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相 第1094章

作者:余人

只是此次位于长城的东边,又界乎蓟州和辽东的边界处,拥有着极强的天然隐秘性,却是很容易被两边的守军所忽视。

加上他从中进行了打点,故而他对这一条通道十分自信,并不认为明军真的如此神通广大、未卜先知埋伏在山谷两旁。

阿木古楞结合着大家的意见,特别看到斩玉石的那一份信心,便对着自己的一个心腹进行安排道:“巴科图,你带领你的人马前去探查山谷,今晚便是驻扎在那里!”顿了顿,又是郑重地作出决定道:“明日一早便启程,开始我们的狩猎之旅!”

“遵命!”巴科图深知这个事关重大,当即便是郑重地道。

斩玉石等人感受到阿木古楞的那份决定,却是知道纵使有少量的明军在山谷两边埋伏,亦是无法击退阿木古楞进犯大明的野心。

傍晚时分,营地生起了一堆堆篝火。

阿木古楞派出了好几支队伍,让他们查探周围的情况,从而避免被明军包围。

只是这些队伍陆续返回,却是没有发现明军的踪迹,甚至向南的那一支队伍翻过那座山到达了开阔地带。

在得到亲身的确定后,大家都知道眼前这一座山是他们最后的一道难关。

若是明天他们能够成功地翻越过去,那么他便可以取得此次突袭的成功,甚至凭借着这支强大的兵马横扫整个大明的腹地。

“首领,刚刚我探查这条河上游的时候发现了一个……问题!”一个体形瘦弱的小头目犹豫一番,最后进行汇报道。

阿木古楞当即便是警惕起来,对着这个存在感不强的小头目询问道:“夫伊热,你往西探了多少里?是不是发现了明军的踪迹?”

尽管现在的进展十分顺利,只是如此顺利却让他想起石竹滩那晚的战斗,故而他心里亦是生起了一丝的不安。

虽然斩玉石显得十分值得信任,且这一路确实没有发现明军的踪迹,摆在眼前只有一座山,但总是隐隐感到事情充斥着一丝阴谋。

正是如此,在这个不怎么受自己待见的部下说出发现问题的时候,当即便是引起了他的警惕和重视。

斩玉石等人听到这一番话,亦是纷纷扭头望向这个身材瘦弱的小头目。

“回禀首领,因上游的道路岖崎,我往西仅仅只前行了一里地,并没有看到明军的踪迹!”面对着众人的目光,夫伊热显得老实地回应道。

斩玉石的心当即便是放回肚子里,显得有所不满地道:“西边是一片高地,那里的比今日所走的山路还要岖崎难走,明军怎么可能会驻防在那里,你肯定是多虑了?”

阿木古楞觉得这是虚惊一场,便将悬着的心重新放下道:“只要西边两里内没有明军大军驻扎的痕迹,那么咱们便不用理会,你亦不要制造恐慌!”

尽管俺答大汗在临走前叮嘱他多加警惕,只是现在的问题其实亦摆在眼前,目光最大的难关便是前面的这座山。

至于西边几里外是否有明军大军驻扎,这已然不是重要的事情,毕竟他们只需要离开这里便是天高任鸟飞。

“首领,虽然我没有发现明军的踪迹,但发现这条河的河道明显缩小了很多,所以隐隐间觉得此事不妥!”夫伊热一咬牙,还是坚持将自己的顾虑说出来道。

众人听到是这个理由,便有人不以为然地道:“河床的位置跟每年的雨量有关系,冬季很多河流都会枯竭,这根本不算是事!”

