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御猫 第489章

作者:一品御猫

  老爷子这是在给贾琮的未来铺路,有了这副金甲,今后谁再说贾琮功高盖主、权势滔天,挑拨君臣关系时都得先去请老圣人收回这副金甲再说。

  那个时候,老爷子已经躺在皇陵里了,怎么请?

  金甲之下,是一套崭新的官服。

  紫色金纹,胸前的纹饰从贾琮惯用的大橘猫,变成了金线绣织的麒麟。

  胸襟、袖口皆有祥云金龙,龙四爪,仅次于帝王的五爪神龙,与储君等同。

  今后贾琮穿戴这身官服,上朝时他都得站在武勋队伍的最前面,跟朝中的几位老亲王站在一块,要不然维护礼仪与朝堂秩序的殿御史都不会答应。

  “这也太……呃……”

  贾琮都不知道该用什么词才好,老爷子这是在礼制上把自己封赏到了极致,就差一个名分,就能令自己成为武勋之首,礼避群臣。

  “这里还有……”

  黛玉拿起了官袍,其下是一本又一本厚厚的书籍。

  “《太祖实录》、《太宗实录》、《高宗实录》……”

  三大实录原本应藏于翰林院藏书楼,如今出现在老爷子对贾琮的赏赐中,这就很耐人寻味了。

  贾琮翻开《太祖实录》,扉页夹着一张纸。

  “好好看一看,过完年就去修朕的实录吧。”

  就一句话,却令贾琮与黛玉面面相觑。

  老爷子真是对贾琮掏心挖肺了,武将的路子给铺到了尽头,文臣的路子又给铺下了坚实的基础。

  等到实录修成的那一天,贾琮的资历就足以入阁拜相,只需要等时间就行了。

  这三样赏赐,令贾琮不得不动容。

  第二日天刚亮,他就已经到了龙首宫皇极殿的殿外。

  与贾琮一同出现在殿门处的,正是一脸憔悴的太子爷。

  “皇爷爷给你的赏赐,你可明白其中的含义?”

  “嗯,我明白。老爷子是想让他老人家与我祖父的情谊再现,让我当四哥的好帮手。”

  “是好兄弟才是!”

  刘弘纠正了贾琮话中的不妥,以前他还不懂,觉得君就是君,臣就是臣,先荣国虽然忠心,皇祖父又何必给那么高的殊荣待遇。

  直到老爷子病重昏迷,他才从老爷子迷迷糊糊的梦话中,品到了这对异父异母亲兄弟之间的深厚情谊。

  “皇爷爷昏迷时,喊了大伯的名字一百六十二次,喊了父皇九十一次……”

  啊!

  得亏先太子早已薨逝,皇帝老爷不好跟一个早就去世的人争宠,要不然还不得伤心死。

  贾琮憋了好半天才说了一句:“那件事毕竟是老爷子的心结,多喊几次也是情理之中。”

  “喊了代善公的名字五百五十次!”

  啊!

  在贾琮震惊的不知该如何回应时,刘弘拍了拍他的肩膀说:“先进去吧,请完安我还得去勤政殿处理朝政,这几日你就好好陪陪皇爷爷吧。”

  刘弘有很多话没法给贾琮说,他的祖父,梦魇时都是喊着代善救我。

  清醒时他曾问过其中的原因,老爷子只说了一句话。

  “若我与天下为敌,唯一可信、敢信、敢用之人,唯有代善!”

  这样的兄弟,哪个帝王不羡慕?

  ……

  或许是侍疾操劳,已经过了知天命之龄的皇帝也病倒了。

  刘弘在皇极殿没呆多久,就不得不去了勤政殿主持朝政。

  好在老爷子这两日看起来精神头还不错,又有贾琮这个老友亲孙在,刘弘还算放心。

  殿中炉火正旺,贾琮陪着老爷子用完了早膳,爷孙二人便下起了象棋消遣。

  “那三套实录你要好好看,你学识不差,文采不差,差就差在经验上。”

  贾琮也没有拍着胸膛赌咒发誓,只是郑重点头。

  老爷子笑了笑,再次开口:“你说说,朕算不算贤明之主?”

