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大明,邪气冲天 第173章

作者:风霜半纸

  当时的宛平县县令还觉得陈寒就是个救世主一样的人,可是现在看到几百具尸体就这么扔在了河堤上,他才明白。

  陈寒对于百姓来讲那是菩萨,可是对于读书人来讲那就是阎王。

  “怎么可以这样呢?”宛平县县令很不理解。

  边上有官兵上前来。

  “大人,您就不要对这些该死的人报以同情了,我们都打听了这些人的确该死!”

  宛平县县令看着满地的尸体问道:“到底怎么回事?”

  官兵都有点不好意思说,毕竟自家县太爷也是读书人不是,多少要给点面子。

  “说啊!”宛平县县令说道。

  官兵说道:“边上有看到的百姓说,一开始是有五六千读书人来堵国公爷的车,他们跪在地上要求国公爷同意他们参加科举。

  国公爷不理,这些人就在地上磕头,把脑袋都磕破了,一直喊着什么都是他们的错,以后不敢了之类的。”

  说着官兵的脸上有了厌恶的神色。

  “说下去啊!”宛平县县令道。

  官兵说道:“后来国公爷的护卫就说了,没见你们这么无耻的东西,你们给国公爷当牛做马的资格都没有。

  这些读书人也说是没有资格当牛做马,那当狗也行。

  说完就开始学狗叫,五千多人学狗叫……”

  yue!!

  宛平县县令直接吐了。

  真他么丢脸啊!

  “丢人现眼的东西!

  简直把读书人的脸都丢干净了!

  什么狗东西!”

  宛平县县令站了起来。

  刚才他还觉得这些人毕竟也是人才,甚至还有点同情这些人的遭遇。

  但是现在他只感觉恶心得想吐。

  五千多人一起学狗叫。

  就为了能参加科举考试。

  你们这些人真是该死。

  “后来国公爷也不想理这些人,直接宣布要这些读书人的原籍学政取消掉这些人的功名,还要走,没想到这几百个年纪比较大的读书人,跪在国公爷的马车前面,说什么都不走,还说国公爷不敢当着这么多百姓的面杀他们!

  于是……”

  官兵没有说下去。

  “好了!本官知道是怎么回事了!这帮狗东西的确该死,快找个乱葬岗子,把这些狗东西都给埋了!一帮丢人现眼的东西,连墓碑都不值得树,呸!!”

  宛平县县令由刚才对这些人有点同情,马上就厌恶起来。

  ……

  工部火器局。

  看着眼前经过几个月的时间终于完成的燧发枪。

  陈寒拿在手上掂量了一下。

  其实他掂量不出和鲁密铳有什么区别。

  但看到这么满意的火枪,陈寒必须要表现出足够的满意的表情才能让等待自己评价的工匠们一个夸奖。

  面对陈寒这个杀人如麻的阎王,在场的工匠们都非常的紧张。

  陈寒拿起了燧发枪装上了纸壳定装弹,然后对准一百米开外的靶子,砰地开了一枪。

  许是因为燧发枪的精准度比之前的火铳要好,又或许是陈寒狗屎运来了,一枪下去,击中了靶子。

  “好!国公爷好枪法!”

  “太厉害了!”

  工部侍郎在边上赶紧恭维。

  陈寒让其他的锦衣卫火枪手也来试试。

  火枪手们的精准度可是要比陈寒厉害。

  几乎是枪枪命中目标。

  加上纸壳定装弹的快速装弹,他们一分钟居然能打出三发子弹。

  这已经是非常之不错了。

  “好好好!!这次一共生产了多少只这样的火枪?”陈寒问。

  工部侍郎在边上回道:“一共生产了一千只,准备首批就用在您的火枪队上!”

  陈寒拿着燧发枪,道:“加大生产,至少先生产一万只,把神机营所有的火枪都换成燧发枪,纸壳弹至少搞出十万发来。”

  工部侍郎听到陈寒下了这么大的订单,心里面乐开了花。

  这可都是自己的功绩。

  从火器局离开,出了永定门回府里的路上,眼见着还有两里地就能到府里,忽然从草丛里面冲出来一个衣衫褴褛的年轻人。

  此人冲出来后大喊:“救命!青天大老爷救命啊!!”

  刘廷和王虎上前去,大喝:“什么人?”

  那青年用尽最后的力气大喊:“青天大老爷救命,河南干旱,已一年之久,灾民成千上万,地方官府设路卡不许灾民离开,而今灾民已出现人吃人现象……”

  说完他就昏了过去。

  “快救人!”陈寒急道。

  公爵府。

  “国公爷他是长期饥饿、脱力之相,好生调养便可,老夫开了几副温补的方子给他喝下就差不多。”大夫道。

  陈寒点头:“嗯!伱先下去吧!”

  王虎在边上道:“河南干旱从去年就有传闻,但一来先帝驾崩,陛下登基;二来,河南这两年年年干旱,朝廷多有赈灾,久而久之,大家都以为只是常态,只是没想到居然到了人吃人这么严重的程度。”

  陈寒握紧了拳头。

  虽然知道这是发生在自己来之前的事情,但听到灾荒到了人吃人的地步,河南地方官却没有人上报,陈寒就无比的愤怒。

  “这些当官的都该死!”陈寒怒道。

  当夜半夜这小伙子终于醒了过来。

  “你是如何知道国公爷的?”刘挺问。

  那年轻人看了眼站在房间里的陈寒,挣扎着从床上下来,跪倒在陈寒的脚边上:“大人,我是从河南逃出来的,原想着进京城告御状,可河南巡抚一路派兵追杀。

  我们一共逃出来七十多个人,现在就剩下我一个了。

  我逃到了天津卫,被一户好心人收留,那户人家说,前段时间天津卫过水,是青天大老爷陈大人惩治了贪官才救了他们。

  我一想青天大老爷既然能救天津卫的灾民,应该能救我们河南,于是我进了京什么官都没有惊动,打听到了您的住处后,便躲在了这草丛。”

  说着年轻人更是痛哭起来:“大人!您要是不救河南的灾民,我们就死定了。”

  ……

  PS:第三更!!

