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大明,邪气冲天 第59章

作者:风霜半纸

  我们还想着捐个一百二百两的就够了。

  陈寒不给他们反驳的机会大喊一声:“好好好好,非常好,东南商会果然是有责任有担当,会长都带头捐钱了,你们这些买卖人应该不会吝啬吧?”

  东南商会那些商人脸皮都在抽动,最后只能硬着头皮喊:“我等也愿意捐一万两。”

  所有人在喊出一万两这几个字来的时候,嘴唇都在颤抖啊,心都在滴血。

  这本来不关自己的人的事,跑了一天一夜,几百里的过来,就为了捐钱,这算哪门子的事。

  陈寒差点要笑,一下子就搞到了二十多万两银子……

第79章 跟我讲法律?我听罗老师课程的时候,

  你还没生呢!!

  这些钱他难道真的会给台州卫吗?

  呸,一两银子都不会拿出去。

  冯家的人让知府草草的掩埋也就算了,甚至往乱葬岗一扔都可以。

  台州卫还想要钱?

  老子没杀你们就算不错了。

  这些钱都得收上来,到时候安抚百姓,接着陈寒就打起了冯家那十二万亩地的主意了……

  陈寒让富商捐了钱之后,立刻把主意打到了冯家剩下的那十二万亩土地上面。

  这可是一个大头,绝对不能忽略了。

  于是他说道,“冯家三百多口子人,被倭寇杀掉,实在是令人心痛。

  但人死不能复生,剩下的财产应该如何处置倒是个问题。

  庄园里边那些金银财宝已经被倭寇打劫一空,那就剩下十二万亩土地以及那二十多家铺面。”

  一说到十二万亩土地,百姓们恨得牙根都痒。

  本来浙江这个地方就自古有‘七山一水二分田’的说法。

  就是说这些地方平原很少,大部分都是山岭。

  百姓们的耕田占有率相当少,所以才逼得不少百姓只能充当纺织工,做小买卖之类的活口。

  在这种情况之下,那些大地主大豪绅们利用每年的灾荒年,低价从百姓手上兼并土地。

  就拿这个冯家来说,在杭州、绍兴、台州等地置办产业。

  占地有十二万亩之多呀,这是普通百姓几百户才能够拥有的。

  陈寒道:“光是在台州就有将近六万亩,这些田应该怎么办呢?”

  陈寒话音刚落,人群里边有人大喊起来,“回禀大人,冯家还没有死绝,我乃是冯家三爷冯天德。”

  冯天德一站出来,立刻看向了布政使:“外甥,三舅回来了,咱们老冯家怎么回事啊?”

  其实他一直都在边上看着呢。

  家里人都死光了之后,他心中居然有一丝窃喜。

  他之所以被打发到别的地方去,就因为他这个人不检点,吃喝嫖赌样样拿手,所以才会被冯家给赶到外地去。

  他知道自己没有家里的继承权,今后他家老爷子走了之后,也是大哥继承家里的产业,而他只会分配到偏远地方的一点产业。

  可没想到他不在老冯家,倒是躲过了一劫。

  他也是这两天刚刚接到消息,赶紧赶回来了。

  一听说家里还有这么多田产地产没有被抢走,立刻就站了出来。

  他跪在地上冲着陈寒说道:“大人,我乃冯家老三,大家都可以作证,我外甥是浙江布政使。”

  赵孟安看到这个三舅,眼神里边充满了厌恶。

  他之所以觉得自己有对冯家财产的处置权,就因为这个三舅游手好闲,不务正业。

  他利用布政使的权力,甚至可以暗中把他给做掉,然后就说冯天德死在外面了,顺理成章占据冯家所有财产。

  可他突然从人群当中冒出来,可就让赵孟安不好办了。

  这要是以后赵孟安死了,他继承财产,所有人都会说,他灭掉了冯家最后的根。

  然而冯天德一出来,边上的百姓就议论纷纷。

  陈寒听到了那些议论,往前站了一步道:“乡亲们,你们有什么要说的可以在这里说,本官一定为你们做主。”

  有百姓犹豫了一阵之后,终于站出来一个说道,“大人,您是好官,一来就为我们着想,也想着把台州城给加固一下,想着给台州卫加点军饷让他们守卫台州城。

  但是要是把田地给了这个人,那比之前的冯家还要更完蛋。”

  陈寒问道:“怎么说?”

  后边的百姓七嘴八舌说道:

  “冯家不是东西,欺男霸女,冯家老大老二都不是东西,可是最不是东西的就是这个老三,吃喝嫖赌也就罢了,光是霸占的,民女就七八个。

  被他这些年弄死的两三个,甚至和外边的走私船一起合伙,把人家小姑娘卖到南洋当妓女。

  这种事情他都做得出来,简直丧尽天良。

  要不是他有个当官的外甥,还有他家里面有钱有势,这种人还能活着?”

  陈寒瞪着冯家老三问道:“这些事伱能认吗?”

  冯老三不愧是混江湖的,即便是知道在这种时候顶撞陈寒可能没什么好果子吃,但是十二万亩的田产,还有他家二十多家铺面他不能不争。

  于是他厚着脸皮道:“大人,百姓说的不过都是片面之词,他们有什么证据证明那些事是我做的?

  您是朝廷派下来的钦差大臣,您可不能听信他们的一面之词。

  那十二万亩土地都是我家的财产,我老家人都死绝了,我是冯家唯一的继承人。

  您总不能做那把受害者的冯家的家产充公的事吧?

  大明律法可没这一条。”

  陈寒听到他跟自己说大明律法哈哈大笑,于是他问了边上的布政使。“赵大人,这就是你老冯家的人,你怎么说?”

