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大明:吾儿怎么还不造反 第133章

作者:蓝白的天

其实这个想法,好是很好,但是不现实。

不过朱启也不多说什么,毕竟打击朱元璋的积极性,可不是他需要去做的事情。

朱元璋听完了朱启的汇报之后,立马拍手对着朱启说道:

“老三,你说的这个税务局的想法实在是太合我的意思了,就这样办这件事情就交给你了,你把这个税务局给办起来。”

朱启翻了翻白眼,得了就知道这事情肯定还是得落到自己的头上。

不过自己不做,也没其他人能做了。

他很快就拱手接下了这个任务。

而朱元璋也突然想起了什么,对着朱启说道:

“对了,我听闻之前你的那些学生们,可是这次测算各地税务的主力军。

他们既然这么有本事的话,那干脆就让他们来组成这个税务局就好了。”

朱启心理源大喜,这可不就是自己所想的嘛,不过脸上还是露出一脸犹豫的表情,对着朱元璋说道:

“啊这,父皇这可能不合适吧,毕竟其他的官员都是科举考试进来的,而这些学生还没有考试呢。”

朱元璋拍了拍腿,说道:

“国家正是用人之时,这一次空印案我也不知道要杀多少贪官。

吏部那边一时半会肯定是抽不出人来组建税务局的,就他们来,我看挺合适的!

至于出生问题,咱这些锦衣卫难道都是考科举考上来的?

老三,你也说了,这税务局就要向我这个皇帝直接负责,那就由我亲自任命,他们就好了。”

朱元璋都这么说了,那可真是比什么都好使,连太子那边都不用去说了,朱启直接拿了朱元璋的令牌就下去开始办事了。

而那些学生们却还不知道,自己在辽王殿下安排的大屋子里,算了几天的帐之后,竟然摇身一变就变成了如同锦衣卫一般的天子亲军了。

不过他们可不是负责干什么仪仗或者护卫工作的,而是专门负责帮天子收税的!

不用说了,跟着咱们辽王殿下混,就是这么有排面!

第一百六十四章 改革改革,还是改革!

本大家都以为要闹很久的空印案,结果在辽王殿下的侦查和主持之下,仅仅只过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就已经完全处理完毕了。

而那些知道调查空印案过程的锦衣卫们,也都是对辽王殿下佩服不已。

他们可是从来都没有想过,把全国各地府县的账本给拿过来,全部重新算一遍, 然后一个个的对照中央的账本来查看纰漏的。

结果辽王殿下居然真的把全国府县的账本都给拿了过来,然后从头到尾的算了一遍,这是什么样的神人才能办到的事情啊?

有个锦衣卫把这事往外面一说,旁人听了还非常的不相信呢,甚至有人这样说道:

“我怎么听说是国子监的那些学生们把这些账本给算完了呀?”

这人一说,锦衣卫当场不乐意了, 立马摸着腰刀就跟他反驳了起来:

“你这叫什么话, 你可知道那些谷子轩的学生都是谁的学生?

那可都是辽王殿下的学生,他们学的数学那都是跟着辽王殿下学的。

不信你去国子监问问,谁不知道这件事情啊!”

锦衣卫都这样说了,那谁还敢反驳呀?

光是看着锦衣卫腰间的腰刀,一个个的都已经不敢说话了。

而在大明官场上面,官场氛围也是为之一清。

首先就是那些因为辽王殿下而得救的官员们,这些官员们大多为官清廉,并没有跟随其他的官员一样,因为空印的原因就贪污腐败。

他们虽然也会写空白文书,但每月交到上面的银两却是足额的,这些都是有记录的。

而另外一大批官员,都是趁着空白文书的机会来贪污腐败的贪官污吏。

这些官员自然不用客气,全部都处理了。

除了两三千名贪官判处死刑之外,余下的情节不足死的四五千名贪官,全都被关押起来,准备判刑流放。

朱元璋也因为收缴了大量的赃款而心情愉悦,甚至都网开一面,没有将这四五千的贪官全部都杀掉了。

判刑的流程可以说是从重从快从严,没有丝毫的耽搁。

而那些被判刑的官员, 自然都是有罪证的,那些算出来的账本可不就是他们的罪证吗?

就算是官场上面想要帮他们求情的,那些官员们一看到辽王殿下算好的账本,那也是一个个都不敢说话了。

更多的也是不愿意说话了,本来以为清廉的朋友,没想到竟然是这样的贪官污吏。

一个个恨不得时空倒流,能早日看清楚他们的嘴脸,撇清关系才好。

贪官污吏被解决了,余下的官员自然都是一些还算不错的清官。

即便是有一些战战兢兢的漏网之鱼,相信也足够震慑他们。

但接下来就有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那就是官员的数量严重不足了。

吏部这边就算是把所有的储存柜备用的官员都安排上去,也没办法填充掉空缺出来的官员位置。

虽说六部官员并不像历史上那样一下子被杀掉七八成那样多,但三四层还是有的。

更别说地方上的官员被处理的,那就更多了。

不过,这些朱启看来真是改革的大好机会啊。

按照封建王朝现在的朝廷官吏的机构,在朱启的眼里来看,实在是过于臃肿了一点。

该裁撤的就裁撤,该合并的就合并,反正现在位置都空出来了,也不存在说开除谁,不开除谁的问题了。

朱元璋也是锐意改革的君王,自然不会放过这样大好的机会。来缩减官僚机构的。

开源节流吗,谁都懂。

至于说官少了,地方会不会出乱子?

