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相 第112章

作者:余人

只是他为何这样做?而且偏偏是这个时候?答案似乎是呼之欲出。

“这赠图是茬美事,怎么会想到老夫转呈呢?”徐阶不动声色地打量着他,微笑着问道。

“京中有传,在四位阁老之中,以徐阁老最是亲近士子,故而下官才敢前来劳烦徐阁老!”林晧然将图送过去,恭维地说道。

这倒不是客套话,而是确有其事。徐阶可以用“礼贤下士”来形容,是最没有架子的阁老,亦是有名的老好人。

徐阶微笑着接过这副画,但却没有急于展开,而是岔开话题道:“状元郎,却不知可关心当下的时政乎?”

“翰林院有些闲暇时间,同僚相互间都有提及!”林晧然先是一愣,但旋即老实地回答。

他们修检厅的史官,虽然都是芝麻官,但却有着一颗忧国忧民的心。整个大明哪里稍有风吹草动,他们那里便会知晓,而且还会拿出来争论一番。

在回答之后,林晧然的脑海迅速地运转起来,脑海闪过最近发生的一个个时政。

“京城都在传言,老夫指使吴时事、张翀上疏弹劾严阁老,此不知状元郎如何认为呢?”徐阶揪开了画卷的一角,微笑着问道。

“谣言止于智者!”林晧然却是没有想到,徐阶会主动跟他聊这个话题。

“状元郎觉得不是老夫主使?”徐阶微笑地望着他道。

林晧然看着徐阶展开画的手停住,心里不由得一叹,缓缓摇头道:“我如何认为一点都不重要,一切的关键还在圣上,看圣上如何认为!”

“圣上?”

就在一墙之隔,张居正一直躲在那里倾听着这边的谈话。本以为是些没有营养的家常,但听到这话之后,眼睛瞬时放大,仿佛一道闪电掠过脑海。

第257章 主谋

花厅中,茶盏的热气袅袅而起,空气弥漫着一股茶香。

“上奏本的是阁老的两个门生,阁老的一个同乡亦参与了此事,所以这次圣上怕真以为阁老跟严阁老不和啊!”林晧然吹着新添的茶水,一本正经地说道。

“我跟严阁老不和,这事早已经有了定论!”徐阶的目光落在林晧然身上,仿佛是想将这人看穿一般。

林晧然啐了一口浓茶,迎着他的目光微笑道:“确实早有定论!但那是我们这些俗人的定论,而圣上怕一直都没定论呢!”

世上有很多奇妙的事,有些皇上喜欢一团和气的臣子,有些皇上却喜欢玩平衡之术,让

嘉靖似乎有此恶趣味,所以原吏部尚书李默一度被他捧上天,甚至有将严嵩取而代之的架势。

正是如此,徐阶很有可能是这次事件的主谋。但却不是外界认为的那般,让吴时来等人上书要扳倒严嵩,而仅仅是向圣上证明他跟严嵩决裂的决心,证明“他跟严嵩不和”。

这种事在以往,无疑是一件要挨板子的事,次辅跟主辅不和,还如何处理朝政?只是李默死了,这种“不和”反倒会成为一件大好事,从而可能获得李默一般的恩宠。

当然,这一切都是林晧然的猜测,而且只是巧妙地引导了一个方向,并没有将猜测当面说出来。

徐阶眯眼望着林晧然,脸色显得凝重,正想要说些什么的时候,隔壁传来座椅翻倒的声响,让他心里不由得一叹。

很显然,他的那个得意门生亦是认同了这个解释,认为他是整个事件的幕后主使。

在深吸一口气后,徐徐将画卷打开,画的景致一般,但“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丝纶一寸钩。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独钓一江秋。”的诗句,又让他倒吸了一口凉气。

且不论这诗的意境,读起来如何朗朗上口,单是巧妙地嵌入九个“一”,这诗必然会流传于后世中,成为一代佳作。

“进宫献画的事,老夫答应了!”徐阶踌躇片刻,最终望着林晧然应承道。

他其实很想让林晧然承下这个情份,甚至归于他的麾下,只是在看到此画的时候,却发现林晧然根本不缺转呈画之人。

不说老奸巨滑的严嵩,单是李本和张治二人,怕亦是用些画去讨好圣上。如今没有招揽的机会,倒不如建立这个好感,为着将来的招揽打下基础。

“谢阁老,那我就不叨扰了!”林晧然压抑着心里的狂喜,起身拱手感谢道。

只是在林晧然将要离去的时候,徐阶突然开口道:“最近都在传李学士要调离翰林院,状元郎可有意往上挪一步?”

