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相 第103章

作者:余人

嘉靖打量着眼前的三人,温和地说道:“都起来吧!这些天辛苦你们了!”

“谢皇上!”三位谢恩起身,徐阶便是禀告道:“我等已经将本次恩科会试最优秀的十二份卷子挑出,还请圣上御览。”

黄锦走了过来,将十二份卷子呈送到嘉靖的面前。

此时的弥封已经除去,试卷上士子的姓名都出现在那里,其中放在最上面的,便是江西严北辰,这个呼声最高的状元郎。

其他人都是谦卑地站着,不敢多出一言。

嘉靖翻阅起卷子,只是才翻阅两份,心里却是悠悠一叹,全都是空洞无物之言。都在鼓吹重开三市舶司,按着唐顺之的观点进行论述。

又翻了数份试卷,全都没有提及东南可能受到的冲击,没有对可能造成的恶劣后果进行预判,自然亦没有让他眼前一亮的东西。

吴山虽然贵为礼部尚书,但跟皇上接触的机会其实并不算多,此刻站在这大堂中,亦是微微抬起头,小心地揣测着圣意。

当然,除了揣测圣意,亦是观察着徐阶,学习这位前辈是如何讨好圣上。徐阶能够官至次辅,除了跟严嵩的关系交好,还有就是做到了迎合圣意。

如今将他卡在内阁门外,并不是出身和资历,而是他没能做到迎合圣意这一点。

“市舶是良药,亦会苦口啊!”嘉靖看过数篇文章后,突然有所感触地道。

徐阶上前,拱手道:“臣记得,徐渭虽然赞同重开三市舶司,但亦是有所顾忌,想必正合圣上所言!”

“难,难,难,道最玄,欲进还退步踌躇,犹上难下心结纠!”嘉靖仿佛没听到他的话般,将手上的试卷放下道。

徐阶琢磨了一下他的话语,又是提议道:“圣上,不如举行小传胪,将合意的几人召到宫里来?”

很显然,徐阶是会错意了,以为嘉靖帝难以抉择谁是状元。其实面对难以抉择的卷子,皇上通常会将考生传进宫来,再进行一项小测试,这便是小传胪。

“小传胪?这事容后再说!”嘉靖亦是没有点破,又是继续阅读剩下的卷子,突然蹙着眉头问道:“后面怎么这么吵?谁在外面如此放肆?”

“奴才去瞧瞧!”黄锦急忙走了出去,没多久回来禀告道:“禀主子,是因为一份卷子。严大人认为是两面三刀之言,薛大人倒觉得是谋国之策,严大人在直庐将薛大人打了,薛大人这是过来告状呢!”

“让他们进来吧!我倒是要看看,是什么样的卷子,能让二人不顾朝廷大臣的颜面,出现如此大的争议!”嘉靖来了些许兴趣,对着黄锦说道。

第234章 传胪大典

这一日,大明将举行盛大的传胪大典,注定受到举世瞩目。

大明两京十三省的士子经过县试、府试、院试、乡试、会试和殿试的层层筛选,将会诞生一名新科状元郎,亦有三百五十七名士子,从田舍走向朝堂,成为大明最风光的进士官。

天空一片漆黑,鸡未鸣狗仍在睡,潮州会馆的灯光却悄然亮起。

林晧然压抑着心里头的一丝兴奋,早早从床上爬起来。在洗漱后,外面二位待女推门进来,开始帮着他进行穿着。

昨天礼部已经给他送来了一套进士服,这是今天传胪大典上必须穿着的统一服饰。由于是礼服,故而很是讲究,除了冠、袍、衣、带、鞋,还有诸多的小部件。

一般人要想穿戴准确,还真的挺费劲,不过这两个待女显得极为熟练,三二下功夫便帮着他整整齐齐地穿戴妥当。

林晧然端详着手上的进士帽,这是用藤丝编成帽胎,前高后低,在涂上黑漆后,外面裹上一层黑纱,两旁各插一翅。

这顶通体漆黑的帽子,便是大明的官帽——乌纱帽,自从洪武三年将他定为官帽后,普通老百姓再也不能戴了。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林晧然以白衣之身参加科举,一路走来,如今终于算是走到了尽头,实现了大明所有读书人的梦想,登上天子堂。

