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开局剥夺朱允炆气运 第218章

作者:刹那月白

武英殿。

朱元璋安抚好了马皇后和后宫之后,回到了此地。

他看着面前行礼的朱雄英,心疼道:

“雄英,昨夜,辛苦你了……”

“你身上还有伤,快去歇息吧。”

朱雄英拱手回道:

“无妨,孙儿这些年日夜练武,身子骨早已健壮无比,一夜不睡也不碍事。”

说着,他又禀报道:

“昨夜孙儿率锦衣卫扑灭了偏殿大火,却未找到允炆的尸骨。”

朱元璋摇了摇头,看起来并没有什么表情。

“在他决定作乱的那一刻起,就已经不是咱们朱家之人了。”

“找不到就罢了。”

朱雄英想了想,又道:

“爷爷,另外还有一件事,锦衣卫来报,说我父亲被害一事,已被查明是吕家所为……人证物证皆全,已可结案。”

朱元璋闭起眼睛,道:

“这事……咱想来也是和朱允炆有关的。”

“罢了,他都随你爹走了,到了下面,自有你爹亲自教训他这个逆悖之子。”

“至于吕家,谋害储君,罪不能恕……”

“诛九族,满门凌迟,即刻行刑。”

“还有昨夜参与叛乱之人,全都诛九族,绝不姑息。”

朱雄英心中豁然,此事以后,自己就算是为父亲报了仇了。

“是!孙儿这就去传旨。”

说完,正欲离开。

老朱连忙伸手道:

“对了,雄英你等等。”

“有件事……爷爷想着还是得告诉你,你也好早做准备。”

这话,朱雄英就有些意外了。

准备?

什么准备?

只见朱元璋拿起龙案上的一封信,道:

“这是一份家书,你猜猜看是谁写来的?”

朱雄英茫然地摇了摇头。

朱元璋展开信件,道:

“你四叔。”

四叔?

朱雄英反应了一下,立即想到了历史上,那位赫赫有名的永乐大帝……

燕王,朱棣!

“他在信中说,‘惊闻大哥薨逝,心痛不已,怀念与长兄之情,恳请入京祭拜。’”朱元璋看着信道,“他消息倒是灵通,这才几天啊……就有家书来了,也不怕咱觉得他耳朵过于长了。”

“咱本来没想让他回来的,但毕竟是一家子人,很多臣子也上奏恳请咱允许众王归京奔丧……”

“手足之情,不可离啊。”

“不过乖孙你放心,有爷爷在,这些叔叔……没有一个可以威胁到你的。”

……

(ps:50万字了。有些感慨。

虽然不是我第一本写到五十万字的书,但这本,却是我最用心写到五十万字的书。

希望等一百万字,一百五十万字,两百万字……的时候,大家都还在看。

当然,前提是我能写到那么多字(笑)。

总之,这本书保底有着写到上百万字的计划,我也肯定会完完整整写完这本书,并给一个让大家不会失望的结局的。

至于能不能写地更多……就看百万字之后成绩如何吧,只要成绩尚可,那我肯定可以写下去。

毕竟,这本书后续故事,我已经规划到三百五十万字了(并非吹牛,是真的)。

若是有大家的支持,我就一定可以坚持下去。

最后,感谢大家的一路陪伴!后面的故事,还请继续期待!)

第231章 来?自,小*说&群【9!8;?0,

2>0,5.~8-5/6呆,呆

每.日!更,新

来?自小.说 群.呆。呆(九!八?零?二,零,五?八【五六)

(呆;呆,来.自、小,说.群9,8,0;2, 0.5,8.5,6此去京城,本王自有打算

北平。

燕王府。

一名仪表堂堂,气质威严的男人正端坐于书房中,审阅各部呈上来的军事奏报。

他,正是燕王府的主人,朱元璋的第四子,朱棣。

自从就藩北平,他这个燕王就是大明北边最重要的一道屏障,负责防守北边的残元势力。

去年,他亲自率领傅友德等将,出征漠北,大败元军,招降北元太尉乃儿不花。

经此一役,燕王更被朱元璋所器重,授命参与北方军事,节制士马。

在太子薨逝的消息传到北平之后。

更有人觉得,当今皇子,唯有燕王可继任大统。

当然。

这种民间传言,本就无根无据,想要追查是谁传出来的话,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书房内。

朱棣看完了奏报,发现最近北边蒙古军并无异动,朱棣满意地点了点头。

接着,将自己离开北平后,所有防卫的部署,全都写在了字条上。

“来人。”

一声令下。

立即有一名侍卫进入书房,单膝跪在地上,拱手道:

“殿下有何吩咐。”

朱棣行伍出身,年少时就多在军营中摸爬滚打。

燕王府虽是家宅,但他依旧将在军营中使用人的习惯,带回了家中。

所以,家中管事,多为武人兵士。

家中规矩,也多按军规来立。

朱棣看着那侍卫,道:

“去将张玉叫来。”

“是!”

“等等。”

朱棣叫住了他,想了想,又道,

“再派人去庆寿寺一趟,请道衍住持来一趟。”

“是,殿下。”

……

张玉很快就赶到了燕王府。

他身为燕山左护卫指挥佥事,隶属朱棣麾下,向来最为忠心,唯朱棣马首是瞻。

听到朱棣有事叫自己,兴奋地连午饭都来不及吃,就匆匆赶了过来。

一路赶到书房,见到朱棣之后,张玉拱手道:

“臣张玉,参见燕王殿下!”

朱棣摆了摆手,指着一边的椅子道:

“行了,私下不必如此多礼,坐。”

待张玉坐好,朱棣道:

“本王近日要回京师一趟,北平关内各处布防,由你负责。”

说着。

将写好的字条封入一个信封内,递了出去。

张玉连忙伸出双手来接,随后有些犹豫地开口道:

“殿下此去京城,要带多少人马?”

“臣好先行帮您安排一二。”

朱棣随口回道:

“一队人马,大约十几人跟着就行了,不必过多。”

张玉有些吃惊:

“只带十多人?这……殿下,人是不是过少了?”

朱棣摇头道:

“我去京城是为了给长兄奔丧,必定要轻装简行地赶路,带那么多人作甚?”

“殿下,人不带多,那该如何运送贵重钱财?”张玉劝道,“万一遇到劫道的……”

朱棣问道:

“本王带那么多钱财又做什么?不带不就行了?”

“一行十几个都是武人,身无长物的,谁会想劫道?”

这话。

就让张玉有些摸不着头脑了。

他实在想不通,燕王为何这么谨慎。

这次回去,难道不是为了争储的吗?

“殿下,您不带人手,也不带钱财走动,怎么行大事?”

“此时最是关键之时,若是能成,便一步登天……难道殿下真的想一辈子在此?”

朱棣静静地看着他,一言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