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相 第546章

作者:余人

吴府,宾客不绝。

吴山虽然不能跟徐阶相比,但他贵为户部尚书,又是地地道道的词臣出身,在官场还拥有无人能比的声望,已然是很多官员想要巴结的对象。

特别一些官员在拜访徐府后,不管是为了巴结,还是顺路跑上一趟,亦是前来吴府递上礼品和拜谒,都想要见上吴山一面。

吴山自然不会谁都接见,在送走刑部尚书张永明后,又迎来了几个有份量的客人,便又是进行着接待和亲切交谈。

林晧然终究算是半个客人,仅是负责帮忙招呼他这帮同年,顶多被叫过去露一下脸,故而今日显得很是轻松的样子。

吴山今天确实忙碌,亦是抽空过来在这帮门生面前露了一把面,便又是匆匆回去招呼其他客人。

只是大明官场历来都是以早为敬,都是上午前来拜访,故而到中午时分基本没有谁再登门了。

到了下午两点,吴府的应酬才宣告结束。

林晧然将杨富田等人送走,自然不会急于离开吴府,通常他都会陪着岳父岳母吃完晚餐,这才带着吴秋雨返回城北。

得知吴山在后花院的凉亭,他亦是朝着那边走去,穿过月亮孔门果真看着吴山独坐在凉亭中品茶。

吴山是一个喜欢安静的人,实质并不喜欢今天这一种热闹的氛围,但这些应酬又无法推脱。经过了一上午的应酬,他的眉宇间明显有着几分疲倦。

天空湛蓝,不染纤尘。

吴府后花园的花草绿意盎然,几只彩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池中的荷花已经盛开,一条鲤鱼跃出水面,呈现了一副生动的水墨画般。

管家是给林晧然送来茶水,然后悄悄地退了下去。

林晧然陪着吴山坐在凉亭的石桌前,却不是是受了吴山的影响,还是他骨子里是喜欢静的人,已然是喜欢这种安静品茶赏景的氛围。

“皇上刚刚下旨,让户部召集九卿共议理财一事!”吴山喝过茶水,眉宇间的倦意已经消失,便是主动打破沉默道。

夏粮陆续运到京城,大明的财政无疑得到了有效的供血,亦是大明财政的最大收入项。

嘉靖想要修建清心殿的心思又起来了,便是找到了首辅徐阶,直接表达了他的想法。徐阶一改以前支持的态度,直接推说户部无银,已经挤不出这笔银子。

倒不是徐阶故意要给吴山下拌子,而是算是一个实情。“寅吃卯粮”早已经成为大明财政的常态,这夏粮还没有完全运达京城之前,便早已经给户部给预支出去了。

特别是九边的军费,实则一直都被朝廷拖欠着,而这第一批夏粮便是要即刻供到宣府那里补发兵饷。

嘉靖这个人只看结果,从不听什么理由,对于这个答案自然不会满意。

徐阶秉承上任时的承诺“以政务还诸司”,便是将皮球直接踢到了户部。户部将账册呈上,但嘉靖还是不满意,当即下达旨意让吴山召集九卿一起想办法。

吴山是一个有原则的人,且学识鲜有人能比。有原则能让他管理好户部人事,有学识便有益于他处理好户部的大小事务,这无疑证明他胜任户部尚书这个职位。

如果在以往时期,吴山出任户部尚书确实没有任何问题,但现在大明财政早已经捉襟见肘。不仅需要能够料理财政事务的户部尚书,更需要这位户部尚书能够有“点石成金”之术。

偏偏吴山不仅没有拿出“点石成金”的本领,而且还出现了“败家”的行径。

他意识到朝廷财政对水利工程削减过于严重,为了防止去年水淹东南七府的灾事再度发生,亦是挤出银子拨到水利工程上。

正是这个善举,却让到大明的财政雪上加霜,如今无法满足嘉靖修建清心殿的夙愿,故而已经是引起了皇上的不满。

现在勒令他跟九卿共议理财之事,若是无法拿出可行的方案,他这个户部尚书的位置恐怕就要不保了。

林晧然紧紧地蹙着眉头,慢吞吞地喝了一口茶水,这才抬起头认真地询问道:“岳父大人,徐阁老和袁阁老会出席吗?”

“不会!”吴山警惕地望了林晧然一眼,老实地摇头回答道。

林晧然心里当即一动,又是进行追问道:“你们九卿草拟的方案是交到内阁,还是直接上呈给皇上呢?”

