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抗旨才能变强 第625章

作者:摇扇子的司马懿

这样的一支大军,就连柴绍、秦琼、程咬金等人都感到震撼和诧异。

他们带了一辈子的兵,打了不知道多少次仗。

还从未有过这样一种感觉。

就仿若是一名优秀武将,正在尝试一柄宝刀一般。

随之,当感受到整支大军的士气都快要凝聚到顶点之时。

柴绍一声断喝,“杀!”

随着他的一声大喝,罗良、高侃、薛仁贵等数名将领,带着各自的军队一同杀出。

如同猛虎下山一般,就朝着对面气势汹汹而来的吐蕃大军杀了过去。

此时此刻,在吐蕃大军身后方的高处。

年岁与李秋相仿,同样的年轻的弃宗弄赞在几名心腹将领的护卫下遥望着前方的战事。

起初,在遭遇之前,他心中对于自己精心建立起来的精锐大军是有着非常强大的信心的。

对于唐军的武器、盔甲精良,他心中有数。

但是他相信以自己大军的骁勇善战,足以抹平二者间的差距。

剩下的,就是自己以十万大军对对方五万兵士的绞杀。

一场大胜或许还有变数。

但一场胜利,至少是不在话下。

可是直到今天,他亲眼见到对面的那支大唐幽州军的气势之后。

他脸上的笑容顷刻间随之消散。

换上来的,则是无比的郑重和认真。

他能感觉的到。

眼下从气势看,对面的这支大唐幽州军也是训练有素。

至少是不比自己的麾下精锐差。

至于其真实的战力,就还要再看了。

此时此刻,弃宗弄赞的心中已经隐隐有些后悔。

今天这一场大战,注定了将是一场无法挽回,不死不休的鏖战。

纵使是胜,怕也是惨胜。

自己的这支辛辛苦苦打造下的十万精锐,还能剩多少?

四万,五万?

另一边,随着双方大军的越来越近。

骑射的弓弩,在空中来往飞行着的箭矢,也是越来越密集。

只不过,这两方的境况却是迥然不同。

吐蕃方射来的箭矢,较之前的突厥大军都尚且不如。

又如何能穿透幽州军的玄甲,对盔甲下的兵士造成致命杀伤?

反观幽州玄甲军的经过公输羊、公输墨、张鸦九等匠师改良的弓弩,力道极大。

比以前的突厥军都要强上很多。

轻而易举的就能射穿吐蕃兵士的铠甲。

应声落马者,更是如同下饺子一般。

单单是这一轮双方的对射,吐蕃这边怕就是多折损出上千人之多。

第896章 钢铁洪流

见到这样一种情景。

李秋倒是没什么好奇怪的。

似乎不达到这样才是不正常。

而柴绍、秦琼、程咬金三人心中骇然。

想当年,在面对着突厥的强大骑兵时。

大唐的兵士就处于眼下吐蕃的状态。

可是不知不觉间,这刚短短几年过去。

咱们大唐的骑兵什么时候都已经强悍到如此地步了?

另一边,在吐蕃大军的身后,弃宗弄赞则是面沉如水。

终于,大唐铁骑和吐蕃的骑兵经过充足距离的冲锋。

眼瞧着就要到了短兵交接,白刃战的阶段。

这时候,只见到大唐兵将,同时暴喝一声。

“候!”

