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家兄朱元璋,我建国美利坚 第213章

作者:墨色江南

  就算是筹办一千多个学堂的花费,那也是大明好几年的税赋。

  所以一向对朱瀚言听计从的朱元璋,对于推广义务教育这个事情也是一直犹豫不定,迟迟没有同意。

  如今听到朱瀚又是提起这个事情,老哥朱元璋依旧是有些头疼。

  “咱现在刚平定湖广,后来又是剿匪,还有安抚民生,花费了不少的银子!”

  “而且,如今贵州的土司作乱,也需要大笔的银子去支撑!”

  “另外,徐达在北方也刚刚平定关中,咱还要准备粮草军饷,为了以后收复燕云十六州和辽东。”

  “实在是拿不出这么多银子,去做这个义务教育了啊。”

  老哥朱元璋觉得朱瀚这件事情只能是暂时缓一缓。

  “哥,你说的有道理。”

  朱瀚想了一下,然后继续说道:“这件事情,我在细细想后,确实不应该操之过急,毕竟暂时没有那么多的金钱,而且也没有那么多的人手。”

  “那咱暂时先不搞这个什么义务教育了!”朱元璋说道。

  这些年以来,因为有朱瀚的存在,朱元璋从来没有感觉过缺钱。

  但是,最近大明的疆土越打越多,需要花钱的地方却也是越来越多,所以瞬间就有了缺钱的感觉,这让朱元璋顿时有些不太适应。

  从小就穷怕了的朱元璋,总是觉得手中有粮,心中才不慌。

  若是把大明朝的国库给花空了,那朱元璋的心里可就彻底不踏实了啊。

  “哥,咱们现在人手还有金钱都是不够,我想了一下,咱们先从应天府和山东行省试着下手,一南一北作为两个试点区域。”

  “这样的话倒是没啥问题!先搞两个地方试点,咱心里也觉得这个靠谱,毕竟这样的话,花的银子不会太多。”老哥朱元璋点点头说道。

  朱元璋想了一下,然后又向朱瀚继续问道。

  “七五,应天府毕竟是咱大明的都城,为什么北方要从山东行省开始,淮西是咱老家,一个应天一个淮西,这样才是最好吧!你觉得呢?”

  朱元璋是个非常顾念亲情和乡情的人,对于朱元璋来说,濠州是自己的家乡,那里的风土人情都是他亲念挂怀的,义务教育这种对于后代子弟非常好的事情自然想想着先照顾一下乡里乡亲。

  朱瀚却是摇了摇头说道,“哥,淮西现在遍地都是咱们大明的开国元勋,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亲戚在朝中当官或者当兵,并没有以前那么差劲了,谁家孩子还读不起个书啊。”

  “而山东可就不一样了,那里经过了蒙元的统治,当地百姓生活非常困苦,咱们若是能够在那里搞起来这个义务教育,肯定能够获得一大批的百姓拥护,对于以后向大都北伐,那可是受益无穷。”

  “山东这个地方,当地的百姓都是非常重视教育子弟,若是朝廷能够给他们提供这义务教育,必然能够快速获得山东百姓们的支持。”

  “而且,山东这里早就被蒙元金女真人统治了多年,必须要抓紧把当地的文教民心,这些看不见的软实力聚拢到大明这边来。”

  如今朱瀚的新学教育内容,可不仅仅是物理化学生物这一些。

  在朱瀚的儒家新学当中,也是非常重视文史的教育。

  只不过这些经史子集内容,需要经过朱瀚的一番筛选审查,主要是用于启发大汉百姓的民族精神。

  山东一带自从北宋靖康之难后,就一直被女真人统治,然后又是被蒙古人统治。

  好端端的一个儒家文化的发源地,变成了满地腥膻的蛮夷统治区。

  所以必须抓紧时间,先在山东这里重新恢复华夏的民族精神。

  在听完了朱瀚的这一番理由之后,老哥朱元璋也轻轻点头表示了赞同。

  “汉家天下被蒙元祸乱百年,此前的赵宋也是腐朽不堪,让华夏数百年萎靡,如今的确必须要振奋一下天下人的精气神!”老哥朱元璋说道。

  “既然这样,那在山东搞这义务教育的事情就全交给你了。”

  “没问题!”朱瀚点点头,又是继续说道,“哥,我还有一件事情想跟你说。”

  “你说吧。”老哥朱元璋说的。

  “我想要最近去山东视察一番。”朱瀚说道。

  “去山东视察什么?那里不是有戚祥嘛?况且刚刚经历战乱,一片破败不堪,有什么可看的。”朱元璋立刻有些不解。

  朱元璋倒不是嫌弃山东这个地方,而是如今朝廷当中有许多重要事物,可都是需要朱瀚来处理的。

  要是让朱瀚去山东一趟的话,肯定会耽误不少的朝廷大事。

  “山东是孔孟之地,鞑子的衍圣公孔克坚,已经跑到大都追随蒙古人了,如今我们要是在山东树立大明的威望,可以顺便打倒衍圣公这个臭招牌,这件事情必须要由我亲自去做,别人去做,我可是不放心啊。”