“此次是皇上的旨意,我可以交由内阁上呈,亦可以亲自晋见皇上进行复命!”吴山犹豫了一下,便是老实地答道。

林晧然的眼睛微微一亮,当即正色地对着吴山说道:“岳父大人,如此看来,这并非全然是一件坏事情!这其实是你提出自己理财策略,甚至是政治方针的绝佳机会!”

严嵩为何会被百官所痛恨,那是因为他牢牢地掌控了言路,连六部尚书都很难见得皇上一面。不论是何种政治主张,都必须要经由严嵩才能上呈,故而阻挡了很多官员的机会,更是直接被剥夺提出个人政治主张的机会。

当下徐阶虽然宣称放开言路,但嘉靖却仍然专注于修玄,六部尚书仍然很难直接面见圣上,更别说公然提出自己的个人政治主张。

“说说你的理财意见吧!”吴山深深地打量了林晧然一眼,深知这无疑是要给这平静的朝堂抛下重磅炸弹,便是不置可否地询问道。

林晧然的嘴角微微翘起,当即认真地说道:“财政主要在于收和支,这开支自然还是要克扣宗藩禄米,至于收入项,此次是抛出江浙开海和整顿盐政的最好时机!”

开海,这实质一直都是林晧然的政治主张,更是拯救这个王朝的最好方式。得益于他的良好口才,加上广东的显赫成绩,他已经是将吴山拉到了开海的阵营中。

至于整顿盐政,此举确实是改善大明财政最有效的方式,严党昔日的路子并没在走错。

“你可知鄢懋卿在地方上的种种劣行,为何近此日子会传到京城,更在京城闹得沸沸扬扬?徐阁老已经有意废除鄢懋卿先前的劣举,明年两淮盐政会恢复旧例!”吴山抬头望着林晧然,认真地揭示一个真相道。

寒门祸害

寒门祸害

第1240章 吾往矣

在大明初期,国家的财政捉襟见肘,尤其很难有效地承担起向北方边军持续运送军粮的重担,而“开中法”便在这种艰苦条件下运用而生。

朝廷选择牺牲国家食盐专营,用盐引支付给将粮食运送到北方边军的商人,而商人则用得到盐引到盐场提盐,从而获得回报。

由于这是一个暴利的买卖,各地商人纷纷替朝廷将粮食运送到北方,而得到地域之利的晋商尤其活跃,从而让他们获得巨额利润。

这本是无可非议的国策,毕竟这样解决了守卫边疆和持续国家稳定的问题。

正是如此,大明在特殊时期所下放的“食盐经销权”便落到了商人手里,落到了两淮商团和山西帮等团体的手里。

随着九边地区的陆续开拓农田,加上朝廷军粮运输网络的完善,这运粮的工作朝廷已经能够轻易解决,“开中法”已经是名存实亡。

到了弘治年间,“开中法”正式被废除,商人不需要再将粮食运送到九边,只要向朝廷交纳银两便能得到盐引,这便是“引盐法”。

在“开中法”到“引盐法”过程中,朝廷的“食盐经销权”仍然停留在商人的手中,而这帮盐商亦是早成了气候。

他们通过种种手段,付出较低的成本获得了“食盐经销权”,在各个区域形成食盐垄断,从而坐享巨额的利润,形成了一个强大的利益团体。

亦是如此,大明的盐政弊端在于朝廷的“食盐经销权”没能卖上好价钱,而百姓却吃着高价盐,利润给那些特定的商人或勋贵所瓜分。

严嵩在面对财政压力之时,去年派鄢懋卿重整四地盐政,便是想要将“食盐经销权”卖得更高一些,但此举无疑是向两淮盐商及其背后的勋贵们动刀子。

这帮人在视严嵩为眼中钉之后,便不遗余力地帮助徐阶,终于将严嵩赶下了首辅的位置,而徐阶顺理成章地接任了首辅。

刚刚过去的一场二十年最大的一场政治风波中,以其说是徐阶的胜利,倒不如说是两准盐商们的胜利。

徐阶借助两淮商盐群体的力量上位,自然是要“投桃报李”,废除严嵩时期的“暴政”,将朝廷吃掉的盐利再全部吐出来,让“食盐经销权”重回到一个低价段。

现在徐阶已然是进行先期的舆论造势,将两准盐商等等的惨状诉于京城,将鄢懋卿的种种劣迹公之于众。只要时机成熟,只要巡盐御史徐爌上疏请奏,那明年恢复旧制便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如果说徐阶上台最重要的举措是什么,无疑就是要废除严嵩时期的盐政。

