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长夜天高
霍海拍大腿:“郑大人娶了何夫人——郑何氏。”
司马相如思索了一下:“何夫人嫁给了郑大人,冠夫姓……的确就叫郑何氏,怎么了?”
霍海笑着:“郑何氏啊。”
司马相如恍然大悟:“正合适!”
还有围观的读书人没听懂,但也有人听懂了。
听懂了的人眼睛一亮:“妙啊!”没听懂的人一脸懵逼:我是谁,我在哪儿,他们在聊什么?什么东西?
旁边的人提醒:“真笨,郑大人娶了何夫人——郑何氏,正合适!正好合适嘛!”
这下旁边的人听懂了:“啊?哦!这样玩儿的啊,哎,妙啊妙啊!”
有个人举起手:“哎!霍二公子,来,用我举例!”
旁边的人无语:“你谁啊?谁认识你啊?霍公子干嘛用你举例啊?”
“是啊是啊,你想出名想疯了啊!”
也有人提醒:“这位可不是一般读书人,虽然没多大名气,但也不算寂寂无名。”
“这可是当朝三公,张欧大人的公子,张品!”
霍海笑着:“我记起你来了。”
张品嘿嘿笑:“在下也入仕了,霍大人,你给咱整一个歇后语,请你吃酒。”
霍海思索了一下,眼睛一亮:“有了。”
所有人洗耳恭听。
霍海:“御史大夫公子无名。”
所有人都看着好霍海。
张品伸长了脖子:“怎么?后面呢?”
霍海:“御史大夫公子无名——没品。”
现场所有人都僵住了一秒,然后哄然大笑。
御史大夫的公子姓张名品,这个御史大夫公子无名,本来说的是没名气的意思,不过没名气和没名字都叫无名,张品没名字,那不就是没品嘛。
没品一方面说的是张品没了名字,一方面又是说张品没逼格,叫做没品。
一语双关。
刚刚那个郑何氏是谐音梗,这个是一语双关。
“嘿!”司马相如:“这歇后语是真好玩儿,有趣有趣。”
成语的选拔,那应该比较严肃,比较认真,大家要认真对待。
但这歇后语的创作,那就可以各自发挥,可以用这个玩儿起来。
谁能想到,文字还能好玩儿,以前可没人想到这个。
众人都觉得有意思。
只有张品非常低气压:我凸(艹皿艹)~
郑安泰也觉得好玩儿,笑麻了,拿着买好的纸,回太子宫当值去了。
当值到一半,听说自己夫人找过来了。
郑安泰出去:“这儿可是太子宫,你来干嘛?”
郑夫人神色不善:“听人说郑安泰郑大人,娶了个何夫人?”
一整天都在想乐子的郑安泰这才记起自己老婆姓王。
郑安泰还没反应过来,眼睛就挨了一记‘爱的自私’。
远处,石庆疑惑问邱平:“郑大人怎么了这是?”
邱平微微一笑:“石大人,这就叫‘正牌夫人得知郑大人娶假夫人——郑挨打呢’,正挨打呢,哈哈哈哈哈。”
邱平内心:歇后语真好玩!
郑安泰内心:啊啊啊啊!霍海,我跟你没完!
这世界,除了没品的张品又多了个受伤的郑大人。
……
霍氏纸业门口,一群人玩儿的不亦乐乎。
第43章 梅雪斗春
霍氏纸业门口,一群人玩儿的不亦乐乎。
很快,大量的成语就被选拔了出来,而歇后语也是被创造了不少。
虽然有些很生硬,但相信流传久了后,总会有经典的大浪淘沙出来。
霍海玩儿的开心,司马相如:“哎,霍海,你是不是忘了这文化运动还有第三个举措?”
所有人都停了下来。
这成语歇后语,大家都玩儿疯了,是真好玩儿,从来没想过文字还能拿来玩儿,也没想过自己能参与历史的创造。
现在还有第三个举措吗?
霍海恍然大悟:“对对对!”
司马相如:“既然这样,歇后语和成语一样,大家创作出歇后语后,也可以给我们投稿,投稿给我的话,就投稿到太学,到时候会专门设置一个信箱。”
“投稿给霍二公子的话,就投稿到霍氏纸业。”
之所以要设置两个投稿处,是因为长安城太大了,而太学更靠近北面的民居闾里,分开两处投稿,缩短投稿距离,增加投稿积极性。
霍海继续:“那咱们说说第三个,那就是新诗。”
“古有诗歌,被变成了诗经,但几百年过去了,咱们怎么能还在传送几百年前的诗歌呢?咱们自己也是文人是读书人,就不能创作诗歌了?”