  -朱瀚非常认真的说道。

  历史上的山东,这经历了红巾军毛贵北伐,还有明朝徐达北伐,哪怕当地的蒙古人已经跑的无影无踪,许多当地的土豪劣绅们也依旧抵抗红巾军和明军。

  山东的这些土豪劣绅们,只要能够保证他们的地位和财产,可不会管你是什么女真人蒙古人的。

  所以如今大明想要推广儒家新学。

  那就必须得顺手把山东的这些坏种豪强解决掉。

  其中,在山东拥有极高名气的衍圣公孔家,更是需要朱瀚这个大明英王亲自去打倒。

  这种事情,除了朱瀚,谁也不适合。

  在明白了朱瀚的意图后,老哥朱元璋立刻就是同意了朱瀚去巡视山东的想法。

  “山东北边接大都,又是与辽南的胡大海所部隔海相望,位置的确是重要,若是这个后方动乱,那可真是不利于我军北伐大计的准备。”

  朱元璋对于山东也是非常的重视。

  “山东关乎北伐大业的顺利与否,既然你要取山东视察,咱打算把刘伯温等人也给调去山东,给你当当帮手!”

  “七五,既然你打算在山东要一番大大的整治,没有刘伯温他们帮你,咱还是有些不放心啊。”老哥朱元璋说道。

  “要是把刘伯温这些人派到山东去给我当帮手,那可就太好了啊。”朱瀚笑着说道。

  “七五,让刘伯温现在去山东,其实咱还有另外一个想法。”老哥朱元璋忽然神秘的说道。

  “哥,什么意思?我怎么有些听不明白。”朱瀚顿时疑惑起来。

  “如今大明定都江南,刘伯温又是江南人,他又引来宋濂等一大批江浙名士,大明朝堂之中有一大半的人都是这江浙名士,等到以后他们人数越来越多,这大明朝是他们说了算,还是咱们老朱家说了算?”

  老哥朱元璋有些担心的说道。

  朱瀚一听,顿时也是有些皱起眉头。

  他最近一直忙着处理朝廷军政事务,没有注意到朝堂当中的江浙名士真是越来越多的情况。

  历史上的大明王朝,这批江浙名士们在大明开国时候的确是贡献了一些力量。

  不过,除此之外,对于大明王朝来说,他们可也没少干那扯后腿儿事情。

  比如许多江南的大族豪强都假借倭寇的名义,在沿海各地暗中抢劫。

  再比如,一些豪强富商在江南开设大批的工坊,然后却不缴纳一分钱的商税。

  甚至一旦朝廷派人来收取商税,他们就鼓动迷惑民众,说阉党搜刮民脂民膏,甚至于敢鼓动民众把朝廷派来的钦差给当街打死,而且还以打死‘阉党’的名义,给这些人树立一个所谓的义士五人碑。

  这些江南的读书人,后来甚至组建了一个东林党,打着为天下人谋福利的名义,却干出来了一堆‘水太凉’汉奸带路党的恶心事儿。

  朱元璋的这番话点醒了朱瀚,他立刻就是大为赞同。

  “老哥,你说的没错,江南的这些名士们如今虽然听话,但等到将来他们势力越来越大的时候,恐怕真的就会形成尾巴大不掉的局面,的确应该就从现在开始,预防他们在朝堂中结党。”朱瀚说道。

  “对呀,所以咱想把刘伯温派到山东去当这个山东巡抚。”老哥朱元璋慢慢的说道。

  朱瀚点点头,忽然他又想到了一个更好的主意。

  “哥,我们不仅要派刘伯温去山东当山东巡抚,而且还要在江南挑选一批江浙名士去山东当巡按御史。”朱瀚一脸坏笑的说道。

  “巡按御史这是什么东西?大明现在还没有这个官职吧?”朱元璋顿时有些疑惑,这个官职他可是第一次听说。

  “没有也无妨,那就专门为这些江浙名士们设置一个巡按御史的官职。”朱瀚立刻继续说道。

  “这巡按御史,就是以朝廷的名义在各个行省州府巡查案件处理的情况。”

  “一旦发现有冤假错案,立刻就要上报朝廷,然后朝廷再派专门的人去处置这些冤假错案。”

  “如此一来,巡按御史拥有审案的权力,但是却没有处置案件的权力,这样就可以让他们干得罪人的事,江浙名士们也就不会在一个省形成盘根错节的势力。”朱瀚说道。

  老哥朱元璋一听,立刻拍案称妙,“好!好啊!这可真是个好主意,让这些官员们自己查自己,让他们自己人得罪自己人,再也不会抱团成为朋党了啊。”

