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相 第698章

作者:余人

管家则是第一时间进行汇报道:“老爷,公子上来了,却不知所为何事!”

在说话间,杨颂民已经是气喘吁吁地来到轿前,对着轿中的杨博上气不接下气地道:“爹,请……请看看这个!”

杨博不明所以地望了一眼儿子,便伸手接住递进来的纸张,毅然是油墨刚干不久的《顺天日报》,却见头版毅然写着:“北边鞑虏马蹄疾,一日看尽白面将!”

第1609章 北尊南卑

唐代进士孟郊登科后有诗曰: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谈古论今》发表了一篇《东南倭事不足夸,功臣名将实乃一帮平庸之徒》,《顺天日报》现在推出了《北边鞑虏马蹄疾,一日看尽白面将》,隐隐透露着打擂台之意。

如果仅仅是题目切合也就罢了,文章内容直接对着“东南倭事不足夸”进行了有理有据的反驳,其中引用了朝廷投入边军的军费和军队数量。

“南倭北虏”是嘉靖朝所面临的最大军事问题,北边的蒙古危及京城,东南的倭寇则是危及大明最富庶之地,令到朝廷深为头疼。

只是到了现如今,东南的倭患已然得到了有效的根治,但北边的蒙古问题却仍然突出。

杨博在履历在北边,功绩亦是在北边,不管是出于阻止政敌胡宗宪起复,还是为了捍卫北边督抚和将士的颜面,他都有理由最大限度地淡化南边将士“剿灭南倭”的功绩。

面对胡宗宪的旧部戚继光和俞大猷新近的两项赫赫战功,他先是通过《谈古论今》主导京城的舆论,而后跟各方打了招呼,从各方面进行淡化这些剿倭的功绩。

这样既维持着一直以来“北尊南卑”的局面,同时维护个人的政治利益,可谓是一举两得之举。

只是万万没有想到,这个事情却是给人毫不留情地戳破,《顺天日报》已然是要站出来公然为南方的将士鸣不平。

针对东南剿倭开支高达三百万两的问题,这篇文章却是给出了回应道:“东南抗倭所费银两甚巨,但倭寇尸首亦是不计其数,令东南不复兴化之祸,乃是百年大计也!东南倭事今已平息,既是百姓税粮之力,亦是将士用命之功,此功却不可不彰也!”

针对东南剿倭动用了几十万军队的问题,这篇文章亦是给出了回应道:“大明辽东镇总辖二十余万军士,去岁六千鞑子入关,劫掠三河、顺义等地八日方离开,东南二十倍于倭人全剿之,北军二十倍于鞑子,又当如何?”

如果说东南剿倭的功绩是靠银子取胜的话,那九边的将士却更加不堪。他们每年虚耗朝廷大量的军费,最终却是屡番被蒙古人欺负,甚至去年又被人打到了北京城下。

倒不是没有人不明白这些道理,但《谈古论今》的影响力太大,加上杨博及相关势力的引导和震慑,令到反对的声音显得很微小。

但如今,拥有着极大影响力的《顺天日报》发声,已然是将这个问题迅速地扩大化,京城的舆论必定会再起波澜。

“该死!”

杨博看完整篇报道,脸色已经气得铁青,用手将纸报攥成一团怒声道。

杨俊民每日都有看报的习惯,刚刚看到这篇文章便知晓此事非同小可,故而急匆匆追上来拦桥,这时显得关切地询问道:“爹,此事该如何是好?”

“你对此事怎么看?”杨博将攥成一团的报纸丢到地上,知道接下来要面对很大的舆论压力,却是考究般地对着儿子反问道。

“爹,孩儿以为此事怕是跟林晧然脱不得关系!”杨俊民知道这份报纸由林晧然在顺天府尹的任上所创,亦只有林晧然才会有如此的胆魄发表这篇文章,却是微微疑惑地询问道:“爹,你事先没和他打过招呼吗?”

杨博当即便想要说“那小子算什么东西”,只是想到对方已经是礼部左侍郎,却是不由得压下怒火地道:“我找过吴曰静!”

官场没有那么多的生死仇怨,如果能够在私底下解决,通常都是在私底下调和。像这些年,很多官员明面是告老还乡,实质是这些官员是被迫辞官保全己身。

为了淡化戚继光和俞大猷战功的事情能够顺利实施,杨博主动找上了各方有头有脸的人物,正是害怕这种突然有大人物跳出来闹事的情况。

却是没有想到,董份和吴山都没有闹,被他所忽视的林晧然却是这个时候跳了出来。只是他心里又不得不承认,这其实算是他的一个疏忽。

吴山是林晧然的岳父兼恩师不假,但林晧然亦是礼部左侍郎,更是南方派系的重要官员,事先确实得支会对方一声。

如果他事先找过林晧然,那么什么事都可以当面进行沟通并妥当,而不是现在招惹了林晧然,更是被打了一个措手不及。

杨俊民听到老爹真的漏过了林晧然,显得无奈地说道:“林晧然此人锋芒毕露,现在他插手这个事情,怕是有些棘手了。爹爹,不若你再找他谈一谈吧?”