吴山若是这个时候站出来提出要整顿盐政,要求提高盐税收入,那无疑是要跟徐阶站在对立面,跟着两淮盐商群体站到对立面,将会受到前所未有的强大压力。

“岳父,你是当真打算跟徐阁老和光同尘吗?”林晧然自是知晓徐阶接下来的打算,却是认认真真地抬头望着吴山询问道。

如果吴山一心只想保住户部尚书的位置,连站出来表达对盐政立场的勇气都没有,那他就断了跟徐阶及其背后两淮盐商斗一斗的念头,老老实实地在城北蛰伏。

反正他已经是正三品的顺天府尹,哪怕被徐阶逼得外放,那亦是到地方出任督抚,终究还能熬得重返京城的那一天。

吴山迎着林晧然犀利的目光,却是端起茶盏袒露心扉地说道“现在的朝堂好不容易平静下来,且徐阁老不是全然谄媚的臣子,或许他能改变这个朝堂现状!”

林晧然的眉头轻轻地蹙起,心知这个岳父并不是贪恋权势的人,而是跟很多官员一般,对新上任的徐阶还保留着一丝幻想,希望徐阶拿出魄力对这个朝堂进行改革。

只是这些人注定是要失望了,徐阶既然能为首辅的位置而跟两淮盐商那帮人狼狈为奸,那就注定不会触碰官绅和勋贵的利益,徐阶本质是一个标准的政客。

但这样的政客首辅,并不是当前大明所需要的,实质跟严嵩之流并没有太大的差别。

林晧然的脸色微缓,便是认真地剖析道“徐阁老出任首辅一个多月,但他除了广开言路拉拢于百官,清洗严党余孽,他为当下的朝廷做了什么?现在朝廷财政出了问题,他这位首辅没有向皇上提出一个可行之策,反倒是将皮球踢到了户部,你认为这样的人能肩负起大明朝,能够改变时下的朝局吗?”

吴山的脸上浮起凝重之色,静静地品着杯中的茶水,显然还是在犹豫不决。

林晧然放在石桌上的手攥起拳头,又是苦口婆心地继续说道“你应该看得出,若此次你不能拿出一个可行的理财之策,徐阶保不准会趁机将你逼离京城,整个朝堂将无人能够威胁于他。到了明年,两淮盐税恢复旧例,大明的财政收入不增反减,其问题仍然无法根源。现在大明可能还能够再挺一挺,但几十年后,咱们大明恐怕就要危矣!”

这并不是危言耸听,很多王朝的灭亡并不是一朝一夕,而是问题的不断叠加所造成的。正所谓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林晧然之所以怂恿吴山这个时候站出来,既是想要吴山能够进行“自救”,亦想要为这个大明朝真正做一些实事,而不让盐政问题最终成为拖垮大明朝的因素之一。

“若愚,我若是站出来跟徐阁老唱对台戏,这个朝堂恐怕不知得生起多少波折!”吴山显然有些意动了,但放下茶盏却是长叹一声道。

进入官场二十多年,他如何看不到当下的官场不再是铁桶一块,为了争夺权力不断地相互谋算。正是这一种内耗,令到朝廷根本无法为百姓谋福祉。

林晧然看着吴山终于松口,悬着的心总算能够轻轻放下,而脑海闪过一句话,当即紧握着拳头目光坚定地望着吴山道“虽千万人吾往矣。”

寒门祸害

寒门祸害

第1241章 林晧然的谋算

虽千万人吾往矣!

这话出自孟子公孙丑上,公孙丑问孟子道:夫子加齐之卿相,得行道焉,虽由此霸王,不异矣。如此则动心否乎?

当下引用这个典故,无疑是再适当不过。

盐政既得利群体不再是那帮没有任何根基的商人,这里既有皇室宗亲,亦有地方的名望家族,还有当朝的重要官员等等。

若不是吴山为官清廉,那他亦能够分得一杯羹,他完全可以通过弟弟吴华寿捣卖盐引攫取利润,从而成为盐政的得利者之一。

这些或摆在台上,或隐在台下的人员,已然成为当前盐政的得利群体。纵使是知道朝廷财政窘迫,纵使是知道盐引定价过低,但他们仍然不愿意多拿出一分一毫。

若是吴山公然揭露盐政收入过低,反对徐阶恢复两淮的旧制,那制止他的人确确实实有千万人之多,会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

吴山是嘉靖十四年的探花郎,进入官场已经二十多载,出任尚书已经有了六个年头,如何看不到这里面的巨大阻力。

他的脸色很是平静,轻捋着花白的胡须,认真地望着林晧然道:“如果我真这样做了,你恐怕亦要受到牵连,甚至会被我所累,终生无法指染首辅的位置!”

