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大明,邪气冲天 第44章

作者:风霜半纸

  你们满意了吧?

  陈寒这么一站出来毛遂自荐,可是把不少人都给搞得愣住了。

  他们知道陈寒的手段很邪门。

  但是不知道陈寒的手段能够邪门到这种程度。

  到东南去坐镇去当浙直总督,这是多么荒唐的事。

  你一个锦衣卫缇帅,就算你新成立了所谓的税务司,是从二品的提督,你已经入职了五军都督府。

  可伱还不是都帅,你连战场都没有上过,你居然都敢跑到东南去打倭寇?

  你知道倭寇是什么人吗?

  你知道他们多凶残吗?

  你知道东南有多少兵力吗?

  你知道有多少粮吗?

  你知道要怎么调动兵去预防倭寇吗?

  你又怎么知道去如何安抚百姓?

  这些东西你都不知道,你居然大言不惭地敢站出来,说你要去东南。

  你可真是够不要脸的。

  兵部尚书首先站出来反对:“陈大人,我等在这一个月里边,看到你在京城搞出来的这些名堂很厉害,

  您的手段我等佩服,可是军国大事不比你这点小心思。

  您觉得您能担当得起如此重任吗?”

  兵部尚书说道,“陈大人,要我说您,在肃清对敌的手段,您是厉害的。

  要说您整治权贵的手段,您更是高明。

  可是军国大事,每耽误一寸,便不知要死伤多少生灵。

  您这是拿浙江百姓的性命来开玩笑。”

  又有官员站出来,“陈大人,您要是真想到战场上去体会一把,到时候宣大总督到了浙直总督的任上,您可以去要个参军的职位感受感受,何必如此开玩笑呢?”

  再有官员站出来说道,“陈大人,您的拳拳报国之心,我等已经感受到了,您不必如此。

  大家都是明白人,您到底要做什么我们也看得清清楚楚。”

  陈寒笑道,“怎么,在你们眼里,本帅就如此的无能吗?

  再说,东南倭寇只是一小股的残匪,却要把宣大总督如此重将放在其上,

  大材小用不说,大家都知道宣大一带为何重要,不外乎是防止俺答入京师劫掠。

  嘉靖年间就已发生那严重之事,难道现在还要让陛下受那危险不成?”

  官员们听到陈寒搬出来嘉靖年间俺答劫掠京师,这件事情顿时又哑口无言了。

  陈寒借着这个机会,开始借题发挥:“诸位,个个都说自己乃是忠君爱国,可是在陛下的安危,似乎你们根本没有放多少心思。

  倭寇才有多少人?

  北边的俺答又有多少人?

  倭寇离京师多远?

  北边的俺答离京师多远?

  我想你们心里面都有杆秤。

  至于为何一定要把远在宣大大的王崇古调任到浙直去。

  你们心里面打的那一点小九九,本帅这一双火眼金睛看得透透的。

  别跟本帅说那么多冠冕堂皇,大家打开天窗说亮话。

  你们不相信本帅,本帅难道就相信你们吗?”

  陈寒这么一说,让在场所有官员,特别是刚才说话的那些官员,心虚地低下了头去。

  尤其是山西籍的那些官员,更是如此。

  张四维在下边恨得咬牙切齿。

  他不能直接说要让王崇古去东南当这个浙直总督,因为王崇古是他的亲舅舅。

  他要是说了的话,那就真的是以权谋私了。

  张居正在下面听着陈寒的话,心里边相当的舒服。

  为何他推荐戚继光去东南,也是公心。

  他知道戚继光,是有抗倭的经历,二来也刚正一点。

  会真心实意会做事的,而王崇古他这个人的能力没问题。

  但是这个人的背景却不让他放心。

  尤其在这个要推行改革的节骨眼上,为何要让宣大总督跑到浙直去当总督。

  其实非常明白,就是想借着打仗的机会,把改革给搞乱。

  让陈寒的改革,无法在东南落地。

  而现在陈寒真的就像他说的一样。

  他光明磊落,所以他并不会畏惧去与这些人对峙。

  把话说得都相当的透彻。

  真诚是最好的杀器。

  下边的官员,终于说不出话来了。

  陈寒这番话一下去隔了许久,下面的朝臣才终于说道:“不知陈大人的自信何来?就算倭寇只是一股残匪,那也不是那么容易对付。

  当年俞大猷、戚继光、胡宗宪、谭伦等一大批名将,在东南看抗倭数十年才终于是平息了倭患。

  而今,仅依靠您一个人,就能平定吗?”

  陈寒又是哈哈大笑,“你们说本帅没有资格去平定倭乱,可是本帅的幕僚徐渭,那曾经可是胡宗宪的军师。

  有他在本帅后边帮着,本帅想做成这些事不难吧?