“他大概是以为替皇上做了一些实事,便可以目中无人了!为父岂能主动服软,既然他林若愚如此不讲究,那就休怪老夫不卖吴曰静的面子,此次便给他长一长教训!”杨博重重地哼了一声,便是放下帘子怒声道。

他杨博是嘉靖八年的老牌进士,当朝的兵部尚书,更是皇上最嚣张的军事官员。哪怕面对徐阶,亦是跟着对方合作,从来没有想过投效对方。

虽然他这一次确实是忽略了林晧然这位礼部左侍郎,但林晧然一声不哼便开战,对方同样亦是不卖他面子。现在事情到了这一步,他自然不可能退让,而是要给这个小辈狠狠的教训。

杨俊民看着轿帘子被放下,同时感受到父亲高昂的战意,便是不再吭声。

虽然从他的角度来看,今后的朝堂必然有林晧然一个位置,但他父亲是当今圣上最依重的兵部尚书,却未尝不能好好地敲打一番林晧然。

这一个清晨,宛如暴风雨来临前的宁静般,整个天空都是灰蒙蒙的。

很多官员都有阅读报纸的习惯,特别报纸很适合用于在轿中打发时间。当看到《顺天日报》那篇文章之后,他们当即知道这个三月变得格外的不平静,朝堂必然又会因此而生起惊天骇浪。

第1610章 徐阶的权术

《顺天日报》的销售渠道辐射到北京城的每个角落,如果单以北京城而论的话,它的传播范围甚至还要高于售价不低的《谈古论今》。

随着两份战功的事情再次被提起,这个事情在京城士子群体中迅速发酵。

“东南的军费虽然不低,但终究是灭了倭寇!”

“不错!边军的花销其实要太得多,但去年还不是给鞑子跑到了北京城下?”

“虽然东南抗倭所费甚巨,但朝廷亦不能抹去将士的功绩,戚继光和俞大猷等将士应当重赏!”

……

在京城的酒楼中,那些早起的士子已然开始发表了对事情的看法,绝大多数的士子纷纷为着戚继光和俞大猷等人鸣不平,认为朝廷应当对有功之将士重赏。

这个时代的士子都是读圣贤书出身,宛如是一张白纸般,对于“公道”还是极为看重,故而京城的舆论迅速地倒向顺天日报这边。

当然,京城的舆论其实决定不了大局,这些事情的最终决定权一直都是攥在皇上和内阁手里。

西苑,无逸殿。

身穿蟒袍的徐阶从值舍中走过来,如同往常般来到内阁值房处理公务。

虽然昨日是休沐日,但他却是没有选择呆在家中休息,而是选择进宫侍召,晚上则是替皇上撰写青词。由于要帮皇上处理大量的政务,皇上亦是体恤于他,时常都是让他早点休息。

“以威福还主上,以政务还诸司,以用舍刑赏还公论”,这二十个字悬挂于最显眼的墙上,算是他跟六部堂官友好相处的法宝。

他来到书桌前坐下,空气已经飘起一股提神醒脑的檀香,接过阁吏送来的檀香,而他的信使则是按时来到了这里,跟着他汇报起外面的情况。

“袁阁老过来的话,便请他过来一趟!”

徐阶将茶盏轻轻地放下,便是对着阁吏进行吩咐道。

阁吏应了一声,退下去继续做事了。

徐阶面对两京十三省的奏疏,往往都会先处理京城的奏疏,而后再处理其他省份的奏疏,当然有急件自是优待处理。

他的脑子还想着如此处理因《顺天日报》而起的事端,一份奏疏很快送到了他的案头上。

“元辅大人,您找我?”袁炜姗姗来迟,走进来对着徐阶打招呼道。

徐阶先是苦涩一笑,将手上的那份奏疏递过去道:“懋中,你瞧一瞧这份奏疏吧!”

袁炜不明所以地接过奏疏,只是刚看到开头,当即抬起头惊讶地道:“兵科给事中魏时亮的弹劾杨博!”

