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大明,邪气冲天 第154章

作者:风霜半纸

  “你们这些书生,吵什么?我们家老爷现在不在家你们才敢来闹吧!

  我家老爷要是在家的话,你们估计早就吓得屁都不敢放一个!”

  听到郭妃雪这么漂亮的一个姑娘,说出的话如此粗俗,书生们更加的激动。

  “陈寒这种人,果然道德败坏,府里面的女眷居然也这般的没有礼数,汝又不是娼妓,何来这般无礼?”

  郭妃雪被这么说,大怒:“嘿!还说是读书人,看起来没少往青楼跑啊,要不然怎么对娼妓的行为这么了解!”

  “伱……女子与小人难养也!泼妇!”

  郭妃雪一个人对付几百个书生,天天在门口对骂。

  这群读书人倒是乐此不疲。

  疯了一样的云集到陈寒的府邸。

  最后,郭妃雪只能败下阵来。

  虽然郭妃雪已经让李如柏派了不少的锦衣卫在陈寒府邸外守卫。

  可是锦衣卫毕竟不能像陈寒那样,有人敢在门口谩骂,就直接杀人。

  尤其是这些读书人,自诩自己根本就没有犯罪。

  而且很多一部分是有功名在身,锦衣卫也没有办法。

  最重要的直接杀他们更助长了这些读书人的嚣张气焰。

  他们围在陈寒府邸门口,文绉绉的,虽然没有一句脏话,但却已经将陈寒十八的祖宗都给骂臭。

  甚至这帮人一边骂还一边在府邸门口写文章,贴得沿途那树上到处都是。

  不知道的,还以为是纸钱呢。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了四五天之久,还真就有那么几个倔种,坐在陈寒的府邸门口绝食,以自杀为威胁。

  胆小的宫女找到了郭妃雪:“小郭姐姐,再这么下去,外边可能就会饿死不少的读书人。”

  “不会真要让他们饿死在外面吧?”

  “那可都是咱们出去的必经之路,这要是饿死在外边了,以后咱们经过那都得吓死。”

  郭妃雪冷笑,“你们跟着跟大人身边这么久,难道还不知道他的性格吗?

  大人要是知道咱们跟这读书人妥协,不得骂死咱们?

  再说,咱们跟他们妥协,他们还不得把尾巴翘上天上去。

  他们不是想要绝食自杀吗?就让他们绝食,就让他们死,反正咱们又不用背官司。

  这些人就是脑袋出了问题,孔家人到底是什么德行,我最清楚。

  人家走私,欺压百姓,过的是人上人的日子,关他们这些穷书生什么事?一天到晚的咸吃萝卜淡操心。”

  郭妃雪说起话来大大咧咧的,很是不屑。

  虽然东南分舵,很难接触到孔家核心的人。

  但也时常接到山东总舵一些关于护送孔家商船到南洋去做走私生意的任务,所以很清楚这个孔家到底是个什么德行。

  孔家有很多的人闲的无聊,很喜欢到南洋那边去淘换一些翡翠啦,玉石啦,还有一些稀奇古怪的诅咒娃娃啥的。

  她心里是没有半点对孔家的好感的。

  宫女们就问了,“这么可恶的孔家,这些读书人还在维护干什么?早就应该灭掉他们才是。”

  郭妃雪笑,“那谁知道,要不怎么说这些人脑袋都有问题呢。”

  外边读书人依旧在静坐大闹,还喊出口号:

  “陈寒不死,我们就绝食而死。”

  “孔家屹立于世数千年,从未倒下,如今陈寒这等佞臣居然敢灭孔圣人的门庭,此乃读书人的悲哀。

  我辈读书人受圣人教化数千年之久,若不将此人除掉,我辈读书人有何颜面到九泉之下去见圣人。”

  这些人饿了两天还中气十足,可见啊,还得多饿几天。

  在这番话的蛊惑之下,读书人亢奋至极,举起了手中的论语,大声喊着起来,

  “说的便是,有陈寒这等佞臣,大明迟早要亡。

  我辈读书人,肩扛维护社稷之责,岂能眼睁睁看着这等佞臣祸害大明天下。”

  读书人个个是亢奋异常,觉得这么做就能够把陈寒给逼死。

  朝堂。

  内阁首辅张居正看到京城越来越多读书人加入讨伐陈寒的阵列,明显有担忧之色。

  他倒不是担心陈寒承受不住,而是担心陈寒到时候会大开杀戒。

  这天下刚刚有一丝往好方向变化的苗头,新政才刚刚推行,大明眼见就要复苏。

  他是真觉得陈寒这个时候把孔家灭掉是有点操之过急了。

  陈寒如果不把孔家灭掉,可能推行之时的确会有一些阻碍,但不至于读书人不分青红皂白地阻碍新政。

  然而现在陈寒灭掉了孔家,这些读书人会因为陈寒灭孔家之仇,无休止地阻挠,那到时候新政该如何推行?

  张居正找到了礼部的几个老学究,尤其是担任过国子监祭酒的礼部侍郎,用近乎祈求的口吻跟他说道:

  “萧大人,此番天下士子云集,可不是什么好事。

  如果萧大人还念及读书人科举考试不容易的份上,应当劝阻读书人回原籍,若不然后果不堪设想。”

  可是礼部侍郎浑不在意,“张阁老所言后果不堪设想,到底为何?”