“不错,今年这一带的雨水比较少,且现在才是六月,河床低一些亦实属正常!”斩玉石没想到这个蒙古人如此胆小,便是淡淡地说道。

阿木古楞亦不觉得这是什么问题,不由得无聊地打了一个哈欠。

“呵呵……确实是我多虑了,西边并没有发现明军的踪迹!”夫伊热听到大家是如此的意见,亦是做出让步地道。

只是话音刚落,西边突然传来了一阵炮声。

这……

在场的众人都愣住了,虽然这个炮声显得有些远,但无疑是从西边传过来。

夫伊热刚刚还大言不惭地说西边没有明军,结果这个属于明军特有的炮声,无疑是被当场打了一个响亮的耳光。

“明军为何放炮,这炮声又是怎么回事?”

阿木古楞等人听着这个显得比较近的炮声,却是不由得疑惑起来。

如果这是针对他们的炮击,那么这炮声不该显得如此之远。只是这场炮击不是针对他们,那么明军为何会突然间放炮,难道还有另一支蒙古军队遛进关内不成?

夜幕降临,整个天地陷于漆黑之中。

从蒙古营地往西三里地,这里原是一片茂盛的山林。每逢雨季,这里汇集着周围的雨水,从而形成河流由西向东奔腾而去。

只是在去年冬天之时,这里悄然筑起了一道结实的石坝,致使这个茂盛的山林出现了一个大水库。

“放!”

身穿锁子甲的俞大猷是一个成名很早的名将,在身后火把的照耀下,显得十分从容地挥出干枯的手刀道。

他出身于军户之家,早年从父亲那里继承百户的世袭职务,于嘉靖十四年考了武举人,从而被任命千户。

不过他的仕途坎坷,经历过贬职和不得志,只是他并没有就此沉沦,而是在广东赢得平定安南范子义叛乱和海南的形势等功绩。

而后在东南抗倭的战线上,与戚继光并称为“俞龙戚虎”,带领着他所创建的“俞家军”扫平了为患多年的倭寇。

由于得到林晧然的赏识和重用,俞大猷从广东总兵直接被调往北边,很快便出任了举足轻重的辽东总兵。

在任职的这些年里,他亦没有辜负林晧然的信任,虽然没有像石华山和戚继光那般耀眼,但早已经成为了辽东的定海神针。

俞大猷目光坚定地注定着前面的石坝,虽然他并不想跟石华山和戚继光争强斗胜,但亦是一直觉得他的俞家军被低估了。

只是经过这大半年的策划,他知道终于是到了收获的季节。

至此,鞑子不该只记得石家军、戚家军、马家军和骑兵营,而是亦要知晓大明第五军团“俞家军”的名号。

轰隆!

早已经蓄势待发的一排雷神大炮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突然发出了阵阵的轰鸣声,一枚枚黑色的炮弹重重砸向了那一道石坝。

石坝在一连串的炮弹面前,很快便出现了一个缺口,而后整个石坝突然间崩塌,湍急的水流不理会漆黑的夜色朝下游奔涌而去。

第2334章 王牌

京城的灯火璀璨,彰显着这座世界第一大城的繁荣景象。

灵石胡同,林府后花园。

身穿黑色居家服饰的林晧然并没有呆在书房中,而是带着孙吉祥来到凉亭中赏月,只是眼睛涌现着一份担忧。

虽然他已经筹谋一切,只是任何事情都伴随着运气的成分,故而有了诸葛亮火烧上方谷却遭到大雨的憾事。

正是如此,他今晚跟孙吉祥在这里吹着凉风、享用茶水的时候,眼睛还是忍不住朝着东北方向频频张望。

“东翁,而今城门已关,辽东那边的战况最早亦得明日清晨才能知晓啊!”孙吉祥跟随林晧然十几年,便是直接捅破林晧然的心思道。

林晧然捏着茶盖子轻泼热茶,闻言先是微微一愣,而是微笑地反问道:“孙先生,若是明日才能知晓军情,我又怎么会如此没有定力呢?”

今晚无月,但凉亭挂着四盏灯笼,却是将整个凉亭染上一层金黄。

“纵使辽东跟府中有飞鸽传书,那亦需明日才是啊!”孙吉祥亦是意识到今晚的林晧然确实反常,便是不由得疑惑地道。

林晧然轻呷一口茶水,显得神秘地说道:“我方才跟你说石华山在蒙古大营二十里外的碗口岭驻扎,此事实则是今天黄昏才发生的事情!”

