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大明,邪气冲天 第149章

作者:风霜半纸

  大丈夫行于天地之间,焉能被你个小女人吓得畏畏缩缩?

  死则死尔!动手吧!!”

  陈寒这番豪言壮志,把安幼娘说得头皮发麻。

  本身就对陈寒青眼有加,决定一辈子跟随。

  也早已不记恨陈寒这些日子对她的糟蹋。

  听完这番话后,她更是被感动得稀里哗啦,立刻翻身下来,然后跪在了炕边上道歉:“大人,小女子唐突了。

  如果大人不嫌弃,小女子愿意一生跟随,为奴为婢,只愿在大人身边做一贴身护卫大人的女侍卫。”

  陈寒从炕上坐起来,看着安幼娘,见她这么个女高手,此时像只猫儿一样跪在自己脚边上,还真有一丝征服的成就感。

  “起来吧,坐过来!”陈寒指了指自己的腿。

  安幼娘脸一红,坐了上来。

  “曹公公知道你的穴位已经解开了吗?”陈寒问。

  安幼娘乖巧地点点头,“我的穴位就是曹公公解的,他老人家说,要是这次我能护您周全,回去京城之后,他就收我为徒,教我武功。

  他老人家说,他是司礼监掌印太监,还得帮您做大事,不能十二个时辰都跟着您。

  所以他将我收为徒,传我武功,让我这辈子都跟在您身边,贴身保卫。”

  说着安幼娘还羞红了脸。

  陈寒心道:虽然曹正淳是自己召唤出来的人物,但真是忠心啊,而且用心良苦。

  像曹正淳这种顶级大高手要收徒,那估计江湖上没哪个练武的能抵御得了这种诱惑。

  难怪这个安幼娘一路上连半点反抗都没有,而现在表现出来,无非是告诉陈寒她有能力保护自己的安全。

  “好!”陈寒点头:“你通过了考验,回去后我就跟老曹说,让他好好教你,你就给我当个女保镖吧。”

  安幼娘很是激动:“多谢大人成全!”

  陈寒捏了捏安幼娘的下巴,格外有成就:“行了,女保镖,保完了外面,也得保里面!”

  安幼娘没反应过来,还啊了一声,然后就感觉身子倒了下去,一床丝绒被盖住自己。

  接着陈寒也钻了进来。

  黑暗中,安幼娘脸更红了。

  “大人!您累了一天,还有这心思啊?”

  “总得劳逸结合不是!!”陈寒回道。

  ……

  PS:第一更!要说明一下,昨天虽然只是四更,但其实字数可是一万多!孔府的剧情马上要结束了!如果大家有什么意见,比如某些意难平,某些爽的情节,都可以在评论区留言!小作者会留心采纳!

  当然不能忘记月票投一下哈!拜托拜托!!

第197章 震惊!孔家拥有一百万亩土地!!千

  年孔家终于覆灭!!

  接下来的事情就非常简单,开始查抄孔府的家产。

  孔府屹立在曲阜,已经有上千年之久,是真正的少有的传承了千年的家族。

  虽然这当中有许多变故,不一定是血脉相传。

  但也足以看出他们的富贵程度。

  孔府到底有多少钱呢?

  不一定能够用金钱测算得出来。

  但是他们在直隶、山东、河南、河北、江苏拥有的土地达到了上百万亩。

  每年光是从这些土地上收到的租税,就达到了几十上百万两百银。

  这上百万亩土地,可是一两银子都不需要交税的。

  而孔府每年最大的支出就是祭祀孔子的典礼。

  据说每次祭祀孔子之时,光是用盐就需要一万多斤,猪肉、牛羊肉,不计其数。

  每次仪式就要花费五千两左右。

  而每年孔府要举行的祭祀,就多达一百五十场以上。

  虽然不是每一场祭祀活动都要花费五千两白银,但是孔府每年在祭祀活动上面的花费都不下五十万两白银。

  要知道当时明朝一年的国库收入,也不过一千万两上下。

  孔府的祭祀活动,就能花费掉国家财政的二十分之一。

  由此可见,他们有多么富裕。

  朝廷虽不是每年都给他们拨付银子,让他们去搞祭祀。

  但孔府在祭祀活动上其实都能收到不少的利润。

  首先天底下那么多读书人,每年想参加孔子祭祀的大有人在。

  而他们要怎么才能参加祭祀,就是捐钱。

  就像之前查出来的山东巡抚江国泰,他为什么要给孔府上供五万两白银。

  就是想在孔子祭祀的时候,能在最前面。

  这些读书人非常的重视去参加孔子祭祀的活动。

  孔府那也是相当会做买卖,把祭祀活动当成了一笔生意来做。

  谁给的多,那么就可以安排更靠前的位置。

  所以每年来孔府参加仪式的,光是官员就可能达到一二百位。

  至于学子更是达到五六百,这些可都是捐了钱的。

  所以陈寒大手一挥,开始抄孔府。

  孔家对于钱财还真是格外的重视,居然在地窖里边设有银库,金库,瓷器库,玉库,铜钱库,青铜库等等,分门别类,甚至有字画库。

  而且还有专门一间皇帝赏赐东西的库房。

  库房还分为隋、唐、两宋这些朝代。

  为了显示自己家族的传承很长,他们故意标记起来,是哪个皇帝赏赐的。

  比如唐太宗李世民赏赐的一对玉壶。

  唐玄宗赏赐的一把波斯短剑。

  宋真宗赏赐的劝学书法。

  宋徽宗赏赐的山水图。

  忽必烈赏赐的黄金打造的匕首等等。

  大量的珍贵字画、瓷器、玉器摆得满满当当。

  他们老祖宗说过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可是呢,陈寒翻看他们孔府自家的档案记录,上面记录了不少,都是关于官员商人贿赂他们的这些金银珠宝的资料。