他郑重地将这顶帽子戴在头上,一种豪情油然而生。他已经不再是一名读书人,而是即将步入官场的进士官,没准还能成为大明的弄潮儿。

两名正在给他穿戴的待女突然一凛,仿佛感受到了那股官威,头微微低了少许,恭敬地说道:“老爷,已经穿戴妥当了。”

“嗯,你们出去吧!”林晧然缓缓地点了一下头,不经觉间已经多了一些官威,仿佛真是成为了大明高高在上的官员。

二个待女连忙后退,一个待女仿佛想起什么,将放在桌面上的笏板递给他。

林晧然接过笏板,这笏板五十多厘米长、十厘米宽,材料是槐木。这东西其实不是装饰品,而是用来记录天子的命令或旨意,相当于后世官员手上的笔记本。

收拾妥当后,他便拿着笏板,推开房门走了出去。

“见过师兄,嘻嘻!”住在旁边的杨富田亦刚好收拾妥当走了出来,见到他便是热情地打招呼,心情亦得极为不错。

“哪怕你中得二甲又如何,今年又是乡试正科,你很难选进翰林庶吉士!”宁江从另一个房间走出,显得酸溜溜地说道。

林晧然若有所悟地扭头望向宁江,这人不愧是出身官宦之家,对官场的一些东西看得极为精准。翰林院亦是有名额限制,考虑到明年会继续招录,这届的庶吉士必然会有所减少。

“只有你这种庸才会想着庶吉士,我要做翰林修撰!”杨富田抬着下巴,满脸得意地说道。

“哪怕师兄中不得状元,也轮不到你这个蠢货!”宁江朝着他竖了一根中指,朝他打击道。

“我蠢?那你也不见得比我聪明,你这三甲恐怕得到地方做穷知县了呢!”杨富田轻哼一声,显得无比得意地说道。

林晧然看着宁江的脸色不对,便是制止他们再吵下去。

三人一起走出院子,来到了会馆大堂,陈掌柜在门前热情地等候着了,桌上已经摆好了他们三人所爱吃的早餐。

在吃早餐的时候,其他八位同伴亦是穿戴整齐来到了大堂中,大家又是纷纷见礼。

他们八人倒看得开,哪怕已经听到阅卷的一些传闻,知道他们极可能落在三甲中,但心情亦显得很不错,对即将举行的传胪大典无比期待。

并不是所有人都梦想进翰林,像他们对一个七品知县亦是很满足了。何况这知县跟举人知县不同,这仅仅是起点,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

在吃过早餐后,十一人便一同坐上马车,向着紫禁城而去。

天空东边露出鱼肚白,仿佛预示着吉兆。

街道比殿试那天要热闹很多,不仅是三百五十七名贡士要早早聚到紫禁城,文武百官亦要前去,即将举办隆重的传胪大典。

在进入通往紫禁城的道衢上,渐渐热闹起来。不论是轿子和马车,都还打着灯笼,一团团火焰正向着紫禁城前的大明门聚拢。

林晧然等人来到大明门前,自然不敢凑到文武百官那堆人中,而是大步走到了身穿着进士服的人群中,跟着相熟的人纷纷见礼。

作为会试的会元郎,又是“被科举耽搁的唱曲人”,又有着“竹君子”的美誉,林晧然在这群贡士仿佛是名人般存在。

他一到来,便有很多贡士主动跟着他见礼。

得益于这些声名,他的《竹石》和《木兰词》亦在京城中传颂,特别是那首《木兰词》风靡于京城的青楼,甚至有名枝公开对他示好。

只是事情向来如此,这过于出名亦是有坏处,会遭来无端的一些忌妒,甚至会在你落魄时踩你一脚。

大家聚在这里,聊得最火热的话题自然是状元的归属。

在这里不乏出身达官贵族之家,亦或跟大人物沾亲带故的,所以很多消息都会传到他们有耳朵中,甚至已经知道那送呈给圣上的十二份试卷名单。

虽然这次殿试没有举行小传胪,十二名贡士都有可能成为状元,只是很多人都倾向于江西的严北辰和江浙的徐渭。

在他们看来,若圣上真举行小传胪的话,怕亦只会传唤这二人。这次状元不是姓严就是姓徐,刚好跟大明首辅或次辅同姓。

“按说咱会试的会元是有很大机会的,可惜了!”

