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家兄朱元璋,我建国美利坚 第382章

作者:墨色江南

  他位于奥斯曼北部,和匈牙利交接,从中间穿插进入到伊尔汗国境内,未来在即便大明继续西征,前面还有奥斯曼和匈牙利抵挡,陈友谅也可以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应对。

  反正总而言之就是一句话:只要不和大明起正面冲突,他们就能这么做。

  “打伊尔汗,我们实力不够啊。”

  陈理有些担心,对陈友谅说道:“我们兵马不够!”

  “我们兵马不够,那不是还有土著吗?”

  陈友谅笑了起来,笑的非常阴险:“别忘了,我们是来自东方的神明!”

  对!

  他陈友谅还是婆罗门的新神:三合大神!

  陈理看着陈友谅:“把婆罗门的那群土著一起带走?”

  “还有德里苏丹的菲鲁兹沙!”

  陈友谅说道,然后直接对陈理摊牌:“你知道,你叔叔陈友仁和邹普胜干什么去了吗?”

  听到陈友谅的询问,陈理才突然想到,自己好像很久都没见到陈友仁和邹普胜了。

  如果他们两个在,张同他怎么敢给自己带绿帽子?

  不过,陈理很快就陷入了内疚中,虽然每次都开朝会,但陈理只是喝酒,根本不管朝政,整天浑浑噩噩的,以至于朝中缺少什么人他都不清楚。

  面对陈友谅的询问,陈理老老实实的说道:“不知道。”

  陈友谅也没有对他抱太大希望,听完陈理老老实实的回答,陈友谅也没有呵斥,只是把两人的动向说了出来:“他们两个,现在在德里苏丹!如果顺利的话,现在他们已经擒住了菲鲁兹沙。”

  “啊?”

  陈理没想到,陈友谅竟然提前做了布局。

  “父亲,您、您真的是高瞻远瞩。”

  “嗯。”

  陈友谅现在已经对陈理不抱有希望,他就是扶不上墙的烂泥。

  至于以后怎么办……那就看以后吧。

  可是,想象中的好消息并没有传到陈友谅耳朵里,而是另外一个消息:陈友仁重伤,邹普胜断了半只手,如果不是将士用命,他们两个估计都回不来。

  听到这个消息,陈友谅都惊呆了,他绝不相信这个消息是真的:“怎么回事?”

  “是蓝玉!大明的蓝玉!”

  前来禀报给陈友谅消息的人,显得非常紧张:“他提前和菲鲁兹沙串通诓骗我们,如果不是邹军师反应的比较快,察觉到菲鲁兹沙的陷阱,恐怕我们会全军覆没!”

  “什么?明军的行动这么快?”

  陈友谅也不由得瞪大了眼睛,他认为自己已经尽量高的去评价蓝玉了,可没想到蓝玉比他预料的做的还要好!

  他现在顾不得感叹,赶紧下令:“全军集合,包括婆罗门的贵族,让他们把兵马都集合起来!我们走!立刻就走!”

  印度这地方,是一天都不能呆了啊。

  他要赶紧去打伊尔汗,为自己赢得喘息空间!

  ……

  “哈哈,蓝玉这小子,打仗是一把好手!”

  朱元璋得知消息后,开心的大笑起来,喊来朱瀚后直接对他说道:“蓝玉那小子,还真没辜负你的信任,重创了陈友谅部!为我们剿灭王保保和陈友谅余孽,开了个好头啊!”

  “这小子就是个军事上的天才,但其他的事情,就是个蠢货。”

  朱瀚毫不掩饰对蓝玉的欣赏,但同样也对蓝玉比较不成熟的地方表示非常不认可:“干脆,就让他打一辈子仗吧,说不定这小子还能多感激你。”

  “哪有打一辈子仗的将军!”

