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相 第142章

作者:余人

其实这个寓言有一个漏洞,如今的白银购买力相当强大,普通百姓很攒难得到这些一大笔的银子。林晧然原本想在数额上做些修改,但犹豫再三,还是选择作罢。

这《此处无银三百两》有教化的作用,但更多还是偏向于娱乐性。让读者从这张三身上,得到智商的优越感,无疑是一个不错的卖点。

而在林晧然的灌输下,很多人亦意识到趣味性的重要,故而纷纷向着林晧然靠拢。

由陶大临所负责的《战役篇》,在讲述“淝水之战“中,将战场进行精简,笔墨着重在后秦皇帝苻坚的骄傲自大从而致使兵败上。

如此种种,在林晧然的引导下,将先前长篇累牍的历史,化繁为简,向着通俗性和趣味性靠拢,让《谈古论今》成为雅俗共赏的读物。

在三更时分,定稿的工作便完成了,大家都是松了一大口气,亦对《谈古论今》三期抱着极大的信心。

按着林晧然的要求,会选刊制出一本精装版送呈给吴山,然后再转呈圣上。

徐渭的字是最好的,所以仍然由他来抄录。他对林晧然极为感激,但亦很是紧张,知道这将会送呈给圣上,书法只能发挥平时的八成水准。

徐渭的心理素质终究还是偏弱,始终是他的一个硬伤。不然以着他的才学,何致于一直困于乡试之中,屡次乡试而不得高中。

林晧然安排妥当之后,打了一个大大哈欠,然后借用了孙吉祥的床,打算对付半宿,白天他还得到无逸殿继续做跑腿的工作。

金达、毛惇元等人显得很是兴奋,相约到偏厅一起打马吊。

若是一切顺利的话,《谈古论今》三期通过“御审”后,当天就能送到国子监刻坊,然后就可以直接推向市场,预计销量又会在两万册之上。

第334章 人事变动

辰时,天空已经大亮。

林晧然从一排低矮的房屋走出来,在一处狭窄院子的水缸里瓢了一勺水,简单地洗涮了一番。由于已经是五月,清晨的气温亦不低,水透露着凉爽。

在洗涮之后,他回头望了一眼低矮且简陋的房屋,默默地叹了一口气,然后离开了这片属于书吏和差役的居住区域。

生活在这个时候,他们官员不容易,这些书吏和差役亦是不容易。他们常年居住于此,远没有后世的上班族自由和惬意。

在他走进修检厅的时候,里面有些吵闹,被围在人群中的翰林检讨刘冬宇像是喝了酒一般,整个人显得极为兴奋。

刘冬宇是庶吉士出身,考核的成绩处于中上。虽然没有被淘汰,但只得到从七品的翰林检讨,在翰林院的起步较低。

只是能进入这个翰林院的,谁都不是泛泛之辈。

现在刘冬宇的文章入选时务版,这给了他极大的信心,仿佛得到了一项巨大的荣誉般。得知他的文章被林晧然亲自钦定,目光亦是闪过感激之情。

修检厅并没有什么秘密,关于时务策的争议亦在大厅中传开。虽然有些人感到沮丧,但亦算是心服口服,毕竟有些数据确实是杜撰上去的。

对于林晧然的处置方法,亦没有人提出异议,长盛不衰的《谈古论今》更符合大家的共同利益,都支持着林晧然这种处置方法。

现在林晧然在检讨厅中,不仅占据着老大的宝座,亦赢得了绝大多数人的尊重。

“林修撰!”

“见过若愚兄!”

“若愚兄辛苦了!”

……

在修检厅的史官看到林晧然进来,都纷纷地朝着他见礼。

林晧然亦不摆架子,朝着大家一一回礼,然后才走向自己的公座。

徐渭虽然一宿没睡,但整个人显得精神抖擞,捧着一本书册迎过来笑道:“幸不辱使命!”