“确实是可惜!终究还是太年轻了,没能摸到圣上的心意!”

“连中五元又如何,到头来还不及你我,我可听说二甲没有林晧然呢!”

……

明明就是他们的一些悄悄话,但却完全没有回避他这个当事人的意思,语言间却不像是同情,更像是在幸灾乐祸。

林晧然听着这些话语,脸上露出无奈与索然。

对于进翰林院,他其实是有幻想的。在这个清水衙门蛰伏几年,然后外放做个知府,然后在大明的官场一步步往上爬,将来甚至入阁拜相。

只是现实究竟不让他如愿,他不仅跟状元无缘,甚至都不在二甲之中。只能从七品官做起,甚至都不能留在京城,早早就要开始摸爬滚打。

宁江拉了拉他的衣服,示意他往着某个方向望去,却见严北辰如沐春风般走进人群。

严北辰毅然已经是状元郎,一副高高在上的模样,在经过林晧然等人身边时,还故意大声道:“却不知道是谁,早早就嚷嚷着林文魁,却不知道臊字怎么写!”

“我看你才不知道臊字怎么写?现在金榜还没出,却端起了状元郎的姿态,万一不是你,岂不可笑乎?”宁江早憋着一口气,这时亦是挖苦道。

这边的广东贡士倒是团结,当即纷纷响应。

“那你们一会挖干净耳屎,听听状元郎唱的是谁!”严北辰冷哼一声,然后飘然离去。

林晧然望着离开的严北辰一眼,然后抬头望向面前的紫禁城

天一点一点地亮起,一道耀眼的弧光从东边升起,朝阳照在这座雄伟的紫禁城上,宫殿里面传出一个悠长的钟声。

第235章 焦殿传胪

一座方形古城坐落于大明朝的北疆平原,一条南北中轴线贯穿于古城中,起初中轴线两边是灰色格调的屋舍,但中间突然横出一座由红色和金色组成的宫殿。

这座宫殿便是华夏的一块瑰宝,大明帝国的皇宫——紫禁城。

在朝阳的晨辉中,这座庄严的宫殿仿佛醒了过来,响起了悠长的钟声。在那十几米高的城墙下,身穿朝服的文武百官、皇室公卿带着三百多名贡士站在宫前广场中。

一群春燕被钟声惊醒,有些从城门仰飞而出,有些从城楼的飞檐俯身而下,翱翔在广场中。亦有着凌云志的春燕,迎着朝阳展翅高飞。

“吉时到,百官率贡生觐见!”

