手艺上,就能突飞猛进呢?”

  “可结果我大明一个闭关锁国,彻底断绝了我等获得这种好东西的渠道!”

  “这岂不是非常的可惜?”

  朱元璋彻底陷入了沉默当中。

  有一说一,他被胡大老爷说动了!

  因为胡大老爷压根不跟他玩什么道德绑架、戴高帽子之类的文人手段。

  胡大老爷拿出来的,都是赤裸裸的利益、好处。

  就把一切放在了明面上,让朱元璋自己去衡量。

  而老朱顺着胡大老爷的思路往下一想,他便会觉着,胡大老爷说的简直不要太正确。

  而实际上,胡大老爷是悲从中来啊。

  上辈子学习历史时,见到野猪皮一通胡搞,彻底把我中原王朝打落尘埃,何等的悲凉?

  要知道,虽然野猪皮才是闭关锁国的集大成者!

  但闭关锁国这个源头,认真追溯起来的话,实际上便是来源于朱元璋时期的禁海令。

  后世已经有无数人分析过了。

  闭关锁国这种政策,对于大明来说,就是百害而无一利。

  这是连军事实力,国家实力,都会大大减弱的愚蠢政策。

  按照朱元璋之前的想法,如今大明强盛,即使完全禁海,跟其余国家脱轨,也无所谓。

  可为何就不能趁此机会,趁着大明屹立在世界巅峰的时候,大肆收割这个世界呢?

  非要等到大明衰弱了,然后咬牙切齿的看着一众跳梁小丑在自己眼前蹦跶?

  就好比大明中后期,禁海令有什么用?

  那些倭寇还不是想来就来?

  说白了,国家强大才是最根本的。

  要不然,只能防住大明的百姓出去,却防不住强大的敌人进来啊。

  胡大老爷如同闲聊一般,断断续续的补充了自己对于禁海令的一些看法。

  尤其是对于禁海令各种坏处的推演,简直听得朱元璋头皮发麻。

上一篇:始皇家的好圣孙

下一篇:红楼襄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