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太监:多子多福的我如鱼得水 第336章

作者:尘封一天

  但汉人官员在蒙古贵人面前,也低三下四,与奴仆没啥区别。

  轰隆隆。

  那马蹄声越发近了。

  孟康听闻动静,下意识往外面瞅了一眼。

  不对啊!

  啥时候蒙古骑兵身上穿的是玄色盔甲了?

  再看那打起来的大旗,明显是汉家款式!

  “不好!是南宋狗儿来袭城了!”孟康大惊失色。

  说来有趣。

  南宋百姓视北地汉人为叛徒。

  北地汉人则瞧不起南宋,称呼为狗儿。

  北地汉人对南宋的心态颇为复杂。

  大家百年前都是同族,如今却要互相厮杀。

  怪谁?

  自然要怪不当人的南宋朝堂了。

  当初岳飞北伐,无数北地汉家百姓举家来投,更有义军策应,就是为了让南宋收复失地。

  然而呢?

  赵构十二道金牌发出,岳飞风波亭冤死。

  整个北地义军被异族屠戮一空。

  这种事情不光只有南宋初期发生,后面南宋君臣也偶有北伐之事。

  起初还有不少自觉为汉人的北地百姓投效出力。

  可后面北地汉人发现,这南宋朝廷根本指望不上啊!

  每次投效的北地汉人,几乎都被南宋不当人的君臣卖了个干净。

  更有南宋军队在北地杀良冒功,劫掠百姓的事情发生。

  因此,北地与南方彻底离心离德。

  回到楼间关。

  孟康本能想要召集手下士卒抵挡。

  可那城门还未关上,就被羽林骠骑突入。

  城门守军反抗者皆被斩杀。

  这两千汉人辅军,怎么可能是羽林骠骑的对手?

  在死了大半后,孟康连带着剩下汉人辅军投降了。

  林尘望着这些北地汉人仇视、不安的目光,眉头微皱。

  他也清楚北地汉人与南宋的微妙关系。

  从某种角度来说。

  若不是朱元璋统一,建立明朝。

  中原极大概率出现南北分治的情况。

  归咎原因,便是南宋一朝,北地汉人百年沦陷异族统治。

  这个问题,不是他眼下要考虑的。

  “收缴武器,让卫青安排步卒严加看管。”

  林尘可没打算在楼间关停留。

  毕竟时间紧,任务重!

  ……

第359章 行将就木

  从时间来算。

  此刻的蒙古军队尚处于横扫欧亚,举世无敌的状态。

  勉力支撑的南宋军队,更是只敢蜷缩在坞堡城寨当中,根本不敢与蒙古骑兵野战。

  往日南宋作为依仗的襄樊城防,随着吕文焕这个守城主将的投降,宣告形同虚设。

  南宋朝堂不乏聪明人。

  或者说,聪明人在南宋朝廷做不了官。

  这些人很清楚南宋已经到了灭亡边缘,蒙古大军即将在忽必烈的号令之下鲸吞整个南方。

  所以,南宋位极人臣者,有什么动作吗?

  答案是没有。

  这是人之惯性。

  当所有人都能看见大厦将倾的结局时,便无人敢挑明此事。

  皇帝依旧花天酒地,不理朝政。

  朝堂大事,大多都交由贾似道这个权臣打理。

  此人说来有趣。

  在担任宰相这些年,排斥异己,大权在握,却好斗蛐蛐。

  因此被外人称作促织宰相。

  不过贾似道这人并非秦桧那般的奸佞之徒。

  在忽必烈大军南下时,其亲率十三万南宋最后的精锐水军与其血战,只是最后战败而逃。

  纵观贾似道一生。

  他好似真觉得自己有回天之能,挽大厦之将倾的才干。

  然而呢?

  事实证明贾似道也不过一文臣儒士,做不得诸葛丞相。

  最后在被贬途中,被一介校尉问罪斩杀。

  回到现在,临安贾府。

  贾似道府邸可谓是奢华无度。

  在他担任宰相的这些年,搜罗大量奇珍异宝,古玩字画。

  再看那富丽堂皇的贾府大堂内,一个中年男人穿着白净短衫,手持折扇,坐在木椅上把玩着促织罐。

  他模样潇洒,但放荡的坐姿却与他的身份格格不入。

  若不是深知他的底细,谁能想到此人就是权倾朝野的贾似道!

  倒是贾府仆人,见怪不怪了。

  “恩相!”

  只见几个朝中高品文官齐至,恭敬行礼。

  这帮人,便是贾似道名下党羽。

  如今宋度宗不理朝政,贾似道一家独大,前不久刚刚将几个政见不合的对头打压下去。

  看贾似道那笑容满面的样子,就知其对这般结果很是满意。

  至于那即将到来的蒙古大军,似乎不被他贾似道放在眼里一样。

  管中窥豹,可见南宋朝廷的荒诞。

  明明大敌当前。

  朝堂诸公还能把心力都放在弹劾政敌之上!

  “文然,你且看此物!”

  贾似道见亲信前来拜见,当即将手中促织罐小心翼翼递给被叫做文然的羊须胡男子。

  正所谓上有所好,下有所效。

  贾似道心爱促织,其手下党羽一个个也成了此门高手。

  “这可是恩相书中所写,号金威大将军的促织?”

  听闻亲信这般恭维的贾似道,脸上笑意越发浓郁起来,颔首道:“正是!”

  “此物可是本相专门托人寻得而来。”

  几位亲信闻言,也不由恭喜起来。

  倒是有一人忍不住了,小心翼翼开口:“恩相,有消息来报,说那蒙古鞑子即将南下,我等是否奏明陛下,早做准备?”

  此话一出,惹得贾似道脸上笑意褪去,满是不快。

  “这等朝堂之事,为何要在本相私宅商议?若是被外人听去了,还不得弹劾贾某拿国政当私事?”

  贾似道此话,听起来大义凛然。

  实则却是因被扰了兴致,在敲打对方。

  闻言,刚刚开口那人脸上一僵,连连摇头,直言不敢,不敢。

  “罢了。”

  贾似道看亲信如此做派,顿觉无趣起来,将那什么金威大将军放下。

  他如何不知蒙古大军即将南下的事情?

  无外乎,筹措军粮,招募各地精锐。

  如过去那般,准备依托南方水网,阻击蒙古铁骑罢了。

  只是那襄樊丢了,倒是大麻烦。

  贾似道想到什么,心里不由暗骂起来吕文焕此獠,不当人子!

  “对了恩相!”

  一人好似想到什么,献宝般开口道,“学生这段时间打听得知,说那蒙古凤翔府,在闹兵乱!”

  “哦?”

  贾似道闻言,眉头微皱,示意后者继续说。

  后者见状,连忙继续说起所得消息。

  “前些日子,凤翔府突然冒出……”

  “哦,那凤翔府窜去了一支宋军?”

  贾似道听完亲信所言,一脸不可思议之色。

  “按照学生收到的消息,蒙古那边是如此说的。”

  “呵。”

  贾似道面露讥讽之色。

  让他相信一支流窜到蒙古境内的宋军军队,能在短短半月时间,击败击溃凤翔府三支蒙古万人骑兵?

  那还不如相信忽必烈昨日行房事时,中风了!

  贾似道不相信,他只觉得凤翔府的确闹起军乱来。

  若是如此,起码此番蒙古大军南下的时间又能拖几年。

  毕竟真按消息来看,整个凤翔府都落入那支宋军手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