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大明,邪气冲天 第13章

作者:风霜半纸

  张居正之所以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就是因为他的改革。

  虽然历史上的他也是奢侈享受,但是不得不说一点,他还是有梦想的。

  他的梦想就是想让天下变得好一点,想让百姓们过得更好一点。

  所以他才能在这个肮脏的世道上,留下那么光辉的一笔。

  而陈寒现在说的,也是他脑海里面一直都在萦绕的。

  一条鞭法的雏形,其实在嘉靖年间就已经出现,只是当时出现之后就被很多人给打压。

  非常多的大臣认为,这样的税法改革会骚扰地方的行政。

  这些理由很是冠冕堂皇,具体的原因其实很容易明白。

  接着陈寒又说道:“我们接着说下面的两点。”

  ……

第17章 失去货币主权的大明,那是会亡国的!

  现在所有人都不会觉得,陈寒是在开玩笑了。

  一开始他们都觉得陈寒这样的人怎么可能知道什么。

  但听完了陈寒说的第一点之后他们就知道,陈寒这个人绝对不简单。

  他的改革措施非常的有针对性,而且还是开创性的。

  所以即便是心里面非常的讨厌陈寒,却仍旧想要听听。

  陈寒继续说道:“第二点,发行银票。”

  “银票?”张居正愣了一下。

  银票这东西他是知道的。

  如今晋商们因为生意做得全国到处都是,带银子到处跑不方便,所以他们就在小范围内使用了类似宝钞的银票。

  现在陈寒提出发行银票,他觉得有点不妥。

  不止张居正有这样的想法,就是其他的大臣,也是如此想的。

  刚开国的时候,太祖皇帝模仿元朝的宝钞制度,发行了宝钞,结果呢?

  不到一百年的时间,宝钞就贬值成了掉在地上都没有人捡的废纸。

  现在不仅当官的不愿意回忆那段历史,就算是民间的百姓,听到纸币,估计也是弃之如敝履。

  估计就算发行了也没有人敢用。

  因为谁都不知道,纸币会贬值到什么程度。

  陈寒看到他们的表情,也明白他们在想什么。

  解释起来:“本帅知道你们在想什么,你们不就是认为银票可能会跟宝钞一样吗?”

  大臣们的表情不置可否。

  连张居正也是这样认为的。

  可是陈寒却严肃的说道:“当初的宝钞之所以会贬值成那样,一来是因为太祖不允许民间用宝钞汇兑白银,二来是因为随意的增发导致。

  太祖在的时候不懂宝钞制度真正的玩法,是要准备准备金的,他玩的是无本买卖。

  而且不允许民间用宝钞汇兑白银,所以随意滥发之后,自然导致通货膨胀,宝钞贬值,

  但本帅现在提出来的银票制度,一方面绝对允许百姓回兑,另一方面也会准备大量的准备金,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还要做到根据市场经济情况来发行。”

  张居正听到后有点不敢相信这个年轻人,居然懂这些。

  他是个理财专家,在明朝绝对是少数的人。

  永乐时期出了一个夏元吉,万历时期就除了他张居正。

  而他有那样的见识,还是因为他身居高位,看到了太多国家的弊端。

  但陈寒他也调查了一下,还真就是太医院的一个杂工而已。

  这样的出身经历怎么能有这样的见识?

  陈寒却不管他们如何的震惊,而是反问:“张阁老,还有你们这些内阁大臣,可知道我们大明现在的白银都是从何而来?”

  有位大臣说道:“如今主要是从海外夷商手中贸易而来。”

  陈寒很不喜欢明朝人,把正在大航海时代的西班牙、葡萄牙称作为夷商。

  明朝自己还在固步自封呢,却瞧不起已经开始大航海时代的西方殖民者。

  陈寒道:“的确如此!白银主要是西方欧洲的西班牙还有葡萄牙两个国家,从南美洲挖采而来。

  这两个地方离着大明都是万里之遥,为何他们要将白银大量地往我们大明运过来呢?”

  张居正他们明显对陈寒说的那些一无所知。

  他们只知道白银通过贸易不断地流入。

  他们只知道有了白银之后大明就有钱。

  这样的想法是没错。

  万历时期之所以会产生一种资本主义萌芽的假象,恰恰是因为那时候大量的白银流入导致的。

  但这种假象只是昙花一现,一旦白银不流入了大明马上就崩盘。

  所以这绝对不是什么长久之计,只能马上改革。

  陈寒见他们不说话,说道:“我们大明有瓷器、茶叶、丝绸这些闻名于海内外的物产,不仅在我们大明是老百姓的常用品,就算是在海外也受到追捧,

  海外很多的国家,都以得到我们大明的物产为荣,故而能让那些商人赚取百倍千倍的利润。

  但可惜的是,我们大明物产丰富,好像根本不需要从外面进口任何东西,从而只能源源不断地得到白银,但这绝不是什么好事!”