徐阶则是轻轻地点了点头,示意他继续看下去。

袁炜深感事情非同小可,便是直接在徐阶的对面坐下,然后认真地翻看起这一份弹劾奏疏,却是不由得倒吸了一口凉气。

如果仅仅只是奏疏也就罢了,但这份奏疏并不是捕风捉影,而是言而有物,矛头直指杨博任人唯亲和赏罚不明两项罪责。

先是列举杨博将没有什么建树的原亲卫队长佟登扶上了辽东总兵的位置上,旋即指出战功赫赫的原浙直总兵卢镗则被名不经传的杨尚兵取代,最后列举俞大猷和戚继光立下赫赫战功,兵部却是不打算表此二人功绩。

如果这些事情分开来看,倒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但现在结合一起,则是大大的“不公”,杨博确实是任人唯亲和赏罚不明。

“林晧然这是想要将事情闹大啊!”袁炜看过内容之后,却是当即感慨地道。

只是话音刚落,他发现此话不该在徐阶的面前说出来,只是已经无法将话收回来了,而徐阶的脸上露出了会心的笑容。

徐阶显得心情不错地放下茶盏,对着袁炜友好地微笑道:“懋中,咱们是想到一起了,老夫亦是认为此事是林晧然在背后运作!你是内阁的次辅,你以为此事该如何处理呢?”

袁炜心里暗叹一声,他最佳的做法是装傻充愣坐山观虎斗,而刚刚的话却是被抓了壮丁,却是直接表态道:“事情已经明摆着,广东和福建立下如此战功,自然是要进行重重恩赏!”

不管朝堂的斗争如何,他始终知道自己是宁波府人,应该对倭寇是一个什么样的态度,对有功的将士又应该是什么样的态度。

徐阶的脸色微微一正,却是轻轻地摇头道:“咱们内阁要总领全局,却是不能完全不尊重兵部的意见!退一万步来说,现在大明最大的问题是北边的鞑子,大明的边防还需要依仗于杨博,皇上亦是早已经明言杨博是理想的兵部尚书!”

“让他们双方各退一步?”袁炜的眉头微微蹙起,显得试探性地询问道。

徐阶抬头望着袁炜,却是轻轻地摇头道:“不,我想由你这位次辅亲自出面,好好地劝说林晧然!”

现在事情形成了激烈冲突,林晧然是进攻方,而杨博属于被进攻方。如果林晧然能够选择收手,那么这个波澜自然是轻轻地揭过。

袁炜原本对杨博递交上来的意见不满意,现在让他出面去劝说林晧然收手,心里自然是一万个不愿意。

“因去年鞑子入关,蓟辽人事动荡,现在局势刚刚稳定下来,可不能再生事端了!如果你能劝说住林晧然,那么今后便由你跟兵部接洽,如何?”徐阶苦口婆心地劝导,最后抛出一个诱饵道。

袁炜心里微微一动,这无疑是徐阶对他适度放权,此举令到他更接受于首辅的宝座,对他来说是一个不小的诱惑。

他先是犹豫了一下,抬头认真地望了一眼老僧入定般的徐阶,却是不管对方是不是空头支票,便是进行回应道:“那我试一试吧!”

“呵呵……那有劳了!”徐阶的脸上挂着温和的笑容,对着袁炜轻轻地点头道。

双方一拍即合,此事由袁炜出面劝说林晧然。

徐阶这一招其实很是高明,袁炜是当朝的次辅,林晧然纵使再如何锋芒毕露,却不可能将所有人都得罪光,总得卖一些人的面子。

如果袁炜成功说服林晧然,既能卖杨博一份人情,又借机削一削林晧然的锐气。先前的耕藉礼已经让林晧然抢了风头,如果不多加进行抑制,怕真是后患无穷了。

第1611章 张四维的试探

临近中午时分,北京城上空的阴云渐渐消散了不少,头顶的云层有一处显得格外透亮,颇有一种拨云见日的味道。

“林部堂,这边请!”

两个轿子一前一后来到了西苑前,司直郎张四维又亲自跑了一趟礼部,从轿子下来之后,便是跑到另一座轿子前恭敬地道。

身穿三品服官的林晧然从轿子中出来,虽然他还是一张白净的脸庞配着稀疏的胡须,但整个人隐隐又平添几分官威。

林晧然望了一眼不远处的宫门,却是没有急于上前,而是扭头打量身旁的张四维似笑非笑地道:“张编修,你觉得戚继光和俞大猷诛杀倭人几千之多,此次的军功当不当赏呢?”

张四维是山西蒲州人士,跟着杨博不仅是同一个地方出来的,两家更是定下了一门儿女亲事,身上有着很浓厚的杨博烙印。

随着《顺天日报》的那篇文章,加上魏时亮那份弹劾奏疏,林晧然跟杨博的矛盾几乎是公开化。此时林晧然如此一问,已然是有着为难之意。

张四维的脸上不由得露出苦笑之色,但却又不得不向这位上官进行回话,便是拱了拱手回应道:“如果按照军制,朝廷理由要进行奖赏!不过兵部选择不赏亦有不赏的道理,现在东南倭事还不甚明朗,难免倭人还会卷土重来,现今适当地压一压戚继光和俞大猷此二人,却能更保东南的安定!”