  “当然是!”

  贾琮毫不犹豫的就作出了回应,这个问题不可能有别的答案。

  老爷子却对这个回答不甚满意,他觉得贾琮这小子是在安慰他。

  “难道不是好大喜功、纵容臣子贪腐、耗尽国财以肥己私的昏庸之徒?”

  他知道自己离开的时间就要到了,这些日子总是想起以前的事。

  这位睥睨八方的老龙,在回首往事之后,终究对自己的身后名有了担忧。

  贾琮猜出了老爷子的心事,犹豫片刻后还是说出了心里话:“帝王也是人,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千秋功过,自有后人评说。至少在百姓眼中,圣人是圣明之主,要不然也不会将您的神位供在家中……”

  若不是老圣人真得民心,岂会真心诚意的对着老爷子的神位日夜祷告上香?

  庙里的神佛,都没有老爷子的神位香火好。

  “昭元盛世,圣人与陛下用了六十多年,让天下百姓衣食无忧、安居乐业,这份功绩,是自三皇五帝到如今从未有过的。如果这样的成就都不能称一句贤明之主,那我真不知谁还能算得上贤明二字?”

  三皇五帝也做不到万里疆域、万万百姓能够衣食无忧,能够老有所依幼有所养,更不可能让天下适龄学子入公学读书。

  老爷子的确有过错误,他在老年时猜忌储君,间接害死了人人称赞的长子。

  多次耗费巨资巡游江南,致使国库空虚。

  又纵容老臣贪墨不法,吏治废弛。

  可老爷子能摁住自己的个人喜好,没有立甄妃之子老十四刘忭为帝,而是禅位老四,并一步步磨砺教导,硬是让一个没有经历过正统帝王教育的人,成为文治武功样样拔尖的帝王。

  就凭这一点,足以抵消他在老年犯下的错误了。

  “七成功绩,三分错误。圣人,这是我的真心话。或许您会说元祐朝的繁荣昌盛远远大于昭武朝,可在我看来,没有昭武朝打下的基础,这盛世不是元祐朝这十来年能创造的!”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或许是老天早早就注定的,昭武五十载风云,就是为了给元祐年的盛世打好基础。

  “七成功绩,三分错误?”

  老爷子不断的重复着这句话,这是他询问多人,唯一将功过分的如此清晰的评价。

  就连他那个倔强的儿子,都没有坦言道出他这一生犯下的过失错误。

  “是的,在我看来,您这一生的功绩,远高于历朝历代的帝王。”

  贾琮言辞凿凿,再次补充说道:“我第一次去江南时,正好碰到岳父大人整肃盐政。那个时候,我是第一次知道盐巴这个东西,是在您用了十余年时间,才将高昂的盐价打了下来。虽说那时因技术、制度等等原因雪盐还做不到家家户户可买,可至少您让绝大部分的百姓吃得起盐巴……”

  盐是不可或缺之物,老爷子能用强硬的手段将盐价打下来,让老百姓不至于连青盐都买不起,已经是开创历史先河了。

  更别提这位老王,曾马踏瀚海,南平猴子,万国来朝……

  功就是功,不是老年犯了错误就要贬低谩骂的。

  既然老爷子愿意听,贾琮也愿意多讲些。

  他甚至从秦皇汉武开始分析,用辩证法来分析他自己对历代君王的看法评价。

  这一聊就是整整两个多时辰,直到皇帝闻说老爷子过了午时还未用膳,急匆匆拖着病体赶来时,贾琮还在口若悬河的跟老爷子讨论着历代帝王的得与失。

  贾琮独特的辩证评价,不但是老爷子第一次听到,就是皇帝也是初次接触。

  不由的,他站在屏风处听了许久。

  “想听就进来听,躲在那干什么?”

  老爷子发现了偷听的儿子,喊了一声后贾琮才发现了屏风处的一片龙纹衣角。

  “儿子听说父皇到现在还没用午膳,这不是担心您嘛……”

  “呀,竟然都过了午时了!”

