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年锦鲤:多子多福,美女找上门 第233章

作者:吾名张飞

  猛犸哼了一声,抓起手中的大刀朝着风谷洞主的脖子砍去。

  “哧啦~”

  风谷洞主的脑袋飞了出去。

  塔隆等人也突然发难,顷刻间便斩杀了七八个蛮将洞主。

  “不想死的都别动!”

  一个佣兵扛着长枪指着二公主,咧嘴笑道,“这娘们长得倒是不错,扛回去给主人暖床!”

  “你不是蛮人?”

  胡夜姬听出了他的口音,立刻明白怎么回事了,“猛犸,塔隆,本公主待你们不薄,为何要背叛本公主,背叛大蛮?”

  “背叛?”

  塔隆冷冷一笑,“我们从未背叛过,因为从一开始,我们就是汉王的人。”

  他们也不想背叛大蛮,可是没办法,林默给的实在太多了。

  完成这个任务,他们一辈子吃喝不愁。

  而且,他们能有今日的成就,全都是林默所赐。大蛮给了他们什么呢?

  “二公主,投降吧,你们已经没有退路了,没必要再徒增伤亡。”猛犸劝道。

  这是他作为一个蛮人,对自己同胞最后的忠告了。

  直到这时胡夜姬才明白,原来自己一直都在被林默算计。

  林默先是答应她的挑战,利用她急切扩兵的心理,把佣兵送了过来。

  又趁所有人的注意力都在马圭谷的时候,偷袭了夜来洞寨。

  胡夜姬觉得自己很蠢,居然如此轻易地 就相信了佣兵。

  稍微警惕一些,也不至于落到现在这个地步,所有洞主和将领,包括她在内被汉人和佣兵包围。身后五万大军,不敢轻举妄动。

  “军师来了!”

  这时,一个身穿白衣,腰悬利剑的青年男子骑马走了进来。

  门口假扮佣兵的无当军看到后,立刻投去了尊敬的眼神。

  这一战,他们之所以能赢得如此轻松,多亏了军师运筹帷幄。军师的神机妙算,让他们无比的敬佩。

  “军师!”

  将领们纷纷上前迎接荀叔兴等人。

  “哈哈,军师神机妙算,这娘们果然对佣兵毫无防备。”

  控制胡夜姬的秦台大声笑道。

  荀叔兴笑着走上前俩,对秦台道,“秦将军,怎可对二公主如此无礼。”

  他跳下马,把秦台的铁枪拿开,随后来到胡夜姬面前行了一礼,“汉王帐下军师荀叔兴,见过二公主。”

  胡夜姬冷哼一声,并不领情,“成王败寇,今日输给了你们,本公主认栽。但你们,也休想让我等投降。就算你们占领了大蛮,百万蛮民也不会忘记他们的国家,不可能屈服于你等!”

  荀叔兴微微一笑,“看来二公主从小生于皇族,并不了解百姓的想法。”

  “不论哪个国家的百姓,都只有一个愿望:丰衣足食!”

  “百年前,蛮民生于大山之中,与鸟兽虫豸为伴,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病无所医,老无所养。故而初代蛮皇聚众立国,庇佑子民,故而得到了各部蛮民的拥护。今我王顺应天道,给蛮州子民带来更加安全可靠的生活,蛮州子民无不拥护。我王入主打洛已有月余,二公主可曾听过北方蛮民发生过暴动?”

  胡夜姬沉默不语。

  她知道荀叔兴说的都是真的,北方几个洞的百姓,全都拥护汉王。她派过去的人企图煽动蛮民扰乱大汉后方,然而全都失败了。刚开始她不能理解,蛮民为什么如此轻易就背叛了自己的国家。