  你们还有什么理由说本帅不合格?”

  官员们知道徐渭的大名,他们都有耳闻,徐渭不仅是一个天才的谋略家,更是文武双全,诗画双绝。

  有多少权贵想要他的一幅字画,可是越是权贵,他越是不加理会。

  这个人脾气古怪,从胡宗宪倒台之后,他也跟着倒霉。

  要不是这一次万历登基,他还在牢里面呆着呢。

  没有想到陈寒居然能够笼络到这样的人才。

  这倒是令在场所有官员都愣了一下。

  张居正听到徐渭的名字之后,也是相当的惊讶。

  因为当年谭纶在他面前,可是屡次提起这个人的名字,他也很想让这个人出来做官。

  只是胡宗宪下去了之后,徐渭看清楚了官场这些个勾搭,所以也不想再理会。

  没有想到时隔六七年他又一次出山了,而且这一次是陈寒的幕僚。

  万历帝听完之后在上面大声说道,“如今,既然缇帅有徐渭这个,曾经与胡宗宪在东南抗倭十几年的人才当军师,

  朕想对付小小的残寇应该不成问题,你们还有什么想说的吗?”

  大家早已领教了,如今万历帝就是和陈寒穿一条裤子的。

  陈寒把道理都说得头头是道了,其他人也不好说什么。

  只是有些人阴阳怪气地说道,“就怕呀,缇帅去了不仅没能把倭寇给剿灭,反而把东南的战局越扩越大,到时候又该怎么办呢?”

  陈寒听着下边的阴阳怪气,哼了一声,“你们这些人不就是想要一个承诺吗?

  好本帅承诺半年之内,要是不能够解决那股残寇,本帅提头来见,这下你们没有话说了吧!”

  张居正一听这话,有点着急:“缇帅,可不能说这样的话,倭寇可是……”

  陈寒摆摆手:“张阁老,他们想听的就是这句话,不能随了他们的愿让王崇古去东南坐镇,人家总得收回一点利息,才能够心里边舒坦吧。

  他们不是想让本帅死吗?好,本帅就在这里赌下了这一下你们放心了吧。”

  下面官员听到陈寒在御前都立下这样的军令状了,也就闭上了嘴巴……

第61章 下东南的准备!是要准备铲除东南的几

  十个家族!

  下了朝之后,那些反对的官员们又开始在路上会合,一起叽叽喳喳,

  无非就是既然陈寒敢在御前立一下军令状,半年之内剿灭残匪。

  那就必须得让陈寒没有办法剿灭那些倭寇。

  他们的办法很多,要么就是隔三岔五的出现。

  绝对是让陈寒只能听到倭寇在岸上烧杀抢掠,却根本看不到倭寇的一根汗毛。

  这种事情他们还是能做到的,毕竟倭寇是听他们的。

  张居正怎么能不知道这帮家伙到底是什么东西。

  每一次只要朝堂上面说了一些对东南数省不好的政策。

  下面这些一个大地主,大豪绅们就开始勾结倭寇洗劫百姓,以此要挟朝廷收回成命。

  这些年来,朝廷大多时候只能和东南大地主们进行妥协,不能把他们怎么样。

  这一次陈寒实在是太冒险了。

  这帮人根本就不讲什么仁义。

  也根本不讲什么百姓。

  他们只知道利益。

  这可是上了他们的大当了。

  张居正拉住陈寒想要说什么,陈寒却给了他一个放心的眼神。

  “阁老,你放心吧,咱们的改革一定要进行,

  您赶紧的帮我制定好推行的具体实施方案,不管是改革还是考成法。

  咱们这一个月都没有办法冷静下来好好梳理,在这半年之内我解决掉了倭寇,您可得同时把这些计划制定出来,到时候可是要推行到全天下去的。”

  张居正看着陈寒如此年轻,却这般的自信,也不知该说什么。

  是该说陈寒太年轻了,还不知道官场险恶呢?

  还是说陈寒一腔的热血,可以战胜一切?

  在宦海浮沉这二十多年来,张居正看透了官场的黑暗。

  所以有时候他也不得不采取妥协的方针。

  比如对待辽东的军阀李成梁。

  他真的是想和这样的人打交道吗?

  非也!

  但辽东就只能让李成梁去镇守。

  明明知道他在养寇自重,可你又有什么办法呢?

  就像现在的东南这些大地主们,朝廷只能和他们妥协。

  本来应该要收十成的税的,但朝廷最后只能妥协,能够收到七成或者六成,都已经算是不错。

  剩下的四成税其实是进了他们的口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