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长夜天高
搞了半天闹了个乌龙。
霍海只记得自己以前去玩儿时,知道咸阳在西安正西面。
但是却不知道,古咸阳在古长安的正北面。
霍海急忙松开手:“哎呀不好意思,闹乌龙了,以前在军中有人给我说咸阳在长安西面,可能是说错了,我还以为你是刺客呢……”
霍海其实压根不知道,自家的霍府,就是后世咸阳的市中心。
因为贵族们的庄园和镇子,这些陵邑,全都在墓葬到长安之间。
原因也简单,因为长安除了长安有大军,那就是最新建设的陵墓有大军,贵族的庄子修在陵墓和长安之间,比较安全。
而茂陵,在西面,所以现在的各大陵邑,正好在西面到长安的路上。
霍海放下了书,仔细的思考着古咸阳古长安的问题,才确定,自己不能理所应当的把后世的事情当这个时代的事情,有些时候并不是那么回事。
不过,陵邑这种格局的形成倒是非常有意思。
霍海还记得,古长安多次搬迁,就是因为居民倒垃圾产生的盐卤水让土地盐碱化了,导致打井取的水没法喝了,所以才需要搬迁。
反而这陵邑,每一代皇帝之间,都搬,不会长期污染同一个地方,也不会导致土地盐碱化。
还有点意思。
等到了卫长公主选的地方,霍海才开始观察起四周来。
这个位置靠近河边,周围都是良田。
这个地方,从渭河边有驰道联通长安。
而且因为是长安附近,所以驰道非常之宽阔,甚至可以说是有点骇人,整整五十步的宽度!
汉代说一步,那是左脚右脚各走一步才算一步,也就是一米四左右。
整个驰道宽七十米。
驰道两旁种植了绿树,再往外,就是各种田地,还有庄园。
霍海看向了更北方,驰道尽头是码头,码头过河就是渭河北面,渭河北面也有驰道,直接向北,一直要延伸到秦直道,直接通往长城。
不过霍海没考虑那么远,只考虑往北一百里,就是巨大的煤矿区。
霍海其实有很多选择,不过反正买地是一个价,所以霍海把目标盯向了最大的矿。
有路,那这事儿就好说了。
霍海指着直道东面:“西面是长公主的地,东面呢?谁的地?价格几何?”
旁边传来了一个好听的女声:“这地可买不到,驰道往东,一直到百里开外,那都是上林苑的地盘,只是外围这部分还留着良田而已,从这里往东再走点,都到上林苑猎区了。”
霍海眼睛一亮:“陛下的?”
好消息啊,省了买地的麻烦,钱都省了!
这驰道修的,不让路两旁变成新城市新城镇新工业聚集地,那简直是可惜了!
霍海依稀记得,似乎后世的长安往北面走,也是工业区,自己都不用去研究布局科不科学的事儿了,直接拿来就用!自己到时候往这附近一搬,谁说古代过不上好日子?
转过头来,霍海才发现,说话的是卫长公主。
第18章 盐铁之事
霍海回头看到卫长公主,笑了起来:“长公主。”
昨天等卫长公主走了,霍海听项绪说起,才知道卫长公主究竟有多受宠。
实际上,公主,哪怕是年龄最大的公主,也需要等兄弟继位,才会升格为长公主。
而卫长公主,还是他爹刘彻当政,在她还很小时,就被封了长公主。
卫长公主:“你似乎对这些地很有兴趣?”
霍海点头:“未来,这两边会住满人,这条路会修的比现在更好,商贾在这条路上络绎不绝,各种产出……”
卫长公主一脸疑惑的看着霍海:“你难道不知道……”
霍海:“陛下在打击商人是吧?没事,陛下会改主意的。”
卫长公主与霍海直接走向了田间地头,卫长公主的人急忙跟上。
这驰道往东的路,虽然通往田间地头,但也是留了路给马车走的,虽然没有五十步那么宽,但也有五步左右。
不过,所有人都是溜边走的。
驰道五十步,中间三丈只有皇帝能走,而这小道五步,中间那一溜依旧只有皇帝能走。
项绪几人只能跟在卫长公主的人身后,一路走着。
卫长公主:“昨晚我回去想了很久,还是兴奋的难以入眠,你说的木棉和草棉是真的存在吧?”
霍海背负着手,一边走一边:“当然存在。”
“公主殿下,你是不是要遣人去南越取种?”
卫长公主点头:“不是要,是已经出发了。”
霍海:“公主殿下,你找这棉花,是为了……”
卫长公主:“去年冬天,我的一个侍女,在我的庄园居住,晚上寒冷,她把御寒之物给了另外一位老嬷嬷,结果第二天早上,其他人发现她的时候,已经……冻僵了。”
霍海:“所以,你想在自己的田地庄园大量种植棉花,让他们不再受冻?”
卫长公主:“不止如此,只要拿到棉花种子,大汉所有子民都可以不用受冻。”
霍海直接破灭了卫长公主的幻想:“痴心妄想。”
卫长公主转头瞪着霍海。
霍海:“南越国乃是秦国大将赵佗建立的,敢问当初秦国怎么没有把棉花推往全国?”
卫长公主盯着霍海:“你不是说这里能种棉花吗?”
霍海:“能种是能种,但真的有人种吗?”
卫长公主:“每年寒冬,光是京畿之地,冻死的人就不下数百人,普天之下被冻死的有多少?”
“因为冻害生病,去世的又是多少?”