随之,经过冲锋,将速度提升到了极致的幽州玄甲军。

同时将手中比人长的锋利陌刀,对准了前方的敌军。

而陌刀的刀柄,则是顶在了腰部盔甲特定的坚硬位置。

以求稍后在剧烈的撞击过程中,手中的陌刀不至于走歪。

争取一击,就刺穿面前的敌人。

在做完这一切之后,唐军的前排骑兵队伍也已经冲到了吐蕃军阵之前。

“杀——”

伴随着这最后一声大喊,幽州玄甲军就与吐蕃骑军结结实实的对撞在了一处。

在他们每个人的眼前,晃过的都是密密麻麻的人群。

在他们的耳中,也是霎时间响彻着太多的声响。

让他们听不清楚单一的某种声音。

那种状态,就如同身前呼啸而过一辆古老的蒸汽机车一般。

随着第一个点的对撞,眨眼间就有越来越多的点撞击在一起。

形成了一条无比狭长的,犹如青黄两色海水的交界带。

而在这条交界带最中央的一条线上。

所上演的景象几乎都是一致的。

那就是大唐幽州军将士们手中的锋锐陌刀,轻易刺穿了吐蕃兵士的身体。

然后在巨大的惯性下,连人带马,推着他们的尸体继续冲锋。

相反在吐蕃那一边。

他们的兵士连自己是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刚一遭遇,对面那奇怪的狭长大刀就刺破了他们的铠甲和身体。

直到他们彻底失去意识的那一刻,他们手中挥舞着的兵器,都没来得及派上用场。

而就算是那些少数用自己手中的长矛刺中幽州玄甲军的身体。

可是那种顿挫感,没比刺中一棵树好到哪里去。

就算他们使出了吃奶的力气,但是长矛仍旧是极难寸进。

在初次撞击之后。

两军彻底的进入到捉对厮杀的白刃战之中。

这时候,幽州玄甲军的真正战力,也已经开始展现。

他们手中的陌刀,能砍,能刺,能斩,能砸。

刀刃狭长,沾者即伤,灵活无比。

反观他们身上穿的盔甲,坚固无比。

防护能力极强。

远不属于公元六百多年的这个时代应有的产物。

吐蕃兵士们手中的兵器在面对这样的一种盔甲之时,就如同敲龟壳一样。

怎么敲都难受。

干着急……

就这样,吐蕃大军砍幽州玄甲军一下,幽州军没怎么样。

极难致死。

反观幽州军手中的陌刀只需要轻轻一扫,吐蕃这边最少都是轻伤。

太容易致命不过。

如此一来,论单兵对战,吐蕃兵士处于极度的下风。

这一支吐蕃大军,乃是弃宗弄赞耗费数年功夫,花费了极大的精力。

从各地奴隶中挑选出最强壮,最凶猛的,再加以训练。

他们最为弃宗弄赞得意的,就是他们强大的单兵作战能力。

以及那种犹如野兽一般的凶残。

与他们相反,幽州玄甲军的兵士,多是从大唐的流民,淳朴的幽州百姓中征兵出来。

在长期的数次残酷战争的催化下,大家都已经成为了最亲的战友和亲人。

这种友情和亲情,往往在这种战场上,会催发出更强的战斗力。

幽州军真正的优点,除了装备精良,训练有素之外。

那就是每个士兵之间的紧密联系,配合、互助。

所以在这一片战场之上,往往会出现这样一种场景。

在吐蕃那边,后续赶到的士兵会嫌弃身前受伤的人多余。

直接将他们拨开,扫走。

没有补上一枪,送他们上路都已经是极致了。

在吐蕃大军中,每个人都是一个单独的个体。

他们都是奴隶,只有多杀敌,立功。

才能为自己和妻儿赎身,成为一个真正的,自由的人。

尤其是这一次,吐蕃赞普亲自下令。

立军功者大大有赏。

所以身后的那些根本不知道前方真实战况的吐蕃兵士们贪功心切。

一个劲的往前冲。

然后冲过来再被幽州军的将士们用手中的陌刀送走。

反观大唐幽州军这边。

每当有同袍受伤,大家都是拼了命一般上前搭救。

用自己身体去为同袍挡枪的现象,都不在少数。

在吐蕃的单兵作战能力被压制,幽州军的协同作战能力得到放大之下。

战争的天平,直接就压倒性的向着唐军这边靠拢。

上一篇:宋北云

下一篇:演武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