第225章 明朝的宗室最为可恶!到了该解决他

  们的时候了!!

  年轻人扑倒在地上大声说道:“河南一地本就因朝廷分封藩王过多,大肆搜刮民脂民膏而导致家家贫困,而今,发生大旱,地方官员与藩王宗室们,为掩盖实情,不惜封锁消息。

  朝廷赈灾之粮进不去,他们去却依旧搜刮民脂民膏冲入府库,供他们自己奢侈享受。”

  陈寒听了怒火中烧。

  明朝的河南省一共有八个府和一个直隶州,分别是开封府、河南府、卫辉府、怀庆府、归德府、彰德府、汝宁府、南阳府、汝州直隶州。

  河南这个地方地处中原,因为黄河流域土地肥沃,物产丰富,聚天下之中,汇集各地物产,所以明朝很多得宠的皇子封地就安排在这。

  到了明朝后期,河南一省就有开封周王、南阳唐王、洛阳伊王、福王、彰德赵王、怀庆郑王、汝宁崇王、禹州徽王、卫辉潞王。

  也就是说,河南一省除了归德府和汝州直隶州以外,每个府都有藩王。

  根据《明经世文编》的记载,到了明隆庆时期,河南全省“计有亲王五,郡王八十,将军、中尉、郡县主君、仪宾,并无名禄者共六千八百九十余人。

  他们凭借自身的地位和关系吞并土地加上天灾连连,河南的人民们苦不堪言。

  对于分封到河南的宗室,河南一省就要承担七个亲王,上百个郡王和不计其数的宗室子孙的俸禄发放。

  这些还是正常的财政支出,还没有算上对这些宗室的不少临时性或特殊的补贴和支付,如婚丧之事、建造宫殿府第、修筑陵墓、为宗室服务的仪仗卫队官员俸禄及额外的赏赐等。

  不仅如此,河南还要承担皇帝封给藩王的庄田和盐田等不动产。

  李自成初入河南本无人跟随,但是河南被宗室们压迫得太惨了,李自成一句免赋税,分土地,瞬间聚拢数万流民,于是逐渐成为一方势力,并攻打洛阳。

  当时有人给福王提意见说你把财产拿出来赏赐给那些悲惨的农民们,他们会感恩的,福王不听。

  随后洛阳城被破,福王急忙逃走依然被抓获。

  历史上甚至有李自成亲自烹煮福王的传说,可见百姓有多疼恨他。

  如果没有河南“远近饥民荷锄而往,应之者如流水,日夜不绝,一呼百万,而其势燎原不可扑”的饥民。

  威震天下的闯王李自成别说和明王朝夺取天下,就连能不能躲过朝廷大军的追杀都成为了问题。

  而现在这群藩王宗室之所以不上报河南的灾情,用意也是很明显。

  河南为什么会出现大旱之后马上就有饥荒,不就是因为朱家宗室太多了把河南给吃穷了。

  可以说河南现在的饥荒,绝大部分原因要算在那些藩王宗室的头上。

  明朝的宗室很少出好人。

  这些人拥有着非常大的特权,而且他们的子子孙孙都可以受国家的奉养,可以领到不菲的俸禄,所以有钱去兼并土地。

  这些人由于不能经商不能做官,无聊之下就只剩一下残害百姓。

  尤其是河南这个地方,如此多的藩王宗室。

  六千多人啊,这还只是有名有姓的。

  那依靠着这六千人出现的家丁、奴仆、丫鬟、老妈子、厨师、护卫,护卫的家人,老妈子这些下人的家人等等,都要靠着偌大的王府来过日子。

  自古以来,恶主就出恶补,如此多藩王宗室,他们作恶本身来说可能有限,但是他们那些奴仆作恶起来,那就是成群结队。

  六千个是有名有姓的藩王宗室,膨胀起来之后,依附在他们身边的可能就得有六万甚至六十万、一百万。

  如此多人,残酷地剥削着河南百姓,河南的百姓如何受得了。

  在风调雨顺的年景,河南的百姓都过得苦巴巴。

  更不要说明朝末年小冰河时期。

  小冰河时期,原本就出容易出现大水、大旱、蝗灾各种恶劣的气候,各种不稳定的灾害,纷至沓来之时,老百姓的日子更是苦不堪言。

  就比如现在,他们封锁消息,让河南这片地方的灾害越来越严重。

  从去年就已经开始了。

  如果去年就报上来灾害的话,那按照隆庆帝的性格,可能就会把部分宗室削爵。

  而正因为朝堂去年出现了政局动荡。

  内阁高层之间又在不停地争斗。

  老皇帝驾崩,年幼的新皇帝登基。

  在这个节骨眼上,乱七八糟的事接踵而来,加上交通不便又封闭,人为原因,河南的灾情被拖延下来就完全说得过去。

  一想到这里陈寒恼羞成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