二人既是师生关系,又是翁婿关系,一旦吴山表达反对盐政的政治立场,那么林晧然会被一起绑在这一辆战车上。

若是他们在这一次斗争中失败的话,那林晧然必定会受到徐阶为首的保守派所打压,其处境会比普通的斗争失败要艰难百倍。

站队有对与错,但若是立场不同,那不是东风压西风便是西风压东风。

“,!”林晧然的脑海当即闪过了林则徐的一句名言,当即装着大义凛然地回应道。

这话自然是应付吴山的,林晧然从来都不是舍生取义的官员。之所以如此选择,一则这是当下“拯救”吴山最好的方法,二则他实质还是为了他自身着想。

他今年二十一周岁,嘉靖三十七年的进士,进入官场不过四年多。虽然他已经身居正三品的顺天府尹,但年龄和资历都成为了一道枷锁,根本无法跟年龄和资历雄厚的李春芳和高拱等人相比。

林晧然若想要走到李春芳和高拱等人的前面,想要在他们前面入阁拜相,那他不能老老实实地排队,需要另辟蹊径才行。

这引发改革派和保守派的争端,无疑有利于他上位。

两方政见之争拼得火热,那他这位改革派的代表便不会被过多地质疑年轻和资历,而是将焦点放在谁改变大明的窘境,并将大明带向盛世。

如果皇上想要重用改革派,林晧然别说是在入阁拜相,甚至还有机会争一争首辅的宝座。

正是如此,不管是为了保住吴山,还是为了他个人的前程和政治投机,他都需要帖上改革派的标签,跟着徐阶斗上一斗。

当然,这些事情他只会埋藏在心底。当下他是一个忧国忧民的改革派代表,是要帮忙吴山摆脱当下的麻烦,并劝说吴山站出来推动盐政改革和江浙开海。

,?

吴山不是林晧然肚子里的蛔虫,自然不知道他的龌龊思法,听着这充满无私的话语后,便是充满欣赏地说道:“你今日之举,当真令我对你刮目相看!”

“小婿读的是圣贤书,自然是要全心全意为天下黎民着想!”林晧然尴尬地摸了一下鼻子,却是面不改色地回答道。

吴山伸手从石桌上端起茶盏,睥了他一眼认真地说道:“两日后,九卿的理财会议会举行,你做好心理准备吧!”

“我会的!”林晧然的脸上流露出凝重之色,认真地点了点头道。

若是吴山在理财会议上抛出这个观点,那这个朝堂必然会揪起波澜,在吹响改革派集结号的同时,亦是拉响跟徐阶的斗争。

吴山轻呷了一口茶水,抬头望了一眼湛蓝的天空,看到一只鸿雁从中飞过,便是认真地询问道:“你说史书会如何评批于我!”

“岳父大人,你以为史书会如何评判严阁老?又会如何评判徐阁老?”林晧然并没有正面回答,而是含蓄地回应道。

吴山当即便是明白了,若是他们胜利自然是名臣,若是失败自然是奸臣异端。他抿着嘴摇了摇头,却是无奈地望了林晧然一眼。

他进入官场一直都是规规矩矩的,无疑是臣子的榜样。但偏偏造化弄人,现在他给这个女婿说服了,走上了一条先前没有想过的路子。

不过他倒没有感到后悔,在翻阅宋朝的典籍和了解广东开海的情况后,他深知女婿所说的并没有错,这是拯救大明的两味良方。

虽然这条路注定会很艰难,肯定会阻力重重,甚至他会摔得粉身碎骨,但他却已然是义无反顾。正所谓:,。

纵使他失败了,只要他能够打开局面,林晧然等人肯定会照着这条路走下去,总会有成功的一天,从而让大明走上富强之路。

次日,又是一个阳光明媚的好日子。

京城,不论朝堂如何暗流汹涌,这里百姓的生活永远都是一副平静无波的模样,这里的街道处处彰显着首都的繁华。

特别是林晧然上任之后,不仅改善了顺天府捕快的面貌,而且带来了一个喜欢主持正义的虎妞,令到京城的治安达到了最好的时期。

自从被允许到处跑之后,虎妞的活跃范围已然覆盖整个北京城,有事没事还总喜欢往外城跑,让到那些地痞恶霸闻风丧胆。

只是今日有些许不同,明时坊李宅家中遭到了病故,在外经商的儿子死于非命,诺大的宅子只剩下几个女人持家。

李老太太主动找上了虎妞,并将一个字画郑重地递给虎妞恳求道:“老朽听闻皇上酷爱书法,这是我李家先祖有幸得到的王书圣真迹,请替我李家献于皇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