  朱元璋摇摇头,对朱瀚的调侃表示不赞同:“这小子,以后也只有你能压制住他了,以后你到了殷州,正好用他。”

  最近,朱元璋一直在提朱瀚要离开的事,说的时候显得不是很刻意,就是话语间稍微提一句,也不多说,仿佛就是不经意的提及。

  可是,在说完以后,朱元璋总是在观察着朱瀚,很抗拒朱瀚会顺着他的话继续说下去。

  面对朱元璋的试探,朱瀚也很无奈:“哥,咱们现在聊正事呢,您就别老是说别的了好吧?我又不会现在就走,再说,就现在大明的情况,你让我走我也不会走啊,再怎么着,也得让大明有十亿人口,让大明的商船在海上畅通无阻吧?”

  十亿人口?

  朱元璋算了算,有些难受:“才十亿人口而已,不是很多嘛。”

  还想继续讨价还价,朱瀚却摆出一副你不要再说了的手势:“哥,咱们聊点别的,聊点别的好吧?现在不会走……我走之前,一定提前告诉你成了吧?”

  “提前多久?”

  和正事比起来,朱元璋更在乎朱瀚,看到朱瀚站起来要走,朱元璋这才放弃:“行行行,七五你说的话咱听行了吧?坐下、坐下,咱们聊聊陈友谅。”

  朱瀚见朱元璋不再提自己离开的事,这才又重新坐下,对朱元璋说道:“蓝玉这小子,心里憋着一口气要好好表现呢,哥,咱们得给他这个表现的机会,他吃下陈友谅或者让陈友谅逃走,都不成问题,而且依照陈友谅的性格,赶走他也是好事,他宁做鸡头不做凤尾,让他和王保保靠的更近一些,说不定咱们还能坐收渔翁之利。”

  “陈友谅的日子,不好过啊。”

  朱元璋摸着下巴,对朱瀚说道:“你说,陈友谅下一步会向谁动手?”

  “伊尔汗国!”

  朱瀚回答的干净利落脆,“陈友谅不敢和我们打,他如果想打早就打了,邹普胜和陈友仁又受伤,陈友谅更不敢和我们打,而且他一定会退,伊尔汗国是最合适的。”

  “咱觉得陈友谅也会打伊儿汗国。”

  朱元璋指着地图,“打下伊尔汗,到时候蓝玉带兵西进的时候,前面会有奥斯曼和匈牙利帝国进行阻拦,他好赢的喘息机会,王保保在后面,因为忌惮我们,也不敢轻易对陈友谅动手,所以陈友谅的目的就达成了。”

  朱瀚和朱元璋两人的想法基本上一致,下一步的作战,就看蓝玉怎么打了。

  两兄弟聊了一会印度的战事,随后放松下来坐在椅子上喝茶,朱元璋润了润嗓子,随后对朱瀚说道:“陈友谅,还算有点脑子……不过他那个儿子,智商就不怎么样了,前段时间,陈友谅的大汉闹了内乱,陈理带过去的汉人女子被封为皇后,竟然和卫戍皇宫的将领私通……而且最少有两个,呵呵……陈理这孩子,算是废了。”

  “这么刺激?”

  朱瀚的眼睛一下子亮了起来,随即随即冷静下来,想了想陈友谅的人品,他敲了敲桌子,对朱元璋询问道:“哥,我猜那个汉人女子,没有被杀吧?陈友谅那个铑铯皮,可是什么事都敢做!”

  “哈哈哈哈……”

  朱元璋大笑起来,笑声中充满嘲讽:“你真说对了,那女人被陈友谅藏起来了,咱觉得……他只要做了肯定会留下把柄,到时候说不定他们父子之间,还会闹出更大的笑话。”

  “真无趣。”

  朱瀚撇撇嘴,对朱元璋说道:“陈友谅这种毫无道德底线的人能活到现在,咱哥俩都有责任!”

  “那咱们要知错就改,这次不能给他再逃跑的机会!”

  朱元璋对朱瀚说的话非常认同,“就看蓝玉那小子怎么打了,嘿嘿……这次如果抓住陈友谅,咱就让史官把他钉到耻辱柱上,让他遗臭万年!”