  张居正道:“到底为什么?难道还需要明说?按照陈寒的性格,他若是回京,看到数十万读书人云集在京城声讨,你们就不怕他大开杀戒吗?他不是没杀过人。”

  事关他们的利益,这些高官们呵呵冷笑,“那就让他大开杀戒,他不是很能吗?他不是很厉害吗?他不是要与天下人为敌吗?如今多好的一个机会。”

  张居正听到这些官员站着说话不腰疼很是无奈,“你们这些人,这是在逼他,你们会后悔的。”

  ……

  PS:第三更!!

第203章 山雨欲来风满楼!读书人不相信陈寒

  敢冲他们下刀子!!

  张居正作为一个宦海沉浮多年的官员他是个老油条,同时也是一个政治家。

  他很清楚陈寒此时作出了这个决定,表明了与天下读书人抗衡的决心。

  同时更是让跟随在陈寒身边的自己等人,这些个革新者,没有了后路。

  但是张居正作为一个优秀的政治家,想的是要平衡多方的利益。

  他很明白改革必定会损害天下官员的利益。

  所以他想的是,要如何出台一项可以提高官员俸禄的政策。

  陈寒已经在朝堂上说明了,以后官员住集体宿舍、吃集体食堂,由官府衙门报上了开销。

  以后只有正常的俸禄是他们自己的,其余的朝廷会包办。

  看上去好像是解决了官员的后顾之忧,但是也在另一方面断绝了官员贪污受贿的可能性。

  更断绝了他们把许多奢侈享受,转嫁给百姓们的可能性。

  天下官员怎能不恨陈寒?

  原本张居正觉得陈寒这么跟官员作对,已经是极限。

  可没想到陈寒去山东搞摊丁入亩的新政实验,居然顺带手就将天下文人视作精神偶像的孔家给灭掉了。

  宰辅张居正很明白,孔家只是一个利益集团。

  但读书人需要这么一座丰碑替他们身上的神性做背书。

  张居正也是科举过来的,很明白读书人是怎么想的。

  当初的张居正,为什么要拼命的科举考试。

  他在年纪轻轻的时候显露出了天才,得到了当地的知府的推荐。

  是因为他的父亲以及他的一家,都曾经是王府护卫的户籍。

  他要是不科举考试,争取一个高官的位置,把自家的户籍给改掉,那么自己的父亲一辈子可能都只是王府的护卫,不允许脱籍。

  天下读书人也是这么想的。

  尤其是那些匠籍。

  他们不想一辈子都只是工匠。

  所以更希望科举考试能够令自家的阶级升高。

  他们更加会维护创造了儒家的孔家。

  因为维护孔家就是维护自己的身份地位。

  现在陈寒将这一切都撕破了脸。

  那就代表着没有和解的可能性。

  张居正很迷茫。

  他到底应该怎么选?

  张居正走在京城的大街上,看着云集的士子们个个义愤填膺。

  要么在茶楼当中编排陈寒的谣言。

  要么在大街上鼓动百姓,妖化陈寒。

  那些得到了陈寒好处的百姓,当然站在陈寒这边和这些读书人较劲。

  可是读书人仗着自己读了几年书,觉得舆论在自己这边,居然就狂放不羁。

  居然就觉得他们云集了几万人在京城,就可以在城门口把陈寒拦住,当场要逼着陈寒卸甲归林。

  张居正听到这些读书人如此天真的想法之后,下意识地摇头苦笑。

  如果陈寒真是那么容易就打倒的话,那么多官员为什么献出了头颅?

  户部尚书、礼部尚书那是位列部堂级别的人物,都被陈寒砍掉了脑袋,遑论你们这些读书人?

  他倒不是要去维护这些读书人,而是不愿意看到天下读书人与陈寒为敌。

  或许是一个政治家的敏锐,他能够看得出,陈寒的改革会惠及所有人。

  即便一开始会有一阵阵痛,不可能令所有人都满意。

  可是到后面整个国家变得更好,赋税更高,也总会惠及到他们的头上。

  可是为什么这些人就不知道满足呢?

  张居正走到一处数百读书人云集的广场。

  这里热闹非凡。

  在广场的正中原本是一座戏台,可此时却有好几个书生正在慷慨陈词。

  张居正在下边听了一阵后,闭着眼睛痛苦地摇头。

  因为他听来听去就听到了一个意思。

  陈寒就是一个奸佞,就是一个不安定因素,他不讲伦理、不讲纲常、不遵天命、不遵祖宗之法、也不听人言,

  甚至把孔老夫子的家族都给灭了,他的疯狂必定会使朝廷走向覆灭的深渊。

  作为读书人,作为将来的栋梁之才,作为大明将来的掌舵人。

  读书人必须得团结起来,要在陈寒回京城之际,逼他下野。

  怎么逼呢?

  一是直接到午门敲登闻鼓抗议;

  二是直接到永定门外静坐绝食,等待陈寒归来,要在永定门外的城门口阻挡陈寒进京城,在城门口逼迫陈寒自己提出下野。

  三是要逼迫陈寒到孔庙跪地向孔老夫子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