这自然是不需要担心的事情,因为在大明王朝的时候就已经很好地运用起了临时工的制度了。

在地方上干活的那些官差们,可不是官身,而是雇佣的关系。

只要这些官绅们的数量不缩减,在地方上的控制力,就不会有什么太大的问题。

毕竟当官的主要解决的问题就是乡里乡亲的矛盾,还有官司等等,其余的也没啥事情,让他们做了。

你说让他们引进先进人才,规划城市发展,布局下水道管道,考察投资项目,或者是招商引资什么的,他们能做吗?

显然是做不了啊!

更何况这年头还是小农经济为主,大部分的人,还是埋头在土地上。

只要管好土地的矛盾,余下的矛盾都不是什么太大的问题了。

而商业的事情也没有,明末那样的发达的商品经济还没有出现,更加不需要专门设置官员去管理商务的事情了。

而接下来的改革的事情,裁撤官员,合并机构之类的玩意儿,那就是朱元璋他们去负责的了。

这些从政方面的事情,朱启也不是很懂。

你说让他算算账,找找证据什么的还可以,至于其他的东西,还是算了,他也不是很了解。

况且朱启现在还有另外一个头疼的事情,那就是组建税务局。

组建一个新的部门,虽然说他并不是有官职在身的部门,而是类似于锦衣卫一样,直接负责于皇帝陛下。

就好像亲卫军一样的部门,但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好在已经有锦衣卫的模板可以参照了。

首先就是在应天府设置一个税务局,总部起名就叫大明税务总局。

随后,在每个地方的布政司设置新的分部。

而在分部之下,就是负责一个片区的干事员。

人数也不需要特别多,主要责任就是负责统计地方上,官员送上来的数据。

还有对照着每年都会统计的黄色,看看有没有数据上的误差.

随后就是计算根据黄册显示的人数,每年能交的税收了。

这些税收自然是包括商税和地税在一起的。

而且他的比如说关税之类的,毕竟现在大明还并没有上关税系统,就暂时不做统计。

不过,关税这种东西真的是一本万利的事情,只要把边界打下来了,任何商人穿过这个边界都要交钱,那真的就跟收过路费一样的轻松。

而且还收的正当有理。

收取的对象,大部分都是外国人,或者在外面挣钱的商人,赚取的都是别国家的财富。

就算是国内的士绅集团,也不会反对这样的事情。

毕竟这关税可是占着国家大义的.

咱们关税收的是外国人的钱,难道你们士绅也要反对吗?

不与民争利,外国人也是我大明子民?

怕不是想造反哦。

而关税也要提上日程了,不过不是在全国立马就开始收,而是要找个地方先实验一下。

朱启看来看去,从海关开始收税肯定是不太行的,毕竟现在大明还没有进行完全的闭关锁,国外国还是可以到沿岸进行贸易的。

如果将某个港口封闭来进行收税的话,势必会影响这个港口每日的进出商船的量。

所以还是在陆地找一个交通要道进行收税比较合适。

毕竟走陆路的商队,如果不走这个关卡的话,其他地方他可能就走不了了呀,就好像茶马古道一样,在云南边境设置关税可是非常合适的。

不过现在云南还并不在大明的手上,所以只能退而求其次,在广西设置关税点了。

朱元璋对于朱启的关税构思也是非常赞同的,毕竟朱元璋也不是傻子,听朱启这么一描述,就知道关税的好处是非常大的了。

能够从外面收钱,总比在自己家里找贪官污吏要钱要来的简单的多。

况且,这广西的位置正好就面临着边上的安多和云南。

这两块地方现在可都是北元的控制之下,相当于就是找北元拿钱了,那能够要多少就要多少,肯定不跟他们客气。

至于说设立关税的多少,朱元璋原本打算是像国内的商说一样,30税一。

朱启一听,心里面就笑了,人人都说朱元璋心狠手辣,看来我才是心狠手辣啊。

30税一这样低的税也能叫做关税吗?

现代,别的地方动不动可都是50%的关税壁垒?

怎么说咱们也得弄到个30%才可以吧?

朱元璋一开始还以为自己听错了。

这30%,可不就是十分之三吗?

这么高的税,真的会有人愿意交吗?

这就是朱元璋不了解跑商的利润了,这商人跑一趟赚取的可都是将近七八成的利润。

而我们大明现在也只不过是要他们拿出一半而已,这一半就算是拿了出来,那些跑国际贸易的商人也还是有的赚的,只是赚的多与少的问题罢了。

但总归是比在国内跑商要来的赚钱。

毕竟在国内只能卖出个一两银子的东西,放到北元那边,可能就价值个四五两,甚至还要更高了。

这么高的利润,你别说30%的税了,就算是上40%的税,那他们也会继续掏钱,然后去做生意的。

你不掏钱也行啊,不掏钱你进都进不来,你敢走私吗?

走私罪在大明碰到,可这是要杀头的,可不是给你开玩笑的。

朱启主要就是负责提建议,而将这些建议落到实处,那就是朱元璋他们的事情了。

这一段时间,朱启建议了不少的事情,剩下的事就交给朱元璋了。

可把这个皇帝给忙坏了,他也很想让朱启来干这些事情,但朱启直接就摆手说了:

“父皇,不是儿臣不想帮你的忙。