“难道不是飞鸽传书?不对,飞鸽传书没有这么快!”孙吉祥先是进行推断,而后自我否定地道。

虽然飞鸽传书比马匹要快,只是飞鸽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加上信鸽亦会选择夜间休息,故而传递的速度不应该如此之快。

正是这时,一个年轻人匆匆走了过来,毅然正是长林村林大彪的儿子林文书。

咦?

孙吉祥好几次遇到林文书出入林府,这才意识到这个年轻人恐怕是事负重职,不由得认真地打量着这个长林村的后辈。

林文书来到林晧然身前,显得十分恭敬地呈上一张纸道:“十九叔,这是辽东军刚刚传来的电报!”

林晧然知道战事已经有了结果,便是放下手中的茶盏,然后伸手接过这份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纸张。

在很早之前,他便意识到通讯速度的重要性,故而在联合研究院所攻克的诸多方向中,亦是将无线电报的领域交由联合研究院来攻关。

只是任何技术都不可能一蹴而就,特别林晧然要联合研究院直接跳过有线电报,故而其难度已经上了几个档次。

无线电报的最初基础理论源于电磁感应定律,此定律揭示了电、磁现象之间的相互联系,而后证明电磁波的存在便奠定无线电通信的基础理论体系。

林晧然先是给予这一套无线电通讯的理论基础,接着将研制装置的方向定为波波夫所发明的火花发报机,进而交由联合研究院攻克这层层难关。

这个举动就像是抛出一个“太空快递”的理论构想,而后由相应的团队尝试载物火箭的发射,而后火箭到达相应的地点进行降落。

联合研究院在得到林晧然的任务后,亦是不惜花费大量的人力和财力,对这个无线电报进行了攻关。

无线电报的原理是利用火花放电来产生高频电磁振荡,从而通过天线发射电磁波,进而通过电磁波的变化来发送代表不同含义的信号。

虽然这一套理论听起来很简单,但想要将这个无线电报的装置弄出来,其实亦是一件十分复杂的事情。

毕竟这涉及一个华夏民族从来没有探索过的领域,其中无线电报装置还涉及电池和电容,这毅然成为困扰联合研究院好多年的两大难题。

无线电报的首个大难题是电池,这既是电的起源,亦是电磁波的基础。

只是林晧然将一块锌板和一块锡板浸在盐水里,联合研究院发现连接两块金属的导线中有电流通过,便推开了电池的大门。

这种简单粗暴的原始电池的弊病显而易见,其所产生的电压连一只苍蝇都电不死,自然无法满足电报的发电电压需求。

联合研究院吸收着华夏最有探索精神的年轻人才,他们孜孜不倦地对原始电池不断改良和优化,进而朝着增强电压方向努力。

经过大量的实验后,他们很快意识到产生电流的原理并非是由某种物质所提供,而是锌板、锡板和盐水所产生的化学反应。

有鉴于此,在摸索着电力理论体系的同时,亦是不免产生很多奇思妙想,而后通过实验不断进行尝试。

通过多番努力后,他们终于寻得最合适的稀硫酸作电解液,从而大大地增强了化学反应,进而通过激烈的化学反应获得了足够的电压。

只是单纯的发电存在着不可控性,故而这些电需要一个容量将他储存起来,而后再合理地进行利用。

很显然,一个难题解开的同时,往往会面临新的难题。

在解决电池问题后,联合研究院面临着如何将电能进行储存的难关。

林晧然再度扮演无所不知的上帝人设,给联合研究院提供了理论支持,抛出了电容器的概念,即“两个相互靠近的导体,中间夹一层不导电的绝缘介质,这就构成了电容器”。

有了这一个理论支持,虽然这个时代没有出现莱顿瓶,但电容器原本就不需要莱顿瓶的特定装置,只要两个金属板中间隔一层绝缘体就可以做成电容器。

正是如此,一种属于联合研究院的电容器应运而生,便一举解决电能的储存问题,进而能够不间断地进行火花放电,从而向四周释放特有频率的电磁波。