“有了棉花,他们怎么会不种呢?”
的确,理论上是这样。
但:“长公主,你以为天下的地是天下人的?”
卫长公主愣了一下。
霍海:“天下的地,首先是皇帝的,然后是诸侯的,然后是士大夫和有钱人的,最后才是百姓的。”
“百姓的地,种出来的粮食,都不够自己吃,就算是有地的百姓,每年种出来的粮食,除了自己吃和留种还有纳税后,一般只能剩下。”霍海比了个八:“八百文。”
说着,霍海凑拢卫长公主:“你知道一户人,一年吃的盐,还有购买的铁制农具,需要多少钱吗?”
卫长公主不知道,但卫长公主不是傻子,听霍海这么说,就猜到了:“八百文……”
霍海:“聪明。”
两人继续往前走,卫长公主猛然间醒悟了:“父皇……”
霍海:“秦始皇时期,高祖时代,普通人种田连自己都养不活,而到了现在,百姓种田还能剩八百文给朝廷做贡献,可以说是已经很不错了。”
卫长公主沉默不语,但霍海的暴击并没有结束。
“但,就别遇到天灾,遇到天灾,身无分文的百姓,要借粮度过难关,第二年就得更加倍努力的耕作。”
“但,别遇到第二年也是天灾。还不起粮,还不起田,他们就只能把田卖了。”
霍海:“人这一辈子,谁能不遇到一次两次天灾?如今的日子往后推,不出二十年,天下的田就全属于贵族们了,你还指望百姓能种棉花?”
“受冻不见得死人,挨饿是一定会死人的。”
卫长公主深吸一口气:“如果百姓卖了田,就成了佃户,或是奴仆,既然贵族养着他们……”
霍海:“奴仆死了,奴仆和奴仆还会生孩子呢,那忍受不了冻害的,就是那体质差的,死点怎么了?还有新的会生出来。”
卫长公主盯着霍海:“你不是人。”
霍海歪头:“事儿不是我干的,我就是把它讲给你听,我就不是人了?”
卫长公主呼吸为之一滞,低头:“不好意思对不起,我被气到了……”
“去年小米被冻死,我就想要想办法解决冻害的问题,没想到……”“那,怎么才能让百姓不挨饿受冻?”
霍海:“这个简单,如果百姓种的粮食,纳税后,吃了后,留种后,还能卖不止八百文,完全解决了饿的问题,自然就有钱去解决冷的问题了。”
卫长公主左右看了看,小声:“如果父皇给盐铁涨价怎么办?”
霍海笑着:“怎么办?那养了你就能多收点税,你就成了更富的富婆了。”
卫长公主愣住了,这才想起,自己食邑盐邑,盐铁之事,除了朝廷和父皇,就是自己吃的最多,就连征匈奴的三路大军单拎出一支来,都没自己吃得多。
毕竟大军不是天天都打匈奴,但自己天天都收税。
卫长公主,十七岁,正是青春可人的时候,此时第一次知道自己不只是吃的民脂民膏,还吃的百姓的命,就要哭出来了。
霍海:“问题也不是无解,只要百姓赚的钱,多到你父皇抽税抽的都花不光,自然也就不会继续抽了。”
卫长公主:“钱怎么会花不完?”
霍海:“其实,像现在朝廷这么花钱,要搞来花不完的钱,挺简单的。”
说真的,霍海真出手,一年就能完成这个小目标。
卫长公主:“如果,有了更多的钱,那父皇肯定想要办更多的事,永无止境……”
卫长公主还是熟悉刘彻的。
霍海:“那到时候就只能让陛下节制一点了,毕竟发展空间是有限的,而欲望是无穷的。”
走了一大圈,又反向路过了驰道,走回了厂址外,卫长公主:“你一个人看吧,我要回宫一趟。”
霍海:“嗯……”
看卫长公主就要走,霍海拉住了卫长公主的手:“等一下!”
看霍海伸手,卫长公主的护卫就差直接拔刀了。
卫长公主回头:“怎么了?”
霍海:“你的名字。”
卫长公主:“你不知道我的名字?”
霍海捏着鼻头:“我去哪儿知道去?我又不是东方朔,会算命。”
卫长公主听了这个符合时代特性的笑话,终于有点笑脸了:“刘怜,你也可以叫我的小名青珂。”
霍海愣了一下,怜应该不是可怜的意思,应该是疼爱的意思。
至于小名,青珂,青色的美玉,帝王绿翡翠是吧?
……
皇宫,汉武帝前往皇后所在的椒房殿。
当然了,刘彻不是去宠幸皇后,而是因为宠妃那儿太冷了,完事儿后跑来椒房殿取暖来了。
所谓椒房殿,名字就能看出来是什么意思,这地方的墙壁里面混杂了大量的花椒。
因为花椒的缘故,所以有香味,没有虫,并且冬天还格外温暖,加上这里其他的取暖设备,比其他殿好受多了。
毕竟冷起来了,该来还是要来了。
刘彻刚刚到门口,就遇到卫长公主走了出来:“青珂,来看你母亲啊?”
卫长公主:“儿臣见过父皇。”
刘彻正笑着,就听到卫长公主说:“父皇,还请您懂得节制。”
刘彻:“???”
好啊,儿女大了,都敢跟咱提这个了?
刘彻看卫长公主往前走,跟卫长公主的护卫招了招手。
护卫急忙前来:“陛下。”
上一篇:父皇!儿臣摸鱼成性求放过!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