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冕唐皇 第123章

作者:衣冠正伦

薛怀义这几年正是当红,就连强臣如李昭德都要避让三分,武家子们绑在一起也不敢跟这个干姑父瞪眼。李潼用薛怀义的侄子打理这些产业,也算是关照,大不了日后回到神都、再支付薛怀义一笔保证金,几年时间足够将武攸宜这一批家财完全消化掉。

杨丽近日一直留在曲池坊的樱桃园,得讯之后便匆匆赶来新昌坊。

这蜀商女子穿着一件天青色的圆领袍,背挺腰细,素颜动人,一俟入前见礼,便引起了武攸宜的注意。

武攸宜打量着杨丽,眼神颇有几分肆无忌惮,口中啧啧称奇,并指着少王笑语道:“难怪河东王虽然自号风流,却少弄外间俗色,就连门下使用都是这种动人绝艳,实在是让人羡慕难耐。”

李潼闻言后,眉头微微一皱,侧前一步挡住了武攸宜的视线,并说道:“这位杨氏娘子自是良家,门中亲执不寿,傍在我的门下献力劳用,很是能帮得上手。”

“懂得,懂得。”

武攸宜嘿嘿一笑,也不知懂了什么,不过神情目光倒是有所收敛。眼下的他正是失势,甚至就连家财都要仰仗少王保全,已经没有了此前在少王面前那种肆意与傲慢。

李潼又转过身对杨丽歉然一笑,将事情稍作交代,杨丽闻言后便点头道:“前者入京诸货散尽,家人正闲在铺业,大王要作劳用,妾便将他们召集起来。”

“有劳杨娘子了,且先候在东市。咱们先去哪坊?”

说话间,李潼又望向武攸宜。

“先去光宅坊。”

听到武攸宜的回答,李潼眉头不免一跳,他就知道这个家伙还有保留,早前带自己游览诸业时,可没有去光宅坊,现在终于忍不住要交底了。

杨丽先行一步,往东市去召集铺员。李潼则召来杨思勖与十几名府中仗身,便衣出行。待到出门时,才发现武攸宜随从甚简,不过五六个豪奴引车,远没了此前那种前呼后拥的威风。

想到武攸宜刚才所说神都北衙千骑已经秘密入京,李潼又细心观察周边,果然可见一些壮力散在周围,看来武攸宜眼下于西京的活动已经算是诱敌的一部分了。

对此他也没有多作打听,反正他也不打算再对武攸宜下手,就算勾引出来什么目标,也只是看个热闹。

他也并不担心千骑士兵会不会将两人财货交割的事情上奏,事实上就算千骑不禀告,武攸宜归都之后肯定也会说给他姑姑听,当然数量上肯定会有所隐瞒。

李潼倒是不怕他奶奶知道他横财入门,只要不涉及什么敏感方面,财货多少也只是一个数字而已。他再缺钱,也不可能拿这一笔钱直接去资助故衣社或者招兵买马。

关于这笔钱的用途,他也早已经想好了,并不是什么犯忌的事情。

只要有资金流动,做点手脚太简单,就算府中有耳目的存在,顶多有嘴有眼而已,如果真有什么经济才能可以直接查他的账,这种人才也不可能用作耳目。

他自己都缺人才使用,他奶奶肯定更缺。如果真的需要动用高水平人才仔细监视,那还不如干脆直接杀了方便。大事不逾规,小事不深究,只要不是明显的突破底线,也不必战战兢兢的过分保守。

光宅坊位于长安城北,地理上恰好位于两大内的夹角位置,安全上是绝对有保障的。大凡坊中有什么风吹草动,两大内留驻兵力短时间内就能抵达,是绝不会发生隆庆坊那种事情。

所以武攸宜也并不避讳杂眼,入坊后便引着李潼一行直接入宅。这座宅邸较之隆庆坊园业要小得多,也并没有什么园景布置,中规中矩的中堂、两厢,看起来有些不起眼。

不过包子有肉、不在褶上,饶是李潼已经甚至武攸宜家财丰实,当武攸宜打开厢室坊门时,还是被狠狠的炫了一把富。

“此处园业所储多是珍货,清点起来倒也方便。河东王你招来这些佣力,信不信得过?”

武攸宜又向李潼确认一遍,然后才让那些杨氏铺员进入房间,但还是派了家人几乎一对一的盯守,十足一个守财奴的姿态。

对此李潼也实在无语,你还瞅啥?都是老子的!

