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大明,邪气冲天 第96章

作者:风霜半纸

  但是太原府那边却已经愁云满布。

  ……

  太原府。

  晋商总会。

  八大家族几乎都聚集在太原府周边。

  所以这里云集了全天下最富的一帮人。

  他们的消息也是最灵通的。

  其实在这件事情发生的第二天他们就得到了消息,但是他们百思不得其解。

  要知道他们手上的可是一张王牌。

  鞑靼人从来都是听自己等人的,不可能发生今天这种调转枪头弄他们人的情况。

  所以他们派人去调查,然后调查的结果让他们很意外。

  还真的是鞑靼人在搞鬼。

  抢完了钱财直接就堆放在大同总兵麻贵的总兵府里。

  这就让人很搞不懂了。

  他们没有直接去找麻贵对峙,而是去询问了一下麻家到底怎么回事。

  麻家在商人里面不算成功,但是在将门里那是一座高山,胃口自然也是很大的,绝不像麻贵说的那样只是拿了该拿的那一部分。

  但麻家派出去询问麻贵的人也石沉大海,全部被扣留在了麻贵的府里面。

  一开始晋商们觉得是麻贵在搞鬼,但后面才发现怎么知府死了之后,马上就有人走马上任,而且拿到的还是正式的调任文书。

  这下他们算是知道了,肯定是有朝廷的钦差躲在暗处操控。

  而且他们也总算是明白,这不就是皇帝陛下派陈寒下东南一样的手段?

  明着好像是去当浙直总督,却在暗地里操控着倭寇和海盗,大肆屠杀当地的士绅。

  这种手段真的是高明而且阴损啊。

  虽然懂行的人都知道暗地里就是皇帝和陈寒联手,在打压反对改革变法的人,但是明面上至少朝廷没有对反对派动手,动手的都是‘海盗’、‘倭寇’、白莲教、鞑靼人。

  好处朝廷全要了,比如:

  第一、打土豪分土地,弄得全天下百姓听到这样的事,都称颂当今天子为圣明天子;

  第二、黄金白银全到了国库里;

  第三、极力反对朝廷改革变法的一小撮人被杀的一干二净。

  而恶名呢,‘海盗’、‘倭寇’、白莲教、鞑靼人全背了。

  乔家家主啪地摔碎了上好的茶碗,大怒:“不能坐以待毙,要做好三件事。

  第一,让朝廷的官员行动起来,上疏弹劾,全部给我动起来;

  第二,山西境内晋商的私兵、咱们这边的官军都要动起来,先灭掉这股鞑靼人再说;

  第三,现在看起来光是鞑靼人动压力还不够大,辽东方面的女真人不是一直想进关内洗劫吗?给他们带路,绕路蒙古,南下入京师。

  ……

  PS:躁动啊!今天也是四章打底!数据好的话就加更!!太原府还没开动呢!继续啊!!!

第131章 山西籍官员弹劾?万历帝:一并砍了

  !九族也不要放过,家产充公

  大同府杀虎口。

  杀虎口,也称西口,建于明朝,古称参合口。

  位于山西朔州右玉县境内晋蒙交界处。

  杀虎口两侧高山对峙,地形十分险峻。

  其东依塘子山,西傍大堡山,两山之间开阔的苍头河谷地,自古便是南北重要通道。

  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杀虎口闻名遐迩,已有两千多年历史。

  杀虎口乃直北之要冲,扼三关而控五原,自古称为险要,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

  杀虎口又是历史上的重要税卡,作为中原与蒙古、西域贸易的必经之路,极盛时期,关税日进斗金。

  走西口中的西口,即杀虎口。所谓东有张家口,西有杀虎口。

  明朝与俺答汗通货互市后,无异给晋、陕、冀边民打通了一条生命通道。

  这本身是明朝改善与北边游牧民族关系,减少北方游牧民族南下入侵中原的良策,然晋商却趁势而兴起。

  他们勾结官府边将,大肆地走私各种物资,大发国难财。

  曹正淳来山西镇压晋商万历帝给他的锦囊当中,有一条就是控制杀虎口。

  而今曹正淳已经控制了整个大同府,杀了如此多商人,为防止太原府甚至整个山西的商人望风而逃向北边草原,曹正淳直接让麻贵带领自己的五百精锐,镇守在杀虎口。

  一方面是严查外逃的商人,另一方面也是趁机摸清楚关口运作的过程。

  杀虎口一严查,顿时让晋商们感到了真正的危机。

  大同府的晋商死不死无关痛痒,但杀虎口严查一天,他们的损失也是巨大的。

  这才是真正触及他们利益的大事情。

  当地晋商买通的官员当即将弹劾麻贵的奏章,雪片一样飞向了京城。

  一方面说他纵容鞑靼入侵大同府,杀害如此多商人搞得人心惶惶;

  另一方面又说他擅自封关,导致边民无处讨生活,都快要饿死百姓了。

  麻贵心里苦啊!

