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武力升满,开局杀穿草原 第56章

作者:萌岛伯爵

  “不会。”李昭一开始就没打算接受高句丽的投降,高句丽所占的汉土李昭是一定要收回的。

  “传令全军,加速进军!”李昭提前让部队开拔。

  拔奇接到使者回报后又惊又怒,他没想到李昭竟然不接受他的投降。

  “事到如今,只有固守了!”拔奇咬牙道。

  他还是相信丸都山城的防御力的,毕竟是高句丽百来年修筑的坚城。

  李昭的军队来得很快,刚到就马不停歇地打造攻城器械,然后发起进攻。

  最先攻城的是扶余炮灰军,尉仇台指挥两万扶余军架起云梯,登城作战。

  几百名肃慎野人打头阵,这些生活在极寒之地的渔猎民族十分凶猛,寒冬造就了他们的坚韧,刚一登城就打开了守军的缺口,在城墙上立足。

  但终究人少,高句丽军很快将这群野人赶下城墙,肃慎人损失不小。

  赶下肃慎,还有扶余,本是同根的两个民族开始了血战!

  “快!给我顶住!”拔奇对着守将们厉声吼道。

  有士兵体力不支,累倒在地,拔奇直接挥刀斩了这名士兵。

  高句丽军看着不禁心寒,他们本就是强弩之末,无心战斗,而且拔奇名声不佳,伯固这才不想传位与他,因此高句丽军有了别样的心思。

  攻城持续了一整天,扶余、高句丽都死伤惨重。李昭见这异族仆从军的效果还真不错,不禁想专门组建一支炮灰军。

  夜晚,拔奇回到王宫,舒适地躺在原本属于伯固的床上,享用着弟弟伊夷模的妻子。

  正当他肆意报复着弟弟时,几名高句丽将领闯入。

  “大胆,尔等要做甚!”拔奇怒道。

  “狗贼,取你性命!”几名将领一人一刀,将拔奇变成了冰冷的尸体。

  第二日,高句丽将领们献上拔奇首级,开始与李昭谈条件。

  高句丽将领的需求很简单,保住他们的富贵即可。至于高句丽如何,他们根本漠不关心。这些谈判内容底层士兵根本不知。

  李昭当场同意了他们的请求,几名闲人,他还是能容下的。

  于是高句丽将领献城投降,建立了二百来年的高句丽至此灭亡。

  李昭灭亡高句丽的同时,张辽的战报也已经送到。

  张辽和高顺率军至乐浪后,不禁傻了。

  这也能叫军队?

  只见三韩人很多都只是穿了身皮袍子,甚至就没穿衣服,拿这些破铜烂铁作为武器。

  张辽、高顺大感失望,好不容易能够独立出征,结果对手竟然是这样的。

  张辽、高顺没有任何战术,直接全军冲锋,一下就击溃了三韩联军,解了乐浪之围。

  随后张辽一路南下,攻城掠地。好吧,根本就没有城,一个个如同山寨一般,很轻易地就被张辽、高顺攻克。

  张辽、高顺短短几天就全面征服了三韩的领土。

  马韩、辰韩、弁韩,灭亡!

  那就剩个扶余国了,扶余王尉仇台被李昭召见。

  “扶余国是不是非常冷?”李昭冷不丁问道。

  “是!使君,扶余乃苦寒之地,不及汉土。”尉仇台害怕李昭打他国土的主意。

  但他不知,李昭已经将那视为自家地盘了,只是来跟尉仇台走个流程的。

  “既然如此,那你扶余人就前来汉地吧。”李昭坏笑道,来汉地的男人,那当然是当兵和当矿工了。

  “啊?”尉仇台大惊失色。

  “怎么?不愿?”李昭语气一变,面色不善道。

  恶来典韦也站到李昭身旁,瞪大双眼,紧盯尉仇台,看着架势是尉仇台敢说一个不字,典韦就能一戟削来。

  “愿意,愿意!我求之不得!”尉仇台只能打碎牙往肚子里吞,至少是保住了小命。

  至此,扶余国亡!

  李昭一下连灭五国!

