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御猫 第240章

作者:一品御猫

  “贾琮,土豆收获之日,朕会与圣人并百官齐至你家的庄子里,到时当着众臣的面,看一看你这亩产四十石的新粮,再行封赏!”

  ……

  五十万两白银送到荣国府时只剩三十七万两了。

  文老貔貅感觉这些白花花的银子都应该姓户,突然想起了宁荣两府在户部还有欠银,立马兴奋的命人取来账册,于是乎,十三万两白银填了亏空。

  敬大老爷当天就收到了户部的回执,无奈笑叹这老貔貅真是会玩,亲笔写了一张欠条送去了荣禧堂。

  “这敬儿也真是的,虽说亲兄弟明算账,可他送这欠条不是打我的脸么。”

  老太太说是说,但还是把欠条收好,送去库中存放。

  无债一声轻,户部亏空还清后,老太太感觉整个人都松快了不少。

  提起今日在勤政殿的事情,林如海琢磨了一会后,跟老太太、贾政、贾琮说道:“琮哥儿晋爵的可能性极大,家里还是有个准备的好。”

  贾琮苦笑着给自己拟了个封号:贾琮,晋土豆伯……

  “晋爵?”

  老太太惊呼一声,贾政也是差不多的模样。

  贾琮如今是泗水县一等子,公侯伯子男,再晋爵岂不是超品的伯。

  那样的话,贾琮就可以从荣国府分出去了。

  林如海点了点头:“没错,若晋了伯,琮哥儿就该分出府去了。”

  “可琮哥儿才十一岁……”

  老太太如今可舍不得贾琮这么早分出府去,荣国府这几年增添了不少产业,像是南边的珠场、北边的牧场甚至城中的各种产业,都是贾琮弄出来的。

  不但还完了户部的欠银,更是为荣国府挣下了好大的家业。若这么快就分出府去,岂不是连那些产业都要分走?

  贾琮见屋子里的气氛有些凝重,笑了笑说:“便是分了伯,三两年内我还不会分府别居的。最多提前开个伯爵府,明面上过得去就行。”

  林如海闻言点了点头:“我就是这个意思,至少明面上该做一做样子,省的有人借此弹劾,说咱们家尾大不掉。”

  宁荣贾家的实力已经完全恢复了当年的盛况,比之当年更盛三分。

  宫中有皇妃皇子,外有国侯掌兵,内有少年英才崛起。

  不提别的,已经回了金陵的镇抚使贾琏,与即将封伯的贾琮兄弟二人,足以让朝中迂腐之人警觉起来。

  若是再有有心之人刻意挑起事端,来一个外戚之家威胁国朝安定,宁荣贾家该如何做?

  难道让家中最粗的顶梁柱贾赦解甲归田?

  “姑父说的对,这的确是个问题。”

  贾琮有些苦恼,他为何非要拿五十万两的买土豆钱?一来是让朝廷提起对农业研发的重视。二来就是想借此推了朝廷的赏赐。

  解万民饥馑之苦,这功劳太大了,不比灭国之功差。

  皇帝老爷已经暗示了贾琮,晋爵估计是跑不了了。若真是如此,那分家另居的事就得提上日程了。

  “岳母大人,小婿觉得,最好去宫中问问娘娘,看娘娘那边有没有说法。”

  “你说的对,这事是该去问问娘娘,请她拿个主意。”

  老太太一琢磨女婿的话,这还真是个好主意。

  她又将目光放在了贾琮的身上,这个孙子的际遇真是好的出奇,这才十一岁,就要封伯了!

  ……

  土豆收获的日子还有一个多月,贾琮与黛玉在书房连续奋战数日,终于拟定完善了一封关于农工研发的奖励措施,送去了勤政殿等候皇爷老爷的审阅。

  随后与宝玉二人去了顺天府府学报道,不过两人均未在府学正经读过几天书,露了几天脸混了个脸熟后就齐齐回府。

  一来贾琮还得忙着跟户部交接土豆事宜,二来徐晋又扔给了贾琮几份作业。

  至于宝玉,他实在吃不了去府学读书的苦,得了秀才功名后结识了不少仕林友人,最近不是诗会就是文会,连姐姐妹妹都顾不上了。

  贾琮看着手中的作业,牙根都在疼。

  “我都怀疑老师是不是早就跟陛下商量好了,要拿我当刀嘎嘎乱杀!”

