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抗旨才能变强 第588章

作者:摇扇子的司马懿

可是宫中和芙蓉园,由于太上皇的病重,都是颇为的冷清和肃穆。

在进入到年节之后,太上皇的身体状况越来越差。

一天里的大多数,都是在昏睡状态。

就连坐一会儿,都已经是颇为的费力。

看见太上皇如此状况,众人的心情,自然是可想而知。

这些人里,尤其是李世民,心中更为的愧疚和自责。

他本就是一个牵于多爱之人。

至此,他眼中所看到的,就只有将死的老迈父亲。

脑海中所回想起的,也不再是武德年间,自己与父亲,兄弟之间的间隙、恩怨。

而是自己从小到大,被父亲的疼爱,教导。

尤其是当自己第一次骑马,第一次得胜回来时,父亲眼中的那种欣喜和骄傲。

在正月初六这一天,正在御书房中同房玄龄、魏征商讨政务的李世民。

突然间接到了老臣萧瑀病故歧州的消息。

同时,他也看到了萧瑀这生命中最后的力气和心血。

所写下的这封奏折。

上面的内容大概意思是说:老臣对陛下之洪恩,感激涕零。

不过臣老了,今后再不能服侍在陛下左右。

再不能在御书房中,与陛下谈古论今,针砭时弊。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臣这最后一番治国理政之言辞,再无任何杂念。

只求能让我大唐江山永固,能为陛下您再分这一份忧。

看到这里,李世民的脑海中,都犹能想象出萧瑀在写这封信时的样子。

在这奏折之上,写尽了萧瑀之才华,人生之智慧。

如同以往一样。

只需要寥寥数语,就能将一件事讲的痛彻,清楚。

李世民本就是书法大家。

自然是能看出,在这奏折的末段,萧瑀的字体,虚浮无力,渐渐走形。

那萧瑀之音貌,也犹如在眼前一般。

直至此刻,李世民再也忍耐不住,泪水直接就滚落下来。

然后深深的长叹一声。

“哎呀!”

“萧瑀,他这是倾尽了所有,怕是直到死之前,才给朕写完的这封奏书啊!”

这时候,一旁的房玄龄和魏征也是一脸的难以置信。

“这萧老大人,离开长安之时,还是好好的。”

“至今也不过大半年的时光。”

“哪成想,就突然间……”

而李世民,此时也是对着这份奏章,悲戚说道:“萧瑀啊!”

“卿之忠直,古人不过尔。”

“你怎么如此匆忙,就离朕而去?!”

说着,李世民直接拿起桌案上的笔墨。

“斯人也,不可以利诱,不可以死胁,真社稷臣也!”

一边感怀着,一边写下了一首诗。

《赐萧瑀》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勇夫安知义,智者必怀仁。

第852章 看护好我的好孙儿

萧瑀病故的这个消息,最终还是没能瞒过太上皇。

当知道了这件事后,太上皇轻叹一声。

“也罢,你我二人,能一起上路了。”

……

太上皇的弥留之际,终于还是到来了。

在病榻之前,太上皇抓着李世民的手。

叹息着嘱咐说道:“儿啊,为父如今要走了。”

“其实有一句话,是真的。”

“你这个大唐的皇帝做的,我很满意。”

“咱们这李唐的江山,一定要将它看护好,传下去。”

“永远的传下去……”

听着太上皇的话,李世民此刻也是悲痛不已。

“父亲,我对不起您……”

听到此,太上皇眼中也是噙着泪水,微微摇了摇头。

“有些事情,也是为父没有做好。”

“不怪你。”

“李二啊,这最后,有一件事,你一定要答应我。”

在这一刻,李世民的脑海中下意识想到的,一定是太上皇想要让自己答应。

废立太子,扶正李秋。

但是这个问题,他的本心一直是回避着的。

所以明显犹豫了片刻后,还是为了安太上皇的心,用力的点了点头。

可是完全出乎了他的意料,太上皇竟然缓缓的说道:“虽然我一直在大安宫中。”

“可还是一直关心着大唐之事。”

“现在看起来天下大定,但无论是内外,依旧是暗流汹涌。”

“在我死后,你要答应我,不要为我守孝。”

“这大唐的军政要务,不能离了你这个皇帝。”

听到太上皇的这个遗命,李世民的两眼中,满是泪水。

不住的摇着头。

说自己这个不孝子,又怎能连最后的这个向太上皇行孝的事情都不做呢?

……

在李世民之后,平阳公主和柴绍,也来太上皇病榻前拜见。

听了几句太上皇的嘱咐之言。

在他们之后,自然是还有很多太上皇的子女。

王爷,公主等来见太上皇一面。

这些人,是永远都见不完的。

可太上皇自己也知道,这也已经是自己生命中最后的时光。

有些人要是再不见,就永远也见不到了。

有些话要是再不讲,怕是永远也就讲不出来了。

于是,他看着这一屋子的人缓缓的说道:“你们都退下吧。”

“我想跟子信,单独的说两句话。”

听到此,众人虽然不大情愿,但还是遵照太上皇的话,纷纷退了出去。

等到房间中只剩下了太上皇和武士彟之后。

武士彟也是终于能够靠前,来到了太上皇的床榻之前。

他们这君臣两人,近乎一辈子的情谊。

都没等到说话,仅仅是这目光一对。

就同时不由得伤心,落泪起来。

随后,太上皇紧紧拉着武士彟的手,一边流泪,一边微微摇头叹息说道:“子信啊,咱们君臣,就要在此一别了……”

“想当年,认识你之时。”

“你还是那般的年轻。”

“现如今,也已经快要老了。”

此时此刻,武士彟早已经是哭的老泪纵横。

“太上皇。”

“臣下辈子,依旧还是跟随在你的左右。”

“您此番先走一步,怕是臣也很快,就会去找您的……”

听到此,太上皇不住的摇着头。

“不行啊……”

“子信,不行啊。”

“在我走后,你一定要好好的活着才行。”

“我的好孙儿,可就要交到你的手上了。”

“你还记得我曾经跟你说过的那些话吗?”

“把荆襄之地的根基扎牢……”

“把兵权,一定要紧紧的握在自己的手中。”

“将来若是一个不妙,你那里还能是支持李秋的一个屏障。”

“子信啊,一定要看护好李秋啊,替我,看着他登上大统……”

此时此刻,听着太上皇的话,武士彟的脑子里都仿若变成了空白。

此时的他,除了悲伤和泪水,剩下的就全都是惊愕。

“太上皇。”

“您……您说的话……臣没能听懂……”

这时候,太上皇用尽了全力,压低了声音,无比认真,严肃的告诉他。

“李秋,是朕的孙儿。”

“这大唐的皇长子。”

“就是当年的那个孩子啊……”

太上皇说出来的这个消息,就如同一颗原子弹一样。

在武士彟的心里,脑海里突然间炸开。

以至于让他措手不及,彻底的愣在了当场。

上一篇:宋北云

下一篇:演武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