第87章 发展东北

  五国一降,李昭就控制了大鲜卑山以东的所有土地。

  大鲜卑山就是后世的大兴安岭,也就是说李昭控制了东北和外东北,外加朝鲜半岛。

  李昭将高句丽的国土恢复为玄菟郡,将东汉设的玄菟郡并入辽东郡然后在朝鲜半岛新增设临屯、真番、带方三郡。

  扶余国土被分成扶余、会宁二郡。肃慎作为作为扶余的属国,直接被李昭吞并,李昭将肃慎人全部收编,肃慎人充满原始的气息,作战凶猛,是不错的炮灰。

  然后李昭就在东北三江交汇之处,设立黑水郡,控制外东北,接着又在外东北南部的不冻港处设立沧海郡。

  朝鲜半岛虽然贫瘠,却有铁矿,三韩人买卖皆以铁为货币。

  而东北幅员辽阔,但却地广人稀,因此设的郡如同大汉南方的交州、扬州一般,一郡所管辖的土地极大。

  东北的潜力也是十分巨大,地势平坦,土地肥沃,耕耘好了完全可以作为后方粮仓。

  可是东北最大的问题就是气温过低,冬季过于漫长,十分熬人。而且开垦冻土费时费力,以目前的耕种技术,要想开发东北,根本划不来。

  好在李昭如今手中有着大量的廉价劳动力!

  扶余、高句丽、三韩,李昭治下这些异族的人口加起来已经超过一百万人,抛去妇孺,也有几十万青壮年可用。

  这些人已经被李昭贬为奴隶,于是李昭在幽州下达文书,但凡肯移居东北的汉人,一户便可领一名男性奴隶使用。

  扶余、高句丽人与鲜卑不同,都是会耕种些土地的,三韩也是农耕文明,这些人作为农具使用再合适不过了。

  同时,李昭还下令,只要到东北去的汉人,能开垦多少土地都归个人所有!

  这一项政策无疑是对于幽州百姓最为诱人的,如今世家大族占着土地,普通人家里根本没多少地。

  于是,许多百姓决定铤而走险,报名移居东北,幽州掀起一波移居潮,好多世家大族的佃户纷纷不再续签地租,直接去了东北。火爆程度甚至波及冀州、青州,李昭又下令外地百姓一视同仁,又吸引了大量外地州郡的百姓。

  异族农具分发完后还剩很多,就全去下矿了。而异族女性就比较紧缺了,李昭打完战之后,便将异族的妙龄女子全都赏赐士兵,凭借战功的多少,就能领多少。

  人人有份,哪怕是负责后勤的民夫也有,有些战功显赫的士卒甚至能领走五人,这使得幽州百姓对于参军的热情更上一层楼。

  诸位将领也被李昭各自赏赐了十名三韩女婢,张辽、徐晃欣然接受,他们都到了年龄,不再是个少年了。赵云、高顺在李昭强迫下勉强收下。

  黄忠人至中年,已有妻子刘氏,还育有一儿一女,就只要了一名婢女。

  黄忠苦口婆心地说道:“等主公到了而立之年,就能体会什么是身不由己了!”

  黄忠扶着腰懊悔,李昭不禁好奇是什么能让武艺高强的黄忠如此这般模样。

  公孙瓒说什么也不要这些异族婢女,李昭怕他砍了这些婢女,就没强塞。

  “主公,那我呢?”典韦见大家都有,连忙问道。

  “你立了什么功劳?”李昭逗他道。

  典韦一呆,他一直护在李昭身边,倒是没怎么到前线上去。李昭自从军队增多后,就不怎么亲自上战场了,也搞得典韦都没什么立功的机会。

  “主公,我怎么说也是恪尽职守了!”典韦委屈道。

  “逗你呢,已经留好了一名马韩婢给你呢!”三韩的婢女皮肤白皙,面容姣好,是最为抢手的。

  李昭又想起之前征黄巾时的承诺,便继续问典韦:“可在幽州有中意的姑娘?”

  “有!”典韦也想起之前李昭说的话,赶紧跟李昭介绍。

  李昭一听,却是军中一名曲长的妹妹,李昭当即就为典韦说了亲,典韦如愿以偿地结了亲。

  说回发展新得到的地盘,李昭定下目标,要在几年之内,将东北和朝鲜半岛变为汉土,这就需要大量的汉人了。

  好在如今真正的战乱还没到来,汉人人口还是足够填充这些地的,从冀州和青州来幽州的难民不少,李昭根本不愁人。

  而对于移居地点,高句丽、三韩不必说,这些地方本就有汉人居住。真正的困难是气温低下的东北,如今正是小冰河时期,东北的冬天可不好过。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李昭马上想到了煤炭和棉花。