现在《谈古论今》在他的心里,如同自己的孩子一般,有着强烈的亲和感。现在“第三个孩子”出世,他心里亦是极为兴奋。

“辛苦了!”林晧然客套地接过书册,然后便打开进行检查。

孙吉祥最近的日子亦是不错,随着林晧然坐实修检厅老大的宝座,他在书吏中的地位亦是骤然提升。在林晧然坐下后,便送来了一杯香浓的参茶。

林晧然轻吮一口茶水,精神亦是为之一震,便开始进行检查。

倒不是他不信任徐渭,而是他的做事风格就是如此。不论什么事,都要将风险降到最低,何况这书是呈交给圣上的,更不能出半点差池。

看着林晧然开始工作,大家亦纷纷回到各自的位置,生怕打扰到林晧然审查《谈古论今》三期。

在检查到最后的时候,孙吉祥从外面进来道:“掌院已经到了!”

林晧然点了点头,将最后的内容核对完成,这才将书放入准备好的木盒子里面,然后抱着木盒子准备去面见吴山。

这第三期只要不出意外,那《谈古论今》算是走上正轨,而《谈古论今》在很长的时间里,都会成为他的一项政治资本。

林晧然将这本书送到吴山那里后,又得赶着到西苑的无逸殿报道,所以心里有些焦急。

只是在出门的时候,刚好跟徐远平打了照面,徐北平还故意上前一步堵在门前。

“徐修撰,请!”林晧然无奈地侧身,并做了一个请的手势。

徐远平却是没有动,站在门口阴阳怪气地说道:“你既然去兼做司直郎,就不要丢我们翰林的脸,这都几点了?还在这里晃荡?”

林晧然顿时一愣,不可思议地望着眼前这人,不明白这货哪来的优越感,竟然教训起他来了。若是不知真相的人,还以为这货是他的上官呢!

“你还有脸说林修撰?现在早已过上衙的时分!”

“你迟到还不知检讨己身,这脸皮老夫实乃平生罕见!”

“且不说你今日已经迟到,哪怕要说教,亦轮不到你!”

……

检讨厅的史官们亦是一直关注着《谈古论今》,都目送着林晧然出门,亦将方才的一幕看得清清楚楚。徐远平堵门不要紧,竟然还敢对林晧然说教,顿时都站出来纷纷指责。

徐远平却没有想到,这帮人竟然如此坦护林晧然,指着修检厅的众史官阴森地道:“你们这些人……真是有眼无珠,有得你们后悔的时候!”

“借过!”

林晧然看着徐远平还没有让开的意思,又听着他说这番话,亦不再跟他客气,便用力从他跟门槛的缝间挤了出去。

虽然他的身板仍旧羸弱,但却由于年轻力壮,加上懂得运用巧劲,便将徐远平挤到一边。徐远平的脚步不稳,整个人狼狈地扶住门槛,差点就摔倒在地。

“你等着瞧!”

后面传来徐远平怒不可遏的声音,但林晧然却不加理会。

不说他有足够的手腕和智商对付这人,单是如今所拥有的政治资源,根本不需要将这人放在眼里,迟早能将他踏在脚下。

走到内堂,吴山端坐在公座前,正认真地翻阅着卷宗。

随着李春芳被调任太常寺寺卿,翰林院的动荡亦是拉开序幕,而他则需要给一些人评优劣。虽然他无法决定人员的升迁,但按着以往的规则,却能决定一个人是否留任。

当林晧然将《谈古论今》送来的时候,他故意用纸张挡了一下,不想让林晧然知道他正在处理评级工作,然后才接过精装版《谈古论今》。

当翻到时务版的时候,他的眉头不由得微蹙了一下,这文章低于他的预期,批判过于温和。只是沉思了片刻,又抬头望了林晧然一眼,最终没有多说什么。

他如何不知道,这个弟子比他想象中要理智,更懂得趋利避害。

这点评宗藩之弊已经算是给他面子了,让林晧然选择那种破口大骂的文章,显然不是这小子的风格,亦不符合《谈古论今》的利益。

当通篇文章看完之后,吴山重重地叹了一口气。他知道这《谈古论今》三期同样会火爆,这些内容亦是无可挑剔,甚至往上一期还要好。

“可惜了!”