  黛玉伸手在苦巴巴的贾琮脑瓜上搓了搓,笑道:“青藤先生这是在教你呢。他主持南北直隶的清丈田亩事,你想想之后会是什么?”

  贾琮脑中立刻闪现一道灵光,一拍大腿:“改革税法!”

  “对,肯定是改革税法。”

  黛玉继续循循善诱:“那么改革税法首先要面对的是什么?”

  “官商士绅,至少在我朝,光是那些投献得来大片田产的举人、进士老爷就是个大问题。”

  贾琮已经清楚出京巡视京畿的老师,送来这份作业的原因了。

  他要对税法动手,那就免不了跟官商士绅作法。这是一个庞大到令人咋舌的利益团体,但凡中间的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将功亏一篑。

  所以……

  贾琮拿起那封手书,苦笑道:“老师让我精研《大夏律》,寻找仕人官绅免税之出处、规定,这打算以律法祖制说事啊。可我就是不看《大夏律》都能指出当下对有功名者的免税规矩,有很大的错漏之处。”

  黛玉接过话来,皱起了绣眉:“实际上所谓的免税,是刻意夸大并约定成俗的仕林潜规则。不管是谁将这件事翻出来摆在明面上,都要得罪整个仕林。”

  贾琮有些哭笑不得的扬了扬手书:“所以老师在信中最后叮嘱我说,他已经跟忠顺王爷谈好了,让我站在幕后,由忠顺王出头。反正忠顺王债多了不愁,虱子多了不痒。”

第三百一十六章 奉天殿上唱双簧

  天气逐渐热了起来,刘恪好不容易从南直隶回京后,任谁喊他出去浪都懒得搭理。

  树荫下躺椅一摆,香炉燃着熏香,祛除了蚊虫。十三爷美滋滋的晃悠着,小闺女刘萱趴在他鼓起的肚皮上呼呼大睡……

  “爹……”

  忙碌了好几日的刘崇顶着一双黑眼圈,抱着一叠纸卷走了过来,刚喊了一声爹就打了个哈欠。

  刘恪轻轻拍打着闺女的后背,哄着娃儿睡觉,瞥了一眼睡眼惺忪的儿子:“整理出来了?”

  “回父王,儿子已经将开国以来历年来的田赋变化、官绅仕子免税大致数额,以及宗室皇亲、武勋贵戚的田赋、商税等免除数额大致计算了出来。”

  向来稳重而又温文尔雅的忠顺王世子罕见的面露不安之色,他手里的这些东西若公开,他的那位皇帝四伯,弄不好又要拿起刀了。

  因为国朝的田赋随着开荒面积的不断增大,不仅没有增多,反而在逐渐的减少。

  至元祐三年,国朝田赋减少了近五成,要不是商税跟盐税等特殊税种的填补,估计户部年入根本不足以支撑国朝的有序运转。

  刘崇将这些只做简略的汇报,十三爷的眉头紧皱起来。

  怪不得徐晋要拿官绅开刀,这他娘的太恐怖了。再这样下去,大夏朝廷真要被这群官绅吃穷了。

  不过嘛,只拿官绅仕子开刀貌似有些隔靴搔痒,我老十三要干,就要干票大的。

  “崇儿,去写一份折子送去通政司,就说本王见国朝赋税难以为继,夜不能寐夙夜忧叹,今上禀陛下,谏言重理国朝赋税制度,取消宗师皇亲、武勋贵戚、官绅仕子等免税之策。以官绅一体纳粮、并行计亩征银,实行……呃,嗯,那个什么,贾小三说的那个一条鞭法。”

  “爹!真要这么亻……”

  哇哇哇哇……

  或许是刘崇惊呼之声大了些,吓醒了趴在刘恪肚皮上睡觉的小郡主。

  刘恪瞪了儿子一眼,起身抱着闺女又是温声细语的安抚,又是扮鬼脸,总算把哇哇大哭的小闺女哄住了声。

  随后瞥了刘崇一眼:“这么大惊小怪做什么?吓到你妹妹了。就这么做,去写,写好了盖上印鉴送去通政司。你爹我跟徐青藤商量好了,只要这回把事办妥了,咱们忠顺王府今后只要不造反,你小子就可以跟你爹我一样,想打谁就打谁,想睡哪个女人就睡哪个女人……咳咳咳咳……夫人,你听我解释啊……”

  “儿子给母妃请安。”

  崔王妃将闺女从丈夫怀里抢过来,塞给儿子:“崇儿,你去忙吧,我有事跟你爹说。”

  ……

  六月初一的清晨,贾琮坐在马车车辕处抱着一块脸盘子大小的芝麻饼啃得正欢,突然被人一把抢走了手中的饼子。

  咔嚓!