诸货清点完毕,待杨丽将账簿呈上时,李潼一搭眼便忍不住抽了一口凉气。

此处园业,单单各种香料,便有四百多石,其中既有沉香、樟脑之类的原料,也不乏各类合香。诸如名单上所标注五十斤云母香,这是用上品樟脑拌和各种奇珍香料,加工析晶出来的产品。

这种香料,李潼只有在三兄弟出阁这件大事时,才见禁中赐货,还仅仅只有十两,一直是嫡母房氏起居使用,熏衣沐浴只需少许,能够留香数日之久。

市面上一两的成品,据说就有万钱之高!单单这五十斤云母香,那就是价值几百万钱啊!当然这种奇珍货品本来就不走量,需求也并不强烈,真要这么多货砸到市上,肯定不能维持高价。

一石便是一百斤,此处园业单单所储各种香料便有几十吨之多,分类装放,园中十几个房间几乎都被装得满满当当。

李潼几无入市买卖的机会,对于各类物价也并不敏感,但在心里稍作核算后,也对这笔财富数量之惊人大感咋舌。

至于杨丽,更是惊得小脸泛白,有些不相信的亲自游走查看一番,再转回来时,忍不住感慨道:“难怪贵门轻商贾,单此一园所储,我家众辛苦劳累十年未必能及啊!”

李潼闻言后不免翻个白眼,你们都有钱,就我是个穷光蛋行不行?

这座园业中,除了储量惊人的香料之外,还有各种宝石,诸如天青、玛瑙之类,也都是以升斗计数,动辄几十、上百。

一处园业清点完毕,武攸宜郑重其事的将库房钥匙并房契之类交到李潼手中,还不忘殷勤叮嘱:“这些物货量大,转输并不容易,其中一些只在西京价高,神都则不是稀货。当中几类,河东王可以代我入市徐放,变成钱帛再转神都……”

听着武攸宜言之极细的交代各类物品的行市,像极了一个将孩子托付给人的慈母,李潼也忍不住暗笑,这个家伙脑筋本来就不大灵光,既要想法子捞钱,还要对市场市价深入了解,哪还有精力去兼顾其他啊。

“快一些吧,今天先把光宅坊三处交割完毕,明天再清点其他。”

在武攸宜的指引下,众人一直忙碌到了深夜,才算将光宅坊中三处园业储货清点完毕。其中一处专储香料,一处专储布帛,还有一处是各类皮革犀珠。

夜中,众人便直接留宿光宅坊一处,房间中灯火通明,杨丽伏案细算,口中则是忍不住的惊叹连连。她自己本身就是豪掷千金、面不改色之人,能让她都惊叹不已的财富数目之大更是无从想象。

“杨娘子早些休息吧,也不必过于劳累,这些事务,都可徐徐整理。”

李潼在中堂与武攸宜闲话完毕,各自休息,行至此处见仍是灯烛明亮,便走进来笑语道。

杨丽闻言后忙不迭起身相迎,脸上虽然疲色难掩,但还是强笑道:“大王重事相托,哪敢延后耽误。”

她偷眼望着少王,心中挣扎片刻,还是开口小声道:“妾知大王并非执迷物力,今次建安王托付重货,窃以为还是不应为好。大王若患于用,寒家也薄有储蓄,足奉大王。建安王风评实劣,用心也未可称良善,大王皎皎之质,何必近此粪土之污……”

第0279章 飞钱承兑

李潼听到这话后稍作错愕,索性坐了下来,望着杨丽笑语道:“杨娘子奔走远乡,独支家业,想来也是很辛苦吧?”

杨丽恭立于席前,闻言后脸上不免闪过一丝伤感,并叹息道:“生人百业,无谓苦或不苦。妾虽生在商贾门庭,幼来有父母亲长的关照教诲,侥幸成人,亲执却缘薄不待。远乡情异,自然远不及家居得宜,但家门老幼并乡义旧好都要恃此为活。”

讲到这里,她又展颜笑道:“讲到当中的辛苦细则,真是几天几夜都讲不完。但得傍大王贵势之后,已经少了许多人情的刁难。譬如近日乡货北输市散,往年少不了款项积滞,往复商讨又不能空手登邸,单单这些人情的花销,每年就不是少数。但西京各家知我于大王门下听用后,都主动结算,不再托压……”

“坐下说。”

