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襄王 第149章

作者:飞花逐叶

  众人议论纷纷,国宴的初步方案已议出,朱景源自是点头同意。

  待一帮学士离开后,朱景源紧张的老毛病又犯了,以至于连奏疏都看不进去,直接转身进了内宅去。

  每次遇到大事,尤其是皇帝老爹交办的差事,朱景源就会不自觉就的紧张,以至于深思焦虑起来。

  待其进了内宅书房,知晓情况的元春也赶了过来,便见到朱景源面色惨白仿佛得了重病。

  “殿下这是怎么?”

  朱景源老老实实答道:“父皇交给我差事,我只怕又给办砸了,故而此刻心头翻江倒海,忐忑不安!”

  虽然他更宠王怡,但也知道元春能想办法,所以此刻才把心思和盘托出。

  “有学士们分忧,殿下总览全局即可,不会有事的!”

  听元春安抚了几句,朱景源忍不住说道:“我就是心里没底,要是……要是十三弟在就好了!”

  想起此前在金陵,有朱景洪帮着出谋划策,事情虽然“惊险”但差事却办妥了,朱景源自然感到安心。

  “这……宴会之时,让十三爷跟着不就是了!”

  “我打算请他过来,听听他的见解,要不就今天派人去请!”

  “不急,明天再去请吧,顺道……连笙儿一起请来,就说是请他们过来赏花,刚好园子里海棠花开了!”

  “为何要请笙儿?”朱景源有些不接。

  “单请十三弟,用意岂不过于明显!”

  朱景源点了点头,说道:“这事劳烦你来联络,时间就定在……明天下午吧!”

  “嗯……明天我就进宫去!”

第220章 妯娌们

  1

  时间很快来到第二天,元春如往常一般进了皇宫。

  她的打算也正常,太子仁弱到这个地步,居然要亲弟弟来安自己的心,这样的事确实要遮掩一番。

  否则被皇帝知道了,差事还没干就会被判了无能,虽然太子本身也就是那么个样。

  进了皇宫,元春一路往坤宁宫赶去,她已有五天没进宫了。

  倒不是她不愿去,而是因为皇后成日里事多,所以没有严格要求他们晨昏定省。

  巧的是,今日陈芷也进了宫里,此刻领着一帮高级命妇,在坤宁宫和皇后说话。

  “母后,这东西可难得,儿媳德行浅薄,可没这个福气消受……”

  “在这世上,也就只有母后您才配供奉!”

  房间中央的小方桌上,摆着一尊黄石雕刻的佛像,高约五寸左右。

  正如陈芷所说,这玩意儿可不是一般难得,只因这佛像是田黄石雕刻出来的。

  田黄石本就难得,两三寸的都比较稀少,五寸自是格外难得。

  “皇后娘娘,这东西着实难得,尤其雕工也是一等一的好,王妃可真是费心了……”

  “是啊,若非有纯孝之心,也寻不来这样的物件……”

  众人既在夸佛像,更主要是夸陈芷,比较奉承话又不要钱,哄得皇后和王妃高兴可就赚了。

  本就是礼佛之人,收到这样难得的佛像,杨清音自然是高兴无比。

  “老六媳妇,这东西花了不少钱吧,你王府可周转得开?”

  对于睿王府的经济情况,杨清音自然有所了解,她可不愿亲儿子搂钱贪墨。

  “娘……这东西虽贵重,但也没花多少钱,石头是王爷淘换来,主要是找雕工费了不少心思!”

  陈芷说得轻飘飘的,杨清音却是一个字都不信。

  毕竟是自己儿媳妇,在一众命妇面前还得给她留面子,所以杨清音并未多说什么。

  “既是你一番心意,那就收起来吧!”

  陈芷笑着答道:“如此……也是这尊佛像的福气!”

  大厅内一团和气之时,有宫女来禀告说太子侧妃来了。

  在场都是高级命妇,对皇家的情况多有了解,便知道来的人是元春。

  进了大厅,见这么多人都在,元春顿时犯起了难。

  这么多人在场,一会儿她说起正事,若陈芷揪着往下问,事情可就不好收场。

  “儿臣叩见母后!”

  “嗯……免礼!”皇后应了一声。

  待元春起身,陈芷便迎上前来,说道:“许久没见姐姐,一向可好?”

  这话那是在套近乎,单纯就是点出元春没来请安,说给在场其他人听的。

  面对这样的场景,现场一众命妇们都很尴尬,她们最不喜欢参与皇家撕逼,一个不慎就可能得罪人。

  元春只当没听懂,说道:“多谢挂念,近来都好!”

  “这就好啊,四哥身子骨弱,姐姐周全照应,自己可得多加保重!”

  这两人说起话来刁钻,在场众人都很尴尬,想要离开却又不好开口。

  眼看这妯娌俩要掐起来,杨清音也知家丑不可外扬,便吩咐道:“你们都回去吧,我这里待不住这么多人!”

  “是……臣等告退!”

  一众命妇如逢大赦,行礼之后纷纷告辞。

  当众人退去时,元春二人闭口不言,只因皇后脸上已经不好看了。

  “当着外人,就不能留几分和气?伱们也不怕被人看笑话!”杨清音语气中带有不满。

  见她是真生气了,陈芷连忙跪下:“母后息怒!”

  “请母后息怒!”

  “息怒?你们也真是没规矩,一家人闹腾个什么?”

  被皇后斥责,元春还能安心受教,陈芷心里则是一万个不舒服,显然今天这礼是白送了。

  “都起来,没什么事就退下吧!”

  “是!”

