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大明,邪气冲天 第128章

作者:风霜半纸

  你这个王八蛋!

  两度夺妻之恨!

  此恨不共戴天!!

  “这个王八蛋!居然敢染指小姨你!!你可是我们圣教的圣女,这个王八蛋定会绝子绝孙,特么的!老子祝他常年在外,多子多孙!!”

  安幼娘微微蹙起眉头:“齐儿,你这也太恶毒了点!”

  何华齐听了安幼娘的话,回过头看着安幼娘,满脸的气愤,甚至有种被戴绿帽子的感觉:“小姨,你居然帮着那个浑蛋说话,他有什么好的,你居然帮着他说话?”

  “他对百姓挺好的!功夫也挺好的!!!”安幼娘羞答答地回答。

  何华齐差点吐血。

  啊啊啊……

  陈寒!!

  我跟你势不两立!!!

  ……

  山东济南府,济南城!!

  作为钦差巡抚的陈寒一路从京城出发经由天津,走沧州、过德州,来到了山东的首府济南。

  作为一座千年古城这里曾经留下过许多辉煌的历史。

  素有“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美誉,也被称为泉城。

  一路过来所见风光皆是不错。

  称此次随行人员包括李如松、刘挺、王虎,一千名锦衣卫精锐,以及安幼娘和何华齐。

  安幼娘和何华齐两人的作用无疑是钓出白莲教。

  陈寒倒是很不明白作为大明最大的邪教之一,白莲教的总舵怎么会在素有圣人故里的山东呢?

  此处不应该是颇有教化之地?

  一路来到了济南城。

  远远的就听到了敲锣打鼓的声音,钦差到来地方官员当然是要隆重欢迎。

  更何况陈寒这可不是一般的钦差大臣。

  陈寒可是辽国公、左都督兼领锦衣卫事。

  所以几乎山东省所有顶级官员都要来迎接陈寒。

  钦差的旗帜已经在北边遥遥看见,刺探的斥候早已回来汇报说,钦差马上到。

  所以接官亭官员早已肃立而站。

  不过他们站着的时候依旧在议论。

  “这个陈寒这次来咱们山东,可是为了试行所谓的摊丁入亩。

  他在京城把衍圣公气得吐血。

  国公爷回来的这一路,与沿途的官府衙门都打了招呼。

  今年的恩科若是不想让这等酷吏横行霸道,咱们也得让省里的举子们掂量掂量,要不要去参加这次的恩科。”

  说话的是山东巡抚。

  左右布政使脸色变了变,不过左布政使,马上就说道,“根据大人的吩咐,我山东举子定然是不去参加这次恩科考试。

  国公爷的意思是说,万历开朝第一次恩科,就碰上天下举子集体不参加科举,那这脸面可就打得太严重。

  到时陛下也应该知道,天下还是读书人的天下,还得是儒家学子出来做官,而不是像陈寒这种低贱杂工出身的酷吏横行霸道。”

  山东巡抚微微冷笑:“正是此意。”

  陈寒那边缓缓而来,此时他可是满脸的杀意。

  因为就在刚刚,锦衣卫传回来消息说,这一次迎接自己的只有山东巡抚和左右布政使。而按察使孔尚义却托病不来。

  而这个按察使之所以如此的大胆,那是因为他可是当今衍生公的亲弟弟。

  如果他仅仅只是摆谱也就罢了,可是从锦衣卫传回来的消息来看,这个孔尚义那可不仅是劣迹斑斑那么简单,简直是十恶不赦。

  陈寒吩咐边上的李如松,“把虎头铡和狗头铡给本督磨得锋利些,

  本督要让它们再度饮血!”

  陈寒这话说出来,边上骑马的李如松立刻答应一声:“国公爷,您就放心吧。咱们打造的这三口铡刀,说不定这是在山东都能用上。

  这片地方,即便我们辽东也早已有所耳闻,那可是厉害得很。”

  陈寒笑道:“好好好好!!”

  ……

  PS:第二更!求月票!!

第173章 陈寒:把这个孔家人浑身的骨头都给

  他敲碎!!

  陈寒的队伍来到了接官亭前。

  所有官员皆是上前去恭迎。

  陈寒从马车上下来,故意问道,“按察使孔大人怎么没见到?”

  山东巡抚上前去回道:“回禀钦差大人,按察使孔大人在家卧病,他的意思是,如果您要见他的话,得亲自到他府邸去,要不然,您可以直接前往曲阜。”

  这话一说,陈寒偏过头看向他。

  山东巡抚脸上并没有任何畏惧之色,甚至满脸笑盈盈,看陈寒看他,他还直接回道:“这是按察使孔大人的原话,下官只是如实传达。”

  李如松、刘挺、王虎他们听了之后都分外的愤怒。

  真是没想到这个按察使孔尚义居然如此的嚣张跋扈。

  这哪里是什么生病啊,这是想给陈寒一个下马威啊!