  这就叫什么事啊!

  明明不是我要做的,我就是个背锅的啊!

  这也太冤枉人了。

  老天爷你长没长眼睛啊,这是我要做的吗?

  这不是曹督主下的命令吗?

  这不是那个京城的,那个皇啥……就是老天爷您的儿子下的命令吗?

  这关我屁事啊!

  ……

  京城。

  京城这段时间也不太平。

  京城的官员们接到了从山西过来的急报之后,比山西的商人还要着急。

  没有别的就因为财源被搞掉了。

  京城的这些高官虽位高权重,但是没钱。

  每年地方上给他们孝敬的那些钱,还不够他们吃喝几次。

  所以他们格外重视从山西商人和东南商人那里搞到的走私分红。

  如今东南那边陈寒搞得东南士绅们个个叫苦连天。

  几乎每天都有急报送上来,要求他们赶紧让皇帝把陈寒弄走,可是陈寒不仅没有被弄走,反而是越来越嚣张。

  京城的文官不仅没把陈寒搞死,反倒是自己惹了一身的骚。

  文官们现在已经基本认定,东南边可能已经不能用了,只能放弃,陈寒这个王八蛋实在是厉害。

  他们现在能倚重的就只有山西。

  可是现在连山西这边也出了问题,他们可就坐不住了。

  看这样子皇帝好像就是冲着他们的钱袋子去的。

  这可不行!

  百姓遭殃那是朝廷的事情。

  可是钱袋子出了问题,那可就是自己的问题。

  于是这些官员很默契地开始了自救。

  他们一封接一封地上书。

  一开始只是一些小官小吏,后来直接发展到了几乎所有的官员都开始上书。

  说来不知道这些官员是不是失忆了,明明之前陈寒刚刚处理了一大批官员,可这些官员却仍旧是前仆后继的上来。

  杀杀不尽,斩斩不绝!

  真就是离离原上草,春风吹又生。

  估计只有将这批人都杀光了,官员们才知道什么叫做畏惧。

  而万历帝也没有着急将这些上疏弹劾的官员都给杀掉,他先是调查了一下。

  底子干净,只是站在国计民生的角度上书弹劾的,可以不追究。

  但是那些本身屁股就不干净还想着捣乱的,那就不客气了。

  新上任的户部侍郎,籍贯是山西蒲州。

  他接到了家乡人的急报之后,急得嘴上都起泡。

  他家可是世代经商,好不容易把他扶上了户部侍郎的位置。

  如今听说家乡发生这么大的事,大同府晋商都被一扫而光,连杀虎口都被麻贵的人马给镇守住,这是要干什么?

  这是要断晋商的财路,也要断晋商的人头。

  晋商控制着两个关口,西边杀虎口,东边张家口。

  这是绝对不能动的一根底线。

  于是乎,山西籍的官员,以及被他们收买的六科给事中们、督察院的御史们纷纷上书弹劾。

  就连户部侍郎也联合了几个山西籍的同僚,来到了御花园找到正在钓鱼的万历帝诉苦。

  和这些急得满头乱撞的山西籍官员不同,万历帝清闲得很。

  如今内阁有张居正,外边有陈寒在东南打压东南的走私商人;西北有曹正淳坐镇山西,打压山西的晋商,他还用愁什么?

  他只需要等待几个月之后,数以亿计的白银运送到京城来就行。

  户部侍郎到底是个什么货色?

  锦衣卫已经将他的底都给查了个干净。

  他上书好几次万历帝都没理,现在居然追到御花园来,那就是他不懂事了。

  户部侍郎跪在地上跟几个同僚一起,陈言:

  “陛下,麻贵擅自封关,势必导致边民死伤惨重,陛下乃圣明天子,要以民为重啊!”

  另外一名山西籍官员也说道,“而今麻贵纵容鞑靼人杀入大同府,大同府百姓死伤惨重,还请陛下明察。”

  万历帝心里冷笑:大同府的鞑靼人到底是怎么来的?你们应该比谁都清楚,不就是你们这些山西人从北边草原上故意勾结来的吗?

  现在这些人反倒把伱们的同党杀得片甲不留。

  还说什么普通百姓?

  普通百姓现在烧香拜佛求他们来杀山西晋商,怎么会有损失?

  这几个山西籍官员喋喋不休,一边大骂麻贵不作为,另一边又假惺惺地说封关之后边民生活会很艰难。

  其实就是他们走私会变得很困难,必须要开关。

  说了小半个时辰之后,万历帝终于不耐烦了,回过头对边上站立的锦衣卫道,“这五个人居然胆敢刺王杀驾,形同造反,他们本人拉下去斩立决。

  把他们的九族一同砍了,严查他们的家底,通通充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