  陈芷应了一声,让她疑惑的是元春没说话,于是她起身后也没着急走,想看看元春此行目的。

  “母后,东宫花园里海棠花开了,太子知晓笙儿最近闷得很,所以让儿臣来请旨……说请笙儿过去逛逛,他们兄妹也好说说话!”

  对于朱景源,杨清音一向爱护有加,所以她并无反对之意。

  “笙儿这丫头,前些日子趁着我跟圣上斋戒,缠着老十三带她去西苑胡闹!”

  “如今好不容易安分下来,老四又请她过去……这两兄弟,可真是一个德行!”

  话虽是这么说,可皇后脸上带着笑意,说明她并非真的指责朱景源。

  坐回榻上,杨清音沉声说道:“老四知礼守矩,他请笙儿过去转转,就让笙儿去一趟吧!”

  眼看皇后同意,元春心里松了口气,连连答道:“太子是个热心人,说姊妹近些年越发疏远,忽然看见园子里花开了,就想着让笙儿妹妹来观赏……”

  “母后如今允准,正是全了太子心意,儿臣替太子谢过母后!”

  听到这一唱一和的,陈芷总觉得元春这话意有所指。

  什么叫太子是个热心人,什么又叫姊妹们越发疏远,后一句明显是在点睿王嘛。

  “母后,嫂子说的及是,睿王也时常挂念着弟妹,只是我们如今住宫外,和弟弟妹妹来往不方便……今有母后首肯,看来以往是我们过虑了!”

  说到这里,陈芷目光扫过元春,接着说道:“正好王府园子里,也有些奇花异草长势丰茂,过几天我们也请笙儿过去观赏,省得被人说做兄长的薄情寡恩!”

  才说了要和气,此刻陈芷又说了这些,杨清音脸上顿时不太好看。

  陈芷也觉得失言,于是只想着如何补救。

  就在这时,外面有人禀告宝钗来了。

  杨清音不想多说陈芷,于是越过此事对外吩咐:“叫她进来!”

  几息之后,身着深青色云纹对襟袄,下身着墨蓝色马面裙的宝钗,端着托盘走进了大殿内。

  走到皇后跟前,宝钗行礼后说道:“启禀娘娘……这是公主的功课!”

  从托盘上拿起最上面的几页,杨清音细细看了起来,大殿内鸦雀无声。

  此刻宝钗看向了元春,她俩此前已见过几次,却连说话的机会都没有,二人本质上还很陌生。

  当然了,陈芷也在观察宝钗,对这位让朱景洪格外关注,将自家表妹挤出坤宁宫的侍读,她有极大的好奇。

  虽然二者之间没有语言交流,但仅从外表气度上来看,陈芷也不得不承认宝钗很出众。

  也不知老四如何蛊惑的,让老十三对这姑娘如此上心……

  或许对老十三这等直人,就不该绕路圈子耍心思,如老四那般以心换心更有效……

  一时间,陈芷想到了许多,在此期间皇后也看完了功课。

  看向宝钗,杨清音笑着说道:“果真有进益了,你们没让我失望!”

第221章 妯娌们

  2

  “仰赖公主殿下聪颖,臣等不过稍加劝导而已,实在不敢称功!”宝钗回答极为谦逊。

  杨清音笑着说道:“有功就是有功嘛,我心里都记着,以后一并奖赏于你!”

  没等宝钗答谢,只听杨清音接着说道:“太子要请笙儿做客,你带元春去跟笙儿说吧!”

  “是!”

  “没什么事,你们都回吧!”

  “是……儿臣告退!”

  今日已说了太多话,杨清音此刻也疲乏得很,此刻顺道下了逐客令。

  三人行礼告退时候,陈芷与元春走在前面,宝钗则独自跟在后边儿。

  出了正殿,来到宽大的院子里,陈芷停下脚步转过身,打量起跟在身后的宝钗。

  “都说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薛姑娘如此品貌,也难怪我们十三弟看重!”

  如果对面不是王妃,宝钗绝对会硬怼回去,可惜没有如果。

  “娘娘过誉了,小女子机缘侥幸,在金陵时救过十三爷,故而才得十三爷照拂!”

  “是吗?我看没那么简单,听说伱还在教老十三下棋?”

  看向一旁的元春,陈芷笑容越发灿烂:“十三弟我是知道的,从来就是个坐不住的人,他能愿意安心坐下学棋,可见你自有……过人之处!”

  最终,陈芷还是给宝钗留了面子,没把话说得太过直白。

  她两口子一心拉拢朱景洪,给宝钗面子等同给朱景洪面子,这一点陈芷还是想到了。

  “宝钗,娘娘让你带我去见笙儿,咱们就别在此地耽搁了!”元春出言结尾。

  谁知陈芷却道:“早晚也不差这一会儿,难道只许你们表姐妹说话,就不准我跟薛姑娘聊几句?”

  夹在这两人之间,宝钗一时也感到头大,只因这完全是无妄之灾,自己只是一个小小侍读啊!

  这时元春接话道:“谁说不许你们说话了,只是我这妹妹腼腆,只怕让你笑话!”

  宝钗干脆不说话,只因这两位她都惹不起。

  “腼腆?亏姐姐还跟薛姑娘有亲,却一点儿不了解人家,能得母后看重……又岂会如你说得这般!”

  “行了行了,我说不过你,你们有话就说吧,我等着就是了!”元春笑着退出了聊天。

  其实也不是她说不过,一切只因她是太子侧妃,对上陈芷天然的底气不足。

  “我说丫头,难得十三弟能静下心,你可得把他给拴住了,让他也学些诗词经义,免得再被圣上抓着打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