李潼抬手指了指侧席,并吩咐仆人去准备茶饮。

杨丽依言入座,感受到大王关注的目光,俏脸微微泛红,略作停顿后才又继续说道:“这些商事琐细,讲得太多怕要有污大王视听,干扰趣致。”

“哪里的话,诚如杨娘子所言,生人百业,各有辛苦。大凡认真生活,谁又不是恭勤劳碌?业自无贵贱,没有什么不能说,也没有什么不能听。笃趣避事,也只是把该当自己的辛苦推给旁人,闲了自己,拖累旁人,或有几分自得,也不值得夸耀。”

说着,李潼抬手指着杨丽笑语道:“无论作业何种,杨娘子你能将众人生计领在一身,且还做得有声有色,可谓是巾帼里的英雄,无需有什么谦虚、惭愧。”

李潼主动挑起这个话题,当然不只是为了商业互吹,略作停顿后,他又说道:“常听人言蜀道艰难,我少时也曾作出入,奇峰陡崖,所观所感让人胆寒。徒手而行已经不容易,商行货运怕是更困难吧?”

杨丽还在窃喜于大王对她的称许,听到这话后神情忍不住变了一变,并叹息道:“确是如此,蜀商铺货,物不可谓不珍,但能有所得,也真是搏命换来。道路崎岖难行,人马跌损只是寻常,还有山匪岭豪的刁难,寒家所以少长丁,单单折在秦岭这亡命途上的,便有数人之多。”

“不过也正因此,大凡能够出蜀的人、货,贩利十倍只是寻常。不可谓之贪利忘命,能人所不能,有这样的胆气、运气,若还不能得享富贵,人间就真是没了道理。”

李潼门下故衣社开辟商道,对于这当中的利润之大也是所知颇深。熙熙攘攘,为利往来,一般的小本商贾,根本就没有能力独行此中,即便侥幸成功往来,也真是拿命换钱。秦岭纵横千数里,当中血泪数不胜数。

讲到这里,他拿起杨丽初步整理出来、武攸宜的家财账簿,翻看一番后啧啧道:“养儿防老、积谷备灾,囤聚之欲,也是生人常情,有备则无患。但凡事也该有量有度,天生万物,自有定数,是要惠及普天之下的生人,但若只是为了一己的囤聚私欲,便将这么多的财货囤在闲邸,空耗物力,使人用疾,如此贪鄙,也真是人神共厌!”

听到大王这么说,杨丽脸上便有些不自然,囤积居奇乃是她们这些豪商入门必修的课业,只有这样做才能让利润得以放大。

李潼一时间有感而发,不过也明白囤聚现象实在是很难杜绝,追溯上古,人大概毛都还没褪干净就懂得囤聚富余的食材,已经是深在基因的本能。

通过囤积来影响供求关系,也是商业的基本操作之一,不要说生产力低下、物资稀缺的古代,哪怕是物质水平已经极高的后世,此类行为仍然大有操作空间。

不过囤聚达到武攸宜这种程度,也真是累人累己,清点起来都麻烦,也让人惦记得心累。

“杨娘子劝善,让我远离建安王,我也是确有感动。但见这么多财货囤聚闲置,也实在是心痛,这些物货能够放之流通,又不知能惠益多少人。”

李潼将那账簿合上,抬眼望向杨丽:“不知杨娘子听没听说过飞钱?”

“飞钱?”

杨丽听到这个名词,不免露出疑惑的神情。她当然没有听过了,这是中唐时期才出现的一种金融衍生产品。

所谓的飞钱,类似于后世的汇票,异地存取。李潼之所以对武攸宜的家财念念不忘,就是打算用这些财货来开银行,开展飞钱业务。

飞钱的产生,第一是因为有唐一代始终困扰不已的钱荒,特别是安史之乱后,朝廷失去了控制地方的能力,各地藩镇又限制铜货出境,使得本就严重的钱荒更加雪上添霜。没有钱,交易极为不便,困扰民生不说,也让朝廷各种行政事务无从展开。

第二才是为了解决商贾们运输钱帛的风险与不便,将钱帛存在京城的各州进奏院,归州之后凭票领取,当中便利自然不必多言。

李潼简单的将飞钱这一概念向杨丽解释一番,杨丽听完之后,眸中已经是异彩连连,忍不住拍案赞叹道:“如果能够行用飞钱,输费与风险不知能降低多少,如此方便之法,实在是大大可行!”