  “而且还要派人在后面监督巡按御史,如此一来就可以做到万无一失了。”朱瀚继续补充说道。

  至于谁来监督这巡按御史,那自然就是由皇帝最为信任的锦衣卫。

第142章 处置孔府,朱瀚清理孔家汉奸

  在与老哥朱元璋商定了去巡查山东的事情之后,大明朝廷立刻给刘伯温加上了太子少傅的头衔,然后让他权领山东巡抚,加都察院左都御史,给派到山东去外放。

  刘伯温担任山东巡抚,在所有人看来都是大明皇帝朱元璋对于刘伯温的异常重视和信赖。

  刘伯温也一直希望到地方上一展自己施政为民的才华,此番担任山东巡抚自然也是非常高兴,立刻就是带着亲信随从去山东赴任了,丝毫没有人怀疑皇帝朱元璋的深层用意。

  随后,大明朝廷又是一番官员调动,把原本的山东统军总管戚祥改任为山东都司代理都指挥使。

  不久之后,大明皇帝朱元璋专门颁布了圣旨,从江浙一代的名士中挑选了一批有才学和声望的名士,让他们去山东的各个州府担任巡按御史,一共几十个名士。

  一时之间,整个江南士林都是大受鼓舞,他们都觉得大明朝廷这是重点青睐江浙名士的表现。

  一批江浙名士到了山东担任巡按御史之后,一个个都是想要大展拳脚,纷纷对于各地州府的陈年积案进行了一次集中性的审查,竟然还真的查出许多冤假错案。

  不论是哪朝哪代的案子,巡按御史们都一个个费尽心思核实,最后重新上报朝廷审理。

  这些巡按御史的兢兢业业,顿时让是大明朝廷这山东百姓心目中获得了极高的声望。

  原先那些借助蒙古人势力在乡间为非作歹的豪绅地主们,也顿时一个个惊慌失措起来,唯恐巡按御史们查到自己头上来。

  正在这个时候,又传来了大明英王殿下即将要来山东巡视的新消息。

  一时之间,整个山东的不论官场还是民间,立刻又是一番震动。

  很显然,英王来山东视察,肯定要有大动作的!

  许多人都觉得,大明王朝官场的第一把火,这是要烧在山东这个地方了啊。

  。。。。。。。

  山东,海州。

  一支挂着漂亮白帆的舰队,正从海面上缓缓地驶入海州的码头。

  这一只舰队足足有二十多艘大小船只,其中有将近一半都是拥有火炮和大型横帆的最新型战舰。

  “一年多没有回来了,这次终于又要回家了。”英王侧妃刘三娘站在船甲板上,呼吸着带着腥味的海风笑嘻嘻地说道。

  “你这都要当娘亲的人了,就不要这么不老实,乖乖的在船舱里呆着不好吗?”朱瀚从后面走上来说道。

  虽然只有十六七岁,但是按照这个时代来说,朱瀚马上就要当父亲这件事,丝毫没有引起别人的什么惊讶议论。

  反而整个大明朝上下,从皇帝朱元璋和皇后马秀英,一直到英王府的侍从们,全都是为英王侧妃怀孕有喜的消息高兴不已。

  朱瀚这一次巡视山东,正好也就把刘三娘给一起带了过来,顺道看一看,回一趟娘家缓解思乡之情。

  不过,刘三娘的娘家属于登州府,而朱瀚的船队即将靠岸的地方是海州府,两者之间差着好几百里的路程。

  所以,刘三娘想要回娘家的话,还需要等一段时间。

  朱瀚的船队刚刚在海州码头上靠岸登陆,早已在码头上等候多时的山东海州府的大小官员们,足足上百号人全都呼啦啦的跪倒一地高声向着英王的仪仗齐呼。

  “英王殿下,千岁,千岁,千千岁。”

  大明英王殿下驾临山东海州。

  山东海州的大小官员们,自然就要恭恭敬敬的迎接。

  不论是衣食住行,还是出行的仪仗卫队,整个海州的准备看起来并不比迎接大明皇帝驾临的场面小多少。

  朱瀚一行人在海州城内先安顿了下来。

  朱瀚的第一站就是在海州,海州这里原本是山东义军的地盘儿,经过之前的一系列打土豪分田地,本地的土豪劣绅数量已经是相当的少了,可以作为一个朱瀚山东巡查的大本营。

  “殿下,这是海州这里最近排查的案子,所有冤假错案,不论是多少年前的,只要有人喊冤,下官都已经一一进行了排查。”一名穿着七品巡按御史官服的大明官员,在朱瀚面前恭恭敬敬的说道。

  此人不是别人,正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江浙名士宋濂。

  宋濂是刘伯温的同乡。

  在浙江拥有极高的声望,但是在官场上来说却是一个新人,不过宋濂刚刚踏入官场就被大明皇帝朱元璋提拔为了七品的巡按御史,这个升官的速度几乎就相当于高中状元之后的待遇。

  所以宋濂对于大明的忠诚不容置疑。

  宋濂被任命为山东海州巡按御史,就打算有一番作为。

  在上任之后,宋濂就在海州境内巡查旧案,平反了一大批的冤案,处置了一大批土豪恶霸。

  朱瀚这一次到达海州,宋濂立刻就把一些积压的案件呈交给了朱瀚的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