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剑桥留学生到物理学之神 第468章

作者:虚空圣堂

  拿到试卷后,很快就明白了第三道题的关键所在。

  绝对光滑和球形,这两个条件很简单。

  在场的80名选手,每个人都知道手摸肯定不行。

  所以,关键就是刚体。

  这个被物理学家假想出来的概念,是力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分析模型。

  传统的声、光、电、热,对于测量刚体是没有意义的。

  吴有训几人作为真正的天才精英,对刚体这个物理学概念理解很深。

  但是理解的深,只能让他们知道,传统方法不可行而已。

  那真正的答案会是什么呢?

  一时间,几人都陷入了思考之中。

  现在,偌大的教室内,只能听到笔尖在纸上摩擦“沙沙”的声音。

  大部分选手都放弃了最后一道题。

  因为前面两道题如果想完全做对,也不是什么容易的事情。

  与其浪费时间在最后一道题上,不如把前两道做好。

  说不定到最后,谁都不会最后一题。

  那比赛就看前两题的成绩了。

  此刻,众人才感受到,这次的物理奥赛真是充满了惊险和刺激。

  考验选手们的实力,但更考验选手们的心态。

  尤其是最顶尖的那几人。

  他们现在是最纠结的。

  前有菲律宾炸鱼队,疯狂微笑,也不知道到底做没做出来。

  但压力是给的满满的。

  叶企孙的手中甚至都出汗了。

  后有其他大部分选手们直接放弃,如此果断的策略,也让人非常佩服。

  前两题虽然也很难,但大家至少都能下笔。

  无非是得一分和五分的区别。

  而且舍弃了最后一题,就有更充足的时间来做前两题了。

  在座的众学生,虽然实力有差距。

  但是每个人都依然是最顶尖的人才。

  只要给他们时间,总归能写出来。

  所以,这场比赛到了最关键的时刻了。

  一分钟

  三分钟.

  五分钟.

  伊蕾娜经过了十分钟的挣扎后。

  她放弃了。

  她实在找不到答案了。

  这个球形刚体根本不与任何物质发生作用,那要怎么测量。

  此刻,她的前两题还没有全部完成。

  她是一边做题,一边在想最后一题。

  “算了,看来我还是不够优秀。”

  “我本以为在班里每次都是第一名,对于这场比赛我信心十足。”

  “现在看,我还需要努力啊。”

  “不过,布鲁斯叔叔,等比赛结束后,我一定要去当面问你答案。”

  “嘿嘿。”

  爱因斯坦这时正好看到了伊蕾娜的表情。

  他瞬间就明白了对方的选择。

  不得不说,这个小姑娘也是很果敢的。

  他没有因此看轻伊蕾娜。

  因为这道题,确实“超纲”了。

  当然,严格而言,其实也没有超纲。

  “伊蕾娜,你恐怕想不到吧。”

  “哪怕是各国代表团的老师们,也只有两个人第一时间做出来最后一题。”

  “一个是我,另一个则是玻尔。”

  “剩下的都是在布鲁斯的提示下,才恍然大悟的。”

  “这道题本身的计算难度并不大。”

  “只要想到了,可能十五分钟就够了。”

  “关键在于是否有一种跳出来的思维。”

  “你如果把目光一直局限在刚体上,那么肯定想不出答案。”

  想到这里,爱因斯坦莞尔一笑。

  当时他们这些指导老师在一起讨论的时候,别提有多欢乐了。

  最后还是玻尔说道:

  “也只有第一届物理奥赛可以出这种题。”

  “因为大家都不熟悉。”

  “我想在后面几届,这种题可能就是基础题了。”

  爱因斯坦对此很认同。

  所以,他认为以后的物理奥赛难度会越来越大。

  因为出过的题型,再出意义就不大了。

  所以出题者要绞尽脑汁。

  后来在众人的建议下,物理奥赛的时间改成了四年一次,和奥运会一样。

  大家给出的理由很充分:比赛太频繁,不利于题目的创新。

  李奇维想了想,还真是这个理。

  现在这个时期,确实不适合高密度举办比赛。

  1918年,欧洲战争都还没结束呢。

  所以,第二届的物理奥赛,时间就改在了1920年7月。

  这时,离比赛结束只有半个小时的时间了。

  爱因斯坦已经逛了好几圈,没有发现一个人解答出了第三题。

  “看来要全军覆没了。”

  “哈哈,不过能理解。”

  “毕竟是第一次,解不开很正常。”

  “下次肯定单手就能解开了。”

  忽然,爱因斯坦却发现,一个印度小伙子面露喜色。

  浑身散发咖喱味的气息,让人印象深刻。

  于是,他和威尔逊一样,不经意靠了上去。

  此时,兰彻依然表现的很无所谓,看的他的队友干着急。

  不过,喜欢天马行空的他,很快眉头舒展。

  “咦?有了!”

  “如果可以把题目稍微变动一下,或许就可以解出来。”

  没错,胆大的兰彻竟然直接修改题目。

  在他看来,这场比赛就是一场游戏。

  既然是游戏,那就不能被牵着走。

  或许修改题目才是隐藏条件呢?

  “如果假设存在两个相同的球。”

  “一个旋转,一个不旋转。”

  “这时,再假设这两个球都有各自的转轴。”

  “那么根据力学分析。”

  “如果球体在转动,就像陀螺仪一样,掰动转轴就会更加困难。”

  “这样就能区分是否在转动了。”

  此刻,爱因斯坦哭笑不得。

  他不知道该怎么形容这位印度选手了。

  对方简直比这道题还要天马行空。

  “不过,就算你修改题目,你还是有漏洞啊。”

  “你这个掰动,是怎么掰呢?”

  “即便它有转轴了,但是还是无法施加力啊。”

  “所以,不够严谨。”

  “不过,能想到这点,也算足够优秀了。”

  于是,爱因斯坦便不再驻足观看。

  对方的答案,也许会被评个0.5分。

  当初讨论时,团长们制定了非常详细和严格的评分标准,精确到0.5分。

  爱因斯坦叹了口气。

  “这下应该是真结束了。”

  “时间上也很快就来不及了。”

  然而,奇迹总是在最后时刻降临。

  还有一个人没有放弃!

  此刻,吴有训的前两题已经做完了。

  基础深厚的他,解决前两题非常得心应手。

  不管是计算还是公式推导,都是他的强项。

  当然,吴有训自忖,这两题想拿到满分,估计也有点玄。

  但是现在,他已经顾不得尽善尽美,仔细检查了。

  最后一题才是他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