飞钱的便利不需多说,不过初期信用的积累也是一个难题。历史上中唐时期,先是各州进奏院开展这项业务,之后朝廷也跟进并背书,将这一模式探索出来之后,民资才随后涌入进来,以更加低廉的服务费来获取市场。

李潼虽然贵为宗王,但还是不好通过这一层身份操作此事,更何况如今的朝局波诡云谲、变幻不定,只怕是女皇武则天,单凭个人的号召力也不足形成信用,说不定哪天就老死了。

所以想要在初期吸引客户,手中掌握雄厚的资本是必不可少的。而武攸宜的托财,恰好解决了这个燃眉之急。

至于目标客户,也是显而易见,那就是既富得油流、又深受道路之苦的蜀商群体。如果能先把这条线打通,日后再循序渐进开展其他地方的市场,自然事半功倍。

而且这种汇票承兑的业务,也能与故衣社的发展相辅相成,基本上故衣社分社开到哪里,哪里就能承办相关业务。

听完大王讲述构思,杨丽越想越是眉飞色舞,并忍不住叹息道:“蜀道辛苦自不待言,妾之所以在西京滥撒钱财,也是因为这些财货运回艰难,除了必要的乡业维持,余者用在西京换取一个人事和谐。世人皆知蜀商夸富,却不深想这富也是夸得无奈。”

听到杨丽的感慨,李潼一时间也是心情复杂,他穷人乍富都还没有调整好心态,再听杨丽居然为钱太多、不好运输而只能挥霍于外,实在不知该要怎么评价。

“既然是飞钱承兑,有此自然有彼,不知杨娘子可愿并成此事?”

李潼又微笑问道,他需要在蜀中找一个合作伙伴,杨家的财力,他是已经有所认识。彼此之间的关系,也因为杨显宗的缘故而变得比较亲密,的确是一个理想的合作对象。

杨丽闻言后,忙不迭连连点头道:“愿意,当然愿意!寒家于蜀中乡表也算是浅有薄声,识好旧家不在少数。当中抽利多少暂且不论,若能便利乡人,解此运输之苦,也实在乐意至极。更不要说,这是大王、是大王立谋的善义之举!”

听到杨丽答应下来,李潼满意的点点头,并又说道:“蜀中珍尚什么物货、能引人勾兑,我并不知。还要有劳杨娘子细心检索这些物货,稍后安排人送抵蜀中。”

杨丽闻言后便认真的点点头,不再提拒绝武攸宜相托、自己花钱养大王的事情。她家境豪富不假,但蜀中豪商诸多,她再怎么自信也不敢说能够只凭自家一户财力就将这件事运作起来。

李潼之所以这么说,也是因为时下现行的货币乃是钱帛,但在许多地方还是有彼钱帛更受欢迎的硬通货能够充当货币交易,比如岭南就用金银等贵金属。而在北方,金银往往只当做工艺材料和装饰品,朝廷本身就不承认其货币属性。

其实将贵金属引入到货币体系中,好处多多,特别是能够极大程度缓解钱荒的问题。

但是一则朝廷所控制的贵金属来源并不稳定,二则以铜作为货币的律令由来已久,贸然改换,既牵涉到律令、度量之类的修改,同时也影响民生种种,如果没有一个强有力且稳定的政府作为支撑,很难完成这种整体的货币升级,眼下的武周一朝并不具备这样的条件。

李潼倒是打算等他当家做主了进行一些货币方面的调整,顺便派遣一些僧徒作为使者去倭国搜探一下。但这都是后话,眼下是把飞钱承兑的业务搞起来,利人利己。

这件事如果能做成,财货收利多少还在其次,如果能够借机将蜀商这一群体进行一定程度的整合,那能够收获的利益可就太大了。

第0280章 宝利行社

接下来的几天时间里,李潼一边与武攸宜进行着财货的交割,一边也在继续与杨丽讨论飞钱承兑的计划,将细节逐步完善起来。

关于这方面的事情,李潼能够提供的只有一些框架性质的金融概念。他虽然不是这方面的专才,但在后世多多少少也过手一些金融产品,类似的知识点了解的也是不少。

当然,这些知识点都是建立在后世金融体系已经相对完善的背景下,不乏太过超前、并不适用于当下,这就需要杨丽这个真正的商家进行斧正与调整。

两人在讨论这个问题的时候,都相当默契的避开了一点,那就是这些财货名义上并不归河东王所有,而是属于武攸宜的。

对此李潼也有自己一个设想,直接亮明态度、强占这些财货,那肯定是不行的。泥人尚且都有三分火气,更不要说武攸宜这个贪鄙成性的人,为了搜罗这些财货,连官都弄丢了,怎么可能甘心为他人作嫁衣裳?