“我资历尚浅,怎敢有此妄念!不过……若同品阶有更好的去处,还请徐阁老提携!”林晧然先是坚定地摇头,然后微笑地拱手道。

徐阶看着林晧然跟随着管家消失在走廊的尽头,却是重重地叹了一口气。先前觉得状元郎过于年轻,怕是短期难成大器,如今才发觉这个想法是多么的可笑。

在林晧然离开后,张居正说是走了过来,疑惑地对徐阶问道:“老师,他过来真的只是请你帮忙赠画给圣上?”

“哪可能这么简单,他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徐阶苦涩地摇了摇头,扭头望着张居正的脸上充满疑惑,叹着气道:“其实方才想跟你说的,司直郎的位置出现空缺,不过这位状元郎是志在必得啊!”

司直郎,亦是次六品的官衔。只是跟着负责修史的翰林修撰不同,司直郎的工作地点在内阁,服务的对象是阁老。

虽然品阶没有变,但无疑离权力中心更近。特别林晧然作为官场新人,以其在翰林院埋头修史,还不如进入内阁进行磨练。

正是如此,林晧然今晚献画是假,刷存在感是真。恐怕他不止拜访徐府,回头还会到其他三位阁老那里走上一遭。

“这些日子,我看他在修检厅一直都是规规矩矩的,还以为他是打定心思在翰林院熬日子了。但现在看来,我是真看走眼了!”张居正望着那片夜幕,亦是感慨地说道。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徐阶吟了一句诗,望着漆黑的夜空感慨道:“只是没有想到,夏刚阳那种刚正的人,竟然教出这么有城府的学生来!”

徐府的门前,两盏灯笼高高地亮着。

林晧然跟着管家拱手作别,待到那门关上的时候,他转身沐浴着一股清凉的晚风,忍不住兴奋地挥舞了一下拳头。

今晚他拜访徐阶,目的正是那个司直郎的位置。在冯保从宫里传来消息后,他经过仔细的权衡,便将主意打在这个职位上。

虽然在翰林院的日子会更悠闲,但想要更深入地了解这个大明朝,显然是光看史料是不够的。如今有接触大明政务的机会摆在面前,他又如何能错过呢?

特别进入内阁后,那他离权力中心会更近,能够拓宽他的视野。而且对于接下来的升迁,恐怕亦会容易很多,不需要在翰林院傻傻地熬资历。

正当他得意之时,突然一声咳嗽传来,抬头望去,整个人当即僵住了。却见身穿便服的吴山站有台阶下,似乎是想来拜访徐阶这个邻居。

吴山的脸确实很不好看,那双眼睛仿佛射出两道利剑一般。他的门生跑到政敌家串门亦就罢了,偏偏出来时还如此兴奋,这分明就是一张逆徒的嘴脸。

林晧然看着吴山那张阴沉的脸,很想跟他解释一下。只是突然发现,一切却又无从说起,而且他心底确实存在着跟徐阶混的心思。

让他更心碎的是,吴山冷哼一声,便转身往着他家里而去。

林晧然看着吴山离开的身影,知道这次是彻底得罪这位老师了。不仅得不到这位老师的政治资源,而且会遭到他的刻意打压。

一念到此,他心里不由一叹,看来只能做一个受人唾弃的逆徒,彻底倒向徐阶这棵参天大树了。

第258章 风雨欲来

次日清晨,阳光明媚。

林晧然跟往常一般,按时出现在翰林院的门口。先是遥遥地望一眼紫禁城,然后便扎进了这座占地颇大的署衙中,继续着他的翰林生涯。

跟着门房林三打过招呼,径直到了里面。通过三门的时候,看着翰林侍讲高拱顶着一双熊猫眼趟走出来,便朝这位上官见了礼。

二人实质没有什么上下级关系,毕竟修检厅跟讲读厅是两个部门,而两个部门又没有人事权和财权方面的制约。

只是大明官场却极看重这些礼数,像林晧然在修检厅只是一个新人,但哪怕是再老资格的修编,对他亦得恭恭敬敬的。

高拱对林晧然这个年轻的翰林修撰似乎亦是有好感,当即进行回礼,还主动聊了几句,然后便匆匆去吃早餐去了。

待林晧然走进修检厅,该当吏捧着籍册走过来笑道:“修撰老爷,今天你又是第一个到的!”