  孔府倒是来者不拒呀,光是翻看到最近这几年的记录就可看得出来。

  山东这批官员给他们送的各种财物就不下一二百万两。

  他们每一笔都记录得清清楚楚。

  比如隆庆元年,山东巡抚江国泰为庆贺当时的衍圣公寿辰,直接送来了一块半个拳头大小的寿山田黄料雕刻的印章。

  这块印章在档案里面记载有一句话,叫做——价比千两黄金。

  他们为什么敢如此的肆无忌惮,这简直就是把自己的罪状写得清清楚楚啊。

  那是因为他们觉得自家是孔家,绝没有什么官员敢在他们头上动土,也没有官员敢去查他们。

  所以他们每一笔不管是什么钱,只要是大收入,都记录得清清楚楚。

  所以陈寒翻看了孔府的一些档案就看得出来。

  这历年来他们都做了账的大致的白银存量达到了三千多万两,这还仅仅只是存在地窖里面的白银。

  黄金达到了三百万两之多。

  陈寒拿着账目来到了地窖里边,还真就看到了堆积如山的黄金白银,这还仅仅只是浮财,类似现代人说的流动现金。

  流动资金与身价那是两码事。

  一个亿万富翁能连五百万现金都拿不出来都是常有的事。

  而孔家最值钱的是,那一百多万亩土地,那是价值不可估量。

  当然还有那些历代皇帝的赏赐,以及存在孔府当中能够供一两万人吃喝十几年的粮食,甚至连这栋孔府宅院那都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翻看孔府最后的账目,陈寒都有点麻木,都不知道,应该把他们的财富算多少才更合适。

  反正如果把孔府所有的钱财、土地、商铺等等乱七八糟地加在一起,没有五十亿两白银,也得有个四十亿两白银。

  因为他们的土地实在是太多太多,而且绝大部分都是良田啊。

  陈寒将孔府所有家产查抄之后,没有将这些银子就地运走。

  运走是没有意义的,而是直接在此地设立了大明税务稽查司山东分部。

  按照陈寒下一步机构改革的情况来看,是想在大明的各省设立一个税务稽查司的分部。

  税务稽查司其实类似于国有银行和国有粮仓。

  因为税务稽查是可以对省内各种财富方面的工作,进行审核,也可以实行金银与银票的兑换,甚至可以囤积粮食。

  以国有粮仓的名义,在粮食丰收之年,收购粮食囤积起来。

  到了歉年之时,将粮仓里面的粮食便宜卖给百姓,甚至便宜贷款给百姓,帮助他们度过灾年和荒年。

  百姓们就不需要向私有粮行借贷和借粮。

  古代封建社会的那些大地主们,是怎么兼并百姓的土地?

  就是靠着这一手,在灾荒年景的时候,以高额的利息借钱、借粮给百姓。

  到时候百姓还不上,就只能把当时抵押的田地,低价卖给那些大地主。

  王安石变法,其中有两项——青苗法跟均输法都是为了防止土地兼并的。

  当时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反对。

  就因为那些士大夫阶层全部都是大地主代表。

  他们当然不希望看到老百姓们,可以通过改革变法,而不再需要依赖他们。

  如果百姓不依赖他们,他们就失去了对百姓的掌控。

  这才是他们反对王安石青苗法、均输法最大的理由。

  因为一切都是利益。

  而陈寒这一次的改革会更加彻底。

  就像税务稽查司的设立,绝不仅仅只是监督税务那么简单,还要担负起地方的国有银行,国有粮仓的重任。

  这次陈寒就可以直接把从孔府查抄出来的辅材三千多万两,直接存入到税务稽查司仓库。

  同时也把孔府存储的这十几年都吃不完的粮食当作储备物资。

  今年山东风调雨顺,粮食收获还不错。

  陈寒在山东推行摊丁入亩,为防止老百姓被奸商宰割,就准备拿银子,从百姓手上买粮食,以更高的价格让百姓们受到实惠,令他们有银子来交税。

  这就是税务稽查司的作用。

  到后期税务稽查时还要承担发行银票的功能。

  因为每一个税务稽查司,陈寒都会安排几百万两到上千万两白银不等的储备金,就有足够的汇兑能力。

  不会像大明宝钞那样以空手套白狼,直接从百姓手上收割韭菜。

  宝钞之所以贬值那么快,几十年的时间就变成了一张废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