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大明,邪气冲天 第7章

作者:风霜半纸

  还有就是官僚阶层。

  原本全国的赋税一团乱麻,那他们就更好浑水摸鱼,可以随意地罗织赋税名目,从而中饱私囊。

  尤其是差役和徭役,以及赋税当中的岁办、杂办等,更是官员贪污受贿的重头戏。

  何为岁办、杂办?

  简单点讲,明朝中枢是不给地方政府下发办公经费的。

  那地方官府怎么办公呢?

  摊派到下层的百姓头上。

  于是官府衙门里不管是巡逻的、打旗的、打更的、抬轿子的等等都让老百姓来当免费的劳动力。

  什么?你居然敢不来?那你就是刁民,逃税,流放到岭南去。

  还有官府的办公用品,笔墨纸砚,以及府衙的瓦片、尿桶、杀威棍、衙役的衣服等等,百姓提供。

  有钱的给钱,没钱的给木材、布片,官府不挑。

  甚至官员家里的家丁、吃喝拉撒都得百姓提供。

  所以明朝的官员看上去工资低,但很多时候是纯工资,包吃包住。

  但即便这样他们还要叫苦连天,为何?

  那是因为人家是士大夫嘛。

  我们士大夫阶层怎么能简单地满足吃吃喝喝呢,我们得要排场、得风雅、得吟诗作对、与妓女来一段可歌可泣的爱情。

  这些的花销才是大头。

  明朝到了万历朝已经走过了二百多年,文官们早就过上了奢侈享受的生活。

  谁给他们买单?

  老百姓呗。

  而张居正的改革,咔嚓一下把他们这些贪污腐败的勾当切断了,他们能放过张居正?

  活生生咬死张居正的心思都有。

  但是陈寒觉得这还不够狠,他要速通,就必须推出个国富民强的明朝才行。

  明朝中晚期什么人最该死——文官也。

  他们奢侈成风,思想扭曲,以被皇帝打板子为荣。

  他们不是不怕死,而是知道,被皇帝打死,必然青史留名。

  于是他们沽名钓誉,治国良策没有,谁干实事就骂谁。

  骂皇帝、骂首辅。

  最是惹人厌烦。

  所以陈寒来了,第一个要对付的就是这帮人。

  然后就是推出更极端的改革。

  ……

  翌日一早。

  午门外,六科抄报廊。

  文武官员围着公示栏正在窃窃私语。

  六科给事中们还有都察院的御史们,个个都非常的气愤。

  “怎么回事?冯保下去了?”

  “那是好事啊!”

  “好事?上来了个曹正淳,还不一样是大太监。”

  “这个陈寒又是谁?救驾有功封为忠护伯?如此大的事为什么不经过廷议,他张居正是干什么吃的?内阁首辅屁都不放一个?”

  “哼!这个张居正斗到了高拱之后,没想到如此没有立场,皇帝才十岁懂什么啊,一定是张居正培养的羽翼。”

  “不行,如此大事我们必须上折参劾。”

  六科和都察院都是言官,拜太祖朱元璋所赐,大明官场的监察制度相当完善。

  六科和都察院虽然品级不高只不过是七品官而已,但是他们的权力却非常大。

  尤其是六科给事中们更是能把六部的意见给封驳回去。

  这是典型的小官制衡大官制度。

  这群御史言官们上骂天下骂地中间骂空气,对谁都不客气,尤其喜欢拿能做主的开刀来显示自己的能耐。

  而他们的政绩也斐然,好几任内阁首辅都被他们或者他们的前辈弹劾下野的。

  这帮人看到了午门外的布告栏后,群情激愤。

  原本他们对太监干政、后宫干政就非常看不顺眼,现在倒好,如此重要位置的任命,居然不通过廷议,他们顿时火了。

  于是纷纷回去,准备写折子参劾张居正。

  而在张居正自己也知道,自己马上要被喷得狗血淋头的时候,而陈寒这边已经和曹正淳来到了冯保在京城的住所,准备抄家……

第9章 用《清明上河图》来贿赂陈寒!

  翌日抄家的队伍当中出现了一个让陈寒没想到的人——张四维。

  即时战略类游戏的玩家都有人才收集癖。

  但是陈寒现在对这个张四维却没有一丁点的要收集的想法。

  说起了,这个张四维也是个人物,他是张居正去世之后的下一任首辅。

  此人为了收买人心,不仅对张居正的改革不加以任何筛选的全部废除。

  导致轰轰烈烈的万历改革戛然而止。

  张四维自山西蒲州一个世代经商的家族,他是富二代。

  而这个身份只是他最简单的背景而已。

  在万历年间有两大总督的权力非常之大,宣大总督和蓟辽总督。

  而此时的宣大总督,是晚明名将王崇古。

  王崇古就是张四维的亲舅舅。

  张四维的父亲是蒲州有名的盐商,外公是做竹木漆器,还兼着做军粮运输的。

  叔父经营着一家庞大的商贸市场;