  贾琮也才注意到时间,一拍脑瓜子说:“我这就去传膳……”

  “老奴已经让人去传了。”

  戴权适时进来,给三人送上新茶。

  膳食很快送来,或许是今日谈兴颇高,老爷子用膳时都继续跟贾琮探讨个不停。

  也正是因为如此,谈笑间,这些日子饮食不佳的老爷子竟然多用了一碗饭。

  等到老爷子喝完了汤药沉沉睡去时,皇帝才从戴权那里听到了贾琮关于老爷子“七三功过”的特殊评价。

  “是了是了,朕能创下元祐朝的盛世,怎么可能离得开昭武五十载打下的基础呢?”

  皇帝此时也对自己执掌天下十余年的经历进行了简单的辩证分析,很快就得出了一个结论。

  元祐朝这一系列的爆发式变化,很多方面就是昭武年打下的根基。

  用最简单的例子来说,无论是前首辅魏庆和,还有如今内阁的这些能臣干将,都是老爷子发现并提拔培养出来的。

  皇帝越琢磨越觉得自己终于明白了老爹的苦心,沉默许久后最终长叹道:“父皇果然还是爱朕的……”

第五百七十二章 恭送天可汗陛下升天!

  进入冬月之后,京畿连下了数场大雪。

  虽说太医院的御医几乎是整个国朝医术最高的大夫了,若只是生病,怎么都好说,但老圣人不是病了……

  贾琮这些日子除了晚上回家外,基本上是一直呆在皇极殿。

  御医已经再次跟贾琮做了解释,老爷子如今已经是靠着他那坚韧的毅力在苦苦坚持,目的只是为了等靖王刘怡赶回来。

  “圣人早些年南征北战、身先士卒,受伤也是平常事,消耗的精血要比常人更多些。若非如此,活到八十也是可以的。”

  武将多短命,并非是说容易死在战场上。

  而是说,武将早年在战场冲杀,早年在身体上的亏空上了年纪后会比疾病更可怕。

  昭武大帝,那个曾饮马瀚海的威武帝王,依旧没法逃过武人的宿命。

  寒冬,在逐渐侵蚀着老爷子最后的生机。

  随着愈发临近新年,老爷子昏迷的时间愈发多了起来。

  自贾琮回京已有月余,赦大老爷至今没有露面。

  不但家里人不知他去了哪里,就连皇帝与太子刘弘也不清楚。

  只知道他曾受诏来了皇极殿一趟,随后就红着眼带着老爷子的亲兵卫羽林郎出了京城。

  不用想,能让荣国公贾赦贾恩侯如此的,只可能是老爷子下的令。

  “希望我爹能赶紧办完事回来吧,要不然……唉~”

  贾琮坐在殿门外吹着冷风,望着天上不断飘落的雪花,连声叹气。

  山陵崩,别人或许会假哭,但老爹怕是会哭死。

  “君父君父,满朝文武,唯有赦公是拿皇爷爷当父亲看待的。”

  刘弘很羡慕他的祖父,随着老爷子昏迷的次数增多,那些已经退居二线的老帅们甚至是拄着拐,披甲执锐颤巍巍进了宫。

  他们执拗的要守在皇极殿外,想要用煞气去阻挡死亡的侵袭。

  他劝了,贾琮劝了,就是皇帝亲自来劝,这些老帅老将们依旧要为他们的君上站最后的一班岗。

  僵持许久后,还是贾琮打开了皇极殿的大门,将老帅们拉进了殿中。

  摆上酒肉,烧旺了火炉。

  老帅们在殿中“放肆”的饮酒,“放肆”的“搏技”,畅快的讨论他们曾经的辉煌,怀念着他们年轻时跟着老爷子南征北战的往事。

  或许是老帅、老将们带来的热闹激起了老爷子的生机,就这样,老爷子醒醒睡睡,又是熬过了冬月。

  腊月初七,皇极殿终于等来了远在倭岛的靖王刘怡。

  皇族宗老、内阁、大都督府、六部五寺的主官全部候在了皇极殿正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