第300章 蓝玉:我想要一个黄金盖的房子

  陈友谅做的事,实在是突破道德底线。

  诚然,在历史长河中,像陈友谅这般昏聩的君王也有,哪怕是贤明的皇帝,也有不少是铑铯皮,比如李世民、李治、李隆基等等等,以后的清朝,这种事迹也不胜枚举。

  但是,他们都没有和朱瀚以及朱元璋生活在一个时代,倒不是说朱瀚和朱元璋的道德底线高,而是两人从卑微中崛起,道德观更符合普通人的想法。

  对陈友谅的这种行为,朱瀚只能用两个字来形容:恶心!

  但同时,朱瀚也对朱元璋伸出大拇指:“哥,你可以啊,探子都安插到皇宫去了,这种私密事都能探听出来,这谍报工作做的真不错。”

  被朱瀚夸了一句,朱元璋显得很得意,然后很严肃的说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在咱看来,情报同样重要,最近咱看书的时候,看到了韩信的背水一战,背水一战是兵家大忌,他之所以敢这么做,是因为他提前得到了准确情报,并且做出了相对应的安排,这才敢背水一战,所以之前你说找探子,这句话咱现在越来越认同。”

  朱瀚对朱元璋伸出大拇指,就朱元璋做的这些事,他即便是通晓五百年的穿越者,也不得不对朱元璋佩服。

  朱元璋的成长,不需要被神话,朱元璋是草根中的皇帝,为了避免被野心膨胀的人模仿,在原来的历史中,文官们为了维护朱元璋的统治,让世人认同朱元璋得到皇位的正统性,在给朱元璋续家谱的时候,让朱熹成为朱元璋的祖先,让世人知道,他朱元璋不是草根,而是家道中落,然后朱元璋袭承朱家气运,再造乾坤,所以那些想成为皇帝的人就不要再打主意了,你们的老祖宗里面没有朱熹。

  但是,在这一世,朱元璋并没有被安上一个不存在的祖宗。

  首先一方面是文官的势力,较之另外一个世界中要弱很多。

  朱瀚带头冲锋,直接把文官心中的圣地孔家给掀翻。

  经此一事,文官势力再也无法和皇权抵抗。

  至于文官所说,担心有野心的人知道朱元璋的出身后效仿朱元璋的做法,朱元璋丝毫不放在心上,反而哈哈大笑:“如果有百姓跟着别人造反,那就是咱朱元璋没让他们过上好日子,如果一个朝廷连让百姓过上好日子的能力都没有,那还有什么存在的意义?要我说,这样的朝堂趁早推翻为好!”

  朱瀚对朱元璋的话表示认同,但却把其他大臣给震住了,他们不敢相信的看着朱元璋和朱瀚,心中暗道自己这是服务了两个什么玩意。

  哪个皇帝不希望自己的国家能够存世万年?能够代代流传?

  可到了朱元璋这儿,怎么又变成了另外一回事?

  他们似乎并不在乎大明能够长久,而是认为对百姓不好,这个国家就应该被推翻,这在很多人眼中,朱元璋就是皇帝中的异类。

  但再看看朱元璋做的事,那的确是异类,打下了天下不说,还东征西讨,把周围的小国都纳入到大明版图中,而且还在继续扩张,比铁木真都要疯狂的战争狂人。

  铁木真和忽必烈在打仗的时候,他们好歹是通过陆地去征讨的,朱元璋玩的更野,他不仅在陆地上打,在海上也打,可偏偏就被朱元璋打赢了,而且还发现了很多从未开发过的肥沃土地,让人听到就忍不住眼热眼红。

  最重要的是,大明的人口破了两亿,目前还正在不断地增长中,这还不算大明在海外一些飞地的土著,如果把那些人都加入进来,大明的人口比想象中的还要大的多。

  当初反对朱瀚、朱元璋的那些人,现在都已经不敢说话了,脸被打肿了,谁还敢再言语?惹急了朱元璋,直接就把他们都送到海外教土著人四书五经去。

  而且,朱元璋打下来这么多土地,对百官们也有好处,他们不用偷,不有抢,也不用收受贿赂,他们只要把自己的工资和棺材本投进去,每年的收益就可以让他们的收入翻三倍。

  自己就能赚很多的钱,谁又愿意去收受贿赂

  朱元璋现在鼓励大家把钱拿出来去做投资,赚的钱都能说清楚钱的来历,朱元璋也不能给他们扣上‘贪官’的帽子。

  这种商业投资的行为,根本不用承担风险就把钱赚了,这样的好事谁不愿意参与?