  直到听了荀叔兴的这番话,她才恍然大悟。

  老百姓根本不在乎谁当皇帝,他们只在乎,谁能让他们过上好日子。

  自从归顺大汉之后,他们不但获得了安全的生活环境,而且朝廷还给他们免费发放农作物的种子,教他们种植农作物,让他们告别了刀耕火种的时代。

  而且,生娃不但有专门的医者接生,而且生下来不论男女都有补贴。

  大汉所有的政策,都是蛮国无法比拟的。

  蛮民又不傻,他们自然更愿意拥护大汉了。

  “投降吧,汉王仁慈,一定会善待你等。”荀叔兴劝道。

  乌戈、花子虚这些人能投降,说明胡夜姬身后这五万大军,也能投降。

  要是能够将他们吸收,大汉的战斗力必然能够提升一个档次。

  荀叔兴知道,在蛮国这里,只是小打小闹。

  大汉正在要面对的困难,来自中原地带,那些势力强大的反王!

  要知道,光是河间王,就有七十万大军啊。手下能人异士无数,以大汉现在的国力,还不能与他们正面抗衡。

  所以,吸收一切可以吸收的力量,是大汉崛起的基础保障。

  而且胡夜姬是唯一的蛮国皇族,要是她能够投降,剩下的蛮民归顺起来会变得更加容易。

  事已至此,胡夜姬也知道自己无力回天了。

  她犹豫了很久,方才咬牙道,“想让本公主投降也行,但有一个条件。”

  “什么条件?”荀叔兴眉头微微一挑。

  如果不是很为难,他可以替林默做决定。但胡夜姬要是提出过分的条件,也就没必要再谈下去了。

  “杀了乌戈兄妹,屠灭乌氏三族!”

  胡夜姬咬牙切齿道!

第316章 一人当兵,全家光荣!

  听到胡夜姬的话,荀叔兴和在场所有人都无语了。

  本想着她身为公主,为保留最后的尊严,提一些条件无可厚非。可她明知道林默能够顺利进入蛮国都是乌氏兄妹的功劳,还提出这样的要求,分明就是为难林默。

  而且乌秧现在还是林默的女人,更不可能答应她的条件。

  不过答不答应,都需要林默来做决定。

  荀叔兴道,“你的条件我会转达给我王,至于他是否答应,我现在无法做出答复。”

  他知道林默肯定不会答应,但现在,先稳住胡夜姬再说。

  胡夜姬又怎会不知,他心里面是怎么想的。

  “那么在汉王给出答复之前,请先生带着你的人先下山吧。”

  胡夜姬同样也想稳住荀叔兴,给自己争取时间。

  荀叔兴大笑道,“还是请二公主和我一同下山吧。”

  他转过身,对身后的将领道,“请二公主和诸位洞主一起下山,如有反抗,格杀勿论。”

  秦台重新提起长枪,笑着对胡夜姬道,“二公主,请吧。”

