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流皇太子 第34章

作者:烟十叁

  他感觉就算魏如云醒了,叶洵都不配见她。

  魏如云若是得知叶洵所作所为,非得将她再次气昏不可。

  她可是一代贤后,哪经受得起这样的打击。

  简直太可恨,太令人厌恶了。

  虽是如此。

  但叶澜天还是没下去这一脚。

  见叶澜天没有动脚。

  叶洵缓缓抬起头来,望着他,眸光坚毅,“父皇愿打便打吧,千错万错,都是儿臣之错,父皇就算打死儿臣,儿臣亦无怨无悔。”

  此时,他只觉心中万马奔腾。

  这狗东西干了这么多缺德事,还这么怂?

  竟求饶到,叶澜天已不再相信的地步。

  叶澜天对他失望到何种程度,才会对他的辩解,无动于衷,甚至想补上两脚。

  听了叶洵的话。

  叶澜天微微一滞,眼眸动容,若是以往,叶洵除了跪地求饶,搬出母后,卖惨之外。

  从来没有如此沉稳而又坚毅的情况。

  叶澜天眉头微蹙,面带疑惑。

  难道?

  这逆子真的转性了?

  叶澜天愿意相信,却又不敢相信。

  人心凉薄,非一日看破。

  叶洵在叶澜天看来,已愚蠢到无药可救。

  “陛下......”魏无忌在他身后轻轻唤了一声。

  闻言,叶澜天才反应过来,今日前来的目的。

  他是来看看叶洵转变的如何。

  叶洵被废,没了靠山,这几天的日子确实不好过。

  不过,叶澜天依旧没给叶洵好脸色,冷哼着坐到上位,沉声道:“那六首诗,真的是你这逆子所赋吗?”

  闻言,叶洵走上前,微微揖礼,不卑不亢道:“确实是儿臣所作,儿臣没有拿这事露脸的必要,赋诗一事,若是作弊,那岂不是自取其辱?”

  话落。

  叶洵抬头望着叶澜天,眸光坚定,没有半分闪躲畏惧。

第38章 夏皇震惊,叶洵十二字治国真言

  望着叶洵坚毅的面庞,坚定的眸光。

  叶澜天心下一惊。

  叶洵这副模样,他还真是第一次见。

  魏无忌微微点头,昨晚在镇国公府,叶洵便是凭借这双坚定的目光将他打动。

  紧接着。

  叶澜天眉头拧成一字川,继续问道:“那朕现场出题,你能否赋诗一篇?”

  叶洵揖礼,风轻云淡道:“父皇尽管出题,儿臣接下便是。”

  望着他波澜不惊的模样。

  叶澜天心生错觉,面前的叶洵仿佛换了个人一般,性格沉稳且冷静,精气神十足。

  若不是叶洵是他亲生儿子,他几乎这是假冒的。

  顿了顿。

  叶澜天起身,心中思忖,缓缓开口。

  “那你就以悲壮为题,赋诗一首。”

  “朕倒要看看,你这逆子是否真有诗才。”

  听见此题。

  魏无忌心下一沉,“悲壮”这根本是叶洵以前不曾明白的问题。

  此题于他而言,已是极难。

  看来,叶澜天对于叶洵的考验,没有丝毫手下留情的意思。

  叶洵应声道:“是,父皇。”

  此时,他的心情倒是非常平淡。

  别说赋诗一首,就是将大夏文人全找来,叶洵亦是能对他们进行车轮战,凭一己之力,撼动大夏诗坛。

  他的背后,可是数千年的文化底蕴。

  随即,叶洵缓步厅堂,仰望屋顶,缓缓开口。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诗词落地。

  叶洵微微摇头,哀叹一声,将气氛拉满。

  诗圣杜甫的这首《登高》,被誉为古今七律之冠。

  无论是炼字还是对仗,都有着超高的水准。

  叶洵有信心凭借这首诗,扳回一局,改变叶澜天对他的看法。

  与此同时。

  叶澜天与魏无忌两人长大了嘴,相互看了一眼。

  瞠目结舌,难以置信,惊为天人......

  若是说叶洵之前所作的六首诗是传世佳作,那此篇诗词已能震古烁今,威震诗坛。

  叶澜天惊叹的站起身来,指着叶洵,难以置信道:“这......这真是你随后吟诵而出!?”

  饶是亲眼看到,亲耳听到,他还是无法相信。

  这哪里是叶洵这般年纪,这般经历可以写出来的佳作!?

  他真是难以想象叶洵的改变。

  魏无忌惊叹道:“陛下,好诗,这真是一首好诗呀!”

  “天风乍起,野猿哀号;沙鸥盘旋,无处落脚。”

  “于萧索落寞之中,见一江无情水东流,顿生天地浩瀚,人生渺茫的悲凉。”

  “艰难潦倒,国难家愁;白发日多,因病断酒。”

  “本来是盎然登高望远,却平白无故惹恨添悲。前面飞扬震动,而后软冷收场,无限悲凉之意,溢于言外。”

  魏无忌不禁闭上眼,回味着这首诗词。

  紧接着。

  魏无忌缓缓睁眼,望向叶洵,惊奇道:“殿下,这首诗的名字叫什么?”

  叶洵淡淡道:“《登高》。”

  见他这平淡模样。

  叶澜天和魏无忌又是一惊。

  在他们看来,震古烁今的诗篇,在叶洵眼中好像只是随口。

  这便是降维打击。

  虽然叶澜天不愿夸赞叶洵。

  但却也不得不认可叶洵的诗才。

  此诗八句皆对,粗略一看,首尾好像未尝有对,胸腹好像无意于对。

  但仔细玩味,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

  这首《登高》牛气的不单单是诗篇本身,还有它的格律,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呼.......

  叶澜天长出一口气。

  自从他入厅以来,叶洵所有表现,皆深得他意。

  看来,他的决定是对的。

  废掉叶洵的太子之位,真的令他有所转变。

  紧接着。

  叶澜天看向叶洵,继续问道:“那你认为,一国之君,应该从哪几方面治国。”

  叶洵性格转变,腹有诗才,懂得经商还万万不够。

  若是复储,治国之道才是根本。

  闻言。

  魏无忌亦是期盼的望向叶洵,期待着他的回答。

  叶洵没有犹豫,缓缓道:“任贤,肃吏,平冤,减赋,屯田,练兵,安疆。”

  简简单单十二个字,脱口而出。

  言辞虽简,却掷地有声。

  叶洵既然已经决定要走这一步,便没有藏着掖着的必要。

  叶澜天难以置信的望着叶洵。

  还真是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

  原本纨绔到几乎已无药可救的叶洵,竟能用简简单单几个字,概括了军事,政治,民生等诸多方面的问题。

  魏无忌不禁心下大喜,有希望了,魏家有希望了,关西派有希望了,撼山计划也有希望了。

  叶澜天亦是心中叫好,不过脸上却未显露出来。

  虽然现在叶洵表现的都非常好。

  但他还是怀疑叶洵背后有高人指点,不然他不可能转变如此之大。

  就算真是叶洵顿悟。

  叶澜天也需要时间来检验叶洵是否真有大才。

  紧接着。

  叶澜天拂袖,站起身来,沉声道:“走吧辅臣,朕累了。”

  此时,他心中虽然高兴,也希望叶洵是发自内心的改变。

  但他还是忍住不再跟叶洵说话。

  “是,陛下。”魏无忌上前,跟在叶澜天身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