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流皇太子 第721章

作者:烟十叁

  叶洵淡然一笑,端起杯盏喝了一口,“父皇,您没看出来的事多了。”

  “科举乃是大夏今后仕途发展之根本,儿臣自然马虎不得。”

  “诸位大人还有其他问题吗?”

  听闻此话,众人面面相觑。

  礼部尚书高天正站起身来,揖礼道:“殿下,微臣还有一事。”

  叶洵压了压手,“高大人不必拘礼,坐下说即可。”

  高天正嘴角一抽:杀人诛心啊,您让我一礼部尚书不必拘礼?这不是打我脸吗?

  不过他拿叶洵是最没有办法的。

  太子爷如日中天,谁的话也不会听,尤其是礼法。

  高天正恢复了下心神,沉吟道:“殿下,那国子监和弘文馆的监生们呢?”

  “是不是允许他们直接参加乡试,不用院试?”

  叶洵毫不犹豫的摇头道:“没有这个可能,本宫不管以前如何,今后想要为官,没有任何人可以逃离这四场考试之外。”

  “对了,高大人倒是提醒了本宫。”

  “国子监和弘文馆的监生们,谁若是连院试都不过,那就将他们请回家,不要浪费国家的教育资源。”

  “本宫不管他是王爷的儿子也好,尚书的公子也罢,享受这么好的教育资源,若是连院试都过不去,还浪费时间干嘛呢?”

  现如今,叶洵是不怕王子皇孙和王权贵胄闹事的。

  他不用看任何人的脸色。

  他们愿意干就干,不愿意干就滚蛋。

  当然,叶洵的手腕是有目共睹的,别说五望,就连晋皇都被太子爷给搞,了他们还有什么敢嚣张的。

  一众大臣更是脸色一沉。

  这可倒好,好处没捞着,还得将各自家的傻儿子给接回来。

  叶澜天大手一挥,面噙喜色。

  “好,非常好。”

  “若是诸位爱卿没有意见,那就按太子爷说的意思办。”

  “各地学院也开了一段时间,官吏选拔也停了一段时间,明年正好开始科举制度的恢复。”

  “高天正。”

  高天正忙揖礼道:“陛下,微臣在。”

  叶澜天沉吟道:“昭告天下,恢复科举制,让天下有识之士,明年准备参加科举。”

  “另外让各州城准备好,院试和乡试之时,礼部,吏部和御史台,三方联合官吏到各州城参加出题和监考。”

  “一定要严禁徇私舞弊的发生,一定要做到公平,公平,再公平。”

  高天正应声,“卑职谨记。”

  剩下的事就是细节。

  叶洵自然没有兴趣,便准备离去。

  工部尚书闫开成突然叫住叶洵,“太子爷,微臣有一事相求。”

  叶洵一愣,问道:“闫大人有何事,但说无妨。”

  闫开成忙道:“这段日子工部很忙,但......但图纸绘制出现了难题,效率极低,不知殿下可否能帮微臣出了主意。”

第912章 太子爷的规划(2/5)

  听着闫开成的话。

  叶洵一愣,眉头微蹙,问道:“可是因为,毛笔绘制图纸的速度过慢,导致绘制效率低?”

  这个时代的大夏,可用之笔都是毛笔。

  虽然有非常精细的工笔画,可以绘制图纸,但归根结底还是效率低,修改难这是硬伤。

  除此之外,毛笔还需要研墨等,用起来不方便。

  这也是叶洵想要搞出来铅笔的原因。

  听着叶洵的话。

  闫开成瞪大眼眸,瞬间不淡定了,心道:您能力超乎寻常,举世无双这也就算了?现在算怎么回事?因为用毛笔而导致绘图效率低,您都一眼看出来?能掐会算吗?

  闫开成真是难以想象,太子爷这脑子里究竟装的什么东西,怎么会如此令人惊叹。

  他不认为自己脸上写了字。

  不过这也好。

  跟太子爷对话,那真是不要太省事,不用太费口舌。

  见闫开成愣神。

  叶澜天眉头微蹙,沉吟道:“闫爱卿,太子问你话呢。”

  闫开成一滞,忙笑呵呵道:“没......没错,微臣说的就是因为毛笔绘图,效率较低的事情。”

  随即,他又看向叶澜天。

  “陛下,微臣是太过震惊了。”

  “这事微臣从未跟太子爷提起过,工部也没人说过,太子爷竟是一眼就看出问题所在,微臣......微臣实在惊叹。”

  此话落地。

  殿中一众大臣纷纷向叶洵望去。

  唉......