林晧然在画卯的时候,亦是望了一眼那边的史官公座,当真是空无一人。不过身后那些吏员的公座,已经坐了大半的人。

官与吏,身处于两个阶层。跟后世不同的是,大明的吏永远是吏,断然不可能变成官身,这时代倡导的是天命所归,要想改变命运只有科举一途。

林晧然要了一壶参茶后,便在纸上写下“大明宝钞”。

孙吉祥看到那四个字,便领命而去,很快就抱来了一捆关于大明宝钞的资料,每本资料都仿佛经过精挑细选的一般。

随着这些时日的接触,林晧然越来越肯定,这位秀才出身的属吏,其水平和见识都极高,甚至已经在他这个上官之上。

林晧然又多打量了孙吉祥一眼,发现这个小老头长相没有出奇之处,仿佛就是一个普通的老书吏。不过他亦不会去探究什么,喝过一口参茶后,便开始翻阅这些书籍。

在洪武八年,大明宣布停止金银交易,推出大明的官方货币——大明宝钞。

这本来是一项利国利民的举措,但在贪婪统治者面前,不过是敛财的工具罢了。到洪熙元年的时候,大明宝钞在市面上几乎已经不能使用。

正是如此,大明宝钞渐渐被金银所取代。除了衍生实物纳税这种落后模式外,进而提高了海外金银的地位,亦是催化了海商跟海禁政策的矛盾。

林晧然在意识到海外金银地位提升对大明带来极大的弊端后,便想研究这个官方货币是如何由盛而衰,有没有再次焕发生机的可能性。

只是看到朱棣滥发大明宝钞的数据,他便是知道。若没有权力制约这滥发货币的欲望,哪怕成功建立新的官方纸钞,一样会给统治者玩崩。

所以,大明朝还是得走清朝时期的银号模式,由各大票号自行印发纸币来满足市场,在一定程度上削弱海外金银的地位。

在他品着香茗看着书的时候,其他史官陆续走了进来,开始一天的工作。

翰林院本就是一个清闲的机构,而他们负责修史的这帮人更是自由自在。

其实历史就那么长,要修整的东西早就已经完成。现在哪怕是要重修,亦是站在前人的基础上,抄抄写写、对一些东西进行微调罢了。

时间在书海中流逝,修检厅的众人都是各忙各的,大家互不影响,朝着不同的方向努力。有人在老实地修史,有人在绞尽脑汁写青词,亦有人无所事事。

待到中午时,徐渭又叫上他一起吃饭,一起前往的还有诸大绶和毛惇元。

吴时来、张翀被发配荒野戍边的消息传来,所以他们四人到达饭厅的时候,邻居的几位桌子都在谈论着这一件事情。

“严党之祸,甚于倭患!”

“圣上怎能被奸臣严蒿蒙蔽圣听,让到忠良蒙冤!”

“徐阁老其实是想要为国除讦,可惜终究力量不济啊!”

……

在得知这两位谏臣遭受如此打击后,大家亦是咬牙切齿。有痛斥严党的,有同情吴时来和张翀的,亦有力挺徐阶的。

林晧然跟着三个同伴坐下,静静地做一个旁观者,看着这帮同僚义愤填膺。虽然他不喜欢严党,但对徐阶却亦是不感冒。

徐阶并不是真正的忠义之士,只是一个势利的官僚罢了。

他的所作所为更多是出于私心,不过是想向圣上传递一个信号罢了。若真想要扳倒严蒿,恐怕他会动用更的力量,甚至亲自披甲上阵,断然不会仅仅指使两个门生上书弹劾,一起轰轰烈烈的“倒严”行动以虎头蛇尾收场。

却不知道徐渭是因为身上有着严党铬印的缘故,还是已经看穿其中的玄机,他跟着林晧然一般,静静地吃着菜。

诸大绶的心情似乎不错,便打出了话题,跟着三人开着玩笑道:“如今吴时来发配戍边,虞臣兄这回总算是有时间跟我们一起吃饭了!”

