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流皇太子 第637章

作者:烟十叁

  紧接着。

  叶洵吩咐道:“将镜子搬到殿中,你们两个就可以回去了,走的时候找曹安要赏钱,每人二十两。”

  听闻此话。

  两名工匠喜上眉梢,忙揖礼道:“谢殿下恩赏。”

  到东宫帮工,这是谁都愿意来的,太子爷随便打赏一下,就是一笔不菲的横财。

  随后两个工匠将玻璃镜抬到了承恩殿中。

  这么好的东西,叶洵当然要给太子府的众人开开眼。

  ......

  夜,皓月当空。

  东宫。

  承恩殿。

  叶洵正伏于案头,写着制作玻璃镜的配方和过程。

  由于其中涉及到水银,所以叶洵写的格外精细,将安全事项也加了进去。

  水银这玩意可不是闹着玩的,搞不好真的会出人命。

  到了饭点。

  苏瑾,谢玄,武岳,夏千歌,秦舒柔等等一众人,全都来到了殿中。

  望着殿中那个巨大的铜镜,所有人的目光全都被吸引了过去。

  镜子照出来的清晰身影,亮瞎了他们的眼睛。

第805章 太子爷给予大夏最伟大的壮举(5/5)

  承恩殿。

  玻璃镜前。

  一众太子府的人,个个都像没见过世面一般。

  “卧槽!这究竟是什么情况!?这是镜子吗?为何能将人的照的如此清晰?这是玻璃做的!?”

  “妙哉!妙哉!没想到这世上竟有如此宝物!这要比铜镜不知道强了多少倍。”

  “太子爷!您的手段真是越来越高明了,竟是连镜子都可以制作的如此精美,照出来的人竟如此真切!”

  “殿下!奴家知道了,这是不是您那日说的玻璃镜?”

  ......

  太子府众人七嘴八舌,纷纷惊叹着玻璃镜的清晰与真切。

  这个时代用的都是铜镜,就是经过最简单的抛光与打磨制作而成的。

  无论是照出来的色彩和清晰度,那都是跟玻璃镜无法相比的,简直就是云泥之别。

  望着众人惊讶的模样。

  叶洵面色淡然,波澜不惊。

  “看到你们如此认可,本宫就放心了。”

  “这确实是玻璃镜,用玻璃制作而成,工艺并不复杂。”

  “但这东西的价值不言而喻,虽然不是生活必需品,但市场一定不小。”

  紧接着,他转头看向苏瑾。

  “本宫将制作流程和配方给你,你让表哥抓紧时间制作与销售,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赚取第一笔利润。”

  苏瑾忙应声道:“是,殿下,卑职明白。”

  随后众人欣赏完,又跟叶洵讨要后,这才恋恋不舍的离开镜子前,准备用膳。

  虽然玻璃镜不是什么贵重的东西。

  但是却令他们感觉重新认识了自己一次。

  .......

  翌日。

  清晨。

  叶洵带着穆凌霜出了东宫,去张忠平府上拜访。

  医学院筹建在即,叶洵需要先将夫子的事情给解决。

  若是太医院的人请不动,那就需要让张忠平给介绍些乡野大医。

  叶洵与穆凌霜两人身着便服,溜达出了皇宫。

  上京城内十分热闹。

  大街小巷都有商贩摆摊。

  商业活动已彻底打破了坊市的限制。

  这是大夏发展的必然趋势。

  由于如今大夏《摊丁入亩》的推行,赋税以田亩为主,极大的促进了大夏手工业和商业的繁荣。

  毕竟没有田亩的人虽然不用交税,那也得活着不是。

  所以叶洵提出的修建官道是非常适应时代发展的。

  三五年后,大夏商业与手工业必然发展到最为火热的时期,到时候大夏交通四通八达,水泥路铺设全国。

  对大夏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与繁荣,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

  “夫君,上京城真是越来越繁华了。”穆凌霜走在叶洵身旁,望着繁荣的青龙大街不禁感叹着。

  叶洵扫视四周,不由点头。

  “没错。”

  “百姓们终于能过上好日子了。”

  “其实他们要求的并不多,吃饱穿暖而已。”

  “那糖葫芦不错,夫人我请你吃。”

  叶洵说着,拉着穆凌霜向摊位而去。

  卖糖葫芦的是个两鬓斑白的老翁,虽然年迈,气色倒是不错。

  “两位客官,要糖葫芦?”