待林晧然离开,吴山揪起盖在上面的纸张,望着那一份名单,轻轻地摇了摇头。翰林院的人事变动将在今天进行,而他所推荐的名单中,并没有林晧然的名字。

第335章 忙碌

天气阴沉,空气有些凉爽。

林晧然到了宫门前,验明身份后,便踏入了西苑中。对这座最豪华的宅子,亦是渐渐多了一些熟悉,少了一些好奇和敬畏。

穿过幽深的门洞,走在狭长的通道中,眼前很快就出现了红墙黄瓦、殿宇楼宇以及远处的道家建筑,一支支装备精良的卫兵在巡逻着。

回到无逸殿的属官办公厅,只有几个属吏在这里,余波等司值郎和词臣都不在。不过他亦是已经习惯了,这里跟着翰林院的修检厅不同,经常都是空荡荡的。

林晧然泡了一盅茶,在公座前坐下,然后翻开了一本从翰林院带过来的书籍。

司直郎的工作虽然很忙碌,但早上向来都比较清闲。一般在这个时候,严阁老才开始票拟奏本,而另两位阁老都未必到来。

他趁着这空余的时间,打算看一些史书,翻一些以前的卷宗。

虽然吴山这老货很不近人情,阻止他在官场挑更重的担子,但他亦是知道自身的薄弱项,对这大明的历史确实还是欠缺。

大明是以孝治天下,而祖宗法度有着超然的位置。为何“海禁”这个问题是拖之又拖,正是由于大祖时期的海禁之策,令嘉靖都不敢轻易重新开海。

或者有人说,到成祖朱棣就开海,还七次派遣郑和下西洋。

只是嘉靖比成祖缺了一点底气,成祖的天下是“打”来的,连国都说迁就迁,反而嘉靖却得益于血脉,得益于“祖法”的恩惠。

正是如此,林晧然不仅要熟悉当下的时代,亦要熟悉大明的历史和祖宗之法。

“严阁老让你过去!”

只是书才翻两页,一个阁吏走进来说道。

林晧然轻轻地点了点头,知道这个时候叫他过去,不会是送奏本到万寿宫,而是要到宫外跑腿了,却不知道得跑哪个衙门。

答案很快揭晓,严嵩让他到户部跑一趟。

由于官员俸禄的问题一直是悬而未决,所以这户部大概是他最近跑得最勤快的衙门,他这张脸亦早成了通行证。

进到户部尚书的值房,在那书桌前端坐着一个年过六旬的官员。这个官员国字脸,目光显得冷凛,正翻着卷宗。

听到一些动静,他才徐徐地抬起头,淡淡地扫了一眼道:“何事?”

“下官翰林修撰兼内阁司直郎拜见部堂大人!”林晧然朝着端坐在书桌前的户部尚书行礼,同时暗暗观察着这位新任户部尚书。

由于官员俸禄问题无法得到解决,户部陷入无米下炊的窘境,方钝成为事件的替罪羊。而方钝的接任者,正是原刑部尚书贾应春。

贾应春本是非翰林出身,能从刑部尚书到户部尚书,无疑是站到人生的顶峰。只是他面临的压力亦是不小,亦得打理好户部这个“烂摊子”,填补好大明财政的“窟窿”。

“内阁有啥事直说!”贾应春的目光又落在卷宗上,用吩咐的口吻说道。

林晧然没想到这人对自己这般冷淡,无奈地拱手道:“严阁老让下官过来询问,部堂大人提议税入不足八成不得升迁,能增收几何?依据何来?”