  煤炭还好说,大汉本就有开采露天煤矿,李昭只需要多分配一些奴隶矿工去煤矿就行了。

  而棉花则更是关键,如今的汉人想要抵御严寒只能依靠动物的皮毛来取暖,要是能够大量种植棉花,则能大大增强汉人在东北的生存率。

  历史上李世民征伐高句丽,就曾因为天气严寒而退兵,要是能有棉花制成的棉袄,就可能就改变了。

  棉花真正推广要在宋代,而到了大明,内实以棉花的鸳鸯战袄可是边关卫所兵御寒取暖的保命之物啊。

  李昭记得棉花的原产地在印度,是通过丝绸之路传入华夏的,就派手下到处寻找,但手下找遍了幽州也没有李昭说的棉花。。

  “主公可是要这个棉花?”田丰拿着一枝植物花朵来找李昭。

  李昭一看,摇摇头,田丰拿来的是木棉,与棉花不是一个东西。

  “那属下就不知道这棉花到底是何物了。”田丰也束手无策。

  “算了!”李昭见既然找不到,那就先不找了。

  报名前往东北的百姓有很多,已经达到了三十万人,大都是冲着李昭的土地政策去的。

  三十万汉人加上十万农具,就成了东北的第一批移民。

  如今正是春末之时,气温开始升高,正是开垦冻土的好季节。

  李昭给每家每户分发由他升级过的种子,便让这些汉人前往东北。

  就在李昭的移民计划有条不紊地开展之时,有一贵客来到了幽州。

第88章 蔡邕到来

  幽州,一架马车缓缓从并州方向而来。

  “父亲,我们这是要去幽州吗?”一名亭亭玉立的清秀少女在马车内问向一名老者。

  这名少女正是蔡琰,四年过去,如今的她已是二八年华,出落有致,散发着文学气息。

  “嗯,幽州牧李昭与我们有旧,应该会让我们避避风头。”蔡邕说道。

  蔡邕被流放五原后碰上了刘宏大赦天下得以回家,然而五原太守王智在为他送行时,蔡邕没有搭理人家。王智的哥哥可是前十常侍之一的王甫,于是蔡邕又被宦官诬告,蔡邕怕这次无法幸免,就决定跑路。

  虽然是跑路,但蔡琰却充满了期待。

  蔡邕见状,说道:“这下是去错地方了,应该去兖州泰山郡的,泰山羊氏跟贞姬有婚约,定能收留我们,这李昭就不一定咯。”

  蔡邕摸了摸小女儿的蔡贞姬的脑袋。

  蔡琰嗔怪道:“父亲刚才还说李州牧跟我们有旧!”

  “有旧是有旧,但他如今身居高位,又怎会搭理我这罪人呢?”蔡邕玩笑道。

  “李州牧不是这样的人!”蔡琰不自觉地为李昭辩解道道。

  蔡邕虽是开玩笑,可是见女儿如此为外人说话,不禁心里拔凉拔凉。

  “唉,女大不当留啊!”蔡邕心中叹道。

  蔡邕的马车驶至蓟县,一路上,见到了幽州的繁华景象,不由得被大感意外。

  他本以为幽州遭受黄巾之乱,又逢乌桓叛乱,本该民生凋敝。却不想在李昭的治理下,幽州百姓的生活比以前更好了。

  “父亲,这幽州与雁门的景象一样,看来都是李州牧的功劳啊!”蔡琰不由得感觉欣喜,李昭的武功已经传名天下,没想到文治也如此出色。

  “嗯。”蔡邕点点头,他路上路过雁门,雁门郡的热闹景象他本以为是杜畿的功劳,现在看来杜畿也只是延续李昭的政策。

  蔡邕进了蓟县,首先就是去找到州牧府,州牧府的门口有两名亲卫看门。

  “这是我的拜帖,还请二位通报。”蔡邕附上自己的名帖。

  亲卫接过后一愣,以往来找李昭的都是李昭的手下,打声招呼他们直接就去通报了,这次这么正式倒是第一次见。

  不过亲卫不敢怠慢,立马有一人拿着名帖去通报李昭。

  李昭接过后很是惊讶,这蔡邕怎么来这了?

  李昭连忙将人请入府中,问候道:“蔡公怎么来我这了?”

  “受到小人迫害,特来你这避一避,子阳不会不欢迎吧?”蔡邕笑道。

  “怎么会呢!蔡公想在我这待多久都行。”李昭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