所以是该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让武攸宜逐渐的接受这个事实。李潼是有足够耐心与武攸宜虚与委蛇的,特别是在回报如此丰厚的情况下。

几天的时间,也仅仅只是将武攸宜的家财进行了一个初步的点算,除了此前已经赠送给李潼的,和隆庆坊那里被抢劫的,武攸宜在西京城中还有七处园邸,每一处都储存着大量的财货珍宝。

这些财货交割完毕后,神都的制令也正式抵达了西京,虽然西京各家都有渠道探听消息,但一天见不到正式的令书,心里总觉得不踏实。

所以当官使抵达西京的时候,长安城凡有资格知此事者,俱都松了一口气。

李潼这几日忙于接收巨财,为了就近方便,也就不觉得崇仁坊家居闷热。晚上留宿王邸时,便听到街南平康坊里笙歌热闹,各作欢庆,也是不免莞尔。

西京这些家伙也真是不讲究,好歹等武攸宜走了再放浪形骸的庆祝啊。

夜里,杨丽也留宿王邸,伏案整理各种章程细则,并不时抬头征询大王的意见。

“名不正则言不顺,这新的铺业拟名宝利行社,大王以为如何?”

咬唇良久,杨丽抬眼望向大王,不乏期待的请示道,同时又急声解释一句:“商贾重宝贪利,拟音还取‘暴利’,虽然有些意俗,但也确是吉利,让人闻听心喜。”

“这个名字不错,直白响口,易记难忘。”

李潼闻言后倒没多想,笑着点头道。本来就是跟商贾打交道,自然也不必要求风雅与否。他本来是想着言简意赅的“蜀通”或者更通俗的“四海”,不过这俩名字也的确欠了几分吉祥韵意。

一边说着,他一边拿起笔来,在纸上用颜体写了端正的“宝利行社”四个大字,让人去做幡匾。

如今他的颜体已经很见几分功力,随着与时流接触频繁,书法也渐渐为人称赞乃至于推崇,虽然还远远达不到初唐四大家的那种程度,但也已经有了相当一批拥趸,号为丰美庄雅之体。

杨丽上前接过那张纸,小心翼翼的吹干墨迹,然后端正的摆在自己案头,然后便低头继续整理章则,并不时抬眼去看看纸上字迹,眉眼之间颇有喜意。

各种章则初步整理完成后,杨丽便又呈送上来让大王过目:“如果大王觉得这些章式可行,那么明日妾便着手筹措事宜。市监署令并铺业之类俗工,无需劳烦大王,但是约见各家行市头目,怕是还要再借大王贵势。”

“这是当然,待到送走建安王、了结其他杂事之后,便传帖邀请两市岭南籍贯的商户们宴议,地点就安排在樱桃园吧。届时我嘱门下列席助势,不让杨娘子独支人情。”

李潼闻言后便点头说道,他并不亲自出席倒也并不是故意托大,而是这种商贸行为不太适合由他亲自出面去张罗。

现在是刚作铺陈,让人知道这件事背后有一位宗王撑腰,兼有雄厚资本就足够了。如果他亲自出面约见商贾,态度过于殷勤,反而会让人惊疑不定,怀疑少王以势凌人、做的是跟武攸宜一样的操作,那就过犹不及了。

“能有府中才士出面镇席,那是最好。新事浅应,只要人能试此便利,不久自习,事务也能尽快行上正轨。”

杨丽讲到这里,脸上又露出几分自惭:“只是有关窦家方面,或还要再作计议。蜀中出货百种,但唯锦货最是利大便收,如果没有窦家的应许,那些锦商怕难尽数招徕。”

“这件事,无需杨娘子操心,我自处理周全。”

李潼嘴上说着,眼中已经泛起一丝冷意。

世道聪明人不乏,窦家作为根深蒂固的关中大家族,也自有一套经营家业的方略。

其家借着旧年元从之功,加上族中长辈有此长才并权势,得以长久坐镇蜀中监督织造,在这方面影响也是极大。

蜀中丝织,自有织锦户,这些织锦户既有官方控制的官奴婢,也有百姓上番入役。租庸调中的庸,就是力役,除了基本的修桥铺路的苦工,在官营的作坊中从事各种生产,也是庸的一种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