  岳父也在各地倒买倒卖。

  他姑父、姨父,二弟的岳父,五弟的两任岳父,都是山西地区著名的巨富。

  就这么说,张四维家族的姻亲,撑起了当时山西一半的gdp。

  这还是在商业上面。

  后来张四维步入仕途,除了他宣大总督舅舅当靠山之外。

  严世蕃嘴里的天下四才之一时吏部尚书的杨博,是他的同乡兼儿女亲家。

  他两个儿子分别取了杨博的两个孙女。

  张四维不仅从小含着金钥匙长大,身后更拥有着庞大的财富关系网络。

  由此可见,这个张四维之所以当上内阁首辅之后,就把张居正的所有改革措施全部废除。

  就因为张居正的一条鞭法,针对的就是这些有钱有势的士绅阶层。

  他张四维家族本身就是巨富之家,本身就是最大的地主阶层。

  他上来之后,怎能任由张居正的改革措施挖自家的血肉呢?

  所以看到这个人,陈寒就不舒服。

  张居正是个没什么背景,几乎白手起家的政治家。

  他不是个完人,他也奢侈享受,但他的确为国家为老百姓做出了巨大贡献。

  正因为张居正毫无背景,却能够在明朝这样的皇权达到巅峰的朝代,能以大臣的身份做着皇帝的事情,才更加让人佩服。

  而这个张四维呢,简直就是个小人。

  而这个时候的张四维还没有当上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入内阁。

  他现在是东宫的侍班,此时的张四维已经通过自己的关系网络,准备向着权力的巅峰迈进。

  所以他以生意人的精明,一瞬之间就看到了陈寒的价值。

  皇帝忽然让陈寒去抄冯保的家,他心里面就开始琢磨:

  冯保这些年贪污受贿了不少,陛下让这个人去抄冯保的家,肯定是想要借机赏赐这个陈寒。

  此人虽然年轻,但是能在短时间之内由一个太医院的杂工被提拔为锦衣卫指挥,以后一定不同寻常。

  如果能在这个时候把他给结交下来,对我将来的仕途肯定有帮助。

  对,如今我来这里就是记录冯保家抄家的清单,

  待会他看到了什么满意的,我就划掉送给他,也算是我结交他的一份心意。

  想到这里张四维定下计策。

  陈寒当然不知道,他已经被张四维给认定为可以提拔他的人。

  ……

  一行人骑着高头大马,浩浩荡荡来到了冯保的家中。

  进了冯保的府邸,陈寒才知道有钱人家是个什么样。

  冯保的家是整整七进的院子,雕梁画栋自不必说。

  与他的现在居住的皇庄都不遑多让,而且冯保此人很有文化修养,既是音乐家又是书法家,

  所以他家里边珍藏了不少名人字画以及古琴古迹。

  陈寒之所以要来抄冯保的家就是知道在历史上,冯保得到了著名的清明上河图,

  冯保甚至是在清明上河图上面留下了题跋。

  陈寒心里痒痒,如果能在这游戏里边看到、摸到清明上河图,说不定可以好运加身。

  至于钱财于他而言,实在是身外之物。

  但这可就让跟随在身边,一心张四维有点为难。

  他以为陈寒这种杂工出身的锦衣卫指挥使,不得多贪婪。

  看到什么好东西,都得搜刮到自己的口袋里才是。

  可没想到陈寒好像对珍奇异宝一点兴趣都没有,

  连冯保精心收藏的名人字画,也显得兴趣厌厌。

  这可急坏了张四维,眼见陈寒让曹正淳指挥着人,将冯保家中珍奇异宝都给通通搜刮了出来。

  陈寒也没有对哪件东西另眼相看,

  张四维终于在腾抄清单的闲暇之余,装模作样地试探陈寒,“缇帅,果然眼见高,下官家中虽是经商,

  但也没有见过他府中这样的珍奇异宝,就光说那仇英的桃源仙境图,那便是上乘之作,真是开了眼界。”

  陈寒不疑他是在试探,随口就说:“可不是,这些虽然都是神品,可是本帅,听说冯保得到了宋人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本想借来一观,没想到传言有误。”

  张世维听到陈寒这话,眼睛亮了起来,心道:“好啊,你个杂工居然知道清明上河图,难怪对冯保家中的名人字画不感兴趣,你这是眼光高于顶啊,那可是神品。

  张四维想到这里也跟着肉疼,因为清明上河图,现在就在他的手上,不是冯保的手上。

  那也是花费了千两黄金才购的,就这么送出去,他还真舍不得。

  不过他一咬牙一跺脚,心道:为了锦绣前程,一幅画算得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