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虚空圣堂
“可笑,我竟然还一直把布鲁斯当对手。”
“没想到,我们已经不是一个层次的人了。”
可怕的不是对手的蔑视,而是对手根本就不记得自己了。
爱迪生本来还以为李奇维对他怀恨在心,一直在打压。
没想到人家压根就不在意整个爱迪生公司。
这一刻,爱迪生的心中感到一丝悲凉,同时还有一丝释然。
这时,特斯拉又说道:
“自从认识布鲁斯后,我才发现以前的我是多么井底之蛙。”
“爱迪生先生,你看过《虫子》了吗?”
爱迪生闻言,从回忆中惊醒过来。
“呵呵,看过,写的确实太好了。”
特斯拉感慨道:“我第一次读的时候,简直被震撼到无法呼吸。”
“里面那些惊才绝艳的想法,超越了人类的想象力极限。”
“这是我读过的有史以来最好的科幻小说。”
“尤其是其中的纳米材料太空电梯,最让我着迷。”
“我们这些研究技术工程的,和学术型的物理学家不同。”
“他们喜欢基础理论,而我们是要把理论变成工程,变成力量。”
“布鲁斯曾经私下里和我说过一句话。”
“他说:在地球上做生意搞发明有什么意思,要做就去月球上,去火星上。”
“他早晚有一天要殖民月球和火星。”
“我真想看到那一天的来临啊。”
爱迪生看着神色激动的特斯拉,心中早已震撼无比。
“原来布鲁斯已经把眼光瞄向太空了。”
“我连做他对手的资格都没有。”
两人最后又说了些话后,爱迪生便起身告辞了。
“祝福你,特斯拉。”
“谢谢。”
——
李奇维的小说终于爆发出了它应有的恐怖影响力。
即便现在是战争时刻,小说的销售依然火爆的一塌糊涂。
上到贵族富商,下到农民工人。
不管是科学家文学家,还是普通人。
只要是识字的,都会买上一本《虫子》阅读。
这种超越了时代百年的新奇体验,没有任何人能够阻挡它的诱惑。
就好比把手机拿给只能看京剧的人用一样。
并且不同的人群感受到的美也是不同的。
物理学家从中看到了物理未来的曙光,比如强力、降维等。
工程师从中看到了星际工程的浩瀚,比如纳米材料制造成的太空电梯。
幻想家们则看到了那天马行空、不拘一格的想象力,宛如上帝在亲自讲故事。
好的作品可以感染无数人,不论他们的国籍背景。
而《虫子》就是这样的作品。
它里面没有任何迂腐的说教理论,有的只是纯粹的科学幻想。
而现在正好又是战争时期,一大批反战人士,竭尽全力地推广《虫子》。
不少文学大佬,甚至专门写文章分析这篇小说。
从各个角度剖析,解释为何这本小说是反战的。
不知不觉,无数普通人被专家意见裹挟,认为确实是那种意思。
人类都是虫子了,天天内斗还有啥意思。
万一哪天外星人打来了,不能同仇敌忾,恐怕就会被外星人各个击破。
于是乎,越来越多的抗议游行出现了。
《虫子》终于发挥了它应有的作用。
虽然各国政府镇压了几次。
但是随着更多知名人士加入,就连政府也不敢贸然强行动用武力了。
在这种情形下,双方只好各退一步。
各国政府均发表声明,关于战争俘虏优待原则,以及不波及平民等。
如此一来,战争对平民的影响大大降低。
即便一个城市被敌国占领了,生活在其中的普通人也能得到最基本的生命保障。
当然,要是自身钱财被抢了,那确实没什么办法。
在这种乱世,能保住命就已经很不错了。
而社会各界的反战人士,也不得再继续鼓吹反战思想,甚至组织普通人游行。
双方就这样达成了一种微妙的平衡。
当李奇维得知能取得这样的效果时,他已经很满意了。
毕竟,以他此时的实力,想要影响那些顶层的大佬,甚至一言九鼎,还差的远呢。
现在的他,只能通过这种方式来影响舆论,帮助更多被战争伤害的普通人。
同时还能顺带提高他的名望,增强自身影响力。
因此,李奇维接下来又做了一个决定,再一次引起轰动。
第355章 豪掷三百万两!我对钱没有兴趣!