很多事情都是如此,一旦能够牵扯到百姓的安定或民族大义,哪怕是一件再不公平的事情,似乎亦是能够情有可原。

林晧然不由得高看了张四维一眼,还真是回答得滴水不漏,却又是进行询问道:“如果本部堂说是东南倭事已平,你以为如何呢?”

张四维犹豫了一下,却是硬着头皮回应道:“林部堂,此言怕是言之过早吧!”

“不管是广东到南洋的航线,还是广州到杭州的航线,却是没有发生过商船被劫的海事,亦没有发现大股倭寇的信息。关于这一点,大明东南各地亦是没有报告大股倭寇的踪迹,敢问东南哪里还有倭寇的踪迹?”林晧然的脸色一正,当即进行反问道。

倭寇自然不可能是杀之不尽,从日本飘洋过海的倭人其实冒着藏身大海的风险,而随着越来越多倭人的一去不返,选择冒险的倭人只会越来越少。

随着广东开海不断推进,那些昔日因海禁铤而走险的海商则会重新投身于航海贸易中去,毕竟海上贸易的利润却是超乎想象。

当然,朝廷和兵部都不可能轻易认同这一点,特别兵部那帮北方系的官员恨不得再起倭事,怎么可能会给南方系将士这么大的功绩。

张四维倒没有想得太深,只是知道自己没有资格跟林晧然进行争辩,却是灵机一动,便是试探林晧然的口风道:“既然林部堂以为东南倭事已平,却不知您以为当如此奖赏戚继光和俞大猷呢?”

林晧然抬头望了一眼南方的天空,便是将想法说出来道:“戚继光倒是无所谓,毕竟他去年刚从浙江副总兵升迁福建总兵,还得了世袭千户的恩荫。只是俞大猷在兴化一役同样建功颇丰,去年从福建总兵平调到广东总兵,现在立下此大功若再不行封赏,却是未免令人心寒!怕是有人会说……咱们现在朝廷比不上严嵩当政之时,连五十两都省下了!”

虽然后世大家首推戚继光,但实质俞大猷的军事才能不逞多让。

俞大猷虽然是世袭百户,但却是考取了武举人,从而一举成为千户,开启了他充满起伏的军旅生涯。

经过了多年的军旅生涯,俞大猷于嘉靖三十五年出任浙江总兵,不仅彻底平定了浙西的倭寇,而且大破徐海所统率的倭寇,得以升任署都督同知。

岑港战役之中,胡宗宪看到岑港久攻难破,便有意放任倭寇出走。只是此举遭到御史李湖弹劾,胡宗宪为了自保,便是将俞大猷做了替罪羊,险些丧命于狱中。

俞大猷先后在大同巡抚李文进手下任职,而后因功升为镇篁参将,并参与了对飞龙国王张琏的征缴,最后将张琏部下萧雪峰等生擒。

去年兴化城被破,震惊朝野,俞大猷临危受命,被委以福建总兵,跟着戚继光、刘显一起收复了兴化府,并重创了这伙倭寇。

只是在战后的论功行赏中,不仅没有谋得高升,反而被平调到了广东总兵。

时隔不足一年,面对着入犯的倭患,俞大猷却是率兵痛痛快快地给这伙倭寇迎头一击,无数倭寇被藏身于海上,而登岸的二千余名倭寇几乎全歼。

若是要论军事才能和战功,俞大猷可以说是当下大明数一数二的名将。只是奈何,他虽然做了胡宗宪的替罪羊,但身上胡宗宪的烙印太深,却注定不被杨博所喜。

纵使现在立下了如此赫赫战功,但朝廷却没有奖赏的意思,似乎将俞大猷留在广东总兵的位置已然是最大的恩赏了。

不过林晧然却不是这般以为,他觉得朝廷不应该因为俞大猷是胡宗宪的旧部而进行打压,理应对俞大猷论功行赏。

五十两?

张四维则是微微一愣,不明白林晧然这个五十两意指的什么。

林晧然却是没有再跟张四维继续多言,毕竟他跟张四维的地位其实是有着天壤之别,便是径直走进了西苑,轻车熟路地来到了无逸殿的次辅值房。

袁炜的身材矮小,但眼眸黧黑,令到他整个人给人一种炯炯有神的感觉。论到皇上的恩宠,他却是比徐阶有过之而无不及。

跟着严嵩的“独相”作风不同,他得到了一些奏疏的票拟权。虽然这些都是地方官员递上来的无关紧要的奏疏,但他很是认真地进行票拟,视为他成为首辅前的一项修炼。

“下官拜见袁阁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