  朱元璋说道这种情况的时候,有些唏嘘:

  “没想到,最后竟然是咱让他们不用贪污的。”

  这也算是变相的高薪养廉。

  “哥,这很正常,大明的发展受制于这个时代,毕竟现在有钱的商人不敢轻易的为大明投钱,担心被我们当成韭菜割了,有钱又不需要担心被割韭菜的,只有这些朝堂上的官员。”

  朱瀚看得很透彻,对朱元璋解释道:“商人们看到官员投钱,再加上一些知道我们政策并且相信我们的商人,也愿意给大明投资,就会带动更多偏远地区的商人也加入其中,如此一来他们的利益就和大明绑定,成为大明利益团体的一部分……当然,最多的还是百姓。”

  顿了一下,朱瀚继续说道:“如今大明在籍百姓已有两亿,他们每人拿出一个铜板,就是天文数字,在以后发展商业的过程中,他们才是我们需要的主力军。”

  朱元璋点点头,这一点朱瀚和他说过,他们要引导百姓:“可是,这些官员怎么办?他们比其他人起步早,等百姓开始投资的时候,官员们他们就已经霸占了各行各业。”

  “不会那么长时间,最多一年,就会有百姓投资进来。”

  朱瀚笑着解释,“至于朝堂官员,到时候让他们撤出就好。”

  朱元璋听朱瀚说的这么轻松,却并不赞同:“说得轻巧,他们看到了钱,怎么舍得撤出来?”

  “不撤出来那就去做生意嘛。”

  朱瀚想到后世有名的‘下海’浪潮,对朱元璋说道:“哥,官员下海经商,对大明的发展是好事。”

  士农工商,士是排在第一位的,所有读书人哪个不是为了进入朝堂,光宗耀祖?

  商是最让人鄙夷的行业,他们怎么可能愿意舍弃了官职,自己跑去经商呢?

  “为什么不呢?经商多自在。”

  朱瀚对朱元璋说道,“士人鄙夷钱财,但他们又是最需要钱的,有些人把钱看的特别重,否则他们又怎么会去贪钱?如今我们给他们一个经商赚钱的机会,他们能不去做?哥,只要我们制定出一系列的律法、制度,保护商业的正常运行,限制官僚体系对商人的影响,会有脑子比较活泛的人去经商。”

  朱元璋听完朱瀚的话以后,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朱瀚说的对,但他也提出自己的问题:“这些规则制定下来,估计会需要很长时间。”

  “应该不会,毕竟制度不是一下子制定成功的,我们可以先制定出来,然后再查缺补漏嘛。”

  朱瀚从不认可什么老祖宗之法,有些东西要遵守不假,但也有些东西已经成为糟粕了,即便保留下来也没什么意义。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留下有意义的,摒弃毫无意义的,大明的国策,绝对不是一成不变!”

  朱瀚可不想未来出现‘祖宗之法不可改’的恶习。

  宋朝是怎么没得?

  不就是因为赵匡胤立下了规矩,然后让士大夫坐大了吗?

  未来,大明征服天下后,也肯定会出现类似的情况,武将势微,文官治理天下,但士大夫队伍,一定要成为一支纯洁的士大夫队伍,拉拢亲信立山头的情况,朱瀚不想这种情况出现。

  “你说得对,咱大明就要有大明的不同!”

  朱元璋对朱瀚非常赞同,对朱瀚说道:“七五,你说怎么办吧,你说怎么办咱就怎么办。”

  “继续发展商贸,制定保护商贸的律法。”

  朱瀚看着朱元璋,“我们大明要自己立起来保护商贸正常的律法,在商人、百姓、百官心中有了信誉,我们的生意才可以无往不利。”

  生意好了,就意味着国库的充实,这一点不用朱瀚说朱元璋也知道。

  朱元璋点点头:“好,那咱知道该怎么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