  陈寒说到这里,拿起了桌上的茶碗喝了一口,润了润嗓子。

  张居正他们已经从开始的不信,到现在已经开始对陈寒说的有点感兴趣。

  就连那些看不起陈寒的内阁大臣,此时都有点惊疑不定,竖起耳朵来聆听。

  陈寒也没有废话直接说道:“我们大明本身是不产白银的,即使有有成色和储量也太少,只能从外进来。

  尴尬的一点是,不管外面多少白银进来,几乎没有多少白银在市面上流通。”

  说着陈寒看向了内阁大臣问道:“几位大人,伱们自己想想,平时你们用白银买东西吗?”

  几个大臣马上摇头。

  他们当然有白银,而且储蓄还不少。

  但这都是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得的。

  张居正在边上说道:“缇帅,我知道你想说,白银大部分流入到了权贵和地主们手里!”

  陈寒点头:“阁老还是有见识的,的确如此。

  能做海外走私生意的,能获得的白银的,都是有钱人或者权贵。

  他们拿到了白银之后呢,大部分都窖藏了起来,

  我说过我们大明物产丰富,不需要从外面进来多少东西,同时我们大明内部呢,也没有多少有投资价值的东西,

  权贵得到了白银之后,除了少部分用于打成首饰、用具之外,以及买田置产之外,都藏了起来。

  这就导致我们大明即便不断有白银流入,但是在市面上流通的却很少。

  这个事实你们承认吗?”

  张居正点头。

  其他的内阁大臣也点头。

  于是陈寒立即说道:“那么我想问了,在宝钞完全没有人用,大明人人都认定白银就是他们的流通货币的情况下,如果海外的国家切断了白银流入会发生什么?”

  张居正一想到陈寒说的这个结果,就感觉头皮发麻。

  对啊,如果白银不流入了,会发生什么?

  那肯定是官员的俸银发不出去、军饷拿不出来,那可就会发生大乱子。

  陈寒道:“那就会亡国!!”

  ……

第18章 谁敢用白银,本帅就剁他的手!

  屋子里面所有人听到陈寒的话之后,都觉得浑身发凉。

  没想到陈寒居然说出这样的话来。

  这可是大逆不道的。

  可是不知道,就连张居正都觉得这可能会发生。

  而陈寒却绝对不是在危言耸听。

  因为后世的史书记载里面,大明亡国的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因为钱荒。

  大明王朝太依赖外部流入的白银,作为国内的流通货币。

  而大明王朝的白银流入有两个途径。

  一是南美洲的白银,二是日本。

  航线则是三条欧洲、美洲、日本。

  对欧洲贸易航线为:里斯本-好望角-果阿-马六甲一澳门。

  澳门是中欧贸易枢纽;

  对美洲贸易航线:西端起点为福建的月港、厦门和广州等地,以菲律宾的马尼拉为中转口岸。东端终点为墨西哥阿卡普尔科。

  对日贸易:分直接贸易和通过葡萄牙人进行的澳门-长崎转口贸易两条途径。

  总之就是完全靠外部。

  本来这三条航线不断的话,明朝的白银就不会断。

  但在明朝末年,欧洲和日本几乎都因为长期的贸易逆差,断绝了白银对明朝的流入。

  于是明朝内部因为没有白银可用,立刻崩盘。

  这样的事情陈寒是绝对不会让其发生的。

  陈寒道:“我们大明不产银,却以白银为主要的货币,这就相当于把铸币权拱手相让给外国,

  况且白银不断流入,不断贬值,和宝钞有什么区别?

  就算外面的国家不断掉大明的白银,也迟早会因为白银贬值太多而无法运行下去。”

  张居正肃然起敬,他站起身对着陈寒拱手抱拳道:“想不到缇帅对于商业居然有如此见地,我等实在是有眼无珠。”

  陈寒摆摆手:“本帅现在也不是来故意给你们炫耀才学的,只是不想我大明泱泱大国,居然连自己的货币都没有,最后连日常用钱都要依靠外邦。”

  张居正点头:“缇帅所言甚是,我等定然洗耳恭听。”

  这下其他的官员也都知道,陈寒现在说得非常有用,再也不敢小瞧陈寒。

  陈寒接着道:“既然阁老愿意听,那我就索性和盘托出我的改革思路。”

  张居正摆摆手:“缇帅且慢!”说着他吩咐边上的大臣:“你们就光听不记得么?”

  内阁大臣当即一拍脑门,“对对对,缇帅现在所言皆是治国良策,的确要记下来。”

  于是大臣们纷纷是拿来纸笔。

  “缇帅现在可以开始了!”

  陈寒道:“这也是我要提出来的税制改革,税制改革分三条。

  第一:执行一条鞭法和摊丁入亩,用白银来交税,朝廷收上赋税后成立大明银号。”

  银号类似银行,但功能相对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