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襄王 第177章

作者:飞花逐叶

  “是!”

  负责领队的千户们离开了,负责训练的侍卫们则留下。

  看着远处搭建好的观礼台,朱景洪迈步走了过去。

  “侯璟,伱家里可准备好了?”

  “准……准备何事?”

  朱景洪面带不满道:“当然是庆功宴了,此前已经说好了,你不会忘了吧?”

  “十三爷……臣还当是玩笑呢!”

  被朱景洪盯着看了几秒,侯璟连忙改口:“十三爷放心,臣会准备好一切东西,保证让大家吃好喝好玩儿好!”

  就这样闲聊着,众人来到了观礼台附近。

  中间位置高的台上,便设置有皇帝的宝座,一会儿朱咸铭将在此检阅军队。

  而在这高台两侧,还设置了低一些的“阶梯式看台”,这是用来给列国使节,以及文武官员们预备的。

  在此逗留了一阵,朱景洪才往军营赶去,情况如何他也得亲眼看了才放心。

  时间过得很快,列国使节以及文武官员们,开始陆续出现在校场外。

  这处校场极大,列国使节到场之后,都好奇的东张西望,可惜现在啥都看不到。

  很快有鸿胪寺官员赶来,开始引领到了的人入场,前来观看校阅的人虽无朝贺时多,但也有将近六七百人。

  若不提前引领入场,到时候很可能乱作一团。

  “再过些日子,吴昌辉就要回来了!”

  “是啊……他回来这一趟很关键,会影响西北局势之走向!”

  “你们说……圣上会不会让他更进一步?”

  “按道理该是如此,可西北如今乱作一团,我看他怕是要被去职!”

  能讨论这些军国大事的,自然是五军都督府的高级武将。

  他们提到的吴昌辉,袭着建安伯的爵位,本官是中军都督府都督佥事,现任安西行都司都指挥使。

  按照如今惯例,从行都司的位置上撤回,便可更进一步为都督同知。

  然而如一帮都督们所言,吴昌辉在西北干得并不好,所以非但提职的事很可能告吹,甚至还很可能被罢官。

  没错,即便如都督佥事这般高级武将,也是皇帝一句话就能罢免,而且能迅速从勋贵中找到替补,亦或者提拔其他人升上来。

  没办法,当下勋贵有几百家,履历好且能领兵的太多,许多人都眼巴巴盯着这些个高位,恨不得都督府的人全部滚蛋腾地方。

  这时牛继宗说了句公道话:“还是得看他回来怎么说,西北的事也不能全怪他!”

  紧接着柳芳出言道:“这也最多不罢官,都督同知怕是难了,依他的身子骨……只怕也不会再让他领兵!”

  五军府的都督佥事,一般是出任京营总兵官,亦或外任行都司都指挥使。

  除此之外,其他人都得赋闲在衙门,每日理会些五军府庶务,协助都督同知统管各地都司。

  当然了,这也比只领散阶官的要好,至少都督佥事本身还是实职。

  只听又有人说道:“且不说老吴了,今年老郑怕是要退下去,按次序该从各地都司推选一人,你们都有何想法?”

  这里提到的老郑,是前军都督府都督佥事,今年已经六十五岁,确实到了致仕的年纪。

  都督佥事这等高位,很少直接委任勋贵中赋闲者,一般是从京营副总兵及各地都指挥使推选。

  前两次推的是京营,这次怎么也该轮到各地都司了。

  “说到底,还是得要战功说话,半年前我会说是安南秦谨,现在嘛……”

  立时有人问道:“现在如何?”

  “金陵剿倭虽有失算,但毕竟后面打得不错,我看王全义怕是机会不小!”

  在场这些人,都是五军都督府的都督,作为武将金字塔顶端的人,他们是可以如此讨论大事。

  在他们议论时,有眼尖的发现了端倪,立马提醒道:“圣上来了……”

  众人往南望去,果然见到仪仗旌旗招展,这么大的排场除了皇帝不会有谁。

  “走,咱们去迎接!”

  众人来到校场大门处,皇帝的大轿已停在此处,内阁大臣和六部九卿随侍在左右。

  “臣等叩问陛下圣安!”十位都督叩拜于地,表达着对皇帝的忠诚。

  朱咸铭下了轿子,一侧已有宦官抬来辇轿候着。

  “起来吧!人都到差不多了吧?”

  “回陛下,列国使臣已来了许多,鸿胪寺已将这些人引入场内……”

  在都督们禀告之时,皇帝大轿后的小轿内,却有一双眼睛透过窗帘缝隙,小心打量着外面的世界。

  说是小轿,是相对皇帝的豪华轿子来说,此刻这里面坐了三个人,也并不显得拥挤。

  “还是我爹疼我,跟他说几句好话,就带我出来了!”

  “哪像十三哥,一点儿都靠不住!”朱云笙面带不满。

  在朱云笙软磨硬泡,外加用此前帮皇帝跟皇后“求和”之事为条件,才最终让朱咸铭同意带她出来。

  这时杨静婷提醒道:“公主,你出来姑妈可不高兴,回去了你可得安分些!”

  “哎呀,婷姐姐……好不容易出来一趟,你何必说这些扫兴的话!”朱云笙极为不满道。

  “宝姐姐,你说是吧?”

  宝钗浅笑答道:“公主,你婷姐姐说得没错,回去之后您可得用功些,讨皇后娘娘欢心要紧,不然你日子可难过了!”

  “你们……你们跟十三哥一样靠不住!”