  看起来果然是仗着自己是孔家人,一点都不把朝廷钦差放在眼里。

  估计是觉得我们是千年世家,还需要尊重朝廷的官员吗?

  正所谓铁打的王朝流水的皇帝,皇帝没了,但我们孔家却依旧能够屹立在这片土地上。

  其他的官员都是偷眼看陈寒,眼神里边藏不住的戏谑。

  都是想看看陈寒如何出丑。

  他们自己当然是不敢给陈寒这么为难,但人家孔家的人就敢。

  陈寒看到他们的态度,知道他们在想什么,当即笑道:“好啊,既然按察使大人生病在家,身为钦差的确该上门去看看。

  走吧,本督就不在馆驿歇息了,直接进城,到按察使大人的府邸去看看。”

  说着陈寒从马车上下来,骑马直奔城里去。

  看着陈寒的车队离开,山东的官员窃窃私语。

  “中丞大人,您刚才说得太好了,就应该奚落奚落他,让他知道,我们山东的官员,不是那么好欺负的。”

  “对啊,有孔大人在前面冲锋陷阵,看这个家伙还如何嚣张跋扈?”

  “就是要杀杀他的锐气。”

  “走吧,咱们也跟着去看看好戏。”山东巡抚率领官员跟着去。

  ……

  济南城的大街之上,在热闹的主街,一家杂货铺前。

  百姓们围观着窃窃私语。

  一对父女瘫倒在地上抱头痛哭。

  在杂货铺门口坐着一个穿着丝绸、官不是官,民不是民的,留着两撇八字胡、尖嘴猴腮的家伙。

  两个低等级的狗腿子,穿着青色的丝绸衣裳,正在对着百姓呼呼喝喝。

  “我说老头,我们二管家明明借给你一百两纹银,你怎么敢说没有?”

  另外一个狗腿子说道:“对呀,我们二管家那一天,明明亲手将一百两银子借给你,说是看中伱这杂货铺有利可图,借本钱给你,让你把铺子扩大。

  如今已经三个月,该还钱了吧。

  说好的利息,到如今连本带利应该还五百两,拿钱来,没钱的话,拿你的女儿来抵。”

  杂货铺老板抱着自己那十五岁颇有姿色的女儿,大声喊冤:“乡亲们呐,你们得给我们做见证啊,

  我们什么时候借过一百两纹银。

  这位二管家,今日也是我们第一次相见,三个月前何曾来的交往?

  这可是朗朗乾坤啊,我们没有借,哪里有借钱。”

  坐在杂货铺门口挡着大门的那个八字胡,就是所谓的二管家。

  他手里边攥着一对文玩核桃,懒洋洋地问道,“谁说没有借呀?我拿的可是两锭五十两的青州官银,亲自交在你手上。

  大家伙可都是看见了的……”说着他看向了百姓,扯着嗓子问:“你们说,看没看见?”

  最后四个字,他故意咬得很重。

  百姓们被他的眼神一扫都往后倒退了半步。

  不过大家都在低声的议论:

  “这一看就是没有借,肯定是故意找茬。”

  “谁说不是呢,还不是瞧人家杂货铺老板的闺女漂亮,要强抢罢了。”

  “对呀,我可以作证,这个二管家今天才第一次到杂货铺来,就在门口过了一下,看人家小姑娘出来给客人端了一杯茶,就停下来了。”

  “嘘……别说别说,再说他们可是要把鞭子打在咱们身上。”

  百姓们纷纷低下头去,谁让人家是孔家的管家呢。

  原来孔家的势力绝不仅仅只是在发源地曲阜。

  可以说遍布整个山东,涵盖周边各大城池,甚至河南等地,影响力依旧非常强。

  那二管家问了百姓看没看到,百姓们没有回答,那两个狗腿子则是欺上前去,尖声大叫。

  “没听到我们管家老爷问你们看没看到啊?”

  百姓们低下头去,一边往后退,一边嗫嚅道:

  “看见了!”

  “看见了!”

  “有借!”

  百姓们违心地说道。

  那杂货铺老板更是大喊冤枉:”乡亲们呢,你们可不能瞎说呀,我们什么时候借过一百两银子?我们可还不起呀。”

  二管家满脸垂涎地看着那小姑娘,“都说了还不起,就把女儿抵押给我不就完了吗?

  今天晚上本管家做新郎,明天你就是本管家的老泰山。

  你成了本管家的老泰山,在这条街上,以后谁还敢对你不客气?

  有本管家罩着你这生意,肯定蒸蒸日上。”

  杂货铺老板抱着自家女儿不肯。

  那二管家发了狠,“动手!”

  两个狗腿子上前去就要拉扯这对父女。

  忽然人群一阵尖叫,人群一分,两个锦衣卫快速欺进,各自踢出一脚,将这两个狗腿子踢飞出去。

  砰砰……

  两个狗腿子撞在了杂货铺两边的木柱子上,震得落下来满地灰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