这新官上任三把火,而贾应春第一次上疏,便提出“征收赋税不足八成者,不得升迁”的建议。这跟后世超生罚款征收跟升迁挂勾,其实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现在贾应春打算运用这个方法,提高地方官员征收税粮的积极性,从而增加全国的赋税收入总额。

“起码能增收一成,至于依据嘛?这不是明摆着的事吗?这就看严阁老有没有这个魅力,为大明财政着想了!”贾应春抬起头说了一个数据,然后又是一副理所当然的模样道。

若是一般人,恐怕就认可贾应春的逻辑,只是林晧然看的问题却更深一些,便又是开口道:“严阁老自然会为大明着想,只是严阁老的意思是!若实行此策,会不会增加百姓的负担,从而造成大明荒田的增加!”

“此策针对那些不肯交税赋的刁民和豪强,跟普通百姓在何干?”贾应春将宗卷重重地放下,目光森然地望着林晧然道。

林晧然看到他目光有些慌乱,朝着他拱手问道:“听闻部堂大人曾经做过南阳知县?”

“做过又如何?”贾应春深深地打量着林晧然,眼睛带着几分敌意。

林晧然却无惧于他的目光,脸上带着温和的笑容道:“若是南阳的税入必须交足九成,部堂大人会如何进行征税呢?所征之人都是刁民和豪强?”

一个书吏恰好想要进来,但脚迈了半步,又如同触电般缩了回去,脸色惊惧地望着里面,感觉里面有一座火山随时要爆发。

贾应春盯着林晧然良久,这才开口问道:“这些话都是严阁老说的?”

“严阁老看完部堂大人的奏本后,并没有进行票拟,而是让下官跑这一趟,这是为何?”林晧然迎着他的目光,微笑着反问道。

现在严嵩总喜欢找他办事,其实是他肯花费功夫去揣测严嵩的心理,而他亦比一般的司直郎做得要多一些。在这事上,虽然他亦不确实严嵩是什么打算,但显然对贾应春这个建议肯定是有担忧。

当然,这里亦会牵扯到其他的利益,严嵩亦会慎之又慎,任何一个决策都得仔细进行权衡。何况,这事亦需要吏部那边配合。

贾应春凝望了林晧然片刻,最后泄气地道:“你且回去,我等会亲自拜见严阁老!”

“下官告辞!”林晧然恭敬地行礼,然后转身离开。

由于身处内阁之中,所以他知道的东西会多一些,徐阶是方钝提议撸下去的,而后又极力推举贾应春担任户部尚书。

徐阶跟贾应春都是嘉靖二年的同科进士,徐阶进入翰林院,而贾应春则从知县起步。在徐阶入阁不久,贾应春便从南京的泥潭子走出,成为新一任的刑部尚书,如今又迁为户部尚书。

现在贾应春无疑是徐党中核心的一员,所以对严嵩有着很强的敌对心理,直到此刻才肯主动到内阁跟严嵩进行沟通。

只是贾应春真不及方钝,他提出的举措固然能为大明增长些税收,但这种简单权力施压的结果,最后的压力只会传递到贫穷的百姓身上。

第336章 调整开始

无逸殿,阁老值房内,檀香袅袅。

一个白发苍苍的老者窒息凝神,从绯红官袍伸出一只枯瘦的手,正持着一根毛笔,在纸条写下“请廷臣集议!”五个字。

待将字写完,他轻吐了一口浊气,毛笔亦轻轻地搁下,接着吹了一下纸条上的墨迹,然后小心地贴在奏本的封面上。

这些事处理完毕,额头上却渗出了汗珠子。

严嵩今年已经七十多岁,虽然还是耳鸣目聪,但脑子反应已经迟钝,体力亦是大不如前。以前一个时辰就能处理的奏本,现在却要花上多一倍的时间。

得益于圣上的信任,他票拟的奏本往往都能得到批红,所以他不敢有丝毫的马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