  有几个洞主不想坐以待毙,然而他们根本不是骨突兀和楼穹等人的对手,仅仅三两个回合就被干掉了。

  死了几个人之后,剩下的便都老实了,乖乖地跟着荀叔兴一同下山。

  随着胡夜姬和各大洞主被俘,一号阵地的五万蛮军,在骨突兀和花子虚等人的威逼利诱下也纷纷投降。荀叔兴将胡夜姬等人软禁了起来,切断了他们与队伍的联系,免除后患。

  捷报很快便传到了林默的面前。

  此时林默正在处理骠国内部的一些麻烦,虽然骠王已死,可是还有一些顽固分子。

  林默坐镇王都,吩咐手下清除那些顽固分子。

  和蛮国不同,骠国与九州的联系比较少,他们对九州人很陌生,自然很难接受林默的统治。再加上语言不通,以及王公贵族不配合,给林默的统治带来了很大的阻碍。

  不过让林默没有想到的是,自己还没有回去,荀叔兴就带着人把二公主给灭掉了。

  这无疑是一个好消息,林默立刻让荀叔兴安顿好蛮州东南几个洞寨,然后带着剩下的人来骠国。

  随着数万大军入驻骠国,骠国境内那些抵抗力量很快便被镇压了。

  骠国本来就没有多少民众,关于如何统治这个地方,张昹提出了一个很好的建议,将一部分蛮民迁移至此。

  蛮州虽说也是地广人稀,可大多都是山地。而骠国则是平原,适合种植水稻等农作物,把蛮民迁移至此,一来可以发展农业,二来也能同化骠民。

  林默改骠国为骠郡,焚烧了骠国的族谱,将这一族编入蛮人族谱之中,让他们的后代记住,自己是蛮民,而非骠民。

  骠国本就没有什么文化底蕴,就像是一张有些线条的白纸,很好编写。

  蛮国,如今已经没有成气候的抵抗力量了。

  林默正式改蛮国为蛮州,任命张昹为蛮州刺史,花子虚为总指挥使,原建宁太守赵国平为副总指挥使,两人负责军事和治安,辅佐张昹治理蛮州。

  至于蛮州的疆域,林默没有明确划分。

  除了原本的蛮国和骠国外,剩下的南夷十五国,只要花子虚他们有能力,这些均可算作蛮州!

  算算时间,还有六天就是秦禾的预产期了。

  林默不想错过自己的第一个孩子出世,于是把蛮国的事情交给了张昹,并且让荀叔兴留下来帮忙一段时间。

  毕竟这么大一个烂摊子,需要有能力的人来收拾。

  “主上,胡夜姬您打算怎么处置?”

  林默走的时候,张昹和荀叔兴等人前来相送。

  其他的问题林默都已经处理好了,唯独怎么处置胡夜姬,林默没有给出明确的指示。

  当日,荀叔兴把胡夜姬带到林默跟前的时候,胡夜姬提出了同样的条件,只有林默杀了乌氏一族她才会真心投降。

  林默自然不会为了一个女人,而让有功之人心寒,所以很果决的拒绝了胡夜姬。

  但她的身份特殊,杀了她可能会引起蛮民的恐慌。

  “把她带去蜀都吧。”

  林默想了片刻后说道。

  胡夜姬不肯投降,留在蛮州指不定闹出什么幺蛾子。而且一直囚禁她也不是办法,权衡之下,只有把她带到蛮州才是最好的选择。因为过个两三年,等蛮民彻底适应了大汉的政策后,就不会再有人在乎一个亡国公主了。

  “好的,属下这就去安排。”

  张昹立刻说道。

  他可巴不得林默把这个烫手的山芋带走。

  “主上,那么多佣兵怎么办?”

  张昹离开后,荀叔兴担忧的问道。

  花子虚道,“佣兵难以管束,不如强制让他们解散吧。”

  以前佣兵难管,但成不了气候,对蛮国的安全构不成威胁。可如今,两支佣兵团加起来超过了两万人,如此庞大的军事力量不在自己的管辖之下,任谁都会担忧。

  林默摇了摇头,微微一笑,“现在让他们解散,肯定会适得其反。”

  “佣兵都是一些唯利是图之人,所求者不过是钱财。你们可以给他们发布一些任务,只要他们有事可做,有钱可赚,就不会对蛮州的安全构成影响。反而,会成为蛮州开疆扩土的一把利刃。”

  当初组建佣兵团的目的,就是让他们去开疆扩土的。

  而且这么做,可以彻底消除佣兵的隐患。

  当初蛮民之所以选择当佣兵,是因为底层百姓生活艰苦。如今,林默给他们带来了粮食种子,以及便捷的交通道路,和文化教育,工业生产等等。

  蛮民幼有所学,老有所养,壮有所为。

  这种情况下,蛮民肯定不会再去当佣兵。

  要当也去当兵啊。

  大汉提出了“一人当兵,全家光荣”的口号,在蛮州引起了不小的反响,人们都以当兵为荣。

  哪个村要是没个当兵的,走出去都不好意思。

  而且当兵的军饷,不比佣兵赚的少,还有很大的晋升空间。

  在大汉当兵,只要你有能力,就可以成为伍长,什长,甚至总旗。而不是像之前的蛮国一样,需要拿敌人的人头来换。这一政策,大大的鼓励了蛮民当兵的积极性。

  同时,也让那些投降的蛮兵多了一些归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