《虫子》的大获成功,在李奇维的预料之中。
毕竟是百年后的经典之作,其创作风格和思维,完全不是这个时代的人可以想象的。
再加上李奇维自身科学第一人的影响力,想不出名都难。
而且现在欧洲又爆发大规模的战争,这也让小说有了更特殊的意义。
哪怕是在此刻的亚洲,小说依然造成了巨大的轰动。
倒不是因为它那隐含的反战思想,而是纯粹的好看。
因为好看,所以受欢迎。
《虫子》的精彩是不分民族地域信仰的。
不管是印度,樱花国,还是华夏,所有人都能从中体会到科幻的精彩。
华夏,北平。
进入了民国后,整个华夏的气象与前清完全不同。
最大的特点就是开放,更愿意与西方接轨,吸收西方文化。
因此,很多西方思想和文学作品也随之传了进来。
再加上李奇维十多年的教育培训,尤其是科学技术领域的推进。
可以说,关注西方科技的人才,比之前多了很多倍。
1915年5月,教育部。
今年34岁的周豫才,是教育部的佥(读签)事。
所谓佥事,就是分管各厅或者司的部分事务,地位略高于科长。
在民国政府中央体系内属于中下层官员。
因此,周豫才只能算混的一般。
他十多年前留学樱花国,先是学习采矿学,然后又转行学医。
后来因为战争的刺激,深感学医无用,于是毅然弃医从文。
他在樱花国留学期间,和华夏国内所有的有志之士一样,认为华夏要复兴,必须向西方寻求真知。
其中不少人把目光投向了科普科幻领域。
得益于李奇维之前创建的科技类报纸,现在的华夏,科学技术类文章也有了传播的土壤。
然而,李奇维的报纸瞄准的都是欧洲最前沿的科学。
因为太过高端,导致离普通民众非常遥远。
因此,大规模的科普就显得非常重要。
而科幻小说,又是科普手段中,非常受欢迎的一种。
很多进步知识分子,都大力翻译西方科幻经典作品,引进华夏。
甚至他们自己还亲自创作,只不过内容不敢恭维。
周豫才就是其中一员,他有很好的理学素养,是一个资深的科幻迷。
早在樱花国留学期间,他就读过凡尔纳的《海底两万里》。
可以说,凡尔纳为他打开了科幻的大门。
周豫才读的津津有味,后来市面上能买到的翻译本,他都看完了。
急不可耐的情况下,他决定亲自翻译。
周豫才翻译了凡尔纳的《从地球到月球》、《地心旅行记》,并还在1903年出版了。
那时的他虽然只是籍籍无名的留学生,却为国内的科幻事业开荒拓土。
很快,他又接连翻译了好几部经典科幻作品。
甚至他自己也写了一个小短篇,介绍了居里夫人发现的镭。
今天上午,周豫才闲来无事,便准备三刷《虫子》。
他对自己的工作不是很开心。
当初要不是周子余极力邀请,他是不可能来这里任职的。
而且,在这里,以他的性格,受到了打压,前途无望。
周豫才已经决定,再过一段时间就准备辞职了。
如今国内的风起云涌,文学领域也面临变革。
自诩文人的周豫才自然不会错过这个精彩的大世。
这场变革的核心,就是对文学文字的改革。
号召所有人摒弃文言文写作,改用白话文。
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更快地在华夏普及文化知识。
文言文晦涩难懂,可以作为学问研究,但完全不适合日常写作交流。
想到这里,周豫才又一次被《虫子》所折服。
上一篇:人在秦时,我与曹贼何异
下一篇:历史副本从崖山海战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