在这两大难题解决后,所面临的发射频率变化和如何破译电波都不是什么难事,故而属于联合研究院的无线电报应运而生。

随着无线电报的发射装置得到圆满的解决,接收装置亦是提上日程。

由于这时代的电磁波由联合商团单一制造,故而不用过多地考虑无线电波的相互干扰问题,仅是考虑如何更好地接收电磁波即可。

联合研究院在经过大量的实验后,终于寻得捕捉电磁波的方法,进而推出了联合矿石电波接收器。

通过一根金属探针接触到矿石的一个针尖大小的点位,调整其在矿石上的接触点可以找到有半导体效应的接触点,利用该点的半导体效应,对调幅无线电波进行检波,从而得到音频信号。

至于如何提示周围有电波出现,对联合研究院自然不是什么难题,一个通过捕捉电磁波来转化成声信号的装置很快便问世。

联合研究院的无线电报装置跟很多电子产品一般,初代产品往往伴随着很多的问题,却是足足花费数年的时间不断地优化。

联合研究院的无线电报分别遇到气候、距离、细铜线和信号干扰等问题,针对在实际运用所面临的问题,他们不断的进行优化和升级。

谷</span>  事到如今,无线电报技术已经十分成熟,却是能够肩负起传播信息的职能。

其实林晧然在无线电报问世的过程中,主要是提供着一些理论基础,很多事情都是由联合研究院来完成,这亦是他创立联合研究院的初衷。

终究而言,林晧然更希望成为带领华夏走上世界之巅的领袖,而不是一个钻研于科学技术的技术宅。

由于没有林晧然的深度参与,致使无线电报的问世时间滞后了好几年,但亦让联合研究院可以独当一面,让联合商团得到了这个领域的数百顶尖人才。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林晧然以他背后的联合商团无疑是做了一笔好买卖,已然是坐拥无线电报的技术和人才。

有鉴于无线电报的重要性,从刚刚开始研制便实行了保密制度,而后测试和商用都采用联合商团的内部人员。

像无线电报的电报员全部都出自于联合学院的生员,他们是经过筛选的优质生员,且拥有极高的忠诚度。

电报员无疑是需要极好的记忆力,这样才能迅速地从特定的《电码本》上,发送或解读那些信号的含义。

无线电报装置先是在联合商团内部进行商业运用,在成功运作一年后,林晧然选择将这个技术运用到军事作战之中。

在世人还不知道无线电报是何物的时候,林晧然却已经完成了周密部署,悄然地打造一张无线电报通信网络。

正是如此,在俺答率领十万大军南下的时候,林晧然已经悄然打造了一张京城和九边的无线电通信网络,拥有了一张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军事王牌。

得益于无线电报技术的横空出世,京城和九边显得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蒙古大营,两万骑兵经过一天的翻山越岭后,正疲惫地躺在营地中休息。

轰隆!

在一阵莫名其妙的炮声后,西边突然间传来了山洪暴发的声音,湍急的河流从西边如同惊涛骇浪般涌了过来。

“这里怎么会有山洪?”

“快,快逃,向山上逃!”

“这里是低洼地,这是明军的阴谋!”

……

这个营地原本就位于夏季的河道中,而今的河道简直宛如是一头恶龙,张开那张血盆大口吞噬着这营地中的骑兵。

虽然很多蒙古骑兵想要往高地逃去,只是他们光凭两条腿根本跑不过山洪的速度,很快便被洪水直接卷走。

一些人手持着火把逃上了高地,原以为他们成功逃过了一劫,只是有一个人手中的火把不慎脱落在一片干枯的草丛中,意外地点燃了一场山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