司马相如:“老夫也是受到了霍海的启发,那日在朝堂上,霍海写了一首《观庐山》,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这种行文格律,和诗经中的一些何其相像,又有自己的规则,而且不只是押韵,不只是格式,还有格律。”
霍海:“于是我就和司马公一起研究了一下,规定出了一些字数下,读起来最为顺畅最为有韵律的格律规则。”
“包括了诗句的押韵,每个字的音调分布,等等规则。”
司马相如:“这就比成语和歇后语难得多了,但也代表了一个文人的才气水准,毕竟以前写辞赋长篇大论,现在要缩短到几十个字之内。”
霍海笑着:“规则就摆在这里,大家都可以随意选题材创作新诗。”
有人询问:“什么叫做选题材?”
霍海:“诗毕竟字数少,不可能面面俱到,也不能写太多内容,只能选一个题材或者一两个题材融合在一起,融汇进这方寸之间。”
“而我把它称之为,以景咏情。”
“比如,这世上最美的白色景物,就是雪……”
司马相如打断:“你等一下!”
霍海狐疑:“怎么?”
司马相如:“世界上最美的白色景物,是梅!”
霍海不服气:“梅有什么好看的?!”
司马相如:“雪有什么看头?”
此时不少人看出了门道,霍海是平阳县人,是北方人,司马相如是成都人,是南方人。
人南方不下雪,梅花是人家从小的记忆,当然不可能同意你雪更好看咯。
司马相如撸袖子:“好好好,来单挑啊!”
眼见情况不对,旁边的人立刻拉住了霍海,被人拉着的霍海往前蹬脚:“来就来,小爷怕你啊!取小爷大枪来!”
前排文人怕血溅一脸,急忙阻止:“哎哎哎,司马公,霍公子,咱们都是文化人,要比文比,比什么武?!”
“不是写诗吗?不如一人写一首,比谁诗写得好如何?比什么枪法!”
霍海司马相如对视一眼:“有道理!”
此时,两张桌子摆好,双方拉开架势,开始写诗。
当然了,两个人商量好的演戏罢了。
司马相如再天才,都才知道诗句格律规则,怎么可能和霍海硬刚?
所以实际上是霍海搞了一首诗,让司马相如说是自己写的,来演戏罢了。
之所以要搞这一出,和成语歇后语举措一样,那都是为了促进纸张消费。
现在的人买纸都是为了教育下一代,根本没有开发出纸的妙用,而要促进消费,光是开发出玩儿法,是没用的。
还得‘挑拨’‘对立’。
而梅雪之争,那就是文化历史上最大的争端题材,最适合拿来争斗。
梅雪之争的故事,还要追溯到北人南下。
西晋灭亡时,大量的士人南下。
其中就包括谢家。
而王羲之的儿媳妇儿谢安的侄女著名才女谢道韫就是谢家的年青一代的翘楚。
南下的谢家迅速成为南国顶流,家里面的一件事情传遍了整个东晋。
就是谢道韫小时候,谢家的人在家里玩儿,下起了雪,谢安就问:“白雪纷纷何所似?”这时侄儿谢朗立即答道:“撒盐空中差可拟。”
而侄女谢道韫思索后说了句:“未若柳絮因风起。
这个故事极具传播性,又有趣味性,同时还让南人感受到了没见过的雪到底是什么样。
于是短时间传遍东晋。
雪这种东西,作为浪漫的象征,在整个南国,传播了两百年之久!
两百年后,当时南朝和北朝处于敌对状态,北朝鲜卑人陆凯,和南朝范晔是朋友。
但是陆凯与范晔暗地里不断通信,互相诉说对时世的看法和感愤。陆凯把一支梅花装在信袋里,暗暗捎给江南好友范晔。范晔拆开信一看,里面赫然放着一支梅花,并有诗一首: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很快,这首诗也传遍了天下。
一枝春这个词,开启了诗句中睹物思人,以物代情,永物思情的先河。
于是一枝春就开始代表乡情。
试想一下,南方人谈到浪漫,具象化的代表物居然是南方不怎么下的雪花,很多南方人一辈子都看不到的雪。
而北方人谈到思乡之情,也要提到北方不怎么生长的,北方诗人一辈子都见不到的梅花。
双方那后来一代接一代的后人,怎么接受得了?
别以为南北之争是互联网时代才开始的,是从甜咸粽子甜咸豆腐脑开始的?其实一切都早就埋藏在基因文化中了。
一场跨越千年,整个诗坛从诗坛诞生到全盛到结束期间,都持续的战争,开始了。
梅雪之战!
两种花的宿命对决。
浪漫和乡愁,一个代表的是想象一个代表的是现实。
一个代表北方,一个代表南方。
终极对决。
但,这场对决命运早就注定了。
雪的故事,来源于被逼的北下到南朝的汉人。而梅的故事,是一个北朝入主中原的胡人写给汉人朋友的。
最终几百年的磨合,厮杀,血腥,阴谋,友情,一切的一切之后,南北归一。
南北虽然归一,但诗战还在延续,永永远远的继续下去。
而霍海提到诗句,就很快想到了要复制这场争斗。
上一篇:父皇!儿臣摸鱼成性求放过!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