  “咱们这可都是用上好白砂糖制作的。”

  叶洵掏出一块碎银,递给老翁,“老大爷,给我来两串。”

  老翁望着叶洵掏出来的碎银一愣,忙道:“呦~公子您这钱老头子我找不开。”

  “这两串全当请你们算了。”

  老翁说着,极为大方。

  叶洵忙塞到他手中,淡然笑道:“不用,钱不用找了。”

  “这......”老翁面露为难,颇为不好意思,没想到今日刚出摊就占了这么大便宜。

  “无妨,咱们聊聊天。”叶洵接过糖葫芦,递给穆凌霜一串,“老大爷,你家可还有田?”

  老翁将碎银收了起来,揖礼道:“谢这位公子赏赐,我们一家是从关州来的,没有田亩,以贩卖为生,住在上京城东郊的赵家村。”

  “老头子我和儿子在城中卖糖葫芦,老伴和儿媳在家中织布,日子过的也算富足。”

  “这要感谢朝廷减免了我们的人头税和徭役。”

  “土地多的多交,土地少的少交,没有土地的不交,真是为我们这些无地百姓,卸下了沉重的枷锁。”

  “不然我们家中要负担我们四人加孙子的人头税,剩下的钱哪里够过活啊。”

  “如今可以攒下钱,修缮房屋,偶尔还能吃上一顿猪肉改善伙食。”

  “这若是五年前,是老头子我想都不敢想的啊!”

  老翁十分激动,一口气说了很多,提起没有徭役赋税之事,脸上就是抑制不住的笑容。

  活在一个没有压榨的国家是幸福。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三餐四季......

  这就是这个时代百姓,最简单而又朴素的追求。

  穆凌霜听着,感触颇深,她是云南穆府郡主,当初云南在穆王的治理下,已是井井有条。

  但跟现在比起来,还是差的很多。

  人头税与徭役的废除,确确实实卸下了百姓肩上的枷锁。

  这是太子爷给予大夏最伟大的壮举。

第806章 夫君能有这种觉悟,妾身倍感敬佩(1/5)

  听着老翁的话。

  叶洵非常高兴,证明这几年来他的努力没有白费。

  《摊丁入亩》的推行也已有几年时间,如今看来已初见成效。

  这些无田无地的百姓们,也寻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生活方式。

  但这种商业平衡,归根结底还是有夏商撑着,不然大夏撑不住这次赋税制度的改革。

  叶洵望着老翁,笑了笑,“这么说来,百姓们的日子都好过了吧?”

  老翁忙点头道:“那是那是,有田的种田,没田的做些手工或者去帮工,只要肯干活,一定饿不着肚子。”

  “我家一个侄子就在夏商的玻璃作坊中做工,一天能有七十文,这工钱真是太高了。”

  “还得是说咱们太子爷。”

  “听说这土地改革,《摊丁入亩》,夏商都是太子爷一手创办的,太子爷大仁大义,心系天下,真是我大夏的青天。”

  “老头子我能在有生之年碰上这么一位太子爷,有福喽......”

  老翁说着,脸上是抑制不住的喜悦。

  叶洵嘴角扬起笑容,淡淡道:“老大爷说的好,您先忙,我们就先走了。”

  老翁忙道:“两位客官慢走,你们下次再来,老头子请你们免费吃。”他挥着手,喃喃自语,“出门就遇贵人,今天给孙子炖猪肉吃。”

  叶洵与穆凌霜又买了些糕点,补品便向张忠平家而去。

  虽然叶洵是太子。

  但俗话说的好,江湖不是打打杀杀,江湖是人情世故。

  太子空手去与拿着东西去,那给张忠平的感觉是完全不样的。

  而且叶洵对于官僚之风,皇室阶级,并没有那么在乎。

  穆凌霜转头看着叶洵,眼眸中满是敬佩。

  “夫君,你真的是凭借一己之力,硬生生扭转了大夏的发展与百姓们的生活。”

  “再硬的笔,也无法在浩瀚的史书上,书写出你对大夏,对百姓,对历史的贡献。”

  叶洵听的一愣,随即笑道:“夫人,言重了,独木难支,这功劳本宫可不敢独吞,没有你们的支持,本宫也无法成事。”

  穆凌霜看着叶洵,柳眉微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