第263章 吓儿子

  随着皇帝换上辇轿,队伍得以继续前行,而朱云笙的轿子也不例外。

  发现辇轿后跟着的轿子,一众武将们都很好奇,却都猜测可能是皇后跟来了。

  辇轿停下,在宦官搀扶之下,朱咸铭沿着台阶往高台走去。

  而已出现在校场的使节官员们,全都行了叩拜之大礼,以表明对皇帝陛下的无限崇敬。

  在皇帝上台之时,蒙着面纱的朱云笙三人,也在宫女簇拥下出现,跟在皇帝仪仗后方往台上走去。

  陪伴在公主左右,薛宝钗此刻都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竟能出席此等重大仪式。

  当宝钗感慨之时,靠近高台的一众文武高官们,已看出了朱云笙的身份。

  今日这等正式场合,竟把公主带着过来,皇帝陛下对女儿未太溺爱了……

  这是所有人心声,他们也只能把想法藏心里,谁敢说出来就是自讨麻烦。

  待朱咸铭升座之后,随行宦官吩咐下去,让现场跪着的众人起身。

  “爹,何时开始啊?”

  靠在椅背上,朱咸铭甩了甩衣袖,平静答道:“不到半个时辰!”

  “我还从来没见过阅兵呢!”

  “你一个女儿家,要看什么阅兵?今天就不该带你出来!”

  “爹……君无戏言,您是皇帝,总不能跟十三哥一样耍赖皮!”

  听到女儿调侃这话,朱咸铭当即转过头去,面带不满道:“笙儿……这般没大没小的,看来得让你娘严加管教!”

  “爹……笙儿失言了,您不要怪罪嘛,若是把女儿吓着了,往后谁替伱哄娘高兴!”

  “你这丫头,真是……”

  看着眼前让亿兆黎庶敬畏,让四海臣民俯首的皇帝,竟如寻常父亲一样跟女儿说笑,宝钗不由想起自己过世的父亲。

  当年父亲温文尔雅,领着她读书写字的情形,至今珍藏在宝钗记忆深处。

  随着时间过去,不断有官员使节到场,来到高台前参拜皇帝后,再被鸿胪寺官员引向观礼处。

  期间太子和睿王也到了,拜见之后各归其位,并未如朱云笙一般留皇帝身边。

  且说校场另一侧,在接近大阅开始时,朱景洪已下令队伍集结。

  此刻,队伍已极其严整站在他面前,所有人穿着崭新的甲胄,手持刀枪大盾表情严肃列阵。

  “诸位,一个来月集中训练,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累,你们肯定比我清楚!”

  “练这么久为的便是今日,向到京的列国使臣,展示我大明强盛军威!”

  “圣上嘱托在前,你我既承君恩,便当竭力报答皇恩!”

  “一会儿到了校场,把你们的杀气拿出来,给我吓爆各国使节的卵蛋!“

  “你们……能不能做到?”

  朱景洪的讲话水平不太高,但配着他强大的自信,以及这个把月在军士中的威望,此刻亦起到了极大激励效果。

  “能!”

  一千多军士齐齐呐喊,声音震动九天风雷,把另一侧观礼众人吓了一跳。

  随着校场鼓声响起,意味着阅兵正式开始,在朱景洪下达命令之后,参阅各方队都动了起来。

  整个阅兵过程有详细方案,参阅各方队已排练过很多次,此刻便可如往常一般自行运转。

  换句话说,接下来没朱景洪啥事了。

  于是他便打马往校场赶去,直接来到了设置御座的高台前。

  跃下马背,朱景洪取下铁胄扔给了随行侍卫,然后便沿着梯子一路往上,左右侍卫直接无视了他。

  来到高台之上,朱景洪麻溜走到御座前,老老实实参拜行礼。

  “儿臣叩见父皇!”

  看着朱景洪身上沉重的甲胄,朱咸铭不由想到了自己年轻时……貌似也没穿过这么重的甲。

  “怎么换了一套甲?老四送你的为何没穿上?”

  “爹,四哥送的虽好看,但这场合穿着多没劲!”

  朱咸铭是发现了,这小混账不惹自己生气,除非太阳从西边儿出来。

  世祖所赐的甲胄,太子没眼力见也就罢了,如今朱景洪又如此轻视,这可把朱咸铭气得不行。

  “混账……”

  皇帝的呵斥,让朱景洪知道又说错话了,于是他连忙低下头认错。

  “爹……儿子说错话了,那套甲胄就是太轻了,儿子……儿子……”

  发现有越描越黑的倾向,朱景洪竟不知该如何回话。

  他也不知怎么回事,见到老头子就有些紧张,平日的淡定跟沉稳都消失了。

  “十三哥,爹难得有个好心情,不会说话你就少说两句吧!”

  听到小妹为自己解围,朱景洪连忙插话:“三妹说的是,爹……儿子就会胡说八道,您大人有大量,别跟我一般见识!”

  “滚一边儿去!”朱咸铭不耐烦道。

  “是是是!”

  应声之后,朱景洪果然起身让开,顺势站到了薛宝钗身边。

  沉默了一阵,感觉气氛着实太压抑,朱景洪打了个哈哈说道:“爹……还是您这地方不错,整个校场一览无余!”

  “是吗?我坐在这里更舒服,要不也让给你来坐坐?”朱咸铭平静说道,让人听不出喜怒来。

  如果是太子或老六在此,听到这话已经跪下,开始向皇帝表忠心请罪了。

  然而朱景洪却面露难色道:“啊?这……不太好吧?”

  这位胆子可真大……虽然知道这对父子什么样子,宝钗仍然感到心惊肉跳。

  转过头来,朱咸铭神色冷峻:“有什么不好?你十三爷这般威风,岂不是想坐哪儿就坐哪儿?”

  “爹,儿子这点儿威风,在您面前可抖不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