“我可不敢跟虞臣走得太近,可不想惹祸上身!”徐渭夹起一块豆腐,亦是开着玩笑道。

在他们四人中,虽然徐渭的年纪最大,但却是最爱开玩笑,所以大家闻言却是哈哈大笑,并没有将他的话当真。

“虞臣师兄此举……有些欠妥!”毛惇元停下筷子,蹙起眉头摇头道。

林晧然却是知道,他们谈及的是嘉靖三十五年的榜眼陶大临。曾经帮着吴时来这位同乡的弹劾严蒿的奏本定稿,近些时日更是天天到牢房探望吴时来,毅然是站在严党的对立面。

只是林晧然跟这位翰林编修没有过多的接触,所以不知道他是一个政治投机者,还是一位耿直的清流。不过听着诸大绶谈及他的陈年往事,他相信陶大临属于后者。

“有何不妥!严党势大又如何,他还敢将手伸进我们翰林院不成!”诸大绶将伸出去的筷子又缩了回来,满脸傲然地道。

不得不说,翰林院确实有着超然的地位。他们不归吏部管制,升迁的关键在内阁或皇上,故而严党很难给他们下拌子。

在回到修检厅的时候,林晧然得到了一个的消息,一直不曾露面的掌院学士吴山终于露面了,出现在翰林院中。

若是在昨天,林晧然肯定是有些欣喜的,会发出总算有事可做之类的感慨。只是如今,他却怎么都高兴不起来。

昨晚那张臭脸还历历在目,一直神龙见首不见尾的吴山突然出现,极可能就是冲着他而来,是特意来找他算账的。

事情果然朝着不好的方向发展,他们三人很快被传召了。

“若愚兄,你没事吧?”徐渭看出林晧然的不妥,当即关切地问道。

“没事!”林晧然摇了摇头,硬着头皮跟着二人一同前往,心里却极度悲观。

第259章 一声吼

三人一起走进内堂,内堂有着掌院学士和侍读侍讲学士的公座,身穿着红袍的吴山正端坐在掌院学士的公座上。

“学生林晧然(徐渭、毛惇元)见过老师!”林晧然三人进来后,朝着吴山恭敬地行礼。

在这个“天地君亲师”的时代,师生关系甚至要凌驾于官场之上。在他们面前的吴山,除了是顶级的上司外,还有就是他们的恩师。

哪怕以后上下属的关系被解除了,但这师生关系却要伴随一辈子,即使他们将来做了首辅,见到吴山亦要恭恭敬敬地行礼。

吴山有着一张方正的脸,但却紧绷着,虽然知道三个门生已经到来,但却有意晾着他们,继续查看着案前的卷宗。

现今朝廷财政窘迫,不仅让大明的军事在北面以防守为主,亦让他的礼部受到波及,让他这个礼部尚书最近更是焦头烂额。

为了缓解大明财政的窘境,圣上亦是动了对宗藩动刀子的心思,打算将宗藩的禄米折钞,依不同爵位设置不同的折率。

钞,自然就是大明宝钞。只是如今的大明宝钞根本无法在市场上流通,早就丧失了购买力,现在朝廷要以大明宝钞代替部分禄米,明眼人都知道这跟直接削减没有丝毫的区别。

于是乎,在得知朝廷有这个意向后,在京的宗藩们就不干了。一旦这个新政策实施,那他们的禄米将会大减,相当于他们碗里的肉被抢走。

正是如此,这帮宗藩迅速联合起来,将宗人府团团围住,差点就将宗人府烧了。他这个礼部尚书亦成为这帮宗藩的纠缠对象,对他软硬并施。

在僵持多日后,今天圣上召见他,让他重新拟定一个可行的新方案。

吴山从圣上的语气听得出,圣上的冲动劲已经过了,断然不会再对藩宗动刀子。让他重新议定一个可行的新方案,这就意味着否定先前“以钞折米”方案。

大明的大半税赋养宗室这二万多人,这本就是极为荒唐的事,如今朝廷不过是削减一部分而已,结果像是触碰到他们灵魂一般。

很显然,圣上如今已经选择妥协了,这宗室之患将以宗室胜利而告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