  赵孟安上前佯装恭敬,其实绵里藏针地说道:“制台大人,下官管着一省的财政,大明律法里的确没有任何一条记载,在没有定罪的情况下,可以将被害者财产充公的规矩,按理说,这个冯天德有继承权。”

  冯老三听到外甥为自己说了一句话,对他投了一个感激的眼神。

  可是赵孟安却十分的厌恶。

  他让冯天德继承田产不过是权宜之计而已。

  陈寒一听哈哈大笑,“果然是一家人啊,冯家现在没定罪,是因为没有查。

  可是本官来到台州之后,可不是没有做什么事的。

  来人,把鱼鳞册和台州府的纳税账簿拿过来!”

  台州知府在边上听了之后,吓得脸色苍白。

  他都不知道这两样东西怎么就到了陈寒的手上。

  锦衣卫将东西给递到了陈寒手上,陈寒翻到已经做好记号的那一页,指着上面的鱼鳞册说道,“其他州府本都暂且不跟你计较,就说台州府。

  你们所说的,冯家有六万三千四百亩六分田,可是在这鱼鳞册上记录的,只有区区的三千二百四十三亩九分。

  也就说,剩下的五万多亩土地,是记在别人的名下,是为了逃税吧?”

  接着陈寒又翻到了台州府的纳税账簿,“本都翻阅了近三年的纳税记录,发现冯家的纳税额度几乎为零,

  就算冯家出了两个秀才,能免三千亩田的赋税。

  可剩下的五万多亩,既不在冯家名下,又不在免税的额度当中,这么多年,这些田赋到哪去了?

  赵孟安、台州知府你们还不给本都一个交代?”

  赵孟安浑身发凉,这……这了好几声,说不出话来……

第80章 布政使的三舅?老子杀得就是亲戚!!

  而台州知府更是吓得跪在了地上。

  “赵孟安,你刚才不是张口闭口大明律法吗?缴纳田赋不是每个百姓应该遵守的大明律法了吗?田赋去哪了?”

  赵孟安支支吾吾。

  哈哈哈哈……

  他刚要辩解,人群当中传来一阵畅快的大笑。

  陈寒大喝一声,“何人发笑?”

  人群当中出来一个身穿青袍的中年男士,一脸的威严。

  他出来之后来到陈寒面前撩袍跪倒:“罪员,原浙江布政司右布政使韩秉正参见制台大人!”

  陈寒这才反应过来,每个省的布政使都有左右两位,可一直只见到了左布政使赵孟安。

  没有见到右布政使,原来是戴罪之身。

  韩秉正一出来,人群当中的百姓当即纷纷说道。

  “是韩大人!”

  “韩大人可是个清官啊!”

  “对,韩大人还是我们台州人呢。”

  “我记得当年韩大人还为咱们台州一村被杀愤愤不平。”

  “韩大人就是因为跟浙江官场官员掐得厉害,才被这些人排挤的。”

  浙江巡抚一见韩秉正站出来,立刻怒喝:“韩秉正你如今正在戴罪,居然还敢跑出来哗众取宠,你安的是什么心思?”

  韩秉正昂首挺胸,“罪员虽然戴罪,可朝廷并未定罪,只是让罪员返回家乡,以观后效,也没有革职。

  况且如今制台大人来此,为百姓主持公道,惩治冯家,就算作为百姓,站出来为制台大人欢呼呐喊,不成吗?

  某些人心中有鬼啊!

  罪员现在虽然是戴罪之身,可是比谁都干净。”

  百姓们纷纷大呼,“韩大人说得好!”

  “制台大人,韩大人是冤枉的,他可是个好官啊。”

  “对啊!韩大人这些年修建河堤,巩固城防,积极抵御倭寇,为我们老百姓做了不少的好事,您可不能冤枉了好人啊。”

  “制台大人,这您现在东南这么难解决问题,如果有韩大人做您的帮手,一定可以事半功倍。”

  陈寒听得百姓们为韩秉正开脱,又跟边上的锦衣卫咨询了一下。

  当地的锦衣卫还真的对韩秉正非常了解。

  在陈寒耳朵边上耳语了一阵之后才陈寒才知道。

  这个韩秉正是难得在浙江这一片膏腴遍地的官场上,居然还能够洁身自好,为百姓办实事的官员。

  可就因为积极主张剿灭倭寇,导致他在浙江官场被排挤。

  以至于安了一个对上司不敬之罪。

  通过这帮人的运营,把韩秉正给弄了个戴罪、返回原籍待参的下场。

  陈寒心里有数,拿着鱼鳞册和台州知府衙门的大账,继续责问:“赵大人,伱口口声声说大明律法,本都刚才问你的话,你怎么解释?

  五万多亩土地不纳税,你身为父母官,管理着浙江一省的番库,这冯家又是你的亲娘舅,你却一无所知,甚至包庇,你这可是大大的渎职。

  如今本都要没收这五万多亩不义之财,以及这三千二百多亩本该抵做赋税的田产,你倒是站出来争夺了。

  看起来你这个布政使不该当官,应该去做买卖,锱铢必较啊!

  还有你冯老三,劣迹斑斑,之前有布政使为你遮风挡雨,这才逃过一命,如今为了点财产自投罗网,利令智昏至如此,简直不可饶恕!

  本官做事不喜欢拖拉,审不审讯的麻烦,刀来!”

  刘挺可是很了解陈寒的作风的,立刻把绣春刀递上来。

  冯天德吓坏了,往后倒退,他不敢相信陈寒真的会当街杀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