随着紫禁城南门的三扇正门和两扇掖门缓缓开启,一个太监的声音从紫禁城传出。

与此同时,除去中间的城门,四个门都有士兵踏着整齐的步伐从宫门走出,手持着画戟,伫立在一条条汉白玉道两边,神色肃穆而有杀气。

中间没有士兵站立的是大门,是天子的专用门,逾越者死。

但亦有特殊情况,皇后大婚之日可以进一次,新科状元、榜眼和探花可以从此门出一次。但尽管如此,能从这门进出者,只有天子一人矣。

林晧然任由着朝阳落在脸上,抬头望着这无比雄伟的宫门,发现他还是低估了这时代的王权。

上一世,他参观的紫禁城是死的,如同是一具死尸。而如今横亘在他面前的紫禁城,却如同一头巨兽,正俯视着他们所有人。

就以中间那边御道为例,上一世他敢在上面撒泡尿。但在这一世,他若敢走过去轻踩一脚,那必将被王权这头巨兽撕得粉碎。

在这座紫禁城,有着太多的禁忌,哪怕他即将成为大明的官员,逾越则必死。

文武百官跟公卿分开走,若是在平日的话,他们是从紫禁城的左右门进去。但由于是传胪大典,所以分别从一左一右的掖门进去。

在礼部官员的指导下,林晧然仍然站在最前头,领着三百五十六名贡士跟在文武百官后面。从掖门走进了紫禁城,开始传胪大典这项隆重的仪式。

穿过幽深的城门,呈现在众人眼前的是一片开阔地带。

这里极为辽阔,没有树木,地面铺着砖块,中间有一条名为金水的河。河中分立着五条由汉白玉打造的桥,因河而得名,故而称金水桥。

到了金水桥前,文武百官和皇室公卿又聚到一起,重新开始整队。在简单地整理仪容后,又通过金水桥继续进发。

只是在在穿过金水桥后,跟在后面的贡生却是面面相觑,不少人的嘴唇微微张开着。并不是震惊,更多是吃惊。

在那五米高的高台上,呈现在眼前的是谨身殿。只是谨身殿除是牌子是新的,其他地方都已经烧焦,甚至大部分都已经崩塌。

这个庄严的时刻,谁都没有想到,紫禁城竟然呈现的是如此“不堪”的一幕。

林晧然亦是愣了一下,但看着一位御史朝他望来,一手持着笏板,一手持着毛笔,作势就要书写。吓得他急忙低下头,不再理会这谨身殿是怎么回事。

这就是大明官员的悲哀,明明都是凡夫俗子,私底下都有干些男盗女娼的勾当。但在明面上,个个都得如同圣人般,不然就可以相互参上你一本。

虽然遭遇了火灾,但谨身殿建于五米多高的高台上,而其本身高度亦有二十多米,故而给人带来了一场震撼感。

从汉白玉的台阶拾步而上,在通过被烧毁大半的谨身殿后,众人又来到了一片辽阔的空白地带。这是一个白玉栏杆、雕龙望柱,宽阔无比的广场。

在这座广场的尽头,是一座三层汉白玉高台,只是呈现在贡士们面前的,又是一座遭遇火灾的奉天殿。虽然比谨身殿要好一些,但似乎好不了太多,右边已经几乎被烧毁。

大家通过广场后,又是拾阶而上,台阶中间中一条近二十米的御道,上面还有九龙戏珠的浮雕,显得是栩栩如生。

文武百官和皇室公卿进入奉天殿,而他们这帮贡士只能老实地跪在御道两边,在他们三百五十七人中,只有一甲三人才能进殿。

“去年四月遭了天火,但没想到会这么严重!”

却是有不安分的贡士,趁着那些御史不备,将消息传给了周围人。

林晧然听到这个消息后,眉头微微蹙起,却是想了更多。

如果是去年四月起的火,那这时应该动工重修才对,只是这里丝毫没有动工的痕迹。却不知道不选择进行重修,是因为圣上不住这,还是大明的国库没钱了。

按着他的猜测,应该是后者,这大明的财政怕是不乐观了。突然发现他们这帮贡士很是悲哀,经过这重重的筛选,好不容易面试成功,结果发现入职的公司可能发不出“工资”。

当然,让他们任何一人知道这个情况,怕亦还是选择入职这间公司。

没多会,嘉靖帝的仪杖队出现,宫乐和鞭炮响起。

奉天殿内传出排山倒海般的“万岁”声,又有官员在读词:“……今嘉靖三十七年戊午科殿试结束,由陛下策试天下贡士,钦赐一甲进士、二甲进士、三甲同进士!”

宫乐再起,大明次辅徐阶从奉天殿中走出来,站在众贡士前面的台阶上,展开一份精美的黄册,清清嗓门道:“诸位贡士听宣”。

听到这话,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特别是那在名单中的十二人,都能听到自己砰砰的心跳声,渴望着出现自己的名字。

是我!没有谁能争得过我!

严北辰显得无比自信,跪在台阶上,但眼睛透露着兴奋的光芒。

由于得到了族叔的提示,他在文章中极力推崇市舶司,甚至是提议四市舶司重开。加上他的文采,这个状元定然是非他莫属,谁能与他争锋?

徐阶停顿的时间有些长,在众贡士都忍不住抬头往上张望时,才听到徐阶那并不洪亮的声音竭尽全力道:“殿试一甲第一名——林晧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