  还真是人比人该死,货比货该扔啊。

  太子爷平日里看着放荡无忌,无拘无束,但脑子是真的灵光,不一定想着什么大事。

  他们估计,他们的一举一动,太子爷都看在眼中,今后还是收敛点好,免得被搞。

  叶洵则是淡然一笑,“闫大人不必震惊,这事本宫这几天确实在考虑。”

  “三日吧,三日之后,本宫给你搞出来一种可随时修改,效率又高的笔来。”

  闫开成一愣,忙揖礼道:“太子爷费心了,微臣感激不尽。”

  随后,叶洵便离开了厚德殿。

  “有太子爷在,我们这些老家伙不知道轻松多少,大的方向根本就不用操心。”

  “说的没错,我看科举制搞的就不错,中外文臣皆由科举而进,非科举者勿得与官,两年举办一次,这对大夏官场的发展是非常有益处的。”

  “咱们也别闲着了,太子爷已经规划好了科举制,我们研究研究接下来科举制的具体细节。”

  “天下读书人都憋好几年了,明年参加科举的人肯定多,我们得提前摸一下,省的措手不及。”

  ......

  三省六部的官吏们,在叶澜天的主持下,开始讨论科举细节。

  每每提起太子爷,还是忍不住惊叹。

  ......

  东宫。

  后花园。

  泰尔西正带领一些小太监照料土豆。

  秦牧回来后,望着田亩中的土豆,眼眸中满是笑意。

  毫不客气说。

  土豆是最伟大的东西。

  “夫君,你想什么呢?”穆凌霜来到叶洵身旁,漫不经心的问着。

  叶洵下意识拉起了穆凌霜的手,看向田地,“娘子你看看,这就是当初小小的一枚土豆,如今已是种了一亩多地。”

  穆凌霜不禁点头,“夫君,土豆这东西,还真是神奇之物,没想到适应性如此之好,产量如此之高。”

  “估计用不了几年,咱们就可以种千亩土豆了。”

  “千亩?”叶洵听着不禁无奈苦笑。

  穆凌霜一愣,疑惑道:“夫君没有信心吗?”

  叶洵笑道:“不是夫君没有信心,而是娘子你没有信心,娘子为夫给你算一笔账......”

  之前只有泰尔西带来的一枚土豆,一分为五,叶洵让他在温室中,一年种了三岔。

  一年半的时间,除了破损,烂种等共收获了六百二十五枚土豆,三千一百二十五枚土豆块种子。

  一亩地只需四百八十枚土豆,也就是两千四百枚土豆块,就可以产大约两千斤的土豆,将近四千枚土豆。

  种四百八十枚土豆,收获近四千枚土豆,产量翻了足足八倍多。

  这是很恐怖的。

  也就是说叶洵用六百二十五枚土豆,一年两茬,一年翻两个八倍。

第一年就是四万枚土豆,第二年就是二百六十五万枚,第三年就是一亿六千万枚土豆,可种三十三万亩的土豆。

  这三十三万亩的土豆若是再番八倍,那真是无法想象。

  五年之后,土豆播种规模可过千万亩。

  加之杂交水稻的成功种植。

  六年之后,叶洵有信心大夏粮食产量可翻三倍。

  粮食总产量翻三倍。

  大夏百姓将人人可以吃饱饭。

  到了那时。

  大夏火器军也可以破十五万了。

  仓中有粮,手中有枪,叶洵便有信心对抗一切来犯之敌,并反攻回去。

  叶洵不禁感叹,辛苦了这么多年,好日子终于要来了。

  听着叶洵的话。

  穆凌霜瞪大的眼睛难以置信。

  这......

  这一枚小小的土豆,仅仅用六年半的时间,就可播种过千万亩的土豆,这还真是令人难以置信。

  此时穆凌霜终于明白了,太子爷为何对每一枚土豆都视如隗宝。

  这简直就是上天对大夏的恩赐。

  穆凌霜不禁感叹道:“夫君,妾身真是没有想到,这世上竟有如此神奇的粮食。”

  叶洵淡然一笑,“这世上神奇的东西多了,上天恩赐的东西也多了,还有树上直接长面包的树呢。”

  “面包?”穆凌霜瞪大眼眸,不明所以。

  叶洵又解释道:“就是......就是树上直接长馒头,大概就这意思,地都不用种。”

  穆凌霜一愣,难以置信道:“竟还有这么神奇的东西?树上直接长馒头?”

  叶洵点点头,沉吟道:“其实就是一种水果,味道跟面包差不多,但那玩意是真的能果腹。”

  穆凌霜笑道:“那妾身倒是想见识见识。”

  叶洵眉梢舒展,“等有机会,若是有机会,本宫带你到其他大陆上的国家去转转,保证让你大开眼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