  一饼分两半,熊猫眼的刘恪毫无亲王仪态的直接坐在了贾琮的旁边,眼神幽怨,狠狠跟手中的半截芝麻饼较劲。

  吨吨吨……

  只见他又抢走了贾琮刚刚拿起的茶壶,直接对嘴灌下。

  “十三爷……”

  嗝~

  “贾小三,借我万八千两银子花花。”

  啊?

  “十三爷缺银子使?难道……听说……那啥……我听人说王妃将你赶出府了,不会是真的吧。”

  这事在京城闹得沸沸扬扬,据说是崔王妃善妒,不让忠顺王将某位花魁带回王府。

  贾琮当然不会信这等皇室八卦,刘恪看似顶天的荒唐,没事就往秦楼楚馆跑,还闹出个好男风的风流事。

  可他实际上却是皇室中的奇葩,对崔王妃那叫一个忠贞,为此经常被太上皇骂没出息。

  刘恪瞅着不远处那些阴郁看着他的文武百官,冷冷一笑。

  他小声在贾琮耳边说道:“不这么做,本王的王妃还不得被那些妇人烦死?”

  贾琮瞬间明白了这位爷的做法,捅了马蜂窝,自己挨蜇就好,不想将家人牵连进去。

  他拱了拱手:“十三爷不愧真男人,小子佩服。”

  刘恪无所谓的摆摆手:“佩服不佩服不要紧,做戏做全套,借我万八千两的银子,这段日子我只能住在外面了。”

  贾琮嗯了一声:“小子明白,这就安排人回家取银子。”

  咚、咚、咚……

  景阳钟响,宫门缓缓打开。

  众人列队入宫,至奉天殿排班候见。

  朝会上依旧是各种鸡毛蒜皮的事一大堆,日上三竿时终于说起了正事。

  一是皇帝当庭宣布了土豆一事,下旨京中七品以上文武六月初五至城西贾家庄子,见证仙粮土豆的收获仪式。

  此事在京城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了,亩产四十石的新粮,百姓们已经翘首以待了。

  众人唏嘘宁荣贾家的好命外,更多的是好奇皇帝会如何封赏献上仙粮的贾琮。

  当然,这件事对于文武百官来说,震惊一下也就过去了,不关乎自己的切身利益,很多人都只是喊几声万岁后,就等着皇帝赐下新粮尝尝鲜。

  但今日朝议的第二桩大事就不同了,有人要割他们的肉!

  “有事起奏、无事退朝!”

  “臣刘恪有奏,臣弟前几日上奏陛下,请改国朝税制……”

  “臣户部给事中黄岱有奏!”

  刘恪刚刚走出班列,就有一名青袍小官站了出来,跟打擂台似的,打断了刘恪后边的话。

  嗯?敢挑衅本王~

  嘭!

  本王是谁?昭武皇帝第十三子,今上亲弟,满京城打听打听,谁敢惹本王?

  一脚踹去,黄岱就横飞出去,直接砸在了殿中柱子上晕了过去。

  他手中的奏折也散落在地,落在另一名方才蠢蠢欲动的青袍小官跟前。

  刘恪只一个眼神,那人就缩了缩脖子眼观鼻、鼻观口、口观心。

  呵……

  皇帝老爷额头的青筋砰砰跳,嘴角抽了抽,迅速开了口,将殿中刚起的沸腾物议压了下去。

  “忠顺王刘恪殿中无状,罚俸禄一年!”

  “户部给事中黄岱御前失仪,贬为太平府安平县丞,即日启程南下,不得有误。”

  嘶!

  这拉偏架拉的。

  一个是可有可无的罚俸,一个直接从